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说,你我都画不出像她这么好的自画像。
说这话时他正看着弗里达自画像的眼睛。
这让弗里达的丈夫、墨西哥立体派画家迭戈热泪盈眶。
时年1939,格尔尼卡完成后的第二年,毕加索五十八岁,名震天下,一画万金。
这一年,弗里达仍旧画弗里达,两个弗里达,心脏裸呈可见。
蓝衣弗里达的心脏完好,手持迭戈画像;白衣弗里达心脏破碎,手中剪刀剪断血管,血在白裙上怒放。
这一年,她征服了巴黎,挎着毕加索,出席杜尚的聚会。
回到墨西哥城时,她和迭戈离婚了。
1940年,他们复了婚。
于是,她画被藤蔓围绕的弗里达,扎根大地的弗里达,盛装的弗里达,背景是温柔的绿叶,和长着蜻蜓与蝴蝶翅膀的花朵。
其中一幅,迭戈的脸出现在她额头正中,那幅画叫with Diego on my mind.弗里达的一生都在画弗里达。
流泪的弗里达,流血的弗里达,以残裂的大理石柱为脊椎的弗里达 -- 少女时那场车祸还弄碎了她的骨盆,于是她画流产的弗里达,血污的床单,破损的花,婴儿升上天空。
她画男装的弗里达,弄粗自己的眉毛,加重唇上的胡须;她画长发的弗里达,色彩浓丽,发簪鲜花。
她画自己的婚礼,在高大的迭戈身边,像个小姑娘一样歪着头。
她画被大地母亲和宇宙洪荒拥抱的弗里达,自己怀中的巨婴长着迭戈的脸。
她画化身为鹿的弗里达,身上插满箭簇。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她卧床不起,于是她画与骷髅一起漂浮的,荆棘纠结的床,画床上面色平静的弗里达。
她的一生都在流血,小儿麻痹,车祸,手术,流产,暴风雨之爱,背叛。
于是画中的弗里达也一直流血。
迭戈说她的画冷硬如钢铁,精巧如蝶翼,酸苦如生活。
她是那些替全世界喊痛的人里面一个。
是的,血淋淋的,痛给你看。
渴时就喝水,困时就睡觉,痛苦时就画画。
毕加索无法画出这样的自画像。
你必须对自己非常诚实,这对男人来说太难了。
只有一个人的自画像同样不加掩饰。
他的名字叫文森特凡高,住了一年疯人院,然后向自己开了一枪。
看Frida这样的片子,会让人燃起做一个非同寻常人的冲动。
Frida张扬,美丽,激情四射,才华横溢。
老套的,曼妙的女子需要苦难成全她的神话。
她从年轻起便承担着身体上的苦难,严重的车祸带来的后果伴随她一生。
她不能拥有渴望的孩子,爱的男人比她更野性和不羁。
他是比她更有名气的画家Diego,一块她深爱的女人磁铁。
在她发现他和她姐姐上床以后,用冷峻的口气告诉丈夫,在她生命中有两个重大的意外事故,一个是车祸,一个是他,而他是更糟糕的那个。
Frida “像男人一样疯狂”,毫无忌讳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毫不畏惧地追求和享受自由。
听她的台词是一种享受,那些坦率而风趣的句子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她喜欢自由和美的东西,所以她曾一次次容忍Diego的不忠,所以她与那些美丽的模特儿纠缠。
她的激情和力量超越了世俗的道德评价,就是那样高高在上的闪耀着。
然而我总是相信,当快乐来得如此激猛烈,痛苦亦会成正比地来临。
所以Frida的画里透着太多的伤与疼,深到不忍目睹更无法安慰。
而她总是张显着快乐向上的一面,她要做一个能喂饱自己的瘸子,她热爱她生长的土地,她说她有一双能飞的翅膀,还要脚干什么?
她美好而高不可及得太彻底,所有人都会被这样的女人打动,而大家又最为关心她那场著名的婚姻。
发言人在婚礼当天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相信婚姻,说难听点这是政治行为,让小心眼的男人把女人困在家裡,还用传统、保守、宗教当幌子;说好听点是幸福的错觉,两人真心相愛,却不知道他们将让彼此有多难受。
但当两个人知道這一点,仍不顾一切的決定要面对彼此,进行婚嫁,这就不是保守或错觉,而是激进、勇敢、浪漫之极。
这个天造地设的一对结婚了,但是像萨特说的那样,爱情是两个自由之间的斗争。
他们的博弈一直在持续,有争吵有甜蜜。
她保持了她的独立和骄傲,哪怕她爱他胜过爱自己的皮肤,哪怕所有的病痛一次又一次侵袭,她仍摆好了高贵的姿势,直到他跪倒着请求她再一次嫁给他。
他也许是老了,疲惫了,终于到了可以安定的时候,无论如何,他陪她走完了剩余的生命。
这让我想到了Camille,罗丹的情人、模特儿,一个同样才华横溢却死在疯人院里的女人,比起她,Frida的生命是否可以用幸运来形容?
