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经

義経,Yoshitsune

主演:泷泽秀明,石原里美,伊藤淳史,加藤雅也,渡哲也,松坂庆子,后藤真希,今井翼,小泉孝太郎,上户彩,中井贵一,松平健,神木隆之介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5

《义经》剧照

义经 剧照 NO.1义经 剧照 NO.2义经 剧照 NO.3义经 剧照 NO.4义经 剧照 NO.5义经 剧照 NO.6义经 剧照 NO.13义经 剧照 NO.14义经 剧照 NO.15义经 剧照 NO.16义经 剧照 NO.17义经 剧照 NO.18义经 剧照 NO.19义经 剧照 NO.20

《义经》剧情介绍

义经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十二世纪中叶,日本爆发平治之乱。平、源两大家族相互角力,最终源家落败,源义朝(加藤雅也 饰)也被乱军杀害。在此之后,义朝爱妻常盘(稻森泉 饰)及两个孩子赖朝(池松壮亮 饰)和牛若丸先后被强大的平清盛(渡哲也 饰)俘虏,并暂时保得性命。数年过去,牛若丸与敌人的孩子共同成长起来。为防止将来对自己不利,清盛将常盘嫁与他人,并责令牛若丸出家。 投身鞍马寺的少年经过数年磨练,终于成长为武功高强的青年豪杰(泷泽秀明 饰)。某日,他从新宫十郎义盛(大杉涟 饰)得知自己的真正身世,从此背负起为家族报仇的使命。自此,浩劫辈出、浩浩荡荡的源平合战拉开了序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脉冲第一季去海边吧与魔鬼同行夏目友人帐:曾几何时下雪之日星星少年海鸥来过的房间她/她第二季边境杀手乔的宫殿听见颜色的女孩管乐队总裁别太坏之契约娇妻祝你生日快乐舞出我人生2:街舞破晓东方编剧风云美国先生超能食神美少女温特沃斯第五季下一站:幸福一夫四妻奇婚记自由坠落皮·影鲁本·格斯瑞王牌人造正义B级文件野兽天堂嘻哈帝国第六季家政夫三田园7

《义经》长篇影评

 1 ) 我曾经也是这样一个“傻瓜”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写一篇长评。

这是我第一次在豆瓣上撰写长评,之所以想写,原因有三:一是即将到来的2025年1月9日是《义经》首播20周年,特此写下这篇文章以作纪念;二是《义经》是继韩剧《九回时间旅行》之后第二部深深打动我的人生电视剧,为这部影响我人生的剧作撰写长评也是合情合理;三是看完《义经》后,心中的惆怅与失落感依然萦绕,或许只有通过文字才能将这些情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关于源义经这样一个人物,我不想再做过多的介绍,因为在日本他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围绕他的传统戏剧、音乐影视以及各种俗语成语、传说层出不穷。

无论是观看日本动漫、阅读日本文学,还是学习日语,总能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到这个传奇人物。

说来惭愧,我自认为是一个“知日”者,但第一次听到源义经这个名字,还是在两年前帮一位准备去日本旅游的网友做攻略的时候。

那位网友提到他想去京都的贵船神社吃流水素面,我在Google地图上浏览贵船神社时,注意到旁边有一座名叫鞍马寺的历史悠久的寺庙。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又进一步查阅了关于鞍马寺的信息,发现介绍中提到“鞍马因是牛若丸(幼年源义经)的修行之地而闻名”,不禁想究竟是怎样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居然让一个古老的庙宇因他而声名显赫。

不过当时我并未进行深入了解,只是将鞍马山也顺道推荐给了那位网友,最终他在贵船神社享用完流水素面后,确实也顺路去了鞍马山。

后来,在阅读日本历史概况时,我再次遇到了源义经这个名字,于是便开始查询维基百科上关于他的生平介绍,读完之后深感触动。

他那坎坷的童年、错位的人生、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手足相残、爱恨交织,最终以悲剧收场的经历,仿佛像小说和戏剧里才会出现的情节,然而这一切确实真实发生在了一个人身上。

传奇的人生经历、巨大的贡献和悲惨的结局,完美符合日本传统美学中的“物哀”之美,难怪日本人对他如此推崇,以至于还创造了成语“判官贔屓”来形容众人对他的喜爱。

我之所以对源义经的人生经历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缺爱、固执己见,单纯善良却遭人利用,因过于单纯而陷入困境,心怀壮志却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的无奈。

应该说,我曾经也是一个像他一样的“老好人”或者说“傻瓜”,不过幸运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学会了为了不再受伤,隐忍着自己的真实情感去迎合他人。

然而,义经却终其一生都未能领悟这一点,无奈地走向了他既定的人生尽头。

不过反过来说,正是因为他那颗纯真的心,才赢得了弁庆和众多家臣不求回报的忠诚相随,也让藤原秀衡对他刮目相看并给予特别的关爱,更令源赖朝的心腹大江广元都感到惋惜。

义经拥有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大人物都缺乏的纯良之心——他不追逐名利,只渴望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关爱,正是这份纯良,使他成为日本历史上闪耀的明星,成为流传至今的传奇。

