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落后的地方,少生点男孩为妙真的,荷尔蒙高的雄性本身就没有什么好的发泄渠道,内地又男多女少,教育资源严重不均匀男女身体本身就有差异,尤其亚洲这里,一个男的心理变态能杀掉十几个女的,而一个女的想杀人才能杀几个男的?
这样下去是间接给这个国家消灭人口呢把这些男孩生出来,又不好好教育,然后把他们变成消灭自己的凶手,有必要吗?
如果不是朋友拉我去看,我是不会留意这部戏的,没有什么出名的制作组阵容,但想起毛骗也是这样导演演员不出名但出奇的好看,还有女主还挺像安宁的,就想去支持一下了。
看完感觉一般般吧,有些地方说得不太明白,镜头摇得有点厉害(就算你说是拍摄技巧)。
看完后,觉得这样的片也能上大荧幕,那毛骗什么时候能上呢?
好想看~
《血十三》:数字符号“十三”无处不在,罪恶世界的罪与罚文/院影电“十三”这个数字,属于比较热门的数字,电影也好,生活也罢,“十三”无处不在,它是个包罗万象的数字,也是具有强烈象征性意义的数字。
如扑克“锄大地”,麻将“十三张”等,而电影方面,则有各种经典的“十三”影视剧:米基洛克和杰森斯坦森主演的《十三13》、曹保平导演的《狗十三》、港产文艺佳作《南海十三郎》、致敬七武士的日本群戏《十三刺客》、邵氏经典《十三太保》、《冷血十三鹰》、古惑仔片《慈云山十三太保》、好莱坞明星云集的《十三罗汉》、恐怖电视剧《十三号星期五》等等。
而2018.6.15公映的《血十三》则带来了悬疑重重的“十三”世界。
各种电影的“十三”,大多数是群戏,或者人物代号。
悬疑电影一向都是和数字有关、车牌、储物柜编号、暗号、手机号码、身份证。
而《血十三》的“十三”, 则把本片所有疑点牵连在一起,可以说它是贯穿本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符号,最大程度地把表面分散的剧情统一集中。
本片是根据现实社会案件改编的犯罪文艺电影,充斥大量的罪与罚,城市案件时有发生,放佛进入罪恶之城。
《血十三》故事内容烧脑层次步步高升,案件挑战性逐渐增强,刻画人性入木三分。
单单说男女主角,黄璐扮演女一号刑警队探长邢敏与谢钢扮演的省厅老侦查员老周组成“连环杀人案专案组”的这一组合,也是常用的悬疑片设定。
对此可谓做足功夫,对女一号的掌控全场的把握,做到深度处理,把破案和人物结合得恰到好处,突破了以往所有悬疑电影“主角以身试案”的格局。
黄璐神探附体,通过镜头语言,再现神秘惊喜的查案过程,耳目一新,触目惊心。
近年来的犯罪题材电影充斥了大量的泰国风、韩国风,如:《唐人街探案2》、《消失的子弹》、《催眠大师》、《记忆大师》、《踏血寻梅》、《追凶者也》、《心迷宫》、《烈日灼心》等等,而《血十三》无论是从海报,还是剧情核心,镜头语言,人性刻画,画面色彩等,从外到里,走的是韩国风。
因是改变真实案件,所以情节都有所变动,对女性的刻画和注重是本片的最大亮点和最大关注点,话题性十足。
导演李聆聪、编剧胡涂本身就是女性人士。
从女性角度对影片拍摄,对人物深度解剖,深刻揭露了她对社会女性地位和女性痛处强有力关注,女性观众也会深有感触。
如情妇、边缘女等描述,算是制度审查下的敏感情节。
本片剧本扎实,对悬疑场景拍摄做到精益求精,并非一笔带过,每处内容均环环相扣,悬疑片往往被观众诟病为一惊一乍的恐怖片而被排斥。
而本片在类型片最大程度上做到了情节关联密切。
《血十三》“血”指什么?
“十三”表示什么?
