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你那边是不是有响铃。
”高嘉凯笑着出现在被打开的门前时,“脱我裤子”简直是帅爆了,连空着手打开不存在的戒指盒求婚的时候都浪漫极了,我想我真的是疯了。
模仿秀绫拍孕照,嘉凯每次拍照都很好笑很可爱哈哈哈哈。
真的很爱干净爱打扫!!
哭丧着脸说出那句“我只是希望我们一家人可以吵吵闹闹地待在一起”的时候,很平凡但好幸福。
第九集陈妈妈独自一人地坐在公园,人生就是放过自己,放下过去。
和刘先生的初次见面,让我想到《俗女养成记》里的“陈李月英”,不是高妈妈,不是陈李月英,而是陈小姐,李月英。
第十集、十一集赚足眼泪了,嘉扬的亲生母亲拿出的那一份西餐厅录下来的录音带,从小高嘉扬就有新衣服穿,这都说明她一直在背后默默关注着嘉扬。
高嘉扬结婚照上空出来的左侧怀抱是留给高嘉岳的,“我的婚礼,我的家人”。
高嘉扬真的做得已经够好了,听了哥哥的话照顾好爸妈,把吉他弹好。
就连过年饭桌上气氛变差,机灵的地摔碗截断逐渐紧张的气氛,他太懂怎么去调节协调这个家了。
他的离开很突然,好像映衬着那句“人生无常”,“有生之年,能长这么大,算不错了。
”还有一个点很喜欢,就是每次别人说学不会的时候,我也会忍不住唱“还是学不会~”hhhh真的很好笑嘞,里面有cue到很多剧的台词,比如泰坦尼克号的youjumpIjump、妈妈练车时教练说的《阳光普照》里“把握时间,掌握方向。
”,很有趣。
“赞赞赞!
棒棒棒!
”“灯光美!
气氛佳!
”“你有没有觉得人生卡卡的...”“属于你!
薯泥饼!
”
所以生命啊,它璀璨如歌。
这部剧呈现出一种我们当下生活的现状,从传统家庭到现代家庭的快速演进,在两代人观念的差异以及由物质生活变化而导致的家庭形态变化带来的矛盾,通过温和叙事方式来消解了,东亚原生家庭的问题的最终结果不是逃离也不是和解而是消解,消解在血地缘相联系的和日常生活的绵长情感中。
在这个高度理性、快节奏的现代城市中,个人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但也失去了个人的自主性,甚至容易深陷系统进而失去主体性。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贫寒记忆远去,个人的能力也通过技术而得到更宽广的延伸,但人际网络却被技术改造得更复杂和严密,逃离城市回归家乡不仅是对温情和情感的渴望,也是对简单的切身的在场的关系的希冀。
该剧是当下我们生活的一个很好的戏剧化的体现,即便是一出台剧,对当下社会的一个切片中一个视角来呈现各种可能,这并不是回答或解决什么问题,而只是在反映。
人有两种主要的痛苦根源,茫然和失落,茫然是无所依凭,甚至失去秩序的引导,失落则是失去意义的感觉,觉得人生坠入了虚无。
人从生到死,可以说每一个时段都会遭受困难,心理学中有著名的挫折-攻击理论,就是个人遭遇挫折就会产生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攻击能使挫折造成的痛苦通过暴力向外部转化,这可以部分解释校园暴力现象,这甚至可以在社会和国际层面看到类似现象,也就是内部矛盾的外部转化。
攻击行为往往指向较弱者,这就是踢猫效应呈现出的关系链的特性,而当没有最弱的他者时,便会指向自己的身体,一个沉默的、无法反抗的具体的身体,具身的痛苦在消解的同时又被再生产出来,所以抑郁、自残乃至自杀都是向下苦难螺旋,难以自愈,甚至容易走向极端。
挫折带来的痛苦除了向外部转移,其实还可以内部消解,或是通过自我调解或是通过情感支持,前者是很困难的,只有少数人能做到,而后者只需要一段健康的良好的关系便可实现。
现在的个人,越发是原子化、孤岛化的生存,不是带来痛苦的现象增多了,而是消解痛苦的途径减少了。
在这样的视角下,该剧呈现了四种关系模式,一是相互折磨但终究是谁也没离开谁,二是没有能建立起亲密关系,三是建立且维护了良好的健康的亲密关系,四是脱离旧的关系模式而尝试建立新的关系模式。