虽然“像拼图一样的”肉体给她带来了太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但她浓墨重彩的一生里艳丽的部分大于暗沉,她可以通过她的画叫喊,在承受一切的时候抓住爱人的手臂。
墨西哥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养育了这样一个残缺到完美的女人,让她把悲剧改写成让人惊叹的神话。
抱着较大的期待来看,尽管影像的呈现过程、传记人物自身性格和超现实主义拼贴手法足够赚足眼球和噱头,而得天独厚的“女性视角”和强烈色彩感知力更是完整、动情地展现出弗里达的成长与幻灭,但到底吸引我的还是对第三世界的、异国文化的刻奇心理。
不知是否因为受限于传记题材限制,或是特殊形式下的折中求全,全片搬演痕迹较重,对人物的真实性格阐述及其婚姻、价值观的呈现也不免沦于好莱坞的庸俗形式。
弗里达依旧被塑造成“受尽磨难的女性、被错误对待的妻子和失去孩子的母亲”,变成了一个原始欲望的集合体,一个天使/魔鬼形象的他者。
除了公共汽车中简短的、带有政治意味的思辨对话以外,弗里达的生命进程都是极其被动的,她的意识形态性被泯灭,在被突出的身体欲望中消解掉了其“政治英雄、革命战士”的身份和任何政治立场。
传记中的弗里达无疑是放荡而自由的女人,是追寻着女性意识、拥有主体性的、肆意妄为的女人,在片中却被弱化成爱情的牺牲品,这无疑是消减了影像的表现力度。
艺术家对情感的态度绝不是受困于传统伦理人性的定论,自由家庭的复杂与困顿更不能简单用无血无肉的政治机器、以及和不同的男人女人疯狂交媾来呈现的。
在不断的噱头与迎合之余,留下的却是再扁形不过的人物罢了。
“弗里达表明了导演所处的女性主义的立场,即用爱与性的力量去嘲笑男性创造的所谓的代表文明与进步的国家机器,然而这种女性主义的立场却并没有贯彻在影片的始终,它一味地展现着女性的身体、欲望,过分地暴露使之满足观众的窥视。
”不论影像如何用画作拼贴出弗里达的伟大艺术光芒,或是用分分合合、藕断丝连、相濡以沫的包容大爱去塑造伟大,此时此刻的弗里达仍旧是被窥淫的对象,是幻想中的女性他者。
在画作的表现中,也只是将弗里达置于附属地位——“简化了女主人公作为艺术家的一面,尤其没有突出弗里达艺术世界中更为深沉更为悠远的思想境界,而只是流于表面上的身体的痛苦与爱情生活中不幸的遭际。
”于是画作变成了简单的孤独的女人的肖像画,而她充满智慧的人生态度、生死哲学的表达、原始意识的构建则全被置于脑后。
“将印第安神话与她的个人神话,墨西哥民族的历史和她个人的现实全部融进色彩斑斓的颜料中”,这才是真正的弗里达,而不只是被爱情流弹冲昏头脑的放荡女孩。
“艺术创作与生活经历的联系虽密不可分,但之间的关系终究是错综复杂的,并非是简单的一一对应。
”形式上的震撼、叙事上的戏剧化和过分凸显的文化刻奇总是会冲昏观者头脑,带来前所未有的激情观影体验,但是这种激情永远是疏离状态的,艺术的原始动力、艺术被创造的错综复杂的环境,才是重点的表达部分。
女性主义电影?
怕还只是蒙蔽的老套路。
长个一字眉,还有唏嘘的胡渣子,这是多么销魂的一个女人。
但是电影进行到30分钟左右的时候,你不得不感叹审美情趣真是奇异的心理活动,你被这电影催眠了,觉得这朵长着一字眉的墨西哥野玫瑰多么美。
昨天上班的时候,我一边吃着软绵绵的戚风蛋糕一边用PSP看的Frida,当然还有装在得过且过的塑料杯里的速溶咖啡。
办公室没有人,人渣们在长假前一天都不来上班了,留下可怜的我负责打卡。
总之,不晓得是PSP的问题还是人品问题,字幕不见了,浓浓墨西哥鸡肉卷儿味道的英文真难听懂,120分钟的电影我活活看了三个小时。
用海耶克演Frida真合适,当然我这么想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海耶克是咱唯一叫得上名字的墨西哥演员,而且我很爱她,昆汀也爱她,她那带口音的英文很迷人。
我想她对自己那拉美风情的美貌也有着相当的自信,不是谁都敢画个一字眉上镜的。
通常古今中外著名的女画家女作家女艺术家女文艺青年都有着美貌和了不起的情事,如果不仅美貌并且还有着异域风情,不仅恋情多并且性取向还有着神农尝百草的精神,那更是个中翘楚。
弗里达女神当然是个中翘楚,文艺女青年的别扭内心加上拉美女性的大胆作风,让我等鼠辈瞠目结舌之下默默的竖起了大拇指。
政治信仰,弗里达的政治信仰很有趣,但是似乎又理所应当,这么热烈的人当然信仰共产主义这么浪漫的人当然相信乌托邦。
反正,她那浓浓墨西哥风情色彩浓烈的卧室里很突兀的挂着一张毛爷爷的画像,是不是觉得很穿越?
