最后的前线

Подольские курсанты,The Last Frontier,Podolskiye kursanty,The Final Stand,致命最前线(台)

主演:阿尔乔姆·古宾,卢博夫·康斯坦丁诺娃,Igor Yudin,亚力克萨·巴杜科夫,叶甫根尼·戴亚特洛夫,谢尔盖·别兹鲁科夫,罗曼·迈迪安诺夫,叶卡捷琳娜·列德尼科娃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20

《最后的前线》剧照

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2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3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4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5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6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3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4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5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6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7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8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9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20

《最后的前线》剧情介绍

最后的前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部电影讲述了1941年10月波多尔斯克军校学员在莫斯科郊外英勇抵抗的故事。波多尔斯克步兵和炮兵学校的学员被派往伊林斯基防线,与苏联第43军的部队并肩作战,阻止德军的前进,直到增援部队到达。由于寡不敌众,这些年仅十多岁的年轻人在一场持续近两周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场战 斗旨在阻止远为优势的德国军队向莫斯科推进。这部电影不仅关于战争。它也关乎爱情,真正的友情,以及从童年到成年的道路。大约3500名学员和他们的指挥官被派去坚守莫斯科郊外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大多数人永远留在那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神秘匹兹堡女人四十正芬芳我的甜蜜都市丑女无敌第一季飞鸿笑传之黑蝙蝠谍海追踪峠最后的武士亲爱的小美人鱼21世纪家族Re:从零开始的休息时间第三季圣灵明天和每一天只有神知道的世界神枪少女第2季Ms.Ma:复仇的女神武神赵子龙神医安道全误入神秘岛萌菌物语动画锻炼EX第五指令圣诞日记绝地刀锋赤眼妖姬G掰大明星小纬回来过,在他离开之后女孩们的周末前任3:再见前任死路一条朝九晚六的热恋

《最后的前线》长篇影评

 1 ) 极端真实的战争电影,为什么苏联二战时期的战争都如此惨烈-《最后的前线》

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苏联在二战时期的战争都这么被动和惨烈,好像总是什么都没有准备好,永远缺少战争物资,永远需要战士们用命去填,总是把一场战争打得像“战场肉磨子”,虽然战争总是要死人的,但是能不能不该死的就不要死,提前谋划、未雨绸缪,做好万全准备,尽力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虽然那时的战士们心怀崇高理想,勇于为祖国献身,灵魂高洁的像北风中的白桦树,但是生命就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41年在莫斯科城外发生的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上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派遣波多尔斯克步兵和炮兵学校的学员到伊林斯基构筑防线,和苏联第43军的部队一起阻止德军前进,这些只有十几岁的年轻人,整整抵抗了近两周的时间,3500名学员和他们的指挥官大多数永远留在那里,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员在战斗中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和祖国的血脉永远融合在一起。

本片拍摄手法非常干净,色调明朗,战争场面极端真实,士兵充满阳光朝气,灵魂纯净,女战士符合印象中的英姿飒爽、干爽明亮,漂亮,最可贵的是影片中所使用的道具、枪械、战车、大炮都非常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没有找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滥竽充数,极为难得

影片起始于炮兵学院正在进行一场紧张的训练,学员拉夫罗夫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天赋打断了坦克模型的吊缆又闯祸了,好在院长没有处罚他,远处的卫生员玛莎含情脉脉的看着他,和玛莎青梅竹马的班长默默地爱着玛莎,两人互相竞争,结果因为打架违反军纪,共同被关了禁闭,多么美好的青春啊。

德军已经逼近莫斯科190公里,莫斯科周围没有别的部队,为了延缓德军的前进速度,万般无奈之下上级命令院长带领这些预备军官学员建立防线,而此时学院的学员们正在举行舞会,享受生活、爱情的甜蜜,院长紧急集合学员宣布命令,立刻出发,拉夫罗夫和玛莎带着对爱情的憧憬、彼此的牵挂、义无反顾的踏上战场。

行军途中遭到德军飞机的轰炸,虎口余生又遇到了自己的特别行动分队,出于谨慎差点打起来,消除误解后双方合作埋伏在德军必经之路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有效歼灭德军有生力量,自己也产生了一定的损失。