从不同的关系可以看到解决内部的非对抗矛盾的不同方法,有的能加剧冲突,有的能将冲突消解与无形,但无论有如何的矛盾,情感关系的存在始终是有助于在不同程度上消解痛苦,在影像上也将愉快与空间关系连接起来,当关系紧张时表现出人与人的物理距离是被拉来的,而越是亲密彼此的物理距离也越是紧密,例如围坐在一起吃饭时关系是最和谐的,这也见之于现实。
谈论了很多关于这部剧的延伸,最后回到剧作上。
我觉得开头比一般剧要有趣,而越到中间则越发有趣,但到末尾就有生搬硬造的感觉,特别是出车祸后,大量回忆剧情,全片的情绪也长期处于低谷,而且剧情甚至人物没因这场变故而发生特别的变化,一场毫无必要的死亡,以至于结尾整段变得沉闷。
这几年台剧似乎都不错,但我还是说不上多喜欢,特别是不喜欢嗲嗲的说话方式和淡淡的和风,始终有种怪异的、别扭的感觉。
几点有趣的地方,主角家门廊和对面楼的门廊通过两条天桥连接,这是很有趣的空间关系,这种奇妙的空间通过后半段的绕圈跑步才呈现了出来,这种奇妙的空间关系大量出现在重庆,但这方面的影像少了些。
侄子的演员挺好的,表演虽然细节不够,但是恰当的,而且还呆帅呆帅的,特别是笑起来的时候,而且还挺白的,也没什么腹肌,整体挺亮眼的,希望能接多点好戏。
我们常常被教育,三十而立,大众似乎认定30岁就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
三十了,你应该有家庭,有事业,有房,有车,有社会认为你应该有的一切。
如果,没有呢?
如果到了四十,还是没有以上应该有的人生搭配呢?
是不是,就要去“死一死”呢?
这个人生困惑,横越在很多人面前,包括今天这位来之《有生之年》的主人公——高嘉岳。
高嘉岳,四十一岁,离乡在外开店,可惜,创业失败,店被顶掉了,交往十二年的女友向他提出分手。
最令人恶心的是顶下他店面的人正是女友的新男友,趾高气扬的男人直斥高嘉岳:“我把你整间店都顶下来,我连你的人生我都顶了,什么感觉?
如果你连生气的勇气都没有,为什么不去死一死?
”瞬时间,高嘉岳一无所有。
他真的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各种方法试过之后,他决定潜入水底,丢弃潜水装备,坐在海底等死。
可是,他又一次失败。
漂浮在海面上,他突然想回家看一眼家人,好好地告别,再回来继续人生结束计划。
醉醺醺的高嘉岳突然出现在家中,打乱了家人平静的生活。
高家经营着一个早餐店,高家爸妈每天起早贪黑,将三个儿子拉扯大。
大儿子高嘉岳,就是前文提到的这位年过四十,一事无成的男人。
年少时,他读书一般般,闯祸第一名,几十年后教导主任仍然记得这个曾经的闯祸大王。
长大后,他突然辞职,离乡创业,一走就是多年,家人似乎已习惯了永远缺席的大哥。
二儿子高嘉扬,小时候成绩好,长大后工作也不错。
因为是家里的养子,他似乎得到父母更多的偏爱。
小时候三个孩子失手把家给烧了,被骂的是大哥;高嘉扬读书的时候就令女友未婚先孕,父母也未给予过多责备。
高嘉扬从未辜负父母的爱护。
大哥离家之后,高嘉扬默默承担起家庭责任;成家之后,积极筹划未来,给妻儿一点都不少的爱。
小儿子高嘉凯,平平常常,是一个听话的乖乖仔,读完书之后就在家里早餐店打工,每天和父母一起出摊,收工。
唯一让母亲挂念的就是小儿子什么时候能带个女朋友回家。
离家多年的儿子高嘉岳回家,就像是“观众”突然闯入这个平凡的家庭,窥见他们的日常。
多年未见的家人,彼此之间似乎已经存在不可融洽相处的隔阂,但正是高嘉扬这个“闯入者”揭开家里早已存在的伤疤。
高家父母多年的感情,因为高父的精神出轨,早已出现裂痕。
因为觉得年纪大离婚丢人,两人一直勉强住在同一屋檐下,勉强共事在同一店铺。
高嘉岳的归来,给母亲报名社区旅游,鼓励母亲参加社区兴趣班,不断提醒母亲要为自己而活,于是,高妈妈终于鼓起勇气,她要做回自己,做那个关心自己的陈小姐!
小儿子高嘉凯一直有个偷偷相处的女友,他不敢向家里吐露真相,为什么?