当然,义经也有诸如固执、情商低等许多缺点,但想到他的人生经历,要想指责也仿佛让人无从下手,只能叹气。

回到剧作本身,这部大河剧实在可圈可点,首当其冲的便是演员的颜值。

彼时的泷泽秀明无愧于“世纪末最后的美少年”的称号,无论是在五条大桥的樱花树下与弁庆的相逢,还是在鞍马山下那白衣翩翩的少年形象,他都完美地诠释了《义经记》中“拥有女子般美貌”的义经形象。

而国民老婆石原里美则饰演了日本历史上的三大美人之一静御前,她的每一个言谈举止都透着优雅,特别是最后在鹤冈八幡宫的献舞,更是将物哀之美展现到极致。

可以说,单是欣赏泷泽秀明和石原里美这两张脸就让人赏心悦目,更不用提还有上户彩的宇津保、稻森泉的常盘、小栗旬的梶原景季等众多高颜值演员,以及实力派的松平健饰演的武藏坊弁庆、渡哲也的平清盛、中井贵一的源赖朝、松阪庆子的平时子。

这一众演员阵容在历代大河剧中无疑是实力与美貌的完美结合。

如果要为《义经》打10分,其中至少有2分要归功于岩代太郎的出色配乐。

从《伝説,そして神話へ》到《夜の詩》,每当听到这些BGM,我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八百多年前的平安时代,沉浸在源氏公子的平安京回忆、清盛公的梦中福原京,以及奥州藤原氏的黄金国度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剧以源义经为主角,插曲自然也充满了壮烈与悲剧的色彩。

我个人最喜欢的配乐是《夜の诗(うた)第3番(フリューゲルホルン编)》,其高潮部分的铜管乐器演奏出悲情,既渴望高昂却又因无力而停滞,令人感受到英雄迟暮的无奈与感慨,该配乐在大结局中用于义经自刎的剧情,实在让人心潮澎湃,难以抑制泪水。

关于剧情和细节其他长评已经品评得非常充分,在这里我不再赘述,只想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感触。

《义经》是迄今为止让我泪目次数最多的电视剧,我一共哭了9次,具体是:①平清盛下线,②常盘下线,③源赖朝读腰越状,④静御前孩子被杀,⑤义经再投奥州依然受到秀衡如慈父般的款待,⑥郎党一个接一个战死,⑦弁庆与义经相约黄泉路,⑧义经自刎,⑨源赖朝听闻义经死讯将自己锁在佛堂默默流泪。

在我阅读源义经生平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尽管我已经知道这是一个悲剧,却没想到在观看剧集时为之痛哭的次数依然会如此之多,这或许是因为我对义经的人生际遇感到过于共情和遗憾,所谓的“判官贔屓”应该也不过如此了罢。

纵观日本历史,在史圈大受欢迎、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反而并不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时期。

战国时期,草民和地头蛇皆能崛起为大名,各方势力左冲右突,不过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夺天下而已——换句话说,无论是织田的天下、丰臣的天下还是德川的天下,都缺乏真正的道义可言。

正所谓“春秋无义战”,没有谁是绝对的正义,因此我对战国时代的感触向来不深。

相比之下,源平时代的人们则背负着宗族血缘、国仇家恨与恩怨情义而奋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物的行动更显得宿命感与情义感交织,而《义经》就是这样的情义感的极致体现。

可以说观者在看《义经》时,历史剧这一评价视角反而是次要的,更多的是感受到平安末期的情与义——从义经与平清盛的“父子情”、与常盘的母子情,再到与静御前的爱情、与赖朝的兄弟情,这些才是能打动人心的东西。

无论是平清盛因仁慈而壮志难酬,还是源义经因过于纯良而最终不被浊世所容,再到源赖朝由于背信弃义而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情与义的主题始终贯穿全剧。

虽然《义经》尚不能被誉为大河剧的巅峰之作,但无疑它也是能深深打动观众的经典之作。

在未来某一天,我希望可以亲自前往平泉,站在那片承载着源义经记忆的土地上祭奠他,正如300年前著名的俳圣松尾芭蕉前往平泉祭奠义经一样。

尽管我无法像松尾芭蕉一样写出“夏草や、兵どもが、夢の跡(夏日草凄凉、功名昨日古战场、一枕黄粱梦)”这样缅怀义经的动人名句,但我也一定会去的——能有源义经这样纯良的英雄,是日本人的幸运。

以上。

 2 ) 男人的信仰——大河剧《义经》观后感

2012年7月4日,终于把这部大河剧看完了,用时前前后后差不多有5个月吧临别结尾时候,对义经大人如此结局倍感唏嘘,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深夜一发感慨来自鞍马寺的绚丽徘徊于历史与传说之间,沉淀人情与智慧,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这么一位人,”源 義経(みなもと の よしつね)。

幼时名为“牛若”或“牛若丸”,曾取名法号“遮那王”(夏娜王?

