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动作场面 其他一无是处 恶心的酗酒神父 演人格分裂啊更恶心的是no1杀手老大 说的最多的台词的 why why why 你*的算什么no1啊 杀手需要问为什么吗 简直连一点杀手的素养的没得 实在是丢杀手的脸 看到最后真的是隔夜饭都要吐出来
故事简单,但讲圆了,动作画面不错,看点就是胡凯莉,以及Sebastien Foucan的跑酷。
有点想启发人的意思,比如胡凯莉和牧师的对话--你们疯了吗?
--是整个世界都疯了。
不过深层次道理不是在这种片里深究的,看个热闹,体会一下所谓暴力美学就够了。
对于片中搏斗类的画面感觉非常精彩!
只不过有些人体爆炸之类的因素显得有些夸张……对于本片的题材觉得还是很有创意的!
将各种伤亡事件归咎于“杀手锦标赛”这一点突破了常有的观点 这样的“锦标赛”还真是惊心动魄啊!
很棒很棒!
很喜欢这样的动作片!
只不过对于这样的赌博方式,我表示强烈批判!
这部电影看到10分钟的位置时,赫然发现它和日本电影《大逃杀》的相似度是如此的高。
当然它远远不及《大逃杀》好看。
单单从电影的情节来看,老套而又充满了俗气十足的桥段。
那个教父看起来眼熟,但是又实在是想不起来在哪部电影里看到过他。
华人女主演长得一般,身材倒是很好。
那个上届的黑人冠军,身手缓慢,而且总是瞎耍酷。
我更喜欢那个收集别人手指的家伙,这才是真性情,虽然傻了点。
诺大的一个杀手锦标赛,竟然只有两个人管理监视器,而且这两个人还是二把刀。
在无辜而讨人厌的神父出现之后,电影开始走向不变的俗套主题。
当然主人公永远不死而无敌,而最后的坏人的结局……我不说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只是看看他们是怎么死的而已。
当然其实他们死的方式也很普通。
2009年10月24日
导演自己居然也知道30个杀手实在太多,只好在中间剪切片段,算是交代过去。
其实13个不是更好更有寓意。
导航装置技术是在太烂了,就算现在詹姆士 邦都是美国拍的,英国佬一没技术二没资金,但起码还可以敬业一点,把东西放在致命点的地方,什么紧邻大动脉之类,你们怎么可以这么随便就这么肚子上一放,还是在前面不是后面,这不是诱惑杀手们剖腹吗?
豆腐渣,绝对豆腐渣。
神父真是太恶心人了,没头没尾的蹦出这么一个衰人,难道想搞个救赎,整成文艺片,还是好好搞商业片这个有前途的类型吧。
海报上写着每10年一次,剧中则是7年一次,虽然怎么看都太久了,只能说这已经不是豆腐渣了,是脑残渣,还不知道是设计海报的人还是编剧脑残,难道所有人在海报出来前都没有看出来的吗?
马虎的人才能设计如此马虎的情节。
欧盟打算要求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生产商将产品最大音量由100分贝调低至80分贝,看来很有必要,带耳机的老兄不仅听力永久损伤,还呆若木鸡。
当然优点还是有的,除了情节不顺,漏洞不少,神父不帅,美女不露,预算不多,特技满假之外,动作还是很有可观,挺新颖的,血腥杀戮爆头都在此类片水准之上,还有就是绝不拖泥带水,比较干净利落。
冲着动作给个三星,算是对得起动作片这个名字。
附imdb上一位仁兄的帖子“我从锦标赛了解到的100件事”(只有十条,跟海报一个德行)1 滑膛枪和导航装置=爆头2 在教堂里导航装置比手榴弹更会bang3 不要乘坐米德尔斯堡出发的136号巴士4 米德尔斯堡的夜总会比你想象的差多了5 每个国家的亿万富翁都是老古板6 iphone跟他们的手机比太逊了(我怎么觉得挺像的)7 一双空鞋保证可以愚弄世界最顶尖的杀手8 超市的噪音再响也盖不过耳机9 如果你快死了,记得死的酷点10最后,威士忌真的很好烧,如果你被它烧着了,你还可以跑出1/4英里,看上去就像高度晒伤。
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玩这种把戏:设置一个局,有那么一些参加者,最后除了一两名胜出。
其他都死掉。