爱情与婚姻,弗里达处理自己丈夫外遇事件的方式相当神奇,she can't stop her ,so she fuck her,以至于她丈夫的情人都说,you even better than your husband,瞠目结舌了吧,悍妇呀。
虽然这不失为一个拾回自尊的好方法,但是总是会遇到困难的,所以当她丈夫和她姐姐有一腿的时候她彻底发飙了,是啊,你说这回她能怎么办。
现实当中的弗里达有同性恋情众所周知,我真心希望电影里面她与那些美人儿们发生什么什么的原因只是导演的杜撰,我希望现实中她只是单纯的好这一口,而不是出于对自己丈夫无可言表的爱和怨恨,如果是后者,就太可怜了。
绘画,弗里达的画作当然是源于她彪悍的人生,少女时期的车祸,初恋的背叛,常年的病痛,才华洋溢人品垃圾的丈夫,孩子的夭折,所有的痛苦都用画笔表达,当然还有那些热烈的爱情和幸福。
那些画作,风格和用色都很大胆仿似奇异的梦境。
我总觉得有这么个规律,喜欢大量使用互补色作画的人都活不长,像梵高说过的那样“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电影的画面颜色艳丽,种满绿色沙漠植物的蓝房子,黑发中火红的花朵,婚礼上的绿裙红披肩,一切都是画作的情景再现。
还有电影的原声音乐非常非常好听,弗里达和沙龙女主人跳舞那一段,弗里达在酒吧唱歌那一段,画展那一段,非常非常好听。
这张碟放了很久,一直不敢看,因为知道肯定不轻松。
看了,果然是哭得唏里哗啦的。
第一次看到弗丽达的画时我也在病床上。
那张“鹿女人”和两个“弗丽达”印象最深。
当时与其说是她的画——原来可以这么画——抓住我的注意力,不如说是她的经历。
我正在担心自己会不会也被铆上很多钢钉固定在一个什么支架上,在床上度过余生。
我记得那间病房有三个人。
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一个几乎从不出声的老太太和很少开口的我。
一场车祸把这个女人送到了这里,高位截瘫。
浑身上下都是钢铁支架,用吸管喝水和吃捣烂的桔子罐头。
这个女人是开餐厅的,餐厅的名字好像叫做红玫瑰,是当年数得着的餐厅之一。
开车的是她丈夫。
她丈夫除了长得英俊,一无是处,每天开着帅气的银色摩托四处拉风。
他经常来看她,每次来都要向她钱。
有时候看他们也很亲热,更多的时候是看她恨恨地哭、诅咒,抱怨自己怎么嫁了这样的男人。
有时候还有一个更年轻的姑娘来看她,是她的好朋友。
有一次过什么节,那个女孩来看她,用保温饭盒装了满满一盒饺子,牛肉馅的——或许是因为之前很少吃饺子,那是我记忆里难得的好吃的饺子。
那以后女人越来越悲伤,我从妈妈那里隐约知道她的好朋友和她丈夫有染。
渐渐地,病房里越来越安静,有天夜里那个沉默的老太太被抬走。
再后来我也出院了。
但这部电影让我又想起了那个红玫瑰的女人。
在看这部电影前,我一直以为弗丽达的一生除了痛苦,还是痛苦。
我不曾知道,她曾创造过、享受过这样绚烂的一生,她甚至还能跳舞!
出生于1907年的她自小就特立独行。
为了同墨西哥革命同生共死,她声称自己出生于1910年。
混乱的政局,革命的激情,苦难的人生共同催生出弗丽达的艺术之花。
对于肉体上的苦难,影片着墨不多。
与其赚取廉价的同情眼泪,莫若让石膏上的彩色蝴蝶放飞她心里的梦想。
相对于肉体上的痛苦而言,心灵和情感上的折磨才让人欲说还休。
同其它有相同遭遇的人比较,弗丽达幸运的是找到了表达自己的方式——画画。
也因为画画,她注定要与迪亚哥遭遇。
在少女时代的弗丽达看来,迪亚哥跟模特在自己眼前做爱是新奇、是好玩,只是那时的她怎么会知道自己会爱上这样的男人,而且这样的场景还将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她的眼前。
尽管知道迪亚哥风流成性,1929年弗丽达还是欣然成为他的第三任妻子。
这段感情注定从一开始就满目疮痍。
从迪亚哥的风流韵事发展到两个人都不甘寂寞,无数次的分分合合,其中包括1939年的一次离婚和1940年的复婚。
据说有医生给迪亚哥做出这样的诊断证明:不适合一夫一妻制。
迪亚哥万分欣喜地接受了这一诊断,这让他在滥情纵欲的时候更加理直气壮,更加肆无忌惮,“我在生理上无法对一个女人忠诚”。
迪亚哥说性交就如撒尿,无关感情。
“我握手时付出的感情都要更多。
” 影片中,少女时候的弗丽达就曾经这样问父亲:婚姻中什么最重要?