“血”的场景和意境,意义非凡;“十三”符号的描述,点到即止。
带着疑问,引导观众有所思考,充满无限想象,和大脑的较量,对电影传播的女性关注,无一不透露出本片的拍摄高度和电影精髓,这就是和其他悬疑与众不同的地方。
《血十三》是部叫人眼前一亮的电影,取材于真实案件,巧妙地游走在光明与黑暗之间,不害怕展现大尺度、敏感的社会现实,用现实主义和带有悬疑色彩的类型包装,电影内核却是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文关怀,如同一束冷淡却不失温暖的阳光,照射进影片所涉及到的,那个阴暗的现实社会角落。
既有类型片的爽利,又有文艺片的清新质感。
从故事类型包装来看,《血十三》既写实,又悬疑,一起当下发生的杀人案,与十五年前一桩连环杀人案产生微妙的联系,“社会边缘女性”、“劫杀情妇”等敏感话题先声夺人,为影片确立了一个有噱头,对观众有吸引力的开篇。
但是在骨子里,《血十三》其实讲述的还是社会边缘人对自我身份的迷失和找寻。
所有大尺度的情节展现,最终关照的还是影片中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她们)畸零式人格形成的社会诱因。
编剧胡涂本身就曾是北京市公安局的一名警官,所以《血十三》的剧本看似荒诞,但其实却是真实发生过的案件改编而成,所以不同于为了悬疑而烧脑的同类影片,《血十三》的剧情很扎实,也很匪夷所思。
而年轻的八零后女导演李聆聪也很聪明地避过了掉进叙事旋涡的可能,把电影的重点放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与这个世界关联的角度。
这就保证了影片哪怕被剧透,同样可以挖掘出人性的阴暗、丑陋亦或是光明面。
而这,才是一部电影真正应该带给观众的思考。
从影片开始,女警官邢敏因为自身原因,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社会边缘女性怀有深深的成见,因而对案件掉以轻心,甚至不愿去接纳案件,到她渐渐被温吞但又执着的老周打动,了解到每一个可恨之人,必有其可怜之处,进而意识到自我的狭隘,并因此关联到隐藏极深的连环杀手的动机。
整个案件侦破过程,与其说是在叙事、烧脑,倒不如说是在直面我们当下生活这个社会的种种问题。
尤其是钱波饰演的连环杀手形象,如此真实地出现在完全属于中国语境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还有他那明显带有性心理变态的作案动机和手法,猎奇又真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也算是从反方向释放了大众心理的某种焦虑。
一个健全的社会,有光明,必然也会有黑暗,不能因为黑暗的存在,就选择视而不见,《血十三》在表现种种敏感、大尺度的场景和事件同时,骨子里想要传递的还是人性真善美,在惩恶扬善,抓捕罪犯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及早发现人性变异的诱因和那个危机时刻,及时疏导,解决社会层面的问题,同时关怀那些在心理上容易走向误区的人。
这才是电影更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文:田金双先抛结论:十五年连环杀人案,一场血与罪的救赎,现实风格犯罪悬疑类型,另类罪犯直击人性痛点。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犯罪悬类型片,影片更多焦虑不安莫名的精神恐慌。
这种恐慌并未茫然不安,而是人心无解。
某城市突然之间凶案频发,手段极其残忍,警方发现这些受害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是死者都是女性工作者。
更为惊悚的是,这些死者的死法,都是惊过精心设计的。
似乎凶手并非毫无缘由是杀人,而是另有隐衷。
《血十三》的缉凶刑警由刑警队探长邢敏(黄璐 饰)和省厅老侦查员老周(谢钢 饰)组成,但查案过程困难重重,无奈之余邢敏只好将自己做旅饵,引蛇出洞。
但事实远未想象得那么简单,邢敏离真相越近,离危险就越近,命悬一线的她何去何从?