赶到阵地后由于时间过与紧急,阵地根本没有建立有效的防御体系,院长大发雷霆也于事无补,只能加紧时间构筑防御阵地,此时位于华沙公路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开始进行惨烈的战斗,德军轰炸机投下大量炸弹,阵地一片焦土,造成苏方极大伤亡,拉夫罗夫受伤被后送到战地医院。

被分隔于华沙公路上一道桥梁两端的德军和苏军,为了争夺桥梁的控制权,进行着反复的拉锯战,战争残酷而惨烈,最后苏军学员不顾危险,牺牲自己的生命炸毁了这座桥,拉夫罗夫深知战争的残酷,不待伤好就偷跑上前线。

苏军使用战场新武器“喀秋莎火箭炮”炸毁了德军后方基地,有效延缓了德军的进军速度和打击强度,但是战争没有停止,面对极大的悬殊实力,战争消耗和物资短缺,人员损耗又不能及时补充,支援力量又不能到位,苏军的第二道、第三道防线都先后被德军突破,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战场成了真正的“人肉磨子”。

班长和拉夫罗夫还有玛莎在最后的坚守地点被德军坦克击中全部牺牲,苏军终于接到撤退命令,支援力量赶到,在缺少战争物资的情况下,原本需要坚守三至五天的战斗学员们坚守了十二天,经此一役,学院三分之二的学员损失殆尽。

什么样的力量才能支撑这样的战斗啊,本片的战争场面也太真实了吧。

 2 ) 最后的前线||爱情还是没有赢

近些年,很少看到值得一提的俄罗斯电影了。

如果不是因为爱情,或者是有关学生英雄的二战电影的话,大概都不会看完这部《最后的前线》。

前苏联在对阵德国军队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牺牲却属于平民百姓。

记得之前曾看过的《勒热夫战役》,那些为国牺牲的孩子,却由于保存了用来点烟或是擦屁股的敌方传单,就要被惩处……当然,后来还是他们在途中遇敌的几声枪响,提醒了大伙赶紧起来打击敌人,电影阵营毕竟还是宣传主旋律要紧。

《最后的前线》有点不同,无论战争场面还是后期画面,同样都保持了高水准的电影制作。

但它,更胜一筹的地方在于,歌颂了爱情,反思了战争。

还在炮兵学院接受培训的孩子们,突然就接到出兵前线,阻击德军,保卫莫斯科的任务。

他们,原本是未来的指挥官……军校学习的日子,阳光灿烂,色彩明亮。

就算是夜晚,也温馨迷人:有过人天赋的拉夫罗夫偷偷跑去幽会卫生员玛莎,为此还与玛莎青梅竹马的班长干了一架。

假如不是这次奔赴前线的行动,他俩就有可能被开除了。

拉夫罗夫轻轻地将值班夜寐时玛莎手中的笔换成了玫瑰,由于院长的查访,只能偷偷地躲起来。

当他不小心撞到了旁边的小推车,院长就明白了缘由,借故离开,给年轻人迸发爱情的机会——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日常,原以为的地久天长,在战争来临时,才凸现出曾经的美好。

年轻人激情澎湃,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

然而,当他们年轻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那些曾经的爱恨情仇在最后一刻释放出浓烈的善意,才显得无限崇高且光荣伟大。

拉夫罗夫本来是有机会撤离的,但他并没有那么做,而是选择混进队伍中去战斗。

玛莎也在最后一个任务当中……所以,能够和心爱的人战死杀场,也属一种幸福吧。

我们都喜欢含情脉脉,远远地被爱人关注、欣赏,总以为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表白爱意。

实则,瞬间交错,或许便是最后的相逢。

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时代,还是身不由己的江湖,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无助的个体,但是爱情点亮了生命的轨迹,绽放光华——我个人挺喜欢女军医和指挥官对话的那场戏:“士兵为保卫祖国去牺牲,而祖国怎么去保卫他们……”很明显,她并不是只为了自己刚刚牺牲的儿子,而是千千万万个年轻的生命而申诉。

因为这一段彰显了导演的意图,也因为战争的残酷无情。

所以,我们都热爱和平,珍惜生命,更向往爱情——就算是输掉了的爱情,也值得歌颂。

 3 ) 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如实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如实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如实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如实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如实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如实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如实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如实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4 ) 最后的前线 观后感

战争比较真实的样子,也就是摧毁一切,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甚至是花朵都被摧毁。

而这种情况也就是这种题材的电影最难的地方,恰恰表现出这种惨烈最真实的现象,毕竟这种电影全部都是演出来的,而这一部作品也就是比较真实的一种质感了。

战争是残酷的!