她的父亲说:坏记性。
可是再坏的记性也架不住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提醒。
只有你深爱的人才能够伤你最深,何况他还要永远在你伤口还没愈合时就补上一刀,还要撒上盐用力揉搓?
绝望的弗丽达也在给自己的感情寻找出口,但是无论是同其他男人做爱,还是同其他女人做爱,她仍然无可救药的爱着那样放荡的迪亚哥。
对于弗丽达而言,迪亚哥是革命道路上的同志,是同行,是好友,但从来就不曾是一个真正的丈夫。
在眼睁睁的看见迪亚哥和自己的妹妹交媾时,愤怒到达了顶点,然后是伤心的平静。
迪亚哥在门外企求弗丽达的宽恕,她起身淡淡说了句:我一生有两次事故,车祸和你。
而你更加糟糕。
迪亚哥是她永远长不大的任性孩子,他用她的爱来做要挟,赤裸裸的要挟。
最后,当彼此都已经互相伤害得体无完肤,当彼此都没有力气来愤怒、欣喜或伤心绝望时,迪亚哥回到了弗丽达的身边。
一定要这样——把最好的时光都蹉跎了,把最珍贵的激情都挥霍了——你才能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弗丽达说:“最终你会发现,你能承受的痛苦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当毕加索对弗丽达的作品做出嘉赏时,迪亚哥泪流满面。
在一次弗丽达的画展上,迪亚哥说:"在这里,我不是作为一个丈夫在推荐她,而是作为她作品的一个仰慕者在介绍她,她的作品,心酸而又温柔,坚硬如钢铁,纤美如蝶翼,如同动人的笑容般可爱美丽,又如同苦涩的生活般深沉残酷。
"弗丽达的作品将现实与梦幻交织在一起,仿佛这两者生而合一,从未分离。
她的作品中三分之一都是自画像。
弗丽达不介意外界对自己的界定,"这些是关于我自己最坦诚的表白," 弗丽达曾经这样写道:“我的主题从来都是我的感触,我的心境,我对于外界的反应,我不过是用‘我’来再现这一切,这是我自己由里及外最真实的表达。
弗丽达曾经对一个情人说: "你应该拥有最好的,因为你是这个浮华世界里为数不多能对自己诚实的人之一,而这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重要的。
" 除了故事本身,Elliot Goldenthal的音乐非常动人,特别是小酒馆老妇人的那段吟唱。
这部电影居然还众星云集,除了艾什莉-贾德(Ashley Judd)比较抢戏以外,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和爱德华-诺顿的出现都有些昙花一现,莫名其妙。
片中艾什莉-贾德扮演的Tina Modotti在弗丽达与迪亚哥的婚礼上如此致词:“我不相信婚姻。
从最坏的角度看,它是一出充满敌意的政治把戏,心胸狭隘的男人打着传统或宗教的幌子把女人禁锢起来;从最好的角度看,它是一个欢乐的幻象—— 两个相爱的人注定要把对方折磨得痛苦不堪,可悲的是他们在结婚的时候对此一无所知。
但是,但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知道命该如此,却欣然前往,那么我要说婚姻既不是保守的把戏,也不是欢乐的幻象。
我要说这样的结合是激进的,是勇敢的,而且非常浪漫。
”过量的毒品和酒精最终在弗丽达47岁时结束了她的生命。
她说:但愿离去是幸,但愿永不回来。
她的确有资格说出这样绝决的话。
爱情和婚姻是每个女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命题。
回头,我似乎仍然能看见当年那个病榻上苍白的小姑娘,坚定不移的相信王子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虽然知道是童话,可仍然心存幻想。
然后,妥协到以为,一段对的感情,如果不能让把你变得更好的话,至少也应该展现出你比较好的那一面。
可是当这样一段感情——它不由分说的暴露出你的丑陋——猜疑、妒忌、欺骗——来临的时候,我开始相信,所有的爱情都是在寻找另外一个自己。
正如红玫瑰的女人,她不用抱怨为何自己命运不济,会嫁给那样的男人,正因为她是那样的她,所以她才会爱上那样的他。
爱情的意义不在于把你变得更好,它在且仅在于让你更加完整。
就如一个硬币的正反面,正面印着弗丽达,背面印着迪亚哥,只有合而为一,它才是一个完整的硬币。
它可能见证繁华富贵,也可能滚向阴沟,永世不见天日,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硬币,正面和背面永远在一起。
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
——革命烈士陈然在《我的自白书》中如是说。
生命令人不寒而栗。
正如弗里达临终之言:I hope the exit is joyful and I hope never to return. 唯愿就此长决,往生劫复不归。
