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救援

Салют-7,星空浩劫(港),礼炮号空间站,礼炮7号,Salyut 7

主演: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帕维尔·杰列维扬科,柳波芙·阿克肖诺娃,欧克萨娜·范德拉,玛丽亚·米罗诺娃,伊戈尔·乌戈尔尼科夫,亚历山大·斯莫勒克,亚历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17

《太空救援》剧照

太空救援 剧照 NO.1太空救援 剧照 NO.2太空救援 剧照 NO.3太空救援 剧照 NO.4太空救援 剧照 NO.5太空救援 剧照 NO.6太空救援 剧照 NO.13太空救援 剧照 NO.14太空救援 剧照 NO.15太空救援 剧照 NO.16太空救援 剧照 NO.17太空救援 剧照 NO.18太空救援 剧照 NO.19太空救援 剧照 NO.20

《太空救援》剧情介绍

太空救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位于外太空的“礼炮7号”空间站意外与地球失去联系,工程师维克托·阿约金和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费奥多罗夫临危受命,搭乘联盟号T-13寻找“礼炮7号”的踪迹,当经历宇宙空间对接、太空舱寒流、空间站失火、太阳能充电系统失灵等一系列危机准备返航之时,却被告知空间站即将被击落,一场更大的太空灾难正在袭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学园救援团安乐死医师的遗产一拳超人第二季OVA1武十郎愤怒的印度女神帕高与魔法绘本飙速宅男拉法丹·泰法4:海里马托尔虎胆龙威5爱神海明威与盖尔霍恩十二个想死的孩子老无所惧废柴经纪人!—我来管理废柴的艺人—小孩辣警狂花3鉴识英雄星星女孩艰难时世在别处沉默的双胞胎山河之影急救小组神秘的马第二季第二季十亿实习生丫山清风温柔的慈悲舞动全城黑神借脸

《太空救援》长篇影评

 1 ) 文明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牺牲

看这部电影之前,最好是能对相关历史事件有所了解。

虽说电影必然带有艺术化的加工,但是依旧也是反应出了这一历史事件的面貌。

如果把他当作一部科幻片来看,可能不是那么精彩,但当你知道它的背景,知道它真实的故事,那么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一起来。

在此之前,其实对苏联了解不多。

关于那一轮的太空竞赛,关于冷战,仅限于一些书本上的描写。

但当逐渐了解了一些相关的信息之后,越发觉得苏联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家。

苏联人的勇敢确实让人敬佩。

总体来说,影片还是比较精彩的。

小高潮小问题一个接一个。

尤其是对于一些太空画面的处理,真的是美到让人惊艳。

这和那些大制作的太空科幻片有所不同,因为看片的人知道,这是“真实”的。

尤其是在现在的观众已经看过那么多近地画面之后,还能做到让人惊艳实属不易。

被损坏的礼炮七号飘荡在太空中

搭载着两名宇航员的发射器,冲破云层

太阳、地球、飞船

旋转着的礼炮七号

 2 ) 《太空救援》电影观感---战斗民族宇航员演绎男人的担当和职业精神

太空救援这部罕见的太空题材电影,豆瓣高分俄罗斯电影,该片根据1985年前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救援事件改编。

太空救援这部电影拍摄了罕见的太空题材,让普通人通过电影了解太空、火箭发射、空间站这些太空元素。

故事讲述了“礼炮7号”空间站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和地面失去了联系,飞控中心为了避免空间站失去控制,就想法修复空间站,于是拿出方案,派出宇航员去完成对接任务,这个任务说起来很简单,乘坐火箭飞船驶入既定轨道,找到“礼炮7号”空间站,然后计算出同步的速度,然后接近不断旋转的空间站,找到最佳的机会,释放探测器尝试联结,联结后机械锁定,然后宇航员进入空间站修复故障,乘坐飞船回到地面就算完成任务。

说起容易,做起来难,飞控中心找遍了所有能上天的人员,都在实验阶段无法完成任务,更不要真正上去。

这时找到了在度假的工程师阿约金,和已经被取消资格苏联宇航员费奥多罗夫,此人正是宇航员中的奇才。

为了避免空间站坠落,两人临危受命,为了国家去完成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费奥多罗夫果然是高手,几次失败后,成功对接,并且找到了故障,然而进入才发现空间站变成了冰箱,两人设法把空间站由冰箱变成烤箱,然而费奥多罗夫和阿约金庆祝喝了两口,毕竟男人大都好这杯中之物,尤其是圆满完成任务时,可惜最放松的时候也最危险,遗落的酒滴引起了更大的问题。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费奥多罗夫服从飞控中心任务安排,决定牺牲自我,听到消息的女儿和妻子来到飞控中心和费奥多罗夫作了最后通话,就在绝望艰难之际,阿约金知情后不忍心放弃好哥们独自逃生,真是患难见真情,两人决定放手一搏,冒险飘到空间站外部,用铁锤没错就是大铁锤,修复了损坏的太阳能板保护装置,终于在最后关头完成了这不可能的任务。