战士们都抱着牺牲的心情上战场!

片中敌机的反射就将这一位战士打死了,这个英雄当然也有一点遗憾,然而这或许就是战争最真实的一面,有很多英雄在上一秒的时候还非常壮烈的呼喊着口号,但是在下一秒却一声不响地倒下了。

在战场上死亡如影随形,对于这些年轻的学员,对我们来说牺牲却显得那么坦然,因为在他们的内心里有一个信念,无论喊出来还是没有喊出来,他们内心里都一直坚守着这样的信念,为了国家这份吸收也值得。

往往这种最令人心动的也就是这种最华美的镜头,一声枪声过后,不知道是多少战士的鲜血。

其实这一部作品里也有特技场景的展示,在影片开头的时候,这些炮校士兵在暴雨中练习,包括对于后面战斗的混乱以及准备的不足等等都是有问题的表现。

没有一种精心的构架一个战士的成长故事,或者说也并没有描述他们的爱情故事,没有存在煽情的片段。

最主要的就是描写了这些战士的学习,这一部作品主要的聚焦点就是战争中这些高层人物和普通人物的结合,偏向于平民化的表达,这一点也是特别值得肯定的。

讲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颠三倒四,但是总体还是来围绕战争这个故事展开的

 5 ) 绞肉机的牺牲者

由于斯大林在战前自毁长城,战争开始,强大的德军闪电进攻,前线苏军一路溃败,超过570万苏军被俘。

德军从华沙公路挥师东进直逼莫斯科。

苏军仓促地组织了数十个平民师,灰飞烟灭。

莫斯科大门洞开。

在这个时刻,3500名军校生被被当作炮灰送入了绞肉机战场,12天的时间里,超过2500名战死,他们没有被记入军功。

这就是电影的故事。

这几乎就是一部伟大的战争题材的电影作品,捍卫了俄罗斯电影的尊严。

苏联时代的早期,就产生了爱森斯坦这样的改变了电影进程的顶级大师。

抛开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苏联和俄罗斯建立了独特的电影体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不是一部歌颂丰功伟绩或伟大牺牲的作品,创作者主动地放弃宏大叙事,将波澜壮阔的历史着眼于小人物的经历,深刻地触及到战争的本质。

即便苏联时代电影的战争题材电影,也不回避战争的残酷性和非理性。

这部电影显然走的更远。

也许在叙事的观赏性上,俄罗斯电影不如好莱坞的商业片,但其有自己的叙事结构和审美观念,这一点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此外,电影场面宏大,细节考究,群演极为出色。

电影开始不久,在使用斯大林的声音时,采取声画对立的蒙太奇手段。

最后,幸存的军校生们从战场上下来时,声音却是莫斯科电台的宣传辉煌战果。

注意到这样的细节,可以理解编导创作的立场。

PS:以这部电影为例,同类题材的国产电影被俄罗斯甩下了好几条街。

 6 ) 话剧团表演

老毛子战争片和阿三片基本都定型了,一看就是毛片,场面太烂,最后辣么多炮弹加上手榴弹在小木屋里爆炸只冒了个大呲花一团烟雾,小木屋居然屹立不倒,实在不敢恭维,实在凑不出一百四十来个中国字来吐槽这毛片了,害我十来块买了张碟,看完浪费时间。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7 ) 久违了,传统战争片

不是陪着军迷,自己是不会看《最后的前线》的。

对前苏联的战争片的好印象好像还停留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开始的确没啥好看的,又是两男争一女。

为啥战争片现在总要加一些爱情,还是争风吃醋。

直到战争开始。

片子的战争描写还挺有前苏联风格。

据说服装,兵器都还比较符合事实。

年轻人在战争中的牺牲令人唏嘘。

我认真看到的只有最后一战。

很震撼,所有的主角都牺牲了。

那么年轻!