弗里达。
在生命尚未绽放的年岁,被电车碾得粉碎。
脊椎断成三截,颈椎断裂,右腿骨折,钢管穿透身体,一足压碎。
车祸将她禁锢在棺材般的石膏中,情人弃之而去。
她被固定在石膏里,闭着眼睛流着泪。
在这一幅哀莫大于心死的模样之后,是从灰烬里重生的精怪。
从她站起来的那一刻起,从她难以抑制地尖叫出声开始,从她拿起画笔在身体上描绘蝴蝶的时候开始,生命以汹涌澎湃到失控的姿态,从这具瘦削破碎的躯体中熊熊燃起。
她像灼热大地上令人窒息的热风。
坚毅如钢,轻柔如羽毛,甜美如微笑,痛苦如生活本身。
这就是艺术的可怕之处。
绘画音乐抑或戏剧都是如此,能够摧毁种种藩篱,让人陷入沉沉幻觉。
夜晚唱起的歌谣,将整个世界都浸染成梦境。
被耳道血淋淋的尖锐疼痛从睡梦中刺醒,在梦境里听见纤毫毕现的耳语——或许早已无法分辨梦与现实。
如果不和别人进行对话,其实是在睁着眼睛做着梦。
然而当音乐停止,一切幻觉都会在瞬间退散。
真希望歌声不要停止,世界一直旋转,让人自由奔跑,无法停止地奔跑。
奔跑。
这也是与自己相处的一种方式,每当壅塞过多情绪和化学物质,身体会产生反应,需要奔跑来释放沸反盈天的欲望和失望。
听着音乐夜跑,是从少年时开始尝试的活动。
永远不会忘记有那么一首歌,让我一直跑到扭伤了脚。
那一瞬间,骨骼发出脆韧的轻响,甚至到现在,站立很久之后再活动,某些骨骼仍然会发出莫名的声音。
习惯之后便难以觉察。
身体发出的这些奇怪声音,也需要相互熟悉和磨合。
与自己相处,对于某些类型的个体来说,永远是危及身心健康的重大课题。
生命的浓度超过躯壳的强度,便会出现种种症状,例如不能控制某些情绪和行为,例如忍不住要去贴近每一个可能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瞬间,例如对某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有着难以抑制的情结。
就像弗里达。
相信她所承载的痛苦,比所谓的心口剧痛要沉重得多。
疼痛像久别重逢的情人,细致入微抵死缠绵,渗入每一寸肌体,无处可逃。
只有把自己交出去,把身体丢给疼痛,忘记自己还有一具躯壳。
我的身心都已损毁。
我的身心都已损毁。
背负这样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厌倦了我自己。
可是偏偏横生意外。
于是弗里达遇见了里维拉。
在他们各自无数的风流韵事之中,他们终于遇见彼此。
在无数萍水相逢朝秦暮楚的情人之中,唯有你是永生难忘的爱人,因为懂得与明朗。
灵魂伴侣并不等于从一而终。
我爱你,但是对不起,我无法为你而停驻,因为自由的魅力,远胜于爱情本身。
但是弗里达,她用破碎的身体为里维拉生儿育女。
孕育生命再次摧毁了她的身体,医生不得不重新拼接她的骨头,而她的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已经是碎片。
她把这些碎块收集起来保存在玻璃瓶里,将它画在自己的作品里。
那幅画里,有母亲的身体,鲜血和鲜花,完整的婴儿。
里维拉看着妻子的画痛哭失声。
是的,他是明白的。
因为这份懂得,她才一次次选择接受他的出轨。
因为这份懂得,他在离婚之后急不可耐地恳求回到她身边。
因为这份懂得,他不仅仅是她的丈夫,而是志同道合的伴侣。
在最后的时刻陪在她身边。
她的同性情人为她唱起铿锵的歌谣。
死亡对于弗里达,实在是一种适时的恩赐。
她太累了。
她说,在我死后烧掉尸体。
我已经躺了太久,不想再长眠地下。
这具躯体没有意义,所有使之成为弗里达的东西都已流淌殆尽。
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也是学会与自己相处的方式。
上图的这个女人,一生经历过1次车祸 让她差点儿死亡,30多次手术 让她痛不欲生,无数次亲眼看见 丈夫婚内出轨,和男人、女人无数次 婚外情。
她把她经历的这些,都 画 了出来。
1939年,她手挽着毕加索,出席了杜尚的聚会。
毕加索曾在宴请她之后,写信给她的老公——著名的壁画家迭戈,说:“不管是我还是你,都画不出她这么好的自画像。
”今天肉垫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一字眉、大眼睛、迷倒了众位画家的女人。
2002年,朱丽·泰莫导演执导了一部电影,以这个女人的名字命名:《弗里达》。
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剧情和画面表达都不俗套。
(电影《弗里达》剧照)当然,传记电影剧情不俗套的前提是:传记主人公的生活就不俗套。
“我没病,我只是坏掉了。
但只要我能画,我就是快乐的。
” 从小,弗里达就跟别人不太一样。
拉着自己的小男友和小伙伴,到教堂里偷看画家和裸模激吻。
家里拍合影照,弗里达穿着一身挺拔的男士西装走出来,摘了一朵玫瑰花,装在胸前的口袋里。
也太帅了吧!