在电影里两名宇航员演绎的对接和修复任务是根据真实事件改变,他们完成的手动机械对接空间站任务,难度非常大,他们出色的完成对接任务堪称奇迹,修复空间站延长了“礼炮7号”空间站的使用寿命,这两名宇航员非常英勇,他们不光是国家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

虽然这部电影成本只有四千万,但是剧情连接紧凑,镜头切换流畅合理,没有好莱坞式的套路,感觉有一种老电影式的剧情节奏,整个电影没有特别多特效,但是情节环环相扣,让观众被电影拖着想看下去,从飞控中心和宇航员视角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和应对,影片也融入了感情元素,在面对难题时候,宇航员与家庭的维系,家人的不舍和担心,面对艰险宇航员为了国家和职责所在毅然前往,总的来讲是部好电影,有必须看完不能中断的优秀太空题材电影,值得点赞。

 3 ) 百度的礼炮七号救援事件背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类救援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最简单的比如;汽车抛锚的救援;在海洋中万吨巨轮的救援;高山营救;地震救灾等等等等,但是你听说过太空救援吗?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真实的太空救援--前苏联礼炮7号的太空救援。

礼炮7号的救援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难的救援,是不可能成功的救援。

20世纪中叶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场没有硝烟的新战争开始了,那就是苏美冷战。

这两个超级大国较量的领域,从政治、经济、军事,到上世纪50年代初,双方把目标投向了太空领域。

1955年美国宣布计划发射人造卫星,苏联也紧跟其后,一场太空竞赛正式拉开了帷幕。

双方都担心,另一方在太空探索的同时,获得压倒另一方的军事和科技优势。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1颗人造卫星;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把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送入了太空,成为第1个进入太空的人。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登月任务。

虽然直到今天还有人怀疑美国登月的真实性。

但是在当时,阿波罗11号确实让美国在太空竞赛中扳回了一局。

苏联在登月计划中完败给了美国,但是苏联另辟蹊径,开始研发和建造,人类历史上第1个空间站。

于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礼炮计划应运而生。

1971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1个空间站,礼炮1号。

随着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几年之后礼炮系列空间站的技术逐渐成熟。

今天讲的就是礼炮系列的最后一个空间站,礼炮7号。

礼炮7号1982年礼炮7号被送上太空,总长15.1米,总重18.9吨,预定寿命4年以上。

在一开始的两年里,连续接待了7批往返太空的宇航员执行任务,其中还包括,第1位行走太空的女航天员萨维斯卡娅。

1984年礼炮7号还创下了三名航天员,在太空中连续飞行237天的最高纪录。

失联1985年2月11日,浩瀚的宇宙中,礼炮7号正在安静的等待着下一批宇航员的到来,就在这时他的无线电发射机突然之间关闭,地面控制中心,以为就是发射机跳闸了,重启一下不就可以恢复。

可接下来的事情让所有人都傻眼了,地面指挥中心,向礼炮7号发出了重启指令,可是礼炮7号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就是说礼炮7号空间站上的无线电接收机也停止工作了,一时之间这个庞然大物在宇宙中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地面完全失去了联系。

美国很快就得知这些消息,并且声称礼炮7号已经是“死亡空间站”。

苏联认为美国政府,很有可能发射航天飞机到太空劫持礼炮7号,并把它带回美国。

事实上礼炮7号失控的那段时间里,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确实就架在发射台上,随时待命。

美国媒体的说法是礼炮7号,已经是死亡空间站,它随时可能坠落地面,如果一旦坠落,很有可能造成一场大型灾难。

这种说法是完全可能的,礼炮7号体重将近20吨,这个大家伙如果落在了人口密集的区域,很有可能造成百万级别的人口毁灭。

苏联为礼炮7号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空间站被美国截获,苏联在太空领域的尖端研究成果,就会完全暴露在美国人面前。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苏联必定会打破冷战格局,甚至触发第3次世界大战。