),元服之时取名为“源九郎义经,而这个名字也被人们久久地记住。

传说是那么的惟妙惟肖,容貌俊美,骁勇善战他,容貌俊美,曾为镰仓幕府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传统英雄。

一生的经历充满着波折。

出生后不久,父亲战败被杀,母亲被迫改嫁。

认作仇敌为父,饱受猜忌,七岁时被送到京都鞍马山寺院寄养。

一生的大多数时间中都处于四处流浪状态中。

战争是残酷的,但也是让人奋发的好时机。

凭借自己的奇遇和不懈努力,九郎大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力量,拥有了自己的家臣,对阵平家的战斗中,一之谷,他开日本骑兵长途奔袭机动作战之先河,于无路之悬崖开辟险径,以寡敌众,给平家军以重创。

屋岛之战,再出奇兵,占领平家海军的陆上阵地。

坛浦海战,他穿越于汹涌波涛之间,将平家几十位主将击落西海,彻底粉碎强大的平家水军。

三战锁定胜局,书写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神话,为镰仓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镰仓战神的美誉也因此而来。

作为一个男人,他已经拥有几乎完美的资质,容貌或是能力,既能上战场杀敌,又能制敌于千里之外,在给兄长的著名《腰越状》里,也能强烈感受到他的文笔和情感。

所谓,文武兼备,情感丰富,已经是很难得了。

虽然生活坎坷,可是生活中不时地流露出一种贵族的气质,处理事情温文尔雅,待人真心和善,世上此间人多乎哉?

余私下认为这几条作为男人的标准是毫不过分的。

义经与赖朝然而,就是这样近乎完美的人,在波澜壮阔的人生走到第31个年头的时候就画上了句号。

虽然功绩显赫,并没有留下实质性的影响,他哥哥源赖朝和他相比,就更加有作为。

身为镰仓的领导人,创立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武家政治——幕府政治。

完善了大名和武士之间的关系,御家人制确立,对后来的室町幕府和德川幕府影响深远,连德川家康都不得不赞叹他。

男人都怀有远大理想,但是这两兄弟心中理想确是截然相反的。

一个是在乎理为中心,一个在乎情为主导;一个是老谋深算,一个是执着不妥协,这两种不同的道碰撞在一起,即使是兄弟也产生了矛盾,等到了不能调和的时候,悲剧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而在于处理各种关系中,源义经与他哥哥相差的太远了。

在贵族氛围中成长,对于世间险恶都不是很清楚,频繁被玩弄于公家、天皇手中,无端卷入各种力量的纷争中,封赏受请也没有处理的好也是导致后来悲剧的一大原因。

若是作为一个与世无争的隐者,这样是再好不过了。

但是要想成为一个领袖,还有很多很多是必须了解,必须实践,还有一些是不得不放弃的。

纵观九郎的家臣集团,多半是主动投靠的下层武士、和尚、农民等,勇武有余,智力不足,平时大家过得开开心心,确实有一种家庭的温暖,但是他们只能说是勇战可以,心战完全不能施上力。

反观赖朝这边,他生气的时候家臣总能适时地劝他冷静下来从长计宜,每一种情况出现时,采用合适的手段以最小的损失迎击。

突然想到我国东汉末年的刘备,前半生也是到处流离,郁郁不得志,但有了徐庶、诸葛亮等人之后,便逐渐发迹了。

如果九郎身边能有几个出谋划策的智者,或许结局不会如此这般吧。

借用网友所说的话:蹙眉泣血,斯世空蝉,恍若浮舟。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朦胧的美术感吧,可是生活本就是悲与喜的结合体,遇人不淑的困惑,壮志难酬的抑郁,还有更多更多的事情让人揪心。

另一方面,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自己充满理想节奏下走向失败,如樱花凋零般落寞,也是一种美啊“宁愿在喜欢的事情上失败,也不愿在不喜欢的事情上成功”。

当九郎大人在高馆选择的自杀的时候,心中仍怀有那个理想的国度,可能这样的死去,也是一种心灵的安慰吧

 3 ) 日本人典型的英雄人物

对日本古代史没有大概了解的人看这部剧会有点费脑筋。

源义经,平安时代末期武将,1159—1189年在世。

在“平治之乱”平清盛取得京都政权,源义经之父源义朝战败逃亡,第二年在尾张被杀,义经之母常盘为躲避追杀,平清盛用常盘之母要挟,常盘遂向京都当局(六波罗)自首。

平清贪图常盘美貌,常盘为三个孩子的性命,答应做妾。

在义经四岁时,被送到山城国鞍马山寺出家,但没有削发。

义经白天用功读书,夜里到僧正谷跟大天狗学武艺,还跟鬼一法眼学“六韬三略”。

16岁时义经受到黄金商人吉次的劝诱鞍马山,在武土陵助重赖陪同下投奔奥州的藤原秀衡。

义经在秀衡的庇护下迅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武士,直到22岁的那一年才离开秀衡出征。

治承四年在平泉的义经闻得兄赖朝源奉以仁王讨伐平氏的命令在伊豆起兵,立即响应出征,从此兄弟两人合力攻打平氏。

文治元年义经活捉平宗盛父子报了杀父之仇,源平之战就此结束。

赖朝本来就看不起妾氏出身的义经,加上义经战功赫赫,名声大振,引起源赖朝嫉妒之心,义经为表忠心,在相模的腰越写了著名的“腰越状” 。

却不能打动赖朝的心,不让他进镰仓,并派土佐坊昌俊行刺义经,后又亲率大军讨伐义经。

文治三年义经携带妻女逃至奥州,隐藏在藤原秀衡的地方。

文治五年,泰衡屈伏于赖朝的怀柔和威胁,派兵攻打衣川的高馆。

开始了高馆大战。

义经方面只有十多人,众寡不敌,家臣陆续战死。

义经先将妻女杀死,自己也切腹自杀。

义经的首级由泰衡的使者新田高平浸在酒中带到腰越,于6月13日检验,然后葬于藤泽(高座郡藤泽宿板户町白旗明神社)。

源义经死后,他的战功和人品得到京都贵族的赏识,他短暂的人生悲剧得到人们的同情。

随着历史的推移,产生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以净琉璃、歌舞伎、幸若舞、谣曲等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受到大家的崇拜和歌颂,成了日本人典型的英雄人物。