直到高嘉岳撞见嘉凯和女友见面,才发现原来弟弟的女友竟然是自己的初恋许雅欣。
雅欣是个好女人,但是她比嘉凯大几岁,她离异,她还是大哥的前女友,这么多前缀的存在,让两人迟迟不敢向家人公开。
高嘉岳的归来,一次次有意无意的提醒或协助,再次成为弟弟两人感情的助攻。
侄子高丞佑,正值青春叛逆期。
一起组乐队的同学被霸凌自杀,他们试图用音乐反抗;他用假冒的身份在网络上和奶茶店老板洪诗诗谈起了恋爱,却让大伯高嘉岳冒充他面对网友奔现。
高嘉岳就像一个局外人,重新走进高家的世界,他以他的方式提醒高家每一个人面对自己,选择自己想要有的人生;他也正以自己的方式和高家每一个人好好告别。
《有生之年》目前在某瓣的评分为8.8,很多人的评价就是:真实!
因为我们在剧里看到每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缩影。
普通人的生活就是固定的节奏,每天上班、下班,偶尔全家聚一聚,谈谈生活日常,近期改变。
谁能想到这个剧可以把普通人的生活如此写实地铺陈在我们面前。
高家人对彼此的关心从来不挂在嘴边,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高家儿子一个豆浆过敏,一个牛奶过敏,于是早餐店不断转型,最后变成西式早餐店,售卖汉堡、红茶、铁板炒面。
三个儿子闯祸把家给烧了,高爸爸暴怒,高妈妈庆幸孩子们都没受伤。
高嘉岳提出离家创业,高妈妈默默拿出自己多年积蓄,以投资的名义给予儿子最大的支持;当儿子失败归来,她也只是提了一嘴,再也没有追究一百万投资是否还能回来。
是不是很像我们的父母,偶尔碎碎念,但都是尽力把最好的给孩子们?
高嘉岳回来的时候,家人几乎都带着一脸嫌弃。
但是二哥高嘉扬转身就给订了床垫,想让哥哥睡得舒服点;高嘉岳联系前女友,想知道她过得如何,弟弟为了不刺激大哥,只能偷偷和雅欣恋爱;侄子高丞佑发现大伯的遗书,没有告诉家人,而是默默地用自己的办法劝解高嘉岳。
这不就是东亚家庭的常见模式吗?
我不说爱你,但是我认为你懂的。
高家三子都是过着普通的生活,中年双失的大哥准备寻死,中年失业的二哥突发事故,还未成家的弟弟对自己未来犹豫未决。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吧。
不是那么优秀,也并不太差。
每天在自己的位置,做着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平凡的我们,有人遇到过霸凌,有人正在面对失恋,有人正被裁员。
在某一个重压的瞬间,或许也产生了和高嘉岳一样的想法。
高嘉岳,是幸运的,在濒死的边缘,还有一群可爱的家人努力治愈他。
高家人从未把爱说出口,却总是以行动默默对彼此给予关心。
这样的家人,拥有彼此,就是最大的幸运。
希望每一个平凡的我们也能拥有属于我们的幸运。
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不需要生活得太过用力,尽情做自己,努力珍惜和可爱的亲友相处的瞬间,把握每一份温暖,足够抵御偶然发生的人生“寒潮”。
公众号:紫式说
“我不是高太太,我也不是谁的妈妈,我有我自己的名字。
”觉醒后的陈丽英女士整个人都精神焕发了,学乐器时候的陈丽英女士全身都在发光额。
在把离婚协议书给高爸爸之后,陈丽英女士一个人走在街上,看吹泡泡,吹风,看风景,坐在路边吃东西,又哭又笑,可真的是太美好了。
自由的味道大抵是这样吧。
“你回来这么久,我都没有问过你这些年在外面过得好不好。
”一句很平常的话就足以让人泪崩。
这句话刘胖胖每每苦苦让我回家的说辞杀伤力一样强。
陈丽英女士好嫌弃地念高嘉岳的悔过书的时候应该是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努力地让这个事情显得很搞笑吧。
真的是好细腻好温柔的妈妈。
如何对家人表达爱,如何更好地陪伴在家人身边,是我们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
《有生之年》算是近几年看的比较好的不被“精英概念”绑架的人生的剧了。
高家空间很拥挤,几十年都是如此,妈妈爸爸凌晨眯着眼睛去开店也不说话,高嘉凯年纪轻轻一直待在早餐店里,秀绫在赛百味打工,诗诗在开奶茶店,许雅欣在卖保健品,高嘉扬是编辑,每个人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普通地活着。
高家的家庭氛围也太好了吧。
《俗女养成记》陈嘉玲有个温暖的原生家庭。
《有生之年》高嘉岳也同样有个温暖的原生家庭。
小时候他们在家打闹着火了,妈妈打高嘉岳的时候真的好搞笑。
高嘉岳小时候的演员总有一股莫名的喜感,他一出场被打就让人觉得很快乐哈哈哈哈。
秀绫在吃饭前批评高丞佑,陈丽英女士过来问儿媳妇骂完了没?
