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陈志汉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简介:一具冰冷的遗体,在医学院的解剖课中,默默的和一群医学院学生,走过一学期艰巨的学习,陪伴他们穿越成为医生的成年礼。在台湾捐赠遗体做为解剖课教材使用的亡者,被尊称为大体老师,在极度重视亡者身体安葬的亚洲,贡献自己的身体需要面对亲人的不舍,获得深厚的了解与支持。这样贡献的心意,将带给家人以及医学院师生什么样的改变?即使..详细 >
遗体捐献是对世界最炽热的爱吧。
视角很好 通过大体老师带来的生命教育 来凝视死亡 林先生在第二次遗体告别时对太太流下的眼泪 和解剖老师讲的话 都很教人动容 但或许还有些放在心底 没有讲出的话 才最是深情 #我们都是尘埃 却有特别意义的存在
前面叙述平缓杂乱,先生在与医学院学生见面开着玩笑但看到照片后突然失控流泪中被击中。当一个人死去了却没有下葬而是泡在福尔马林里等待解剖过程确实就好像这个人没解剖之前只是睡着了。而在被决定要解剖那一刻情绪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情绪才有了宣泄的出口,亲朋才有了失去的仪式感。
要了解每个大体老师的生平,然后给每个大体老师一个生平的简介,包括性格,爱好等。尊重在每一个细节体现。感谢
平静,不刻意催泪,虽然用了过多配乐。于是观众也就像辅仁大学医学院的学生那样,诚恳、尊重地看着他们的“大体老师”,理性与感性并重地平衡思考着生死观。当然,没有人能全然理性地对待死亡,包括解剖课的老师,如果是他的父母做了“大体老师”……
整体还可以。喜欢那段解剖进行时和她老公游泳的镜头剪在一起的镜头,两「赤身裸体」的人在那一刻相遇了
比商业片都更津津有味的纪录片!对生命的重新思考,死前把想说的都说了,想做的都做了,把一切都交代了,做到这点,就是平凡而又不平凡
“如果没有准备好就来上课下刀,那和在菜市场斩猪肉有什么分别” 真的,每个医学生都应该来看看这部纪录片。
#2018中国新映像导演来沪,映后交流很好。正好是大二下学期,有局部解剖课,我也有一位大体老师;我们没有那些仪式,上课前三鞠躬表达我们的敬意;捐献身体是无私伟大的,感恩这些silent teachers.
用力爱人,在生命消逝后发挥最大的价值,本片完整的展现一个丈夫对于做大体妻子的怀念。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死亡之后还有价值意义吗?丈夫每次的对话场景比较单一,但是难逃脱情感的真挚!
3.9
最难的不是接受亲人的离世,而是面对想起ta存在的日子时瞬间涌入的空荡感。这是一堂关于生命和告别的课,我受益匪浅。感恩这些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大体老师们,同时惊讶于辅仁大学对医学生的人性教育之全面真的令人赞叹。另外,那组大体老师上课和林先生游泳的穿插镜头真的,打到人心里去了。
一個關於告別的紀錄片
很好的題材,很典型很好的case。著眼於活著的人,大體老師親屬和解剖課老師,學生,各自如何面對生死。 但是溫情以外對議題基本沒有深入探討,欠缺一點點。
题材挺像我昨天看的,但质量差的实在有些多,不太喜欢这种观点纯靠采访对话说来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最重要的生命议题,只能靠直接讲出来。特别不喜欢配乐。
所謂大體老師淺嘗輒止,又倒像是披了邊緣話題的紀錄片。
2050.05.17.
大体老师,以无言来授课,以肉身为教材。死亡真的是太大太难过的课题。
范范听了之后写了片尾曲。
还是有点泛泛,对于生命的矛盾情感倒是有一定的展现。死亡-水,尸体-母体,这段平行蒙太奇用得蛮妙的。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遗体捐献是对世界最炽热的爱吧。
视角很好 通过大体老师带来的生命教育 来凝视死亡 林先生在第二次遗体告别时对太太流下的眼泪 和解剖老师讲的话 都很教人动容 但或许还有些放在心底 没有讲出的话 才最是深情 #我们都是尘埃 却有特别意义的存在
前面叙述平缓杂乱,先生在与医学院学生见面开着玩笑但看到照片后突然失控流泪中被击中。当一个人死去了却没有下葬而是泡在福尔马林里等待解剖过程确实就好像这个人没解剖之前只是睡着了。而在被决定要解剖那一刻情绪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情绪才有了宣泄的出口,亲朋才有了失去的仪式感。
要了解每个大体老师的生平,然后给每个大体老师一个生平的简介,包括性格,爱好等。尊重在每一个细节体现。感谢
平静,不刻意催泪,虽然用了过多配乐。于是观众也就像辅仁大学医学院的学生那样,诚恳、尊重地看着他们的“大体老师”,理性与感性并重地平衡思考着生死观。当然,没有人能全然理性地对待死亡,包括解剖课的老师,如果是他的父母做了“大体老师”……
整体还可以。喜欢那段解剖进行时和她老公游泳的镜头剪在一起的镜头,两「赤身裸体」的人在那一刻相遇了
比商业片都更津津有味的纪录片!对生命的重新思考,死前把想说的都说了,想做的都做了,把一切都交代了,做到这点,就是平凡而又不平凡
“如果没有准备好就来上课下刀,那和在菜市场斩猪肉有什么分别” 真的,每个医学生都应该来看看这部纪录片。
#2018中国新映像导演来沪,映后交流很好。正好是大二下学期,有局部解剖课,我也有一位大体老师;我们没有那些仪式,上课前三鞠躬表达我们的敬意;捐献身体是无私伟大的,感恩这些silent teachers.
用力爱人,在生命消逝后发挥最大的价值,本片完整的展现一个丈夫对于做大体妻子的怀念。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死亡之后还有价值意义吗?丈夫每次的对话场景比较单一,但是难逃脱情感的真挚!
3.9
最难的不是接受亲人的离世,而是面对想起ta存在的日子时瞬间涌入的空荡感。这是一堂关于生命和告别的课,我受益匪浅。感恩这些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大体老师们,同时惊讶于辅仁大学对医学生的人性教育之全面真的令人赞叹。另外,那组大体老师上课和林先生游泳的穿插镜头真的,打到人心里去了。
一個關於告別的紀錄片
很好的題材,很典型很好的case。著眼於活著的人,大體老師親屬和解剖課老師,學生,各自如何面對生死。 但是溫情以外對議題基本沒有深入探討,欠缺一點點。
题材挺像我昨天看的,但质量差的实在有些多,不太喜欢这种观点纯靠采访对话说来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最重要的生命议题,只能靠直接讲出来。特别不喜欢配乐。
所謂大體老師淺嘗輒止,又倒像是披了邊緣話題的紀錄片。
2050.05.17.
大体老师,以无言来授课,以肉身为教材。死亡真的是太大太难过的课题。
范范听了之后写了片尾曲。
还是有点泛泛,对于生命的矛盾情感倒是有一定的展现。死亡-水,尸体-母体,这段平行蒙太奇用得蛮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