 4 ) 不咋的

十二世纪中叶,日本爆发平治之乱。

平、源两大家族相互角力,最终源家落败,源义朝(加藤雅也 饰)也被乱军杀害。

在此之后,义朝爱妻常盘(稻森泉 饰)及两个孩子赖朝(池松壮亮 饰)和牛若丸先后被强大的平清盛(渡哲也 饰)俘虏,并暂时保得性命。

数年过去,牛若丸与敌人的孩子共同成长起来。

为防止将来对自己不利,清盛将常盘嫁与他人,并责令牛若丸出家。

投身鞍马寺的少年经过数年磨练,终于成长为武功高强的青年豪杰(泷泽秀明 饰)。

某日,他从新宫十郎义盛(大杉涟 饰)得知自己的真正身世,从此背负起为家族报仇的使命。

自此,浩劫辈出、浩浩荡荡的源平合战拉开了序幕……

 5 ) “如果”的悲剧

我说过,看《义经》是个很巨大的事情,不亚于作为一个不得不去做的任务来完成。

至今完成到第三十九集。

最近为此找了一些相关日本的书籍,当然不会太史学角度,得到了一些旁人所写画的漫画书籍来阅读,例如目前作为起始的《漫画日本》。

这是一本由韩国人写的相关日本的漫画,风格有点像蔡智忠。

里面说到一些日本人由来已久的作风方式,尽管我也只是阅读了十分之一,却对看《义经》解开了很多谜团或者说是困扰。

比如说,《义经》中我最不能明白的事情之一在于赖朝和义经之间的交流。

虽困乏于长途距离不可对视,却也未能明朗于书信。

在我看来,那些书信把非常需要阐述清晰的思想和解释都被莫名其妙的语句所替代。

因此,义经尽管善战骁勇,却一直苦恼于来自兄长莫名的漠视。

其实赖朝心里是有相信他的位置的,但是赖朝需要测验他,几次三番。

然而义经虽一直怀抱着充分的亲情,忠诚于赖朝,但他却没有让赖朝能够看到他赤红的心。

一直以来看这个剧集就让我对义经产生怜悯,进而成为一种着急。

但略读了一些《漫画日本》后,就可以理解一些这样的情形,进而只能怪罪于日本式的暧昧。

日本人在语言上是很少直白的,尤其在负面的时候,通常不会直接说“不好”“不行”“不可以”。

因此,绕来绕去就是日本人语言的根本。

其次,日本人是习惯于换位思考的,会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从而提供对方的方便。

例如,即使进入室内满头大汗也不能开口说口渴了,但主人是需要了解到的,并及时提供茶水。

还有,不给对方带来困扰也是一个原则。

不开口说口渴,是不希望给主人带来麻烦,尽管看上去一点也不算麻烦,但即使如此,也是不能的。

所以放到赖朝与义经的交流上,就不难看出,绕来绕去就是书信语言的根本。

赖朝要测试义经,当然不会光面堂皇地告知;义经却认为亲情是固有的,因此只要怀抱着就可以了的心情。

换位思考在此体现出其弱项,即是思考错位。

如果义经了解赖朝,知道自己是需要通过测试才能得到哥哥最大的信赖;如果赖朝起初就不怀疑义经对其的忠诚。

是没有那么多如果的,因此悲剧总是会产生的。

 6 ) 义经和山内一丰的比较

看了《功名十字路》后,又看了描写日本古代传奇人物的《义经》,两部大河剧看完,思索着义经为什么会走到31岁就自杀的这一步,不禁对两个主角进行了一番比较。

一、山内一丰本是家臣出身,没有实力,也没有野心和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一争天下,所以两位老大根本没有压制之心,至少防得没有那么严;而义经则不同,和赖朝是异母兄弟,都有号召天下的名义,加之他自身也很有本事,赖朝从开始就对他防范有加,后来更是变本加厉。

二、对变化莫测的政治局势的判断上,二人大有差异,虽然山内一丰自己很老实,但他前有竹中半兵卫(演过《爱情白皮书》的筒井道隆演的)对全局的分析,后有六平太经常的信息通报,这对他判断局势很有帮助,而义经身边的家臣虽然都忠心耿耿,但说难听点,都是匹夫之勇,没有分析劝谏的能力,主公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而已。

所以义经很长段时间都被法皇所蒙蔽左右,被法皇成功离间他和赖朝的关系。

三、再比较二人身后的女人,山内的老婆千代很有政治头脑,经常能帮助老公,而且和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老婆,以及织田信长的妹妹、丰臣秀吉的妈妈和妹妹关系都不错。

别小看这样人际关系,对山内大有好处。

义经名义上的老婆是哥哥赖朝安排的,二人没有感情,也基本没有什么互动,他的爱人静夫人过于文弱,虽能抚慰义经的心灵,服侍他的生活,但对外基本没有什么用,这不是她的过错,只是在这比较两个女人的不同罢了。