然后秀绫回了一句:“快骂完了,妈,那你先出去”。
这家人的情绪也真的太稳定了吧,真的是太可爱了。
高嘉岳很介意自己被高嘉凯叫名字而高嘉扬被叫二哥这个点真的太真实了。
我也一度很介意我那烦人的弟弟叫我的全名。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全家人都是叫我全名的也。
生命真是无常,想死的人活着,想活着的人意外走了。
高嘉岳想要自杀却因为害怕不环保而放弃自杀去寻找一个答案。
高嘉扬已经在计划找新工作以及家庭旅行,去意外发生车祸。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毫无征兆,很突然厄运就降临了。
看似毫不在乎的人才是最细腻的那个吧。
高爸爸多年精神出轨,高妈妈生闷气,不沟通,只有嘉岳洞悉家里只是维持着表面的和谐,提出建议爸爸妈妈离婚。
不愧是和我一类希望爸妈离婚的人。
在看到妈妈喜欢的丝巾后给妈妈买下来,还叮嘱她不能放在衣柜里不撕标签。
真的太懂妈妈的心思了。
高嘉凯和雅欣登记结婚时,只有高嘉岳看到了秀绫的伤感,找借口说鼻子堵了拿纸巾投投给秀绫。
这个共情力也太强了吧。
小时候高嘉岳要离家出拿妈妈的银行卡取钱时,他先输入自己的生日去试密码,密码错误,然后他又输入高嘉扬的生日,结果成功了,他一下子气得不行,还踢了取款机,真的太搞笑了。
还有高嘉岳代替未成年的侄子去见网友也真的是很搞笑。
40多岁的大伯很快和未成年侄子达成一片的也许只有高嘉岳了吧。
人到中年,一事无成又怎样,我是个善良的人,不行吗?
生活的本质也许就是鸡零狗碎,走不动了就歇一歇,然后靠着家人的温情朋友的暖意继续前行。
从豆瓣开分8.6一路上涨至8.9,从B站同步低调首播到社交媒体越来越热烈的剧情讨论,可以说,《有生之年》以相当漂亮的播出走势,成功挤进了本年度最值得一看的华语剧行列。
台剧《有生之年》海报这部新剧由林心如制作,如果说在做艺人这件事情上,她在大众的心目中还存在不少争议和负面评价,那在制片人身份上她显然成功逆转了这些印象,凭借多部优质剧集赢得了不俗的口碑。
制片人林心如编剧是跟林心如有着十余年频繁合作的杜政哲,此前的热剧《华灯初上》《十六个夏天》都是二人的得意之作,即将于下月开播的Netflix重磅台剧《此时此刻》也有杜政哲参与。
导演许肇任的名字或许并不为观众所广泛熟知,但提起他执导的作品我们定然不会感到陌生,尤其是和陈正道联合执导的那两部爆款口碑剧《摩天大楼》《爱很美味》。
该剧的演员阵容,包括吴慷仁、杨贵媚、郑元畅、林哲熹、张榕容、喜翔等人,兼具偶像派和演技派。
其中,吴慷仁是最早敲定的主演,他也是当下台湾本土男演员中最炙手可热的存在。
如今到了收割奖项的年纪,吴慷仁也有意地将目光放远到大银幕发展。
由他主演的两部新片参与了今年金马奖的角逐,其中《富都青年》还提名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有着不俗的选片品位和过硬的演技实力傍身,相信斩获影帝也是迟早的事情。
吴慷仁饰高嘉岳剧集《有生之年》讲述的是吴慷仁饰演的主人公高嘉岳离家多年后再度回乡的故事。
在外人看来,年逾四十的高嘉岳还是没有正经样。
他在小琉球开的餐厅,因生意惨淡而被迫转让。
然而,接手餐厅的人早已跟自己的女友好上,女友腹中甚至已经怀有对方的孩子。
因此,他不但没能挽救自己苦苦打拼十余年的事业,还在一夕之间被爱情狠狠刺了一刀。
他生活了十来年的这座小岛上再也没有属于他的东西。
父亲生日之际,高嘉岳回家了。
家人们虽然嘴上不留情面地数落着他,但打从心里为这个长期缺席的至亲回归感到高兴,这个家终于再一次变得完整。
而家人们所不知道的是,高嘉岳的这次“回乡”并不是简单的探亲而已,也并不是因为无所去处。
他只是想以此为契机跟家人们作别,然后无牵无挂地离开这个让他感到挫败的世界。
然而,这场单方面的告别并没有那么容易。
回家不久后,家里的问题便逐渐地在高嘉岳的面前开始现形,他也被动地卷进家里的麻烦当中。
爸妈之间的问题,两个兄弟各自的问题,甚至是侄子的问题,都纷纷找上门。
高嘉岳的父母正面临着婚姻的破裂。
父亲这几年有事没事便老往医院跑,为的是去见年轻的护士,虽然跟外面的女人没有发生过实质性的肉体关系,但也与精神出轨无异。