此时摆在苏联人面前呢也就两条路,第1条路要么摧毁他,死也不让美国人得到。

第2条路,上天找到它并把它修好,或者把它带苏联。

苏联人选择了第2条路,礼炮7号的抢救行动,说起来也简单,无非就4步,上天、对接、维修,然后再返回,可是实施起来却是难如登天,首先在浩瀚的宇宙中,要找到它就得费一番功夫,没人知道礼炮7号,是不是还在圆轨道飞行,就算找到了它正常的对接操作。

需要飞船与空间站同步收发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两者同步调整后完成对接,在没有无线电的情况下,宇航员们只能手动对接,空间站的飞行速度是每秒几公里,尽管有激光测距仪,但宇航员们能操作的只有手动摇柄。

手动对接,相当于把两个高速飞行的子弹给粘在一起,如果对接不成功,飞船撞到了空间站空间站,还有可能会变轨。

最坏的情况,飞船或是空间站展开的太阳能板被撞坏,那么飞船和空间站就有可能殒命于太空。

最理想的情况对接成功,空间站内部的情况也是无法预测的,敢于参与这次太空行动的宇航员们,拿的都是单程票,与其叫他们宇航员不如叫他们敢死队。

营救礼炮7号抢救行动,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被视为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苏联并不缺乏技术过硬,有无畏式的英雄人物,最终萨维内赫以及贾尼别科夫被选择了执行这次任务的两名宇航员。

贾尼别克夫是苏联航天这个传奇式人物,曾经获得过列宁勋章,在1982年以211天的飞行时长,打破了世界纪录。

而萨维内赫,是一位能力极强的工程师,曾经在礼炮6号空间站上工作过74天,熟悉作业环境。

苏联为这次太空营救任务,专门改装了联盟T13号飞船,拆除了1个座椅,添加了额外的燃料,于1985年6月6日,载着两名英雄宇航员飞向太空。

经过两天的飞行,联盟T13号飞船发现了失联的礼炮7号,影像同步传回到地面指挥中心,当飞船逐渐接近礼炮7号的时候,地面上的工作人员,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礼炮7号的太阳能电池板不平行,没有朝向太阳,也就是说礼炮7号,电力系统已经失去了电力供应。

幸运的是贾尼别科夫发现,礼炮7号空间站飞行状态还算正常,没有完全失态,还是有对接成功的可能性。

贾尼别科夫乘坐的联盟的T13号飞船,以每秒1.5米的速度,慢慢的向空间站靠近,当到达200米距离的时候,两位宇航员发现,完全没有适合对接的角度,由于燃料有限贾尼别科夫只有三次机会,如果对接不成功,不仅仅两位宇航员有去无回,空间站也有可能被撞之后变轨,直接砸到地球人的头上。

惊心动魄的时刻到了,贾尼别科夫操作这对接摇柄,全神贯注,一点点接近礼炮7号。

在对接一开始的十几秒里,贾尼别科夫不断的跟地面汇报说:“对接无法完成,对接无法完成”,直到最后两秒,人们听到了砰的一声,贾尼别科夫说:“对接成功”。

这一刻地面控制中心欢呼雀跃。

这是人类史上第1次,对接不合作航天器。

对接成功之后,两位宇航员进入了礼炮7号。

他们发现空间战略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只是电力系统失灵和零下5度的低温。

经过了7天的抢修,萨维内赫和贾尼别科夫,成功修复了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和自动对接系统。

几天之后,6月23日,货运飞船带着补给物资来到了空间站,最终贾尼别科夫在空间站中工作了112天。

萨维内赫在空间站中工作了168天,分别于1985年9月26日和11月21日安全返回地球。

礼炮7号一直到1986年8月,才接待完最后一批宇航员,在轨运行到1992年,比设计的寿命高出了一倍。

礼炮7号的抢救行动别说是在当时了,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成功避免了地面上可能发生了更大的灾难。

后来礼炮7号救援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有看过的请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4 ) 什么时候国产能拍出这样的太空题材的电影我就可以死得瞑目了

什么时候国产能拍出这样唯美又深刻的太空题材电影,我作为一个铁杆科幻迷就可以死得瞑目了。

太空,真是太美了,但又太危险。

人类,真是又脆弱又微不足道,但又相当坚强,像飞船中的那只小强一样坚强!

或许片中的小强,就是用来喻意人类的?

片尾米帝的宇航员向苏联的宇航员敬礼的那一刻,感动死我了,那是超越和突破了种族、政治、意识形态、价值观、语言、文化等等障碍的敬意,是人类对科学的敬意。

太空探索从来都不是浪漫的,只有凶险和不可知,如同一个深不可测的深渊,人类有可能跌入太空再也回不来地球,也有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离开地球。

不管如何,人类的征途必要是星尘大海,向伟大的宇航我先驱者们致敬。

什么时候国内能拍出这样唯美又深刻的太空题材电影啊?