很为义经慨叹,政治上太过幼稚、天真了。

另外,看两部大河剧,每集片尾都会放几分钟的“纪行”,介绍纪念有关历史人物的神社和古战场,很有意义。

 7 ) 评《義經》 [Yoshitsune](2005) NHK

从3月份开始看《義經》,到昨天全部完结,洋洋洒洒49集,看的确实有点疲劳。

出于对義經遭遇的同情,也有对人物命运的共鸣,心中的悲剧情结一直挥之不去。

義經一生并非因波澜变换,极尽绚烂而受人关注,正是他的人生道路上流露出的人性本身,给了我许多感动。

義經的一生都在追寻梦想,“实现梦想需要力量”。

有些人将梦想融进了野心里,而義經则太过执着于理想。

理想的鼓舞让義經结实了“郎党”们,并且最终和義經在被政治纠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陷入命运的悲剧。

義經的故事是一个悲剧的童话。

--《源義經》第46集,看的最伤心的一次。

義經与阿静在吉水神社“暂时的分离”,没想到成了他们今生的诀别。

本可以在京城营救的義經,在理解了阿静出于不想连累更多无辜的人而独自前去镰仓的心意后痛苦的按捺着,如果说是義經心中[义]的光芒盖过了[爱]的话,不如说是義經和静的[爱]已经超越了[爱]固有的属性。

不只是仇恨会使人坚强,爱也会给人以无穷的坚毅。

京城有名的白拍子的静,看似柔弱的身躯从不缺乏为爱而生的勇敢和坚韧。

---源義經凭借着卓越的战略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消灭了平家,却被哥哥所杀的悲剧英雄。

诛人,诛心,赖朝做的无非是自古政治家脱不去的惯例。

義經与赖朝——历史以极其残酷的形式一步步将两兄弟的情谊撕碎。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许就是志在夺取天下的冷酷的权势者与富于人性的、优秀的领导者之间一种必然的趋向与结局。

最终,他的哥哥赖朝“天下之草创”建立了镰仓幕府,得到了天下人的膜拜。

而義經,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悲剧英雄则超越了时空,和“Yamato”“武士道”一起成为了名族精神的寄托,至今还被日/本人民所铭记,就像日/本的太阳,照耀着全日/本。

--后记:剧中義經的扮演者泷泽的的卖相真的没话说,我作为一个男人看到他都会梦幻一下,什么小栗旬啊,木村啊在泷泽面前都是渣渣。

哎,实在是奶油的可以。

当然義經这个人物有兼太阳和月亮的气质,是俊朗和柔美的结合,而泷泽的出演,柔美多于俊朗,但相信在日系艺人里面找不出第二个義經了。

司马辽太郎的小说《義經》里面则重点刻画了他与清盛公亦父亦敌的矛盾冲突,远没有剧中義經与清盛情如父子那样的关系。

全剧对于義經善良的性格魅力的突出多于军政的才能,并不完全符合義經日/本古今三大“军神”之首的冠名,这也正是大河剧与小说不同,视角独特的地方,始终更加注重和关怀人的性情与命运,而较为淡化史实。

一改之前大河剧严谨的拍摄风格,本剧实在需要各位以浪漫细胞来欣赏,PS:为了拍好本剧,泷泽特意来我国少林学习武功,暗中还在上海杂技团受训,敬业精神够犀利。

 8 ) 不定期更的对剧情的想法/吐槽

其实赖朝把义经卡在腰越不让进感觉不是很明智啊,对于这样的天才,就算自己不需要了,哪怕毁了也不能留给法皇和藤原家什么的对吧,留在镰仓外义经可以说走就走,还得派刺客去追杀,还得把全国搅的鸡犬不宁,很不值当啊。

难道不是应该在收走他带来的俘虏和带去打仗的武士后,借着腰越状的名头,就谎称义经在信中已经表现出悔意and认识到了错误(反正也不是所有人都看过对吧,实在不行伪造一封给所有人传看),决定和他面谈一下然后奏请法皇辞去义经的官职,把义经放进来,单独见面,两边多埋伏点人(藏在屏风后头啥的),来个摔杯为号。

或者干脆酒里加点药一把放倒。

然后关起来或杀掉都随赖朝的便了。

是的义经很能打还懂战术,身边的人也很能打,但是在几十倍几百倍于自身的敌人面前也没用啊。

啥?

太下作阴损?

会得罪法皇?

一个干大事的人干嘛在乎这个?

实在不行就找个别的借口,比如说义经企图行刺啥的,再强调一下他之前的“罪状”,反正他也没法反驳。

得罪一个处在自己势力范围之外的,个人能力极强,被其他势力抢着要的,这个操作就很令人无语。

看第一集觉得清盛心很大,现在看来赖朝也没好到哪里去啊。

赖朝在罚了所有私自接受官职的人却独独不罚义经想试探他的反应,然后果不其然义经没有get到点,赖朝的反应是骂了一句“九郎这个混蛋”,然后又来了一句“他怎么就不明白呢”,感觉是赖朝其实知道义经没那么多心思,知道义经忠诚于他,但是就很生气为什么他屡屡做令人误会的事情,为什么不了解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做错了啥。

对义经这种人吧,像什么试探,暗示都是没用的,结果基本百分百令人失望,就得明明白白告诉他该干嘛不该干嘛,敢不照办就吃不了兜着走:找到神器后先把神器带到镰仓不要直接还给法皇,立马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官职都辞了不然进镰仓想都别想。

啥你说你想法不一样?