与他片不同的是,该片并未虚构,灵感来源于真实的社会案件,影片借查案挖掘人性中的阴暗面,让人性之恶在阳光下无法遁形。
尤为吸睛的是,由新锐导演李聆聪执导,黄璐、谢钢、钱波等人主演的这部现实题材犯罪悬疑电影《血十三》中更多精神隐喻,电影中多次出现的“血”的意象,与鲜艳的红裙形成呼应,而“十三”作为数字与凶杀案的连贯性存在关联,提供给观众更深度的解读空间。
“血”隐喻恐慌,“十三”暗藏不详,影片缉凶查案的过程更像一种心理暗示。
省厅老侦查员老周的执着更多寻求完美让从警生涯无缺憾,女警的偏见更多原生家庭的忧伤,凶犯不停杀人不止报复那么简单。
就本质来说《血十三》是部与心理有关的成长电影。
值得称道是,身为《推拿》、《盲山》等文艺片的参演者,此番黄璐的确演出了女警邢敏身上那种集坚韧与脆弱于一身的多重气质。
明明她是一个查案无数的探长,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内心远无大家看到的那般坚强。
身为一个女子,他对感情、亲情依旧心存迷惑,但最终她还是走出了过去的阴影,锐变成一个坚强的女警。
相比之下,曾在《十二公民》、《黄金时代》、《梅兰芳》、《无极》等影片中有着出色表现的钱波更是将老出租车司机拿捏恰到好处,可谓对这个角色驾轻就熟,其表演功力可见一斑。
确切地说,这部《血十三》并未传统意义上的犯罪悬疑类型片,更多韩国犯罪电影中写实风格和残酷美学。
比如,十五年前一桩未破的凶杀案,是侦查员老周心头放不下的一个结,为了退体前给自己一个完美的职业生涯,他身上竟然带着死者的颅骨追凶。
而这亦是老周的人生痛点,也是其职场生涯结束前必须破解的命题。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冷静得近乎压抑但有温度的影片,创作者的功力绝对非同小可。
可是,任谁也没想到,这部具有暴力美学风格冷寂无声的黑色题材竟然出于一个文静的80后女导演之手。
此前李聆聪导参与过多部好莱坞影片的制作,此次在该片中体现出强大的爆发力。
聚焦社会边缘群体,展现人性问题,对凶案进行细腻敏锐的解读,直指社会痛点。
看来,在女性浪潮引袭全球的情况下,女性导演的影视风格绝对不可小觑啊!
为什么片名要给人蹭《狗十三》IP的意思?
故事很容易让人想到开膛手杰克。
韩国电影《追击者》也是连环杀失足妇女的。
专门针对失足女,“拯救她们的灵魂”,这样的设置是老生常谈了,而还有一星期就要退休的老刑警,冲动的年轻女警,这样的组合也可谓老一套,我原先想这个老刑警得挂掉,编剧居然让他活着,没劲。
男朋友这条线纯粹是来凑热闹的,角色非常脸谱。
整个案子最大的亮点是网上请杀手,现实中就发生过傻二网络杀手一家转手一家,最后去杀人的却退缩不干的。
其他情节都没法看,全是套路,包括结尾女警察穿红裙去钓鱼,而雨夜是模仿《杀人回忆》。
黄璐这个警察不太像,还歧视失足妇女,给警察招黑了。
编剧说是警察出身,但很显然不是刑警,想当然的情节不少。
听到“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话,就有点看不下去了,这是严重违反法治精神的,很多派出所都改掉了。
民间说得好,“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
另外对警察用苹果手机表示有点怀疑,我和一群警察开过会,他们基本用的是华为,没有苹果。
不是说买不起,而是貌似有规定。
鲜有国产犯罪悬疑片,如《血十三》这样,分量实在、悬念充足、刺激管够、调性独特。
一个侦破连环杀人案的故事,布满悬疑性的斗智较量、惊悚感的心理压迫、重口味的血腥镜头,突破同类型电影的天花板。
而逻辑缜密的叙事情节,让观众很难忍心把这样一个精彩的悬疑故事和它那绝对意想不到的结局,提前告知给别人。
电影一上来就给观众带来触目惊心的东西,边缘女性深夜被杀,死状极其骇人。