(肉垫的鼻血都要流出来了)
随着家庭合照定格,画面过渡到了一幅壁画,弗里达站在这壁画前看得出神。
这是迭戈的画,她这时候还不知道这个男人将伴随她的一生,海(yin)枯(hun)石(bu)烂(san)。
看画看的入迷,快错过公交了,弗里达的小男友拉着她飞奔在马路上,这个奔跑着的长镜头很有意思,这是弗里达人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这样快速地奔跑。
弗里达所在的公交车突然不受控制,她惊恐地望向对面的墙角。
随着一声巨响,公交车撞向了墙面。
这时,画面的节奏由快转慢,车上的人慢慢倒下,画匠赠与弗里达的金粉从她的手里慢慢撒出。
一切快速的跌落都在做减速运动,一切的真实都变成了不真实的样子。
正如画面表达的,肉垫觉得,车祸对于弗里达来说,更像是一场穿越。
脊柱、锁骨、2根肋骨断裂,骨盆有3处断裂,金属棒进入了身体右侧,从阴道出来,右脚11处骨折。
车祸后的弗里达整日躺在病床上与画为伴,她在裹着自己身体的石膏上作画,石膏上的蝴蝶越来越绚丽,她的画越来越有热情和活力,这很不可思议。
可能是太痛苦了,才更需要在画上来寻找生活的力量吧。
“迭戈,在我的生命中有两个大事故,车祸和你,你是最糟的那个”
能开始下床行走的她,开始考虑卖画养活自己,于是她去请求画家迭戈·里维拉来指导自己的画。
这是弗里达和迭戈第一次正式见面。
两人互相欣赏彼此的画作和性格,他们成为了师生、朋友,并且结为夫妻。
当时,迭戈42岁,体重136公斤,结过两次婚,经历过数不清的风流韵事,而弗里达则年仅22岁,体态娇小且身体虚弱,因此弗里达的母亲很不赞同他们的婚姻。
但这些,弗里达都不在乎,她清楚的知道迭戈最真实的样子,但仍然决定嫁给他。
(弗里达:《弗里达与里维拉》)这个镜头演绎的这幅画,是弗里达的作品,叫做《弗里达与里维拉》,这是他们婚姻最初的样子,幸福而且美好。
虽然迭戈承诺弗里达,要一生都对她忠诚,但婚后,他还是食言了。
风流成性的迭戈不断和模特、影星、他的学生谈情说爱并发生关系,这让弗里达备受痛苦。
尽管如此,弗里达仍深爱着迭戈,没有与他分开,并且,她想为他生一个孩子。
弗里达渴望做母亲,然而仿佛是命运捉弄,她越是渴望就越得不到,一再流产的她变得很憔悴。
(弗里达:《亨利·福特医院》)这幅画是弗里达流产后的作品,很多人说它是超现实主义的,但弗里达却觉得她画的就是现实。
的确,婴儿、枯萎的花、开刀、器官的分离,就是她真真切切的生活。
弗里达与迭戈这样继续生活着,直到有一天,弗里达亲眼见证了她的老公迭戈和她挚爱的妹妹发生了关系,她当场暴怒。
随后,她整日饮酒,并且剪掉了自己的一头长发。
(弗里达:《妹妹》)之所以老公和妹妹的性关系会成为弗里达暴怒的导火索,是因为她真的很爱她的妹妹,在家中的花园里,她曾为妹妹画了一幅肖像画。
那时候,这张画充满了爱和纯真。
(弗里达:《少少戳个几小下》)这件事发生之后,弗里达又画了另一幅画,有些人看了会说“这什么玩意儿?