先闭嘴把事办了再说,办完以后我仔细跟你讲(hu you)(哎不过义经去见建礼门院的时候旁敲侧击不是玩的挺溜的嘛,俩人啥也没挑明但是啥都说明白了局外人根本不晓得他们在说什么,怎么他哥旁敲侧击的时候他就不懂呢;哦杀了平宗盛父子俩他意识到这是个试探(终于开始思考弦外之音了可惜走偏了方向,怕俩人联手才是主要的啊,虽然宗盛感觉不太行的样子,要是换成知盛还有点说服力),然后感觉赖朝从来没信任过他,啊就不想想要是早有这个心眼他哥也不至于这么不信任他啊)义经童年的设定挺像《冰与火之歌》的席恩·葛雷乔伊啊,都是出身于一个弱肉强食人情冷漠并且充满骨肉相残(好吧葛雷乔伊家主要是攸伦这个疯批,但是除了维克塔利昂和阿莎的其他人也没好到哪里去)的家族,因为自己的家族战败而寄于仇人篱下,却因此得以在一个温暖和富有亲情的家族长大,并且收获了很好的父亲(兼害死父兄的仇人)和兄弟,也奠定了性格中挥之不去的一抹不同的底色。

长大后自己家族的野心抬头,自己回归家族,给了自己长大的家族致命一击......幸运的是义经的生命中没有小剥皮,而且毕竟七岁就离开家了还是平家看他长大了先有动手的心思什么的,所以他回到源氏那边其实顺理成章。

忍不住揣测下如果两个人情景对调是怎么样的呢?

毕竟是被老爹老姐几句话就给策反(虽然内心矛盾到爆)的人,一辈子都在寻找归属,席恩绝对不会忍到坛之浦海战后,最晚也是海战的时候反戈一击让两边两败俱伤,既然谁都不接纳我那就一起毁灭吧,爱咋咋地。

义经的话应该会很坚定的站在史塔克家这一边吧,他真正追寻的是情感而非血缘,只是因为自身经历而坚信血缘最能保证情感联结,而席恩十岁以前的经历对这个理论是个彻底的证伪,而罗柏是个太好的兄弟。

(话说站死了一边结局不一定好,不过绝对不比摇摆不定糟)(赖朝和义经有点像倒置的罗柏琼恩啊,罗柏上了战场没做错过但是下了战场没做对过,赢了每一场战役却输了整个战争。

然而就算佛雷都决裂了佛雷侍从都想跟着他。

琼恩能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守夜人兄弟都服自己,卷四卷五周旋于史坦尼斯,野人,守夜人之间,维持三个两两看不惯的群体和平相处,给史坦尼斯提的主意没一个错的。

区别就是罗柏得罪了封臣得罪了盟友取消珊莎的继承权但是对琼恩绝对没得说;赖朝吧.....看他的戏份时感受总是在“不愧是镰仓幕府的开创者”和“这是真的狗”(虽然也理解。

然而一直猜测他其实早就知道义经做不对送命题所以故意给他挖坑,到时候找借口卸磨杀驴)之间徘徊跳跃。

占了同血缘的好处(同仇敌忾,没有选择立场的权利,所以就算啥都不给也会给他卖命)又不想要同血缘带来的隐患,真有你的。

义经这种都算是easy模式了吧,换个稍微懂点用人的,不是只知道卸磨杀驴的主上都能摆平他(话说咋不留着他去制衡北条氏呢),真来个能力大野心大做事滴水不漏手段了得的就好玩了。

倒是木曾不太令人讨厌,意外的对义经挺够意思,公私分明,讲原则,说好了不动手就不动手,也不让巴乱动手,让义经给义高带话时看的人很难过,但是还想问一句就不能为了儿子谨慎些,退让些么,也许争强好胜争权夺利真的是刻在源氏一族骨子里的东西吧,比血缘重多了,演员演的不错,而且刻画的也还挺丰满的,感觉像把赖朝和义经加起来了一样,可惜加起来的是身上不太好的那部分。

反倒是义经骂木曾逆贼的时候挺让人不爽的,你这一骂把你哥也骂进去了啊喂,而且说实在的,要不是木曾干事太莽撞无脑,看他把法皇吓成那样还挺爽的(不过我也不讨厌法皇就是了,能周旋于几方势力之间也是本事,不过这家伙能这么干一半原因都是大家太把他当回事,不然啥事没有),这种人就怕愣的,玩心机玩不过。

不知道等义经被法皇耍了一大通以后,会不会埋怨木曾当时没把法皇搞死。

36集义经打败平家后那段其实设计的不太好,太冗长和套路了,不停的回忆杀最后容易看的很烦,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安排成这样:义经看着战后的海面出神,郎党们欢呼雀跃,说着“这下镰仓公不管对您有什么不满都会一笔勾销了”之类的话,令义经想起赖朝对他的猜疑,嫌隙,莫名其妙的发怒等等,还有行家,义仲等很多人很多事,甚至阿韧讲的她哥哥卖掉她的事情。

反而是清盛哪怕忌惮自己,却依然尽力对自己好,重衡即使被自己俘虏也并没有怨恨自己,知盛最后的眼神更多是释然......头一次开始怀疑血缘这个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这种天生的羁绊真的有自己以为的那样深刻?

真的能保证情义?

源氏除了给自己这样一个无法摆脱的姓氏和天然立场以外,给过自己什么?