罪犯奇特的杀人手法,让老警察老周不请自来,协助年轻女警邢敏调查命案。
城中陆续有女人被害。
死者们都是穿着红裙子、干着同一种职业,且被杀方式相似。
而时间跨度达十五年之久,一场诡谲离奇连环杀人案的侦破过程,有着完整流畅节奏极佳的叙事和深层人性挖掘。
编导者打造出工整讲究又扎实利落的剧本,阴郁、血腥、残酷、人物冲突做了很好的协调,显示了非凡的构筑悬疑气氛的能力。
阴暗沉郁的画面基调,凸显压抑氛围。
故事沿着搜寻凶手的节奏展开,一宗宗频发的命案环环相扣,让线索层层铺设、剧情层层递进,制造匪夷所思的谜团、扑朔迷离的脉络,形成悬念连缀下的犯罪奇情,将观众的思绪牢牢捆绑,猜测罪犯到底动机何在。
警察推断案件的每一情节,都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可谓不着闲笔、尽得风流,让人尽享烧脑的推理乐趣。
影片是根据真实社会案件创作改编而成,却摒弃了对破案警察的过分神话,从悬疑重重的案情中刻画警察冷硬外表下对真相的坚持。
片中的女警邢敏与老警老周,在形象上都没有进行英雄化的修饰。
前者倔强好胜,父母离婚的创伤在其心中隐隐作痛。
后者经验老道,对未能侦破十五年那起命案而耿耿于怀。
这男老女少办案搭档的人物设置,给故事增添新奇之感。
查案的过程丰满着两个人的血肉。
破案线索频频出现带来的希望,凶手屡屡逃脱难掩的失落,让两人的心情如过山车一般来回跌宕与颠簸。
威胁和危险如影随形地安在角色身上,让他们有极致状态下的焦灼情绪,彻底渗透并摧毁观众的心理防线。
邢敏甚至将自己作为诱饵,来试图引蛇出洞,致使自己命悬一线,此种情形让看客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故事其实是侧重在缜密发展的剧情中放大对人性的研磨,利用怵目案件找到窥探社会问题的洞口。
猫鼠相斗在智力上把网撒得更开,而作案动机乃至人性剖析也意图挖得更深。
老戏骨钱波用精湛演技,将罪犯那专门杀害边缘女性的行为、病态扭曲的犯罪心理,演绎得细思极恐。
他那一张富于表情变化的面孔,展现出角色绝望、悲愤、暴怒等各种情绪。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闪亮亮的炫目画面,没有奢华的道具和服装,没有浮夸的炫技镜头,更没有刺激感官的火爆枪战。
但《血十三》却是兼具娱乐及深度的惊艳之作。
罪与罚与情冲突剧烈,好看之外也给演员留足飚戏空间,足够在六月影市吸引了一大批观众。
就在6月6日,中国唯一主演作品满贯入围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80后“文艺天后”黄璐与老公范玮在北京举行婚礼。
婚礼地点选址很个性,就在被影迷奉为文艺圣地的当代MOMA,这里有著名的百老汇电影中心,一袭白纱的黄璐,在阳光明媚的蓝天白云绿草地上,闪耀着夺目的神采。
这是一场独特的,以电影为主题的六月婚礼,婚礼仪式也就选在了百老汇电影中心的放映厅,由此可见,在黄璐的心中,电影,占据着怎样的份量。
当然,更让观者惊喜的是,仪式之后,是一场电影的首映礼,那便是由黄璐主演的电影《血十三》,刚刚被婚礼的喜悦环绕的来宾们,又被电影“拽”入了一个长达十五年的连环命案之中,反差巨大。
片中的黄璐,身为一名刑警,为了吸引罪犯上钩,不惜穿上红裙,浓妆艳抹,游弋于阴暗逼仄的街头。
这情景,与刚刚举行的婚礼,俨然是天堂与地狱般的氛围差别。
《血十三》的阵容可谓强大,除黄璐之外,老戏骨谢钢、钱波的出演,同样“演值”爆表,因而也令这场充满悬疑的正邪之战,显得更加惊心动魄。
同时,影片的故事,也相当大胆,所关注的是社会边缘人的游离之态,毕竟在片中,十多宗命案的受害者,都是性工作者,是她们的红裙,激起了罪犯的嗜血欲望,而她们被残酷杀害后,又被残忍放血,由此可见,罪案手法相当残忍,这是一场血色之战。