母亲看在眼里,早就从一开始的愤怒化为心灰意冷。
俩人虽然还是以夫妻关系维持过活,但平时没少发生嘴角纷争。
高嘉岳为他们提出了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离婚。
郑元畅饰演的二弟高嘉扬,是高嘉岳年轻时曾经一度怀有过敌意的人。
因为作为“养子”的高嘉扬,在父母那里所得到的是比他更多的爱。
那时候,高嘉岳正值青春叛逆期,便难免为此钻牛角尖。
毅然决然地去小琉球发展、断开与家人们的来往,都跟这件事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如今,高嘉扬在失业的边缘徘徊着。
而作为一个孝顺的养子和贴心的丈夫,他在家里总是充当着调解矛盾的角色,谁都能看得出来,他活得太紧绷。
郑元畅饰二弟高嘉扬林哲熹饰演的三弟高嘉凯,跟着父母经营早餐店的生意。
母亲为他单身的事有些着急,老想给他牵线搭桥。
但私底下,他其实已经拥有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只不过女友的身份让他难以跟家里人说出口:高嘉凯现在的女友,跟大哥高嘉岳学生时代带回过家的女友是同一个人,而且她还经历过一段不愉快的婚姻。
林哲熹饰三弟高嘉凯侄子高丞佑在学校里组建了一支乐队。
眼下,他正和乐队成员们在校园里为被霸凌而自杀的好友发声,但却因违反校规而被要求请家长。
高嘉岳的突然回归,让身处迷茫的高丞佑看到了希望。
最开始,高嘉岳只是被拜托去充当家长。
随后,却又被请求假扮高丞佑本人,去跟他暗恋许久的网友会面。
原因在于,那位女性网友的年纪比高丞佑大十几二十岁,而她根本不知道聊了这么久的人竟然是个乳臭未干的中学生!
侄子高丞佑由于题材和人设上的撞车,该剧被不少观众戏称为“性转版《俗女养成记》”。
但显然,《有生之年》并不像前者那样是一部以黑马姿态登场的作品,而更是依靠口碑吸引关注。
作为近年来台湾地区的影视创作者最信手拈来的家庭题材,该剧不仅有林心如这样屡屡交出优秀答卷的制片人参与制作,还有吴慷仁、杨贵媚等极具代表性的新老两辈演员们的倾情出演。
可以说《有生之年》的诞生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该剧开播之初,很多人就认为这注定是一部差也差不到哪里去的作品。
果不其然,最终顺利达成大家对它的极高期望。
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便受限于市场规模,台湾地区在某些特定类型或题材的影视拍摄上,仍然领先内地太多。
家庭片向来是东亚地区的创作者广泛涉猎的一个片种。
但严格来说,家庭片根本不算是一种常规的影视剧类型,它更多只是题材上的一种选择。
纵观电影史,东亚地区有大量描绘家庭关系和家庭群像的影视作品,如《东京物语》《步履不停》《一一》等早已是这类电影中被影迷顶礼膜拜的存在,并由此诞生出众多闻名遐迩的经典电影大师,前后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后有李安、是枝裕和、侯孝贤……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
杨德昌《一一》因此,在优秀家庭片扎堆的华语世界,《有生之年》还有被拍摄的意义吗?
这难道不仍旧是对过去那些家庭片的自我重复吗?
这是我在观看《有生之年》时发出的疑问,也是我最初抗拒观看这部剧的原因,相信不少观众也是这样一种心态。
显然,《有生之年》不可能是一部全新的作品,它仍旧在重复着过往那些优秀家庭片的主题表达,讲我们跟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和解,讲家庭成员之间的羁绊,将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间的那份不可言说的、独属于东亚人的含蓄关爱。
但《有生之年》也在讲述着属于它的不同,属于这个时代的家庭片的别样的风景。
长期漂泊在外的高嘉岳的归家,不正恰好对应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打工人返乡创业、返乡发展的趋势吗?