一般来说,这种影片的套路本身比较吸引人,但有几个容易拍烂的地方。
究竟谁死谁活,看多了我们观众就会有猜测,而且照常理是能猜准的,一般性格就可以决定人物的生死,影片在这个问题上有时候是个两难,服从一般规律吧,怕说是老套,别出心裁,让不该死的去死,最不该活的活下来吧,怕不尊重观众。
这个影片的结局也是可预料的,黑人杀手的出现,就知道他不会滥杀无辜,果然,他杀的都是罪有应得之人。
而神父和郑莱莱的组合也合乎情理,在生死问题上,可以说是中规中矩。
人数问题,这种游戏到底几个人参加比较好,这部影片弄得不行,三十个人,确实太多了当然,它可能是为了拍中间酒吧那场大战,所以不得不弄多点人,但人数一多,剧情中间没办法延续,只能生硬的跳跃过去,看得就不够味。
窃以为,一般还是七八个人,最多不超过十二个为好,这样便于单独刻画,可以做好单场戏。
自从东瀛岛国《大逃杀》红火之后,近几年类似电影层出不穷。
其实杀人锦标赛是一部几乎没什么亮点的动作电影,剧情设计温吞乏味,尤其是导演的野心完全缺乏一个有力的支撑。
一开始二三十个杀手,一大半直接用一个镜头就交代了,不得不佩服导演讲故事的功底。
这样做的后果是,导演想要表现的混战和大场面完全没出来,结果还一大批人死得莫名其妙。
酒吧的混战那场戏,本来应该是一个非常有看点的片段,结果被导演处理得不想在看第二眼,从头到尾我们只看到几个人拿着枪在扣扳机罢了,你要不说我真不知道那是枪战。
在剧情设置方面,本片有一大堆硬伤,比如,郑莱莱对神父的关爱从何而来?
对于一个常年以杀人为职业的人来说,就算自己的底线是不杀害无辜,但是杀人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总是要的吧?
泛滥的同情是一个杀手所应该具有的吗?
【说到这里我觉得胡凯莉所扮演的杀手角色简直就跟个大妈一样,毫无气场,此处不包括那些有气场的大妈,甚至郑莱莱还不如幕后BOSS的女助手抢戏以及令人印象深刻。
说到这里又想吐槽了,为什么开车想撞死郑莱莱和神父结果翻车的那个女杀手就那么点戏份也能够出现在有特写镜头的演员表里?
明明女助手那么女王范儿结果就给了个名字罢了。
是被导演潜规则的缘故吗?
】再比如最后的对手戏,黑人运动员跟郑莱莱在公交车上搏斗,郑莱莱摔出车厢抓住窗沿的时候,为什么突然就能掏出一把枪猛射黑胖子啊!
你身上藏了枪刚才怎么不打那运动员啊,脑抽吗!
还有最后追踪器快要爆炸之前,郑莱莱跟神父怎么回事就大白天地出现在教堂了啊卧槽!
所以像什么封闭环境下互相残杀这样的设计,本来是极具看点的,但也正因为它极具看点,反而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处理失当,要么温吞如水,要么激进过头。
遗憾的是,现在看得到的片子几乎都是温吞甚至乏力的。
对于一部动作片,它的主题已经足够深刻了,至少能交差了,但是动作和场面方面简直是在糊弄人。
说到主题方面,本片起码在道德逻辑上有些问题,作为杀人者的郑莱莱在最后并没有进入善恶有报的情节。
通常来说,在类似的影片的处理中,主人公凡是手上沾血的,要么是绝对正义地进行复仇,这个没得说;要么是迫于无奈杀害好人的,这种绝对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郑莱莱就这样脸上没留一道疤地走掉了,也不知道钱拿到手没,未免在道德逻辑方面有点太说不过去了。
当然,本片并非毫无亮点。
最起码郑莱莱和俄国特种兵在教堂的那段打斗戏我觉得非常值得肯定。
这段戏没有采用武打戏常用的花里胡哨的让人看得眼晕还不知道谁挨了打的剪辑,而是大部分采用中景近景,同时动作设计方面简洁实用,兼具了一定的美感,我觉得这相当难得。
最起码看完这场戏我记住了:啊,原来这就是胡凯莉,长得还可以,事业线挺深;啊,这场打斗戏设计不错。
文/拈花微笑一说到赤裸,大部分人估计都是兴趣盎然的。
冲着这个题目进来的人绝对不在少数,不过让大家失望了。
这不是一部关于裸露的电影,和情欲、性爱也没有丝毫的联系。
这不过是一部动作片,以杀人为背景的锦标赛而已。