话说影片《血十三》的故事来自于真实事件,但通过大银幕来感受那种绝望与凄冷,依然让人不寒而栗。
罪与罚,追与逃,不仅仅使影片的剧情悬疑丛生,而且也给观众带来许多有关道德的思辨,从这个层面看,影片《血十三》是一个烧脑又虐心的命案迷宫。
其中,黄璐饰演的年轻女刑警邢敏,与谢钢饰演的老警察老周,用他们各自的思维与行动,为我们呈现出在破案过程中的“各显神通”,一边是与狡猾犯罪分子的斗智斗勇,一边也是两位警察间关系的破冰之旅,案内案外,一个情字,一个义字 ,串起了整部电影。
《血十三》中,黄璐饰演的邢敏,是她从影以来扮演的首个女刑警形象,一般而言,刑警这类的角色,都不太够“文艺”,但邢敏却很与众不同。
一方面,她有身为刑警的睿智与勇敢,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新”人,她也有着过度的自信与任性的冲动,俨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节奏,因此在片中,她的快言快语,她的不近人情,甚至很多时候的自以为是,成了一柄双刃剑,时刻影响着她的生活。
这个人物虽然不够完美,但却相当真实,而当她冒着生命危险,穿上被害者的红裙,在街头诱惑罪犯出现的场景,又让观者无不捏了一把汗,毕竟,对手是杀人狂魔,她一旦失手,便入死亡陷阱,邢敏,俨然被观众赋予了生命的代言。
《血十三》并没有刻意炫技,将谜底埋藏到最后,因此,有关那个幕后黑手,在开片不久,就会被观众看到端倪,便是由反派老戏骨钱波饰演的出租车司机。
但是,即便猜到了谜底,也却令过程更加惊险,毕竟,谁都想知道,这一切的发生,究竟是因为什么,而罪犯该如何落网,被抓前又会制造怎样的命案,都悬而未决。
钱波的演技相当精湛,把人物心路历程和心理变化,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样的反派人物设计,确实很高级,也从另一方面,呈现出本片与众不同的气质。
总的来说,影片《血十三》在人物设置方面突出新老、男女搭配,丰富人物性格,使所有人物有血有肉,真实丰满,也令这一宗让人匪夷所思的罪案,显得更加惊心动魄,触及心灵。
观影结束,从噩梦中醒来,回想着影片中的一幕幕残暴,回想起红裙在险境中漂荡,依然会惊魂未定。
而再次看到身着一袭白色婚纱的黄璐,俨然已经从电影中完全走出,这种感觉,宛若隔世,演员与角色,生活与表演,竟然有着天壤之别,也可见一个演员,之于一部电影的全情投入。
6月15日上映的《血十三》是一个由女导演拍摄的女警察破获女性被杀害的故事。
非常典型的女性导演作品,不仅合理的融入了很多细腻的情感表达,也因为来自真实事件的依托,使得聚焦女性案件变得凌厉许多。
不再是以怜悯者的姿态博得观众的同情,而是借邢敏这个女警,唤起女性对于保护自我的意识,这是一个女性导演在自己作品中的本能表达。
毕竟是一部犯罪悬疑片,在这里不必对电影的剧情做过多剧透,只需要知道故事里有个变态杀人狂,十五年来一直没有被抓获,同时一直在不断的对这个城市的女性下着毒手。
虽然没有通过推理去断定这个变态杀人狂是男性,但导演的表达处处在暗示或者观众也会觉得是男性更为理所应当。
就像预告片里提到的四个嫌疑人,一个是女性死者的男友,一个是送她回家的出租车司机,一个是与她有肉体交易的局长,还有一个是突然出现的黑衣人。
当所有的镜头勾勒出线索后,相信没有观众会质疑凶手会出离于这四人。
可见观众在绝大程度上认可残忍杀害女性的是男人。
回到电影以外的现实生活,先后有好莱坞性侵事件“风靡全球”,出租车司机强暴空姐,以及时而出现的家暴问题,这些大大小小的恶性事件都在指向男性对女性时刻有造成伤害的隐患。
保护女性不是一个男人的事,但一个男人应该保护女性。
当一个女性遭受着肉体抑或精神的摧残时,谁可以拯救他们,《血十三》中几乎质疑了所有社会属性的男人,最终得出答案必须靠女性自己。
