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月亮
Pink Moon,粉色月亮,Methusalem,Rožnata luna
导演:弗洛尔·凡·德·穆伦
主演:Julia Akkermans,约翰·雷森,Eelco Smits,安妮可·费菲,Sinem Kavus,Lolu Ajayi,Glenn Coenen,Noor Croes,Ruben de Goede,Gusta Geleijnse,珍妮·夏,Zazie Kroeger,Urmie Plein,Bruno Prent,Claire Schu
类型:电影地区:荷兰,斯洛文尼亚语言:荷兰语年份:2022
简介:在一次家庭聚餐中,艾瑞斯从她74 岁的父亲让那里得知,他希望75岁成为最后一个生日。荒谬的消息就像一记重拳,艾瑞斯根本没有看到它的到来。 随着父亲生日的临近,艾瑞斯也快要崩溃了,她决定跳出剧本。 她请了假,不经父亲的允许就搬来和父亲一起住,并试图强迫他回答一个对她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 似乎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她..详细 >
我都不知道为什么
又一部关于安乐死的影片,相对于此前同题材电影,这个故事无法打动我。影片拍得太过于矫情,又加入过多话题。作为女儿的主角行为让人生厌,镜头过多给予她,让其进行情绪渲泄,忽略了将要死去的父亲角色,其形象显得很模糊。女儿相当自私,只是想让自己内心平静。连最后带父亲出游,也只是为满足少女时期未竟心愿。就如同影片中的父亲所说,你怎么就不能从我的角度想想呢?
喜欢影片低饱和的色调,平缓地叙述。生与死,去与留,之于个体都有私享的观点,大抵也正因此,每个人都闪耀而孤独。“每一个湖泊都波光粼粼,皆因有月光照亮其上。”Pink Moon 在西方文化里指四月的满月。父亲选择死亡实现自我完整,女儿学会放手成就父亲的满月。很喜欢片尾的视听语言,虚实着含蓄地隐忍地透过呼吸地或许流着泪地,欣赏这轮美丽而虚幻的 Pink Moon。
能从容面对死亡的都让人很敬佩,可是苦的还是孩子
#Tribeca22 playlist:Mognolia / time in a bottle / dancing in the moonlight
安乐死合法化 是对人性的尊重!这些发达国家的人,当物质生活到了很高的境界的时候,就开始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和同类题材相比,角色都会走上漫漫接受安乐死的这条路,不过这部不同,女儿到最后一刻都无法接受父亲的选择。结尾给了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女儿是给了父亲最后一个拥抱呢?还是仍在试图阻止?
纪念在电影院看的第一部荷兰语电影。其实waarom不重要,重要的是hoe。
情节轻松舒缓,不急不慢,娓娓道来。不过荷兰人真的是好日子过多了,老头子身体健健康康的非要作DIE。说到底,就是西欧国家日子太好过了,福利太好,把他扔到非洲去,饿他个三天三夜不管饭吃,看他还是不是那么作。地球上还有那么多小朋友连饭都吃不上
还可以啊,三星以上。选沉重的题,做日常化的处理。主视角是女儿,使观众自始至终无法特别代入老人的视角去理解他的孤独他的苦痛,有一种被特意设置的无法理解。蛮好。/山区部分是斯洛文尼亚啊看来。她说“穿过德国穿过奥地利”嘛。
2023年立春这天看了这部电影,想着已经昏迷好几天不省人事的奶奶,当我们说到生老病死时我们究竟在考虑什么。。。
不太理解女儿对父亲那种执拗的情感表现。我缺失吧。
沉闷的,自私的。
女儿的演技……这大眼睛……我觉得我不行。不跟爸爸说再见,最后还是选择尊重他,让他按照他自己的意愿死去。“你得放手让我走”,但我还学不会道别啊……哥哥和嫂子倒是接受得很快,这也可以理解。就是感觉这个主题选得挺好的但是拍出来的效果并不咋样,女儿很难接受和理解爸爸的选择,就做了些想阻止这件事发生的事情,让我感觉爸爸的情绪好稳定啊
是我喜欢的叙事风格,但故事侧重于描写小女儿的情绪,也许能说明的并不是死亡,而只是人类很难接受失去。
整体很舒服 各方面都很适度 适合一个人下雨天慢慢看 (我看的版本 片名翻译是不跟爸爸说再见诶。。。
这原来是一场梦啊,如何才能让梦继续……又如何才能回到从前……。这是一场无法替代的感情,生命的质量似乎比生命的长度更重要
很冷门的片子,关注度并不多。故事并不情节曲折、悬念丛生,但始终有一种想看下去的欲望。男主老年的孤独与无奈、女儿面对要自杀的父亲的那种无助与无望,演绎的十分精彩。虽然女儿多次祈求,多方努力,终究未能让父亲回心转意。
excuse me im in my healing era while entering the void state.
2023年2月23日观看。插曲都挺好听的,题材就没有太多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