我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时候开始以暴露为美,以偷窥为乐趣的。
先是有不少情色导演直接以偷窥为主题创造的电影,如《我偷窥,所以我存在》、《在屋顶上流浪》、《偷窥无罪》等等。
无不是对偷窥、对情欲一事进行大胆而张扬的表演。
大众的偷窥兴致在电影中得到了宣泄。
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意淫的偷窥行径可以在电影中得到尽情的释放。
起初,偷窥大概还只是极少部分人的事情,每每谈到这个话题总是涉及到人性和道德,好像还放不开手脚。
然而今日,数码摄像头已经肆无忌惮的遍布整个城市,网络视频像蜘蛛网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张牙舞爪,我们都无法再回避。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的偷窥欲望都被偷偷的激活。
就好像沉睡中的魔鬼突然解除了封咒。
我们不仅是导演,也是别人镜头中的演员。
生活有时候就是一部电影,而我们都是电影中的主角和配角。
总是在不自觉的上演着动作片、温情戏、灾难片甚至情色片。
我们沉浸在越来越多的偷窥电视节目中,偷窥以另一种更加冠冕堂皇的身份搬上了荧屏。
光是看2001年《幸存者》节目的收视率就可见一窥。
也许你看惯了真人秀,看腻了偷窥情色,没有什么还可以刺激你。
但是把杀人赤裸裸的展示给你看,绝对够震撼,也绝对够挑战你的视神经和想象力。
当你躲在屏幕之后,偷窥着一场真人杀人秀的时候,不知该作何感想了。
《杀人锦标赛》直接的把杀人、道德、人性血淋淋的放在台面上,赤裸了给你看。
一个以赌钱为乐趣的组织每隔7年就会在全世界举行一次杀人比赛,地点定在某个小镇,参与杀人比赛的杀手谁可以活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就可以拿走一桌子堆的如山的钞票。
但规则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杀完对手,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个信号发射器,用以定位。
杀手和被杀者就如赛马一样被挑选着。
每个参赛者对观看比赛的人来说,都不再是生命,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工具,这和赛马、赛牛、赛猪是没有什么区别,区别不过是赔率的高低而已。
你可以变成上帝,随意主宰他人的生命。
生命在这里除了“A:kill”就是“B:dead”而已。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场中英对决,郑莱莱打败了英国选手,一枪毙命,之后就是一连串的追杀与反追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把戏不停的上演中。
你永远不知道谁是下一个。
影片本可以和七年前的那场赌局一样继续下去,只可惜出现了一个为报私仇参加比赛的前任冠军乔舒娅•哈洛,一个无意中被卷入其中的落魄神父,一个迷失的杀手郑莱莱,影片立马从一场杀与被杀纯暴力的欣赏悄然转变为一场人性的对决与思考。
话虽如此,但是影片还是着实上演了一场好看又刺激的“CS”真人秀。
试想一下,把CS里的血腥和暴力场面都变成真人演了给你看,那效果该是有多震撼。
我着实被震了下,酒吧里九个选手的对决,美女与枪,性感的摇滚音乐,可以无限度的激发潜伏在你身体内的暴力潜质。
现实中,我们总是极力把自己和暴力撇开关系,但在虚拟的世界里,包括网络、电视、电影里,面对暴力,我们又无一例外的享受着感官刺激的最大满足。
人性从来都是有弱点的。
杀戮中,优美的抒情歌曲不和时宜的响了起来,仿佛要告诉我们这一切不是真的,不过是场戏,但那些在电影中突然逝去的生命,还有那些在观赏死亡面前谈笑风生的富豪们,却会不断提醒你,电影也可以是现实。
现实中,你能说就没有这样赤裸裸的杀戮吗?