而高嘉岳父母的离婚闹剧,在过去那个保守的环境中固然会备受舆论争议,而在如今这个时代也早已稀松平常;更别说,一个离过婚的女人何尝不能跟比自己小的未婚男性谈恋爱呢?
在这部剧里,显然有着太多过去的家庭片里所不曾出现过的新事物和新人类。
我们觉察不到剧里的这些“新”,便已经足以证明这是一部完完全全属于当下的家庭片。
整部剧中最令我深感动容的,是对男主角高嘉岳和母亲陈丽英的塑造。
更确切地说,是对他们那“不快乐”的人格的塑造。
高嘉岳的不快乐是复杂的。
一方面,因为跟家里人怄气,他曾独自拿着母亲给的一百万前往小琉球开餐厅,直至经历现实的毒打。
面对事业、爱情的通通破灭,再乐观的人也难以从容招架这样的打击。
另一方面,他对年少时父母对养子的偏爱始终都难以介怀,以至于主动断绝与家人的来往整整十余年。
对高嘉岳来说,这个世界是那么难以理解,他想要的东西似乎通通没有得到回应。
他做出自杀的决定,根本上并不是因为具体某个人某件事,而是他和这个世界无法达成和解。
母亲陈丽英的不快乐,则是来自于跟自己相濡以沫几十年的丈夫的“不忠”,来自于一个传统女性对即将走到离婚那一步的莫名恐惧。
剧集里,导演罕见地给了陈丽英一段独角戏。
在陈丽英把离婚协议书交给丈夫后,下一个镜头便是她到公园里漫无目的地散步,然后坐在长椅上咀嚼糕点,眼泪便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杨贵媚饰演母亲陈丽英这个长镜头桥段,显然有着致敬杨贵媚自己曾经出演的电影《爱情万岁》的意味。
两部作品表达的情感时刻也是共通的,在面对既心有不甘又不得不放下的关系时,两个女性同样选择哭泣。
蔡明亮《爱情万岁》里的杨贵媚华人世界的社会文化对待消极之物的态度是逃避的,我们对深陷痛苦的人的安慰也总是显得异常地内敛。
人们总是习惯以“总会过去的”、“你去医院看看”这样的话试图消解他人的痛苦,仿佛只要不是与死亡、与生计挂钩,那你的痛苦就不算痛苦,或者说你没资格痛苦。
可是在这样的时刻下,往往那句“没事的,想哭就哭出来吧”,才是身处痛苦的人们真正需要的。
而《有生之年》便将这句“没事的,想哭就哭出来吧”投注在陈丽英身上。
镜头陪伴着陈丽英,看着她在公园里旁若无人地默默哭泣。
那长达几十年的怨气,就在这一刻终于找到宣泄口。
而高嘉岳则从始至终都在消化着自己的回忆,他并没有企图用绕开痛苦的方式,来麻痹自己对于痛苦的感知。
即便剧集发展到最后,他选择活了下来,但我们仍旧看不到他与这个世界的任何和解,也许他永远也无法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了吧。
但是那又怎样呢?