我今年36了,有生之年能看到么?!

 5 ) 太空救援

注意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真实事件该片,该片根据“礼炮七号”真实事件改编,被称赞为”一场史诗级的太空灾难"和“一次人类奇迹",可见该片的成功。

看完电影给人一种莫名的感动,电影的故事十分震撼,绝望中的那一丝希望,让我揪心,每分每秒都扣人心弦,宇航员面对家庭和责任的选择时,无不在提醒观众,责任的重要性,电影最后两位美国宇航员向主角致敬,让观众对两位宇航员肃然起敬。

 6 ) 一部可以细细讲给孩子听的电影

朋友推荐我看《太空救援》时,提前告诉我,这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太空题材科幻片。

我觉得神奇,对故事背景做了简单的了解,本以为知道了结果,并不会有太大的触动,但真正观影时还是被逼真的特效场景和紧张的救援环节打动了。

很难想象,假如我处在孤立无援的太空中,面临无法完成的任务,会产生怎样的情绪。

是不是会绝望?

或许吧,至少会感到消沉。

但片中两位伟大勇敢的宇航员,弗拉基米尔和维克托并没有选择放弃,他们用彪悍的方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这是一部很适合带着小孩来看的电影,它像一部更生动的太空知识科普书,比如真空状态下如何行走、失重的原因、航天服、舱外航天服等等。

他们也可以亲眼看到宇航员喝东西是怎样的。

如果不亲眼看见,可能很难想象弗拉基米尔像挤牙膏一样,把酒挤出一粒,维克托吸入口腔。

除此之外,它也传达出了足够的人物性格和各种情感关系。

我很欣赏导演处理各种情感时所体现出的内敛、克制。

1.同事之间惺惺相惜。

弗拉基米尔被强行退役后,高速自转的空间站因为意外事故跟地球失联。

划船钓鱼那场戏,是一个很好的铺垫,他生活中的好友工程师维克托临危受命,要到太空中完成空间站的修复工作。

两个人明明不欢而散,但维克托被问及需要哪一个人做搭档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弗拉基米尔。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好友多么想念太空。

如果你对这一点存疑,那可能错过了弗拉基米尔从楼上摔掉杯子的细节。

当经历了空间对接、清理太空舱水珠后,他们迎来了一场新的在灾难——空间站失火,当时弗拉基米尔正在舱外检查空间站的受损情况,在意识到队友的危险境地后,他没有后退,反而像个孤胆英雄不顾一切要救出自己维克托,后者被不幸烧伤。

此时的维克托产生了幻觉,两人产生了分歧争吵起来。

当我为人性的自私而感到遗憾时,又被后面的反转惊醒了。

全片迎来了一个情感高潮:无力返航的空间站要面临被炸毁的命运,而宇航员也只有一个人能活着回到地球。

太空上,维克托不同意这个决定,他说出了一段最令我动容的话:“如果我一个人回去,我该怎么面对自己孩子的眼睛?

怎么面对你的孩子的眼睛?

”地球上,他们的上司,那个微胖的中年人,像头愤怒的狮子举起椅子砸碎了房间里的玻璃。

他愤怒于自己的无能为力,愤怒于最好的决定竟然是要牺牲一名自己的下属。

这让我感觉到了一种袍泽之谊。

这种情感细节都可以细细讲给孩子听,好的电影有时是比一本好书更容易令孩子印象深刻。

2.勇敢者的挑战,不抛弃,不放弃。

这是一个典型的战斗民族历险记,弗拉基米尔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别立体,冲动但不乏经验、胆量,喜欢冒险,不听指挥对接空间站。