但是自己真的接受源氏代代相传的同室操戈?

愿意被上一辈的恩怨所束缚?

可是他对生父的记忆是一片空白!

自己身上很多东西都来自平家!

他想起赖朝的镰仓,不无苦涩地承认,至少在赖朝想建设的国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后天的经历和目的,而不是先天的血缘和出身,选择自己希望的立场,反而自由一些。

这种想法让他对赖朝的感情又复杂了几分。

这段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表现,不过我会让他说一句话:“我亲手将自己变成了无根浮萍。

”一个我确信编剧脑子进水的情节:17集,政子和赖朝谈起静,政子直白的表示看不起,但是看不起的理由说实在话我觉得挺奇葩的。

她要是觉得静身份低贱或者单纯不喜欢这种看上去柔弱的女人都正常,但是她说什么“在平家阵营待过,又那么快和九郎相恋,真放荡”什么的,真的很不符合那个时代吧。

白拍子们就是唱个歌跳个舞,在哪一方不都一样,哪儿来的放荡一说,何况就算真的“放荡”,生活所迫也无可厚非。

反正这一段看的我特别不舒服。

不过她后来又把话题引向手古奈,还有“没有男人也规规矩矩”,总觉得她在指桑骂槐借题发挥,后来手古奈去了平家也似乎能佐证这个观点。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赖朝和这个手古奈或者别的什么身份不高的女子在眉来眼去,她很生气,也迁怒于所有这样的女人,就来了这么一出。

反倒是赖朝的反应很有意思,说看来九郎还是没有摆脱京都习性嘛,明显有点给弟弟开脱的意思,唉算了他刚来不懂事你别叨叨了,好歹是我弟弟的女人你少说两句成不。

关于静和乡御前的处理我其实不是很满意,我知道大河剧不能全当真,很多细节也不符合史实,但是这种程度的出戏和现代我看了还是挺不舒服的。

我认为可以改成:义经和静相爱,但是一开始就知道她不能是义经的妻子或唯一的女人,因为义经的妻子必须和他地位匹配。

静想离开是因为看了政子整治龟御前的手段后,担心义经未来的妻子也这样对待自己。

义经不想让哥哥为他选妻子和爱不爱静没有关系,是因为知道哥哥会派这个女子来监视自己,不喜欢这种被控制和不信任的感觉,更不喜欢被强塞的东西。

静偷听到郎党们说,义经娶妻后静就只能以侧室的身份陪伴他了,还说她未必喜欢这样吧云云。

静很明白义经不能违抗哥哥的命令,也必须和门当户对的女性结婚,她为自己身份不够高贵不能做他的妻子黯然神伤过,后来决定既然这件事并不是谁的过失,而是命运如此,就不必为此介怀。

义经爱自己,自己能够陪伴他,就很好。

如果和义经的妻子处不来,她就回京都重操旧业。

主要是体现那个时代爱情和婚姻分开的观念吧,并不为了爱的人不能做妻子而难过(更可能是为了妻子可能会苛待爱的人而担心),因为对妻子只要尊重并以礼相待就可以。

剧中不符合现代三观的多了去了,不差这一点。

有点想以乡御前视角写个文,不得不说她在剧中的结局比在历史上好(?

)不过她回镰仓以后也难说,很容易被当成“叛贼的寡妇”备受冷眼吧,何况她明显是支持义经的。

继信忠信兄弟(这俩也挺好玩的,每次其他郎党起哄闹事的时候他们总是一脸高冷地坐在一边,还总是穿着一样的衣服)临死前的遗言我其实觉得可以改一下的,两个从奥州平泉远道而来最后分别于屋岛和京都(忠信的结局魔改我不接受,历史上好像是快要进平泉了然后殿后而死的),临死前不会想不到家乡吧。

继信可以感叹一下再也看不到家乡,真的很可惜啊,嘱咐忠信说如果有机会替他再看看从小长大的地方,看看父母(哦对也可以多嘱咐弟弟几句,比如行事不要鲁莽,加餐食勤习武,不要丢平泉的脸云云)。

或者义经说“我们还要一起回平泉呢”,然后继信说,那里啊,广阔的平原,可以跑一整天的马。

忠信如果按历史走,可以感叹如果能再坚持一下,看到家乡就好了,然后默默念叨说,那里是个祥和美丽的地方,请义经替他和哥哥在平泉好好生活,好好再看看那个地方。

客死他乡其实挺悲的,如果能突出这一点就好了,和其他郎党区别开,也有特色,多体现一下他作为兄长,作为奥州武士的部分,我觉得更好一些。

先写到这里,不定期更。

 9 ) 很喜欢

追这部剧到第十集,汗~因为我是一集一集下的,比较慢,怎么说了,还是比较喜欢的,第一次看日本的有关历史题材的剧,但是真的很喜欢,先不说泷泽在剧中的演技,他的扮相我就很喜欢,私下里我觉得他更应该去试试光源氏,整部剧给我的感觉很厚重,看完一集总会想着看下面的,呵呵,推荐大家去看~

 10 ) “千与千寻”的续集?