他已经在这段自暴自弃的旅程中找到了与无解的痛苦并存的方式。
骤然想起《奥利芙·基特里奇》那句广为流传的台词:“这世界让我感到挫败,但我还不想离开。
”我想,《有生之年》要讲的其实也是这么一回事。
即便我们永远无法真正跟这个世界达成和解,但我们仍然可以好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庆的最后一天才偶然发现这部剧,非常感谢在我也觉得人生无望时候,看到了这剧。
国庆前几天,我博士的学校就接连有两个研究生自杀,我上班之初,又陷入到人生至暗时刻,我太容易被任何悲伤和挫折打倒了。
身为博士,在公司做着我并不熟悉的工作,加班试图有结果来证明自己,却陷入了无尽的自我怀疑和内耗,公司态度的转变,上级的言辞以及自己看着每天加班却没有想要的结果,我真的太累了,我不想承认自己的无能但是事实上,我是个loser。
我家里也出了一些事情,家里暴雷我需要钱,这也增加了我更大的压力。
很多朋友都说换一份工作吧,看你好难过你不需要折磨自己,也不一定要用工作证明自己的能力,何况不一定是能力差也许就是不适应。
我每天很累,我看到心里咨询,我也一个人去看脱口秀,去逛超市,试图拯救自己。
但是观念真的太难改变了,单一的价值评价体系对我而言就是我的世界,亦是困住我的枷锁。
看到别人死了,我竟然不觉得那么震惊,也不觉得他们有错,我知道那种觉得自己不配活在世界的自我怀疑以及自己感到人生无望的冰冷和恐惧。
作为现代人,太累了,不是被时代追着走就是自己已经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了。
我的无力影响着所有的事情,我太累了,我甚至希望自己离开。
所以看到这个剧,很共情。
失败的人总以为别人过的都比自己好,我在大学之后的博士和工作就也都一直那么觉得。
我羡慕那些比我聪明又比我努力的人,也羡慕那些比我学历低又比我快乐的人,也羡慕那些不努力但是真的安心躺平的人,真心的。
我甚至觉得如果当初就上家里的大学就好了,学个不喜欢的但能养活自己的专业,又或者是在家考个公务员之类的。
我不必非要活在这巨大的压力中。
我同事跟我说,别人过的也不一定好,你只是给自己压力太大了。
我真的也很想回家,回到小时候的家,在爷爷的小菜园里摘花草制成我独特的香水。
考班级十几名也没关系,回家总有奶奶做的好好吃的饭菜。
爸妈也没有做失败的生意,家里也没有欠钱,我也不觉得自己一定要比别人好。
太累了活着,好像休息的时光也是烦工作,好久没联系朋友了。
我在一个人的时光里,感谢剧里一地鸡毛的人生。
2024-3-24 之前看的,感觉还不错,现在写,依然会觉得很温暖。
可能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成功者,但也有的是那种很挫败的人,面对破烂的人生,如何还要继续走下去。
最后那一段和母亲读遗书的,感觉又好笑又温暖。
高嘉扬 真的是一个很温暖的人,没有想到会那么早的离开。
感觉 高嘉岳的爱的故事像 horror恐惧 ,小时候一直觉得母亲的爱偏心,偏向弟弟,嫉妒,所以离开,所以当他被对方感到恐惧的时候,她的爱的故事。
最后,他的状态变了,感觉到母亲的爱,所有的心结打开,他的爱的故事是 gardening园艺 ,被女方持续的付出打动,最后在一起。
感觉 高嘉扬 的爱的故事是 gardening园艺,不停的付出,让所有人都离不开他。
感觉 高嘉凯 的爱的故事也是 gardening园艺,不停的为家人和女朋友付出。
台剧《有生之年》创某瓣8.9分新高,好评根源是真实。
近年来台剧的创作发力点从Y2K梦幻偶像剧,向现实主义调头,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剖析社会弊病,到《荼靡》探究女性选择,再有《天桥上的魔术师》反思当代弯路,直到2部《俗女养成记》击中所有人正在、潜在或深陷已久的中年危机。
同样是大牌演技派云集的《有生之年》,堪称性转版《俗女养成记》,吴慷仁饰演的男主,是少年离家一事无成,中年预备自尽的loser,投海前,他被直觉带领着回到久违的家中,遭遇了父母的老年婚姻危机,二弟家儿子的青春期叛逆,重逢初恋前女友重燃爱的火花却发现女方正与自己的三弟热恋。
开早餐店的一家人,在磕磕绊绊的日常和不断的小打小闹中推着男主重回年少记忆,并重新学会倾听自我,与现实对话。
每个看似幸福的家庭,都有不为人知的裂痕与秘密,被社会化的每个家庭成员,习惯用实用性和工具理论去评判他人的价值排序,反而忽略了他人的生命诉求,也忘记了当下最需要寻享快乐的瞬间。
当一个离家多年的“陌生家人”打入这个家庭,不仅用游离的价值判断提醒每个人审视内心、倾听彼此,也学会用不一样的方法打开生活的难题和看待隐藏的真相。
未被珍惜的当下,或许就成为永不再见的送别,夹在青春消逝与理想破灭中间为口粮而奔波的中年人,终于学会平静对待至亲的生离死别。
有生之年何其短,但在生命议题之外,本剧也没能超越《俗女养成记》的夸张与深刻。
究其根源,或者是主角身为男性,在社会中拥有更多的选择和话语空间,除了“三十而立”“男儿当自强”的社会性事业期待,男性哪怕人到中年一事无成,仍有摆烂、油腻、游戏人生的自由土壤,并且在婚恋市场,拥有比青年时代更大的红利——广泛的大叔控群体仍能给予中年男性以较大的婚恋双选空间。
所以即便你一事无成,你孤家寡人,你吊儿郎当,还是有人愿意接近和接纳你,这个过程是家庭对长子的治愈,也是社会对男性的过度“宠溺”。
《有生之年》对观众的提醒,仅仅是珍惜生命里那些无病无灾的平凡时日,用力握住每个与亲朋相见相交的片刻,然后,任性地做自己。
你們都以為我長大了,但其實我還只是個需要大人的孩子。
長大後出了社會,大家好像只會詢問,你的工作如何?