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地球上,有哪一天世界是安宁的。
橄榄枝下无和平,战争的本质远比一场杀人比赛来的残酷的多。
如果我们不控制自己的欲望,任由其肆虐的话,这场杀人游戏就会活生生的在你我的身边上演。
影片如果一直延续这样的思路下去,一定会是一部好看又能让人反思的电影。
可惜,影片的后半段围绕前任冠军乔舒娅•哈洛的复仇展开,因郑莱莱杀了他的妻子,前任冠军加入比赛,开始追寻杀害妻子的凶手。
本该继续下去的人性挑战变成了好莱坞式没悬念感的复仇。
追杀、飚车、中国式功夫,已经把一个好故事直接降级。
就好像从背后看美女一个道理,身材特棒,气质非凡,可美女一回头,吓死几头牛,让你后悔自己为什么要继续看下去。
手无缚鸡之力的神父突然变成了英雄,英勇生猛,打败一个又一个职业杀手,好莱坞的神话还真不是盖的,说来就来。
大屠杀变成双人对决。
当郑莱莱被杀死,最后的冠军诞生时,没有任何人会因为生命的消逝而悲哀,取而代之的是欢呼,几家欢喜几家愁,也不过是发愁赌注下多下少的问题,懊悔和自责只不过是因为选错了“赛马”。
愤怒的乔舒娅•哈洛找到了杀自己妻子的仇人,把从郑莱莱身上取下的发射器给了举办者。
那些前一刻还在呼唤的富豪当自己生存面临挑战的时候,仓皇逃跑,和之前的泰然自若截然不同。
影片完美结束,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迷失的杀手和神父浴火重生,大快人心。
也许有人该说不该如此结局,该来个更悲情点,更深刻点的。
一部优秀的剧本打上了好莱坞式的标签,你还想他深刻到哪去,你还想他能思考出个啥?
至少在影片的前二十几分钟还是给够了满足你的。
你就该知足吧。
《杀人锦标赛》“脱”的是够彻底,只可惜就如好身材的美女长了一身疥疮,赤裸了也不过是一堆人肉一堆,看多了倒胃口。
此作品为个人原创。
如有平媒刊载或用于商业用途、以及约稿请与本人联系,严禁复制,欢迎转载。
方式如下:EMAIL:[email protected]:31323598
如果我是一个杀手,如果我身上有个追踪器可以让所有人看到我的位置,而且还附带炸弹效果,顺便这玩意又刚好在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发现甚至弄掉的位置。。。
我是不是应该第一时间就把这么危险的东西给消灭掉?
居然世界顶级的三十个杀手里面只有一个能想到这一点?!
导演你这是侮辱我的智商,你这是侮辱我的人格!
将世界级的精英杀手们聚集到一起,展开一场杀手之间的亡命游戏,有钱人负责赌钱,不知道是谁想出的这么一个故事,想法还算不错,但是呢故事的细节方面呢就不敢恭维了,而且在演员选择方面呢,估计是没有拉到多少的投资,所以呢大部分都是龙套级别的演员出来露个脸,胡杀一通完事!
哎……本以为能看到什么特别精彩的表演,可是……很是失望啊!
旧瓶装新酒
拍得很酷。
纯粹冲着吸血鬼王子强忍着看完的
文黑胖难得演次主角,别要求太高啊。
挺好看的,几场动作戏各有侧重,重要的是拳拳到肉而不是靠特效,算起来胡凯莉也是华人女打星中数一数二的
开头音乐要不要那么像saw啊。。。本来可以弄成一个纯粹的血肉横飞的爽片,可偏偏有lailai这样懦弱的杀手搅场,还带着正义感玩游戏。。。不够cult
大年初一的片,杀,杀,杀,
还好。。。
胡凯莉还没老
剪得真清脆。娱乐片就别较劲剧情合理性了,卧虎藏龙还在天上飞呢。好看,刺激,爽快,就够了
惊现damon和pearl!!!
很弱屁的剧情,总觉得似曾相识,无新意,就是看个血腥的爽快感。
无聊的看到睡着
打发时间看看的电影,胡凯莉mark 下
2013年10月27日9:18:47,看着人挺有意思的。
不黄很暴力 值得kill time一看多人互扁的部分很精彩
KELLY HU难得一次当大咖
胡凯莉堪称林熙蕾第二哇
2011.6.8于寝室,法国跑酷男和俄国炸弹人明明是优势,怎么都莫名其妙的被秒杀了?你是想说细节决定成败还是女主红血的时候会出暴击。。。。。。
太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