在第一次对接失败后,他并没有失落,而是迅速调整好状态,出人意料地完成了任务。

他还在太空里喝伏特加,调侃周围没有巡警。

弗拉基米尔就是那种有点带刺,但值得信任的战友。

而维克托也是一个充满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伙伴。

不得不感叹,在1985年,航天技术那么粗糙的阶段,两个人是以怎样的勇气和决心完成了如此震人的挑战。

影片中,两个人为了调整空间站的太阳翼,走到空间站外面,一个人一个人用锤子敲掉外感应器,一个人做好保护措施。

沉闷的敲击声,一声接一声。

几乎所有人都放弃时,弗拉基米尔还在一锤接一锤的用力敲打。

谁也没想到,拯救空间站的任务就是在铁锤的帮助下完成的。

而最后,美国飞船出现时,两两相望,相互敬礼那刻,有种深刻的使命感。

在看完电影后,我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一件小事。

前段时间,过圣诞节时,朋友的朋友带女儿去逛商场。

刚满三岁的女儿一下子冲到商场中间扮成圣诞老人的大叔身边,保住对方的大腿说:“谢谢你送我的新玩具。

”周围人都笑出声来,但没有人告诉小女孩儿真相。

新玩具当然是孩子父母准备的,但他们希望孩子相信这世上有圣诞老人,至少在她们可以相信的年纪,要有过这样童真快乐的回忆。

而像我前面提到,弗拉基米尔被强行退役的原因是,他在太空时看到了“天使”,导演用了更柔和的绿光来表达。

真实的历史上有6位宇航员看到人形柔光,在目击瞬间,整个人都感觉到舒缓平和。

我们无法解释这种超自然的现象,但可以守住内心的善良。

而我感谢电影,将这种善良传达给了更多人。

 7 ) 大力出奇迹!真实历史是怎样的呢?

“熊系”太空片简单粗暴 《太空救援》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同样是如《地心引力》这样的“太空二人转”作品,但这部电影更像是《阿波罗13号》——一场源自真实的太空冒险,不要以为本片是俄罗斯人模仿西方太空电影,本片从内到外处处体现的是俄罗斯的“熊系”风格。

您可以想象得到在空间站这样高精密设备和仪器环境中,用“热得快”加热、用榔头凿、没事还喝两口伏特加“酒驾”的行为吗?

这就是俄罗斯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的冲击力,带来前所未见的视觉奇观。

这让我想起了新旧两版《机组乘务员》的典型案例,同为灾难类电影,老版在客机高空飞行的情况下,让人裹上厚厚的棉衣,直接爬到飞机外面去修飞机;新版(国内引进译名为《火海凌云》)更离谱,在飞机飞行的情况下,把乘客用缆绳从一架飞机传送到另一架飞机上。。。

《太空救援》的故事并没有想象中的曲折,简单的故事过程却跌宕起伏。

《太空救援》描述的故事,跟1985年“礼炮七号”空间站“失联”事件完全一致,而且除去对两位角色适当的艺术加工之外,电影还进行了些许合理的二次创作以增强电影戏剧化的冲突,艺术的处理增强了电影视觉奇观效果和惊险情绪,而特效的运用则使这部灾难故事片如虎添翼。

那么究竟哪些场面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呢?

或者真实历史历史有的时候比电影中还要“离谱”。

“失火”空间站失火那一段情节,就是艺术创作的虚构,宇航员因失去了飞行器联盟号T-13飞船无法回家,从而有了结尾最后一幕破釜沉舟的举动,身逢绝境才用锤子修电池。

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二位发现空间站太阳能电池板歪了,回到联盟飞船,手动调整联盟飞船带动“礼炮七号”滚动,将空间站太阳翼调整到正对太阳的方向上。

充电一天后,电池组充满电,航天员再将蓄电池组连入“礼炮七号”的电力系统,完成了修复!

而且在太空修好了空间站,对接了货运飞船运来补给,还呆了100多天才回地球。

“相遇挑战者号”美国人要抢夺失控的空间站。

这是针对当时的冷战环境而设计的情节,暗指美苏当时的“太空竞赛”,结尾之处两国宇航员在太空中“相遇”互相敬礼的画面,超越了意识形态,毕竟,从宇宙看人类世界是那么渺小,无论国度,这样的壮举值得任何人称颂。

真实历史上,具体有无相关阴谋论咱们也不得而知,因为当年的档案也没有公开过。

但可以确定的是,美国挑战者号确实在1985年有过飞行任务,还是三次:★第一次飞行是在4月29日,就是第一位华人航天员王赣骏以科学家的身份首次进入太空的那一次,这时候,礼炮七号已经失联俩月了,美国人这次上天具体原因未知。

★第二次飞行是在7月29日,与电影中“维修时间”相近,两位苏联宇航员是6月6日升空前往空间站,但16日就已经修好了。

★第三次飞行是在10月30日,指的是挑战者号倒数第二次飞行,因为第二年一月份,这货就变成窜天猴了,7人遇难,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灾难,RIP。

电影中的“相遇”场面应该指的是挑战者号当年的第二次飞行任务,不过进行了一些相关加工。

这里要为电影的编剧点个赞,将真实与虚构进行了结合,造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维修任务”成了“限时任务”,必须赶在美国人“得到”空间站之前修好它。