薪水多少錢?
甚麼時候要結婚?
會不會買房子呢?
但,好像沒人在意你快不快樂?
今天還開心嗎?
有時只是需要有人能理解我們的痛苦而已!
知道我們已經很努力了。
我們以為的失去,往往只是一段去蕪存菁的過程。
總有一天要面對失敗的自己,高嘉岳告訴了我,失敗沒關係,被笑又如何!
社會框架要我們做個成功的人,努力工作勤奮養家,這些都沒有錯。
只是真的很努力了呢?
還是沒有達到理想目標,那麼放棄何嘗不是一個選擇呢!
喜歡的東西,並不一定要握在手裡啊!
遠遠看也是很美。
高家父母離婚,說明為了尋找更好的自己,讓自己更開心有什麼不好呢?
從來不覺得離婚是什麼丟臉的事情,人生苦短,如果兩個人已經沒有愛了,離開也是一個很棒的決定!
有生之年,拍出台灣日常,對話是平常的生活,沒有細心觀察,是無法呈現這樣的質感!
台灣戲劇已經跳脫已往的框架,細膩的影像就像你我的生活!
最後,當魯蛇也沒關係阿,誰說每個人都一定要成功呢!
这算是我第一部认真看完的台剧,后劲很大,没想到平凡的生活可以拍得这么让我印象深刻,当然这也和演员的演技分不开。
这种剧反而不知道从哪些地方说起,因为很多情感很多细节都拍到了,主题很大,脑子一下细细的想不过来。
但是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我就像剧中的他们一样平凡,他们追求的是:虽然会犯错误,但是三观正确;身体健康,积极乐观比什么都重要。
剧中每一个人都给人印象深刻,两老、三兄弟、各自的老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他们又是怎样融入在一块的,哪怕是年纪最小的高丞佑虽然叛逆,但是依然三观很正,心系这个大家。
于我而言,这部剧给我的正能量就是:有生之年,身体健康、心态积极向上的活着
模式是熟悉的台式生活流,但内核远没有陈嘉玲戳我。高丞佑这个桥梁角色写得很好。
两集弃,很无聊,不好看,不要碰瓷俗女养成记了,差很多好吗?现在只要是台剧就硬夸的风气真让人无语
台湾剧惯有的家庭剧,慢慢生活,很轻又很重。
前四集是真好。请林心如多制作戏!
所有内地中生代男演员都得庆幸吴慷仁是台湾演员,和他们不在同一条赛道发展,不然不管是文艺挂还是商业挂,绝对是遇见一个就碾压一个。
有出彩的地方,像日常生活中家庭飯局和路邊取景都很讚讚讚。但狗血的地方也很多,弟的戀愛對象是自己的初戀等等......
有生之年,能无病无灾到公卿是父母美好的愿望,但是假若不能到公卿,那么无病无灾也是算不错的了~ps:台剧好像都是几集后才发现不错看。
这才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看哭看笑!
太平淡了有点
没什么感觉
很厌女
求婚用国王的戒指那段真的笑出声,什么鬼东西,觉得还是演员表情的问题。可能是宣传得太厉害,觉得剧情一定会很感人,但真的就还好,吴康人在里面的演技也不出彩和他其他作品相比
看到了第六集实在看不下去了,怎么可以这么无聊?
一开头就很像多兰的《我杀了我妈妈》,不知道导演有没有看过那部电影,家人之间尴尬的feel讲的很到位。虽然作为女性loser,还是更喜欢《俗女养成记》,但看《有生之年》的时候也还是止不住眼泪。太戳了。
剧情乱七八糟。特别媚男,女性角色都是恋爱脑。
灯光美,气氛佳,哈哈哈
“有生之年,活到这么大,算不错了……”
与男性无法共情,别拉着俗女尬吹了。
戏精的一家。好想去尝尝他们家的饭。每次做一大桌菜然后就吵架,都不吃了。这老头子假笑boy一看就不是东西啊,骚扰人家护士,人家那么年轻能看上这糟老头子?是一部可看的台剧,但是故事安排还是太直男向了。
看到第二集,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