开学了,无聊之中无意间打开了这部电视剧,发现演员配置很精美,便怀着一颗平常心看了下去,没想到便到了有点一发不可收拾的状况了。

先说演员,常盘真是名副其实,京城第一美女,清盛也很威严。

而牛若丸,怎么说呢,那张稍稍凹陷的平面孔,真的让我想起了千寻······有时想想,就把“义经”当作千寻的续集来看吧,呵呵,尤其是前几集的少年时代。

重盛小松大人果真是一表人才,不过貌似本剧过于美化清盛了吧,以至于原本是清盛的残暴移到了重盛的身上。

至于中井贵一化的源赖朝,由于不久前看过中井贵一化的吉村贯一郎,一个“夸完老家夸家人,俗不可耐的乡下武士”,赖朝出场时中井贵一竟然又摆出那副乡巴佬的表情,让人不知道这个赖朝是天真呢还是城府过深,他真是逼死弟弟的那个阴险人物吗?

不过再看看,中井贵一的眼睛,双眸明丽,还真的很像画像上的源赖朝呢,不过脸型的确是长了一些。

到后来再看中井贵一在伊豆、在富士川、在镰仓的表现,这才松了一口气,的确是赖朝。

牛若丸长大了,成为遮那王,遮那王去了奥州,行途中成为义经,由于主角的正面性,这个角色的演出是很难出彩的,我也没想难为演员,因为仔细品味这个义经的一言一行,叹服义经这个人的出色对我来说就很足够了。

但是,一个出色的人,“对周围的人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的人,在政治权力的中心往往承担着一个悲惨的命运,赖朝妻族北条氏对于源氏本家的打压,赖朝本人对于嫡出和庶出的偏见,我们虽然在“试炼之时”这一回末感叹于义经受辱后表现出的个人修养之高,但是也可以预见到其难有作为的可悲命运。

现在是第十七回“弁庆的弱点”,还是继续看吧,虽然前些天有些厌烦,看义经难逃的悲惨命运。

《义经》短评

27

3分钟前
  • 茶咚茶咚茶
  • 还行

也就泷泽秀明的美貌值得一看,这时的十元还没修炼成小狐狸,不怎么好看哈哈

6分钟前
  • 你要吃寿司嚒
  • 还行

演绎著名悲情英雄源义经的一生。传承大河剧一贯风格,情节起伏跌宕,作为电视剧,精神信息量已足够;摄制方面华丽精致,戏剧感很强,借用舞台剧手法着重渲染突出人物,外景布灯讲究,各方面彰显出深厚功底和极度认真的态度。虽个别地方拖沓,难免套路,但瑕不掩瑜。

11分钟前
  • Olivia
  • 推荐

美人!都是美人!

16分钟前
  • Sai.
  • 力荐

= =义经手下的郎党看的我很蛋疼

17分钟前
  • yy君
  • 还行

泷泽什么都是好的

21分钟前
  • 雨雨喵-- 喵呜
  • 力荐

很历史

24分钟前
  • okonomiyaki
  • 推荐

大河剧

25分钟前
  • sissiolivia
  • 较差

编剧太差,让人怎么演阿……

29分钟前
  • Mustakrakish
  • 还行

以为会是很闷的伟光正历史剧,但是完全没有。泷泽巅峰期的脸太好看了,看他做龙傲天大男主完全没有不适感,动不动的怼脸露肉镜头太美味。场景和选角感觉是古典唯美之最,大河剧也在审美降级。

31分钟前
  • モモ
  • 力荐

泷泽秀明确实很帅。我倒是蛮喜欢里面中井贵一扮演的稳重的源赖朝。要是有一部以源赖朝和北条政子为主角的剧就好了。渡哲也扮演的平清盛在剧中也很有魅力,我也是通过这部开始认识他,在《坂上之云》里面的东乡平八郎也是很有魅力的。

34分钟前
  • 政宗
  • 还行

节奏特别的慢 比较无聊

38分钟前
  • 大眼金鱼
  • 还行

情节都忘记了,就记得这段: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4MDQyMjg=_rss.html

43分钟前
  • 巴巴罗莎蠢猫脸
  • 还行

比王婆的裹脚布还长!还长!看过半,忍不住放弃了,太沉重,太壮美。

45分钟前
  • 阿卡尼湿巾
  • 推荐

平安时代末期

47分钟前
  • Marcela
  • 推荐

烂到极致。实在受不了编剧把源义经塑造成这样一个完人,明明打不过赖朝要逃跑,还深情款款地说“为了不让京城遭到破坏”,比大陆的片子都恶心。

50分钟前
  • nobody
  • 很差

第一部大和剧,至今回味无穷,对的时间遇到对的剧,就是一生的难忘。

53分钟前
  • Rose_Opera
  • 力荐

冲着takki的颜居然追完了。大河的节奏感还是太慢了抓头

56分钟前
  • baitubb
  • 还行

坛之浦一战堪比儿戏啊

1小时前
  • 江口一头狼
  • 还行

源平盛衰的主题总是能打动我。源义经从一出生就被其血统影响了命运,宿仇在朝、义士在野,决定了他找寻到自己身世之时,就是不归之日。庶母所出、朝敌所养,又决定了他不能被兄长接纳,一辈子左冲右突都不可能打破宿命。虽然弁庆大概率是虚构人物,但是义经需要弁庆,因为除他之外,与义经互动的人物皆因家族血仇、政治夙愿而来,唯有草莽之人能与忠义孤臣相配,这个悲剧英雄的母题也就完满了。现实黑沉的黄濑川之会哪能比得上传奇空幻的五条桥之会?

1小时前
  • 王紫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