”,也有些人看了会觉得她有点儿暴力。
当朋友问起这画画的是什么,弗里达只是淡淡地说:
不哭不闹,好像一切都过去了,这种貌似淡然才是最让肉垫觉得心酸的地方。
“我画自画像,因为我经常是孤独的,因为我是自己最了解的人。
”
在与里维拉充满痛苦的感情中,弗里达开始疯狂。
她仿佛是报复似的,与各种他看上的男性、女性调情。
她搬出了他们的住所,过起了分居的生活。
1939年,两人离婚了。
婚后,弗里达十分想念迭戈,想念背后还有隐隐的痛和恨。
(弗里达:《两个弗里达》)她画下了这幅画:《两个弗里达》,一个是深爱迭戈的弗里达,一个是痛恨迭戈的弗里达。
肉垫查找了相关资料,发现这是电影对这幅画的演绎,弗里达自己说:这画的是童年时自己想象出来的朋友。
后来,弗里达的身体每况愈下,画下这幅画的时候,她已经经历了几十次手术。
(弗里达:《自画像》)肉垫最开始看这幅画的时候,觉得这个画家好奇怪,怎么把自画像画成这样。
现在看,有点儿想哭了,每一根铁钉都扎进身体里的痛楚,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一年后,迭戈找到了弗里达,他们又复合了。
这里,电影的台词很感人,“弗里达,我怀念我们在一起的日子”。
在肉垫看来,这对夫妻的关系,更多的是灵魂上的相互吸引,他们对彼此是上瘾的,像是毒品。
“我希望离世是快乐的,我不愿意再来。
”
1953年,弗里达在墨西哥举办了她的人生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画展。
这个女人躺在病床上不能走动,硬是让人抬着她去了画展现场。
1954年,弗里达去世了。
临走前,她在日记里写下:“我希望离世是快乐的,我不愿意再来”。
弗里达的一生,是痛苦的是折磨的,也是快乐的是过瘾的。
肉垫不想用“励志”、“乐观”这些词来形容弗里达,这些词太俗了,配不上她。
弗里达的画和她的人一样,是独一无二的,是特别的。
她把自己的痛和爱都拨开来,真真实实的,血淋淋的,给你看,好像给你看了,她就会好受一些。
从卡蜜尔到波伏娃到弗里达到汉娜……女性至美,在于她能让智慧与天真并存,刚毅与温柔共生。
她们独立,她们勇敢,她们特别,她们充满了生命和灵魂的张力……即便身边的男人是大师,也不能掩盖她们自身耀眼的光芒。
一个天才男人最大的幸运在于他身边的女人也具有同等的智慧——她能真正理解他的精神世界——当然随之,这个女人也有可能成为他生活最大的挑战。
而同时,这样一个女人最大的成就在于她能超越传统意义上的“附属”——当别人听到她的名字时,想到的就是她本身,而并非她身边的人——不过这在历史中更多的,不是悲剧,就是冷暖自知的人生。
看着Frida的画,想起她对Diago说的那句:我生命里有过两次大灾难,一次是车祸,还有一次是你。
在电影方面我不是专家,我不会从电影拍摄等专业方面去分析,但是我喜欢从个人感受去评论我所看到的电影。
这是一部在家里存放了3年的电影,在今夜我才认真的看了第一遍。
其实我对电影了解并不多,但是我想把我的感受告诉大家,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感受。
它是去我看过的最有生活气息的电影,过去我曾经热爱一部名叫《清水湾的孩子》的电影,同样的生活味十足,没有那些虚伪的,刻意的痕迹,但是《清水湾的孩子》更加理想化,而《弗里达》更加生活,更加现实,更加激情。
这个从这部电影的另外一个名字《挥洒激情》就能够略知一二。
整部片子充满了坎坷,充满了奋斗,充满了现实,充满了爱,它更能让我体会到活着的感觉。
整部片子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
如下:优点:1.地域特色浓郁。
主角的发型,配饰,妆容,服装,弗拉明戈舞,猴子,种满仙人掌的庭院,鬼节,西班牙抒情歌.......这样的背景设定在电影界绝对是令人眼前一亮。
电影做到了成为了解异国文化的绝佳窗口2.布光,美术和配乐极其高级,和女主角身份、情绪完美融合3.转场巧妙。
开头躺着的弗里达切换到学生时代,以及无数的从细节开始的后推揭示4.运镜流畅恰当。
女主角躺在床上画画,宴会跳弗拉明戈,登上遗址的老头的感慨等缺点:1.!!!
全片最关键的,也是对于女主角最重要的议题——疼痛与创作的矛盾关系——没有得到深刻表达,这也是我认为最可惜的地方。
车祸的痛苦是伴随一生的,无法形容的灾难,这也是她有别于其他艺术家的地方,本应重点刻画,但电影竟然在车祸戏10分钟以内就让女主自己站了起来,且用一种不怎么艰辛的方式。
最重要的是,在此之后一直到结尾十五分钟前都是行走自如——那么疼痛对主角的重要影响在哪里??
全篇只有寥寥几场戏讲述了她的疼痛,但却是让女主角很不自然地说出来。
太可惜了!!
这种影响应该是全方位的,应该是导演描绘的重头戏啊!
2.对主角心理状态刻画力度不够。
得知戈达出轨,得知亲人去世,夜晚窗边拒绝戈达和好等戏,镜头本可以停留久一些,或者缓缓前推至大特写,但全部着急地切换到了下一场,观众还没来得及走进主角内心就又要接受新信息。
那请问主角究竟有多悲伤?
她坚强的意志从何体现?
还怎么展现出她的了不起?
3.某些戏份莫名其妙。
女主角开头与男友做爱,以及与老头的感情戏不知用意在何处。
前者在我看来只是为了交代“车祸前女主有交往对象且很幸福”的信息。
但这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
比如:逛街时女主拥抱男友,露出幸福的表情——何必非要通过做爱!
导演偏偏选择了最没有说服力和情感张力,也最随意的方式。
而与老头的感情戏更是无用,如果不想删,也可以选择之后戏份里交代女主和老头最后的结局,给个交代,有个着落,而不是两个人热吻一阵子就完事儿了,此后女主好像忘了这个人的存在一样!