“对接奇迹”其三、模拟对接演练,因为是“限时任务”,这就让宇航员不得不提前进入发射状态,之前在地面上模拟出空间站翻滚轨迹,进行了模拟对接,全部失败。

在这样的条件下,宇航员硬着头皮升空。

真实历史上,比这个还要离谱,因为地面与空间站失联,根本不知道礼炮七号的飞行状态,两位宇航员到了太空距离空间站200米的时候才傻了眼,原来空间站是翻滚状态。

再这样的条件下对接成功,这在航天史上被称为奇迹。

电影改变了这一设定,让之前有了模拟对决实验,但全部失败。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丰满了剧情,另一方面为后来与空间站对接成功与否留下了悬念,增强了故事张力。

但还是牺牲了部分“熊系”做派,如果按照真实历史那么拍,恐怕更加令人不可信,但真实对接确实是在这样“不可信”的条件下完成的。

至于用锤子“修电池”,相关资料并没有表示,只是说他们修好了电池,俺也不知道是怎么修的。

但冰封的空间站是来源于真实历史,电影中一个细节:宇航员还吐了口唾液到舱壁上,结果发现三秒内冻成冰,这是真的,来源于当时宇航员的访谈。

电影中他们解冻空间站也是真实的,就是冒着短路的危险,用联盟飞船的蓄电池做了一个“热得快”,加热空间站。

这种举动听着都新鲜,但当时这二位确实是这么干的,不愧是“熊系”。

而空间站中还保存着前任乘组留下的饼干和盐,这是俄国文化中欢迎朋友的传统礼节。

还有喝酒那段,当时苏联国内是有禁酒令的,戈尔巴乔夫禁止上台之后关闭酒厂,结果两位在“天上”喝酒。

这些情节血性却也有细腻的感情,宇航员这种兼具内敛与张扬的精神,是多数俄罗斯人现代帝国症候群的一个缩影,深埋于苏联这个迅速崛起又没落的帝国。

“灵异事件”电影最后有一段宇航员“看见天使”的情节,前后呼应,这也是真实的,是人类历史上的未解之谜之一。

这次事件被称为“礼炮七号灵异事件”。

当时前后一共有6名宇航员突然看到“天使”出现在太空站周围,紧接着整个人便处于一种非常舒服平和的状态。

尽管一直以来围绕着这件事充满了许多观点,有人认为是宇航员的幻觉所致,也有人认为是宇航员遇到了神,但无论怎样,这无疑是人类探索太空时要面临的一个严肃问题。

★第一次遭遇是在1984年7月12日,3名宇航员目击,据说“天使”大约有一架波音747客机般大小,而且不止一个,至少有7个。

★第二次遭遇是在1984年7月17日,也就是电影开场那次,因为当事人萨维茨卡娅是首位太空漫步的女宇航员。

这次“礼炮7号”上6名宇航员全都看见了,并且情况也和第一次的一样——看到“天使”在对自己微笑,紧接着整个人进入非常舒服平和的状态。

事后对这起事件的发酵,有人说是UFO,有人说是灵异,也有高人说是他们因为缺氧或者紧张造成的幻觉,甚至胡说八道,但这个说法很快就被否定了。

宇航员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让6个人同时“致幻”或者全部编造谎言,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离谱的是,后来就连NASA宇航局也有人宣称自己看见了天使,随后出现了一堆阴谋论,包括人类与外星人合作啊,预测不祥之兆啊什么的都有,但至今无法定论,毕竟是未解之谜啊。

《太空救援》用这一个细节来呼应当时的真实情况,并且结尾虚构了两位宇航员修好空间站之后“天使”再度降临的情节,实际上就是暗示“奇迹的存在”。

毕竟无论在真实历史中还是在电影里,以这样的方式修好空间站,真的是“奇迹” 首发于公众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ilm

 8 ) 前苏联兄弟情是怎样的?

整部《太空救援》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国家之大义,就是两位主角之间的兄弟情谊了。

在这样浩瀚无际的宇宙里,宏观的家国情怀之下,这样落在主人公身上的小小情感仿佛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在这样历史洪流之中,小人物之间的兄弟情才显得弥足珍贵。

两人的第一场戏是在湖中边钓鱼边饮酒。

原本是很惬意的时光,被给维克多的宇航员通知而打断,面对维克多的喜讯,弗拉基米尔讽刺地说:“你甚至都不是一个真正的宇航员。

你从来没在太空舱外活动过。

你只是一个穿着太空服的工程师。

”然而这句话在两人在太空中齐心协力解决问题之后,维克多却拿弗拉基米尔的这句话调侃自己。

有时兄弟情就算这样,不会太计较,不会太往心里去。

弗拉基米尔是个敢想敢干经验丰富的宇航员,而维克多却是个心思缜密谨慎细致的工程师,两人的角色设置有点“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意思。

在弗拉基米尔一股作气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对接任务之后。

虽然任务完成了,维克多还是气他的冒险和不听劝告,说:“神经病都没你疯。

”“我拒绝和你继续这个任务。

”而弗拉基米尔却轻描淡写地说:“你有的选择吗?

