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癫之翼
Mad to Be Normal,Acid-Marxist,Metanoia
导演:罗伯特·穆兰
主演:大卫·田纳特,伊丽莎白·莫斯,迈克尔·刚本,加布里埃尔·伯恩,戴维·鲍姆伯,特雷弗·怀特,奥利维亚·波莉,Adam Paul Harvey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简介:影片聚焦苏格兰精神病专家罗纳德·戴维·莱因(R. D. Laing),他对患有精神障碍病症的患者采用了多种勇敢大胆的治疗方式,在60年代获得了极高的赞誉。他创造了将麦角酸酰二乙胺融入实验中、最终形成一种名叫“Metanoia”治愈形式的革新方法,在当时的医疗界引起轩然大波及无数论战,也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看待心理健康..详细 >
Mad to be normal.
2017上影节错过的片。烟雾缭绕的六十年代后半,从the kinks两首歌开始到house of the rising sun。医者无法自医。女主有点莫名其妙但是有句话我印象好深刻:“我倒想疯掉,可我只是个平平无奇的正常人,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医生的paisley花纹衬衣酷酷的。respect(温柔如dt的)所有精神科医生。
DT真的老是演疯子呀
和尼斯疯狂的心一样,真人真事,医治精神病人,甚至方法也有类似,但明显故事不如尼斯,也没能打动人,和尼斯比差距蛮大,但还好田纳特还是表演不错。三星半。
Except editing, pretty everything else is terrible. The story is so loose............... even David Tennant can't save it.
依我看讲的是这么个故事:一个童年缺爱的男人,努力地去爱那些最需要被爱的人(精神病人),但没办法拥有幸福的亲密关系,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在热闹的筵席之上还是在温存的床笫之间,终究都是孤身一人。小女友的比喻挺有意思,说他像太阳。而太阳的问题是,正面有多耀眼,背面就有多阴暗。看了这个突然记起十年前的自己为什么想学医,大概是那句“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温暖了我痛苦而单纯的心吧。十年来那些痛苦不堪的时刻,总是会想如果怎样怎样,自己一定会是个好医生,但命运没有让我走上这条道路,至今只是个越来越糟糕的病人……
为啥这片6.9?这个音乐这个色调我都好爱,我还好喜欢听精神病人讲话(我都忘了我本来是来看dt的…我也想被人当成精神病来倾听)
DTT就不用吹了,但叙事太弱,可惜了这么好的题材;有时间应该认真写篇影评
“佛陀说人生不仅限于皮囊之中;我既帮助你来 也会助你离开”对大意是这样的一句话印象最深
能有一个人情绪稳定有耐心,好好听你说话,不管是不是医生都太难得了。至于电影本身,像是专门拍来折磨人的。
医生没有病人多半也是要疯,dt的苏格兰口音绝了
演员演技都在线 导演剪辑编辑不够最好 故事题材很新颖 但是拍摄讲故事的能力 差一些 我就说大卫田为啥苏格兰口音这么好 原来他就是苏格兰人哦 好酷炫
我牛逼的妈妈推荐给我的片子,说我会喜欢。
“一个精神病院的17岁姑娘告诉我,她觉得她的肚子里有原子弹,她很害怕,这是她的幻觉。而那些用核武器威胁其她国家安全的政客远比那些被认定为精神失常的人更危险,更加脱离现实。所谓的正常人在过去50年里屠杀了上亿的同胞。”“教授,弄清楚她的思想是你的工作,而弄清楚你为什么逼她吃狗屁镇静剂还把她关起来可不是她的工作。我想知道是谁能得到宁静,是ta们还是你?”一个自幼因为母亲亲情淡漠而比疯子还疯狂的男人,开创了人道的对待精神病人的先河。真正的正常人被逼无奈有可能成为病理上的疯子,而真正的疯子只想想方设法逼疯别人,或者说~它们自以为自己有本事逼疯别人~它们不想——或者说不愿承认~人跟荏,就是不一样的。
太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了
SIFF2017.6.21
2.5 大田花衬衫大赏。糟糕的剪辑与叙事节奏。对人物原型的故事与时代风格的拙劣效仿。
我知道这部影片是注重于精神病人治疗的传记片,所以说整体的风格想要凸显一种混乱与无序。但完完全全只呈现出来了影片剪辑节奏的混乱和作为一部传记片的无聊困乏。本身本人就是奔着来看Elizabeth Moss,结果发现最后只有Elizabeth Moss的表演能看。
Very boring
我的男神是个电影/剧哪有不撩妹的?🤷♀️这迷人的苏格兰口音都笑死我了,这金斯利大厅我也想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