4.女主角前后行为有明显的不一致性,“双标”是角色塑造最致命的缺陷之一。
她一方面要求丈夫忠贞,另一方面又在婚内与同性及异性暧昧。
这两者必须删掉一个,否则观众会困惑,且无法更好地与角色共情
弗里达 (2002)8.72002 / 美国 墨西哥 加拿大 / 剧情 爱情 传记 / 朱丽·泰莫 / 萨尔玛·海耶克 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一个才华横溢却对此浑然不觉的少女嫁给一个如日中天的花心画家。婚姻的痛苦激发了她的才华,终成一代名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第一,能勉强hold住浪子的女人基本上得是双性恋;第二,男人搞艺术往往是搞姑娘,女人才是真搞艺术;第三,一个才女最容易犯的错误通常是嫁给一个比她更有才的男人。
今天才知道,海耶克在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遭到Weinstein性騷擾,拒絕後,被強行要求加全裸女同戲。全劇組不知情,看到海耶克突然要求拍裸戲都震驚了。此後,由於合同在身,海耶克拿不到任何主角和好作品被報復。曾感嘆她的Frida是曇花一現,現在才知道或許我們誤會了多少「曇花一現」的女演員呢?
我都要分不清这是谁的传记了,还有,贵圈真乱
萨马尔海耶克很适合这个角色,电影配乐真心赞,生活中的弗里达mm就像电影中一样彪悍得像芥末。厄,不过,现实的弗里达mm比电影里塑造的角色痛苦得多。她和里维拉都比较不靠谱,里维拉尤其如此。PS:1、要承认天赋的确很大部分是天生的;2、艺术的伟大大多来源于痛苦和绝望,sigh
diego太花心了,结婚了也不老实。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4464463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结婚。女主男女通吃,不像18岁,不是少女,是熟女,少女的胸不会这么饱满圆润,除非她发育得好或者整过容。真实的恭维和批评是一样的。宁愿有个聪明的敌人,也不愿有个愚蠢的朋友。刚说完永远的朋友,不一起睡觉就上床了,说话不算数。为什么不离婚?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zNDY5Nzk2MA==.html
太鲜艳了,太令人目不暇接了,最后忘了都看过什么了,一个细节都极不起来了,不知道是电影太爱Frida的缘故,还是这个女人本身太丰盛,所以导演不知道该对她的一生如何取舍描摹
She married Francois-Henri Pinault, that's all it matters.
Frida是我最爱的画家之一,导演把这样一个有故事的女人拍的如此肤浅做作也着实不易。
艳丽激昂节奏好,不过对人物的刻画多少有点流于表面。
人物故事被表面的时尚大片般的服化道以及镜头语言掩盖,人物的性格、动力、所处时代的独特影响、情感全都轻轻带过,浪漫化的处理并没有让人物变得更加“高大”,相反变得极其空洞,每个人物都只是拍时尚片的棋子。如果是这样,弗里达所受到的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困扰,以及她的画作中独特的想象力和力量,都变得不成立。
“她的作品讽刺而柔和,坚硬如钢铁,脆弱如蝶翼,欢欣如醇酒,悲伤如苦难。”她的一生都被艺术、苦难、性、政治、情感所占据,但愿离去是幸。出色的后现代摄影、美工与特技,和弗里达那些惊心动魄的画作一样美。
她的人生一点都不惨好吗,别把她写的那么惨,她爽的不要不要的!和灵魂伴侣结婚,从内到外搞所有迷人的女人,连他妈出个轨都和享誉世界的革命家出,痛和爽都是渗入骨髓的,谁不爱她!她简直是幸福死的!
整部电影导演都像是磕了药,一直在高潮,仿佛不懂得什么叫张弛有度,导致很累,处处是高潮,使得本片显得平庸,反而没有亮点可言!艺术家应该是孤独的,把大量时间放在艺术创作中。
以墨西哥女画家Frida传奇生平为基的传记体影片,但不乏奇幻浪漫色彩,从弗里达传奇的经历到传奇的爱情到传奇的创作之路,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奇异而独具特色的疯狂画家.. 因弗里达浓重的民族风格外貌装饰以及特异画风,影片之中时时充满了鲜艳美丽的色彩与服饰,小小惊艳与猎奇的传记片,大赞~
音乐很好。传记类电影百分百还原历史的话,就没拍的必要了。所幸这部片平衡的很好。
Panzon “Your paintings express what everyone feels that they are alone in pain.”“I hope the exit is joyful and I hope never to return.” I love her in red and myself in her. 若有一天我要嫁人,便要如Frida一样绝不穿繁稠的白裙,着一身蓝裙、惊艳四座。电影超现实与蒙太奇效果极美!M
frida是最绚烂的龙舌兰,最热烈的墨西哥酒,最肆意的画。色彩配乐表演都完美的电影,惊艳的一生。“我生命中有过两次事故,一个是车祸,一个是你,后者是最糟糕的。”画儿流下眼泪,画儿在火中微笑。
看人物传记比看脑残的没想象力的片子强多了
能不能別把胖子放進黃片里
拍得像弗里达没男人不能活一样。根本没有专注于弗里达这个个体,而是专注于她和各种男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愁。女主很美,本身气质坚韧而强大,摄影和服装不错,剧情和节奏却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