就像第一个案件中的四个嫌疑人,关系最亲近的男友一出现就是浑身是血,完全的癫狂状态,出租车司机冷静到可怕的只是交代了目击的经过,代表政府权威的局长却是一个狐假虎威虚伪霸道的空壳,还有那个不明身份的危险分子黑衣人则是指向了所有陌生人。
而核心人物女警官邢敏则是一个对男人始终信赖不起来的代表,很多时候他比周围的男人看起来更可靠,男同事梅硕的娘娘腔就反衬了这一点。
请注意片名叫《血十三》,对于血这个意象在电影里有很多方面的解读。
血是整部电影的风格基调,也是凶手残忍手段中的一个标志——死者尸体几乎流干了所有血,更是女性每个月经期的排泄物,都是很明显的对女性弱势的强调。
从影像的角度来说,这个让很多人看了会很不舒服的东西在片中却多次触碰着尺度边缘。
案件中几次重要的现场展现很直观的交代了被放干血的尸体的青灰色,凶手杀人的场面也是让血直接喷出几米高,还有那件血红色的裙子作为重要的线索反复出现,甚至有个关键情节可以看到女性裆部明显的血斑,很难想象一个女导演会用这么极端的手法表达,但转念一想,这也只能是女导演才可以毫不避讳的直面这类血腥。
案件最终一定会破获,这是我们欣赏一部悬疑片最终期待的畅快,但在这九十多分钟的体验中,能够感受到导演强烈的呼吁还是难得。
导演李聆聪有过美国留学的经历,这也让她具备了很强的类型片叙事素质,所以在把控整体的节奏和结构上,几乎没有露怯,反而透露着一种娴熟。
如果你有幸跟她交谈,首先会觉得她足够的阳光善良,可就是有那么几个瞬间让你觉得她小小的个头里有着一股隐忍的力量,而如何把控这股力量,她选择用电影释放,我想这是《血十三》具备作者性的根源所在。
女性犯罪电影正在以特有的温度中和着犯罪题材的冷酷,一部《血十三》代表不了全部,可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6月15日,可以去影院感受这种残酷美学。
对社会问题和人物塑造浅偿则止,完成度不高! 叙事粗糙,节奏失控,整体太简陋! 剧本惨不忍睹,人物歇斯底里,剪辑尤其失控!
如果案情本身不够悬疑的话,过分频繁运用快切不仅无法营造紧张感,反而连正常的叙事也割裂了。
据说是导演的处女作,何不更平实一点?
“风格即人”,这种东西是自然流露的
女主还真不适合演警察
有点可怕的心结
不一样的本土犯罪悬疑片。兼顾了《心理罪》的商业性与《白日焰火》的艺术性,手法风格有韩国犯罪片的神韵。新人新作,对于国产犯罪悬疑片来说是个不小的新发现
Blood 13
这女演员谁啊,天哪,声音就不能找配音吗,她一说话我就出戏,演技也忒差了。多亏有几个老演员我才好不容易看下去,片头摄影和音乐是日本,剪辑是泰国,唬的我一愣一愣的,还以为会有多不一样呢,结果还是一样的差。
这也能叫电影?!
韩剧视角
逻辑问题非常明显:1.胶质土的线索没有下文?2.警察为什么不检查车内?3.为什么要偷石头故弄玄虚?4.凶手明知对方是警察还下手,很自信啊?5.女警的钓鱼也是很迷很醉啊6.查出租车手机是为什么?微信?
人物塑造的,薄得厉害
要是把女警察写死了也许多给一星…?为什么糟蹋我的时间
如果主角是老警察,或许还能好看点儿。
虽然没有大明星之类的参演,但是故事情节还行,唯一让我意外的是我以为瘫痪在床的是每一个被伪装的受害人,结果居然是在床底下的地窖里面,太残忍了,为了一个执念杀那么多无辜的人。
黄璐挑片的眼光实在是不行,三伏天已经让人非常失望了,没想到还有这部
河南地窖囚禁案?有点突破的犯罪片
普通警察的破案之路。
喜欢黄璐 但是片有点不行
一手好牌被打烂。黄璐演技低谷。
4/10.看黄璐演个警察,还有老戏骨谢钢,以为挺不错,可这剧情连八十年代的录像厅水平都不如,比故事会都差很远!无力吐槽了。
开始的一段还是比较扣人心弦,但是越往后越觉得有点鬼扯…还有他老婆这条线也没有交代清楚,给个三星吧,鼓励鼓励
无意中看到的这部影片,有幸观看了首映,这部电影超乎了我的预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