”这也为两位英雄增添了一分生活气息,他们也有普通的情绪,会生气,会闹别扭,就算在国家大义面前,人也不是机器,他们仍然有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想法。

而在惊心动魄的太空舱内爆炸之后,弗拉基米尔在面对烧伤的维克多时说的却是“你看起来晒得很黑啊。

”但在与地面无线对话中他却说“我很担心维克多。

”而维克多在缺乏止痛药和吸入大量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幻听到了对接的声音,幻想美国人来拯救自己了,不顾弗拉基米尔的阻止要去强行打开舱门。

为此弗拉基米尔头上重重地挨了一记灭火器,可他仍然安慰维克多“都是你想象的而已…我也一度以为我看到了天使,但是并没有…”他们会与对方争吵,会讽刺会闹别扭甚至大打出手,但是心里还是担心着兄弟的。

只是羞于表达,不善言辞。

在随着故事的发展,情节的推进,二人的兄弟情谊和羁绊也越来越深。

于是,在指挥中心说:“只能带你们一个回地球”之后,弗拉基米尔说的是“再见”。

他很快地做出决定,将活下去的希望交给好兄弟维克多。

之后镜头由远至近慢慢摇到弗拉基米尔的脸上,他惬意地双手抱头仰躺着,一副悠然的样子好像在享受莫斯科的阳光,而这时船舱内冰冷的灯一如当年天使的圣光,他在这样纯净的光线直线慢慢地闭上眼睛,回忆起和妻子的对话。

这个镜头几乎让我快要忘记这是一部太空题材的电影。

这里传达出了极强的宗教感和救赎感,震撼人心。

可是就在与妻女的对话之后,弗拉基米尔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他仍然希望维克多活下去。

这不是简单的“家庭和兄弟之间你选择谁”这样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命和未来相比,你会选择牺牲自己而让兄弟幸福吗”弗拉基米尔在享受完自己最后一根烟之后,告诉维克多是时候驶离了,嘱咐他给自己注射止痛药,手动离舱等等。

如果这是普通的英雄故事,这里似乎就该画上句号了。

然而这是前苏联故事,它时时刻刻不透露着一种旧时代的张力和人情味。

所以维克多拒绝了,他说:“我不想独自离开,如果我一个人返回,我该怎么向我的孩子解释?

”所以两人齐心协力,抱着必须活下去的决心,在最后一刻打破了外罩,赢得了胜利。

在茫茫宇宙之中,两人望向地球上的璀璨星火,以父亲的身份聊着,聊着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家庭。

这种既是队友又是挚友的兄弟情谊正是整部电影中最引起共鸣最值得动容的情感。

 9 ) 俄罗斯 太空 真实

真实事件改编电影,都会带来了强烈的时代感,厚重的文化历史感,再加上还有对前苏联的神秘感,这些都会增加更多的电影受众。

俄罗斯硬科学的太空片,电影这方面的特效制作也非常棒,宏观大场面和小的细节制作都非常用心精致,展示了苏联当时的太空探索实力。

100分钟的电影,讲述了很多事件,节奏显得较快,人物关系很清晰,挺符合俄式电影的味道。

电影中的男主角,弗拉迪米尔,在阳台随手放下了烟灰缸,估计会引起观众的笑声,也说明他是个为了太空而生的人,跟着他的节奏走,会把你带入到影片的故事之中。

影片简略表现了当时礼炮空间站的超自然现象-“外星人”。

因为不是灵异片么。

也简略了美苏冷战的历史,这样也更强化了太空救援的概念。

结尾不要着急,后面的片花一定要看,里面含有很多当时的历史真实记录胶片,平时应该还算很难得看到的。

 10 ) 战斗民族的太空历险记

推荐电影《太空救援》,很带劲的俄罗斯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妥妥的战斗民族电影!