是不是无论俄罗斯还是我国,大家离战争太远了。

大家对于战争都想象不出残酷所以都把最美好的爱情加上。

真正的战争哪有什么爱情。

不是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吗?

在生死面前感情太重了!

虽然是为正义而战,但是杀人的时候是不是对人类这种有思想的物种也要绝望啊!

 8 ) 老毛子的欧洲二战电影自动加一分,诺曼底之类yy片靠边站。

美国功劳明明在太平洋,非要去欧洲抢功,拍的电影把年轻人忽悠傻了,以为欧洲战场还是美国人打下来的,错!!!!

基本数据,苏联先后消灭200个德国前期精锐师,美英法联军打了10个,是不是很震惊,美国人吹上天的诺曼底登陆,最惨的奥马哈滩伤亡3500,另外的登陆点加起来伤亡2000,苏联抗完西线抗东线,国民总伤亡2000多万,现在还是我国好基友,美国各种欺负人不用说了吧,在座诸位是不是已经不想看拯救大兵瑞恩了反正我是不想看了

 9 ) 最后的前线

影片起始于炮兵学院正在进行一场紧张的训练,学员拉夫罗夫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天赋打断了坦克模型的吊缆又闯祸了,好在院长没有处罚他,远处的卫生员玛莎含情脉脉的看着他,和玛莎青梅竹马的班长默默地爱着玛莎,两人互相竞争,结果因为打架违反军纪,共同被关了禁闭,多么美好的青春啊。

德军已经逼近莫斯科190公里,莫斯科周围没有别的部队,为了延缓德军的前进速度,万般无奈之下上级命令院长带领这些预备军官学员建立防线,而此时学院的学员们正在举行舞会,享受生活、爱情的甜蜜,院长紧急集合学员宣布命令,立刻出发,拉夫罗夫和玛莎带着对爱情的憧憬、彼此的牵挂、义无反顾的踏上战场。

 10 ) 来自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的孩子们

1987年吧,看过一本《莫斯科会战》的小书。

第一次知道波多利斯克步兵和炮兵学校的名字。

在1941年德国法西斯冲向莫斯科城下的时候,他们曾经挺身而出。

当时有组织的苏联红军已经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方向陷入合围,莫斯科门户洞开。

波多利斯克军校的学员们被临时动员起来,紧急开赴前线。

他们承担的就是堵枪眼、充当人体盾牌的作用。

只要能够迟滞希特勒的进攻,为莫斯科保卫战赢得宝贵的时间。

他们都是未来的军官啊。

也许就要不了几天,他们就将走出校园肩负起重建红军、光复国土、攻克柏林的历史使命。

1814年反法同盟兵临城下,巴黎理工学校的学生们被动员起来拿起武器准备进行抵抗。

拿破仑在最后时刻说过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我不会为了金蛋而杀掉我的老母鸡。

但是当1941年秋天兵临城下,面对肆意践踏人世间一切道义准则、违背人性良知的法西斯凶手们时,俄罗斯已经别无选择。

来自波多利斯克的孩子们临危受命、以身许国,最后慷慨赴死。

那时候,他们的年纪也跟我差不多。

再后来赶上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在国内公映,再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学员们的身影。

再往后,我的眼睛就湿润了 。。。

从此以后,波多利斯克的学校成为一个使我热泪盈眶的地方。

《最后的前线》短评

战争太残酷了……老毛子版兄弟连?反战片还得看俄罗斯和德国

8分钟前
  • 錦戸太太
  • 推荐

UUU

13分钟前
  • Jacke
  • 还行

整部电影节奏很乱 爱情线看的我完全没感觉...另外战斗部分很假尤其是爆炸特效 炸弹从飞机上下来 房屋却是自内而外的爆炸???目前7.5的评分属实高了

14分钟前
  • biubiubiu
  • 较差

为了乌克兰

16分钟前
  • 镇定的表达
  • 很差

这个毛熊主旋律电影居然还很真诚很物美价廉,感觉又是网友集资拍摄的吧?一个演习场几台破坦克,肯定有点抗德神剧,手榴弹掉地上半天不炸,德军全是匪兵乙,但是还真挺善于捕捉战争情境下人们对日常生活本能的向往和渴望,又台词里夹带私货谴责慈父杀人不眨眼,开头大喇叭形势一片大好,结尾大喇叭又是形势一片大好,俄语和中文一样博大精深,剧本深得苏联文学精髓啊。

19分钟前
  • 您老朋友王狗熊
  • 推荐

看到片头的第一反应……扎克施奈德??

22分钟前
  • Tooommmy
  • 较差

看着浓浓的一股国产战地爱情片的样子,场面也只是战地级别的小打小闹,毛子现在也没能力没兴趣去复刻那种大场面呀。

24分钟前
  • 纠结
  • 较差

故事不错,也不是像T34那样的抗德神剧,但拍的真的不行。几场战斗太散,明显感觉得到导演掌控力不行。一场战役几个人物穿插着讲,但东一下西一下承接又并没有处理好,太生硬了。而且战斗不够精彩,有些爆炸的特效略显简陋。对比《猎杀T34》或者《狂怒》就有很直观的感受了,打击感不足。

26分钟前
  • 苏麻离青
  • 还行

到底是因为社会主义还是东亚文化,俄罗斯明明在欧洲,却老是拍这种宣扬牺牲的绞肉机电影

30分钟前
  • 按键伤人
  • 还行

电影讲述了1941年10月波多尔斯克军校学员在莫斯科郊外英勇抵抗的故事。波多尔斯克步兵和炮兵学校的学员被派往伊林斯基防线,与苏联第43军的部队并肩作战,阻止德军的前进,直到增援部队到达。由于寡不敌众,这些年仅十多岁的年轻人在一场持续近两周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5分钟前
  • 虫蠹
  • 还行

滴炮弹是真的吧,那么近爆炸。我一直好难明白俄罗斯的感情戏。都只是一味战斗就好

40分钟前
  • ypn-haha
  • 还行

最近看的战争题材有点多…

41分钟前
  • Futako
  • 还行

现在俄乌战争的时候看这个片子,别有一番滋味

42分钟前
  • D伯爵
  • 力荐

无聊

46分钟前
  • 梦想高飞
  • 很差

7分。又是一部惨烈的战争片。1941年10月,德军剑指莫斯科,前线部队离莫斯科只有200公里。苏联红军被部署到更远的地方,暂时无法回撤驰援首都,只有波多尔斯克军校的学员能够调动。未来的军官其实也就是十几岁的新兵蛋子,第一次上战场,拖住德军十几天,战况可想而知的残酷。很多战争片都喜欢安排爱情线,有的比较违和,有的没有必要,有的厚此薄彼,只有这一部,爱情线恰当好处。爱和青春与战火硝烟是最好的对比。

49分钟前
  • 蒙奇D
  • 还行

好漂亮的女主。但是战斗画面什么的有点单方面拍摄,对方几乎没有什么反击的,清楚是清楚了,可这符合场景吗?爱情戏其实都没啥意思,就是美女最后的死让人惋惜。

53分钟前
  • 骑天使
  • 还行

中规中矩,和美版《珍珠港》如出一辙。

57分钟前
  • 身后的足迹
  • 推荐

群像不错,战争场面调度人数在近年来也算可观了(虽然也就一二百人吧),比起已经套路化的小队规模美式主旋律还算有优点,虽然中间没必要的感情戏也挺多,也还算比较规矩的战争电影了。(另外就是当下俄罗斯对苏联卫国战争的史观角度也挺套路的

1小时前
  • 智慧大蒜🧄
  • 推荐

隔壁的邻居毛熊🐻好像对战争片有着独特的喜爱,确实好看就是过于惨烈,不如再把苏德战争打一遍吧!

1小时前
  • 薛天宝
  • 力荐

俄罗斯主旋律影片,还不到二十岁的菜鸟学员兵,甚至还没有恋爱过,就被推到了战场前线,真的很残酷,影片中至少有两处是学员兵杀敌后非常兴奋,乌拉了一声后又被敌人干掉了。感觉影片故事节奏控制的不是太好,看起来有点乱。

1小时前
  • 西南城角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