位于外太空的“礼炮7号”空间站意外与地球失去联系,工程师维克托和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临危受命,搭乘联盟号T-13寻找“礼炮7号”的踪迹。

当经历宇宙空间对接、太空舱寒流、空间站失火、太阳能充电系统失灵等一系列危机准备返航之时,却被告知空间站即将被击落。

最后,上级都准备放弃他们,让他们只能回来一个人,而是他们自己选择再去努力挽救空间站和自己。

真的让人觉得很热血,世上没有穷途末路,只要你不放弃!

而且,他们特别霸气。

用“热得快”加热空间站、用榔头凿、没事还喝两口伏特加太空“酒驾”,真的是让人刷新三观。

其实,办法挫不挫不重要,只要管用就好,毕竟,黑猫白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

ps,他们在太空中,遇到了地球同胞——小强,哈哈哈!

《太空救援》短评

CG做的好细致,可惜高潮戏不够紧张,整体节奏没什么起伏

5分钟前
  • 荒林
  • 还行

呈现的科幻感和特效技术还不错,就是在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基础上刻意加大了剧情冲突,如初次对接失败、空间站失火、供氧只够一人存活等等。但结尾还是有被美方宇航员隔空敬礼的一幕感动到,无关种族国籍阶层,实现了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关键一步。

6分钟前
  • 张苑希
  • 还行

真实,不装,最简单粗暴的感动,永恒的绿光,不朽的CCCP航天员。

7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太空灾难片,电影多了一份历史感。创造几乎不可能的奇迹,两位太空员在舱外的画面振奋之余,还有点基。两艘飞船面对面那太奇幻了。不知不觉,俄罗斯的特效也做得这么棒了!三星半!

12分钟前
  • 电影Mark
  • 推荐

3.5;基于真实事件本身具有的惊险性,明知结局仍保持悬疑,静寂太空里清晰可闻的心跳与呼吸,制造了屏息凝神的恐怖回声;太空舱内的水珠美极,环形镜头犹如重回地心引力;比起中规中矩的救援及家庭戏,有趣的点是冷战巅峰的美苏对峙,那个时期的太空争霸氛围的确能催生出出色的科幻片。

1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真实的太空故事比科幻的更好看呢。

15分钟前
  • 高玉宝
  • 推荐

特别赞,尤其喜欢它的节奏,干净利落,无论是故事还是特效都大大超出意料,电影充分阐释了什么叫置死地而后生,为影片所表现出的宇航员的勇气和经历赞叹。

20分钟前
  • 铁志
  • 推荐

这样的片子确实因为太真实,观赏性就显得差了。最近连续看了两部类似的片子,一部是敦克尔克,一部是太空救援,给我的感觉类似,都是制作精良,而且花心思角度中正的好片。

22分钟前
  • WIKI魏
  • 还行

你们俄爹想要硬气一把,然鹅连电影风格都要抄袭美系。还特么没常识,20吨的玩意能击中地球上的城市?早在大气层烧光了好不~

23分钟前
  • 兔子先生
  • 较差

本来以为是俄版的《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最后居然是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强调一下,这不是科幻,不是科幻……

27分钟前
  • 大罗
  • 推荐

一提“苏联”是个多么复杂又有历史沉重感的词语。真实的事件尤为激动人心。人性的善良和正直最终换来了最好的结局。

31分钟前
  • L.C.
  • 推荐

想起此时此刻空间站上有两个被忘掉的美国人~

32分钟前
  • Q-bits
  • 力荐

你让我说什么?

35分钟前
  • The Drum Way
  • 很差

全片唯一的细节竟然是一只蟑螂……

39分钟前
  • 亿万露电
  • 较差

相当不赖!不愧是俄罗斯人,有板有眼,而且比好莱坞牛的地方在于,画面质感无敌。

41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推荐

从拍摄制作到价值观都被西方政治正确mind fuck的三流产品。某版的推荐品味不堪过目。

44分钟前
  • rhythm X
  • 较差

只给1分,明明最吸引人的就是天使出现画面,偏偏就只是一团打在主角萌傻脸上的光?!

45分钟前
  • 不2良民
  • 很差

不错的太空类型电影。

48分钟前
  • hnsntb
  • 力荐

俄版《阿波罗13号》。不同于个人英雄主义,此片洋溢着集体主义的光芒。另外看惯了好莱坞太空片,会觉得这片的节奏和情绪酝酿都有点奇怪,尤其是地面部分。

53分钟前
  • 肥嘟嘟左卫门
  • 还行

整体还是低配好莱坞,用简单粗暴的低科技手段解决高科技问题倒是很俄熊。

57分钟前
  • Don't Panic!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