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这部《This is us》真是把我哭瞎了。
上一次身边放着纸巾盒一把鼻涕一把泪看得不能自已的是韩剧是《请回答1988》。
这两部剧曾经荣登豆瓣2015和2016得分最高的韩剧和美剧。
当之无愧的催泪弹剧。
关于这部剧的故事梗概以及第一季的内容概要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大家可以翻阅其他相关影评。
这篇文章我重点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尝试探索和分析在第二季中慢慢被揭开的“父亲之死”对整个家庭在接下来的20年里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影响而导致了第一季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同一个家庭的三个兄妹的“独特人生”。
一开始我们可能无法很好地理解,为什么一个看起来如此健康,温情,其乐融融的家庭里,会出现摄食障碍患者,药物成瘾者,以及一个对自己无比苛刻的完美主义者。
三个孩子在一对“标本式”好父母的养育中长大,却依然在中年时陷在各自的人生“漩涡”里拼死挣扎。
当然这也许正是此剧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们看不到烂俗的高富帅白富美和傻白甜,也没有童话般王子和公主的happy ending。
有的只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真实的人生,真实的人生是什么?
是大量的不完美,是各种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局限,是大大小小的缺失和遗憾,是隐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同程度的种种“症状”。
Kate一直用各种方式控制饮食调节体重却始终败给自己;Kevin终于鼓起勇气告别二流喜剧情景剧却在新的领域里困难重重同时感情生活一片荒芜;Randall突然在某一天和素未谋面的亲生父亲相认并且执着地接他回家吓坏了妻子和孩子。
而所有这些隐隐作痛的疑问随着倒叙父亲的离世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每剥一片都能刺激我们的泪腺。
随着第二季的放大镜逐一推进,以“父亲的死”贯穿整部剧的主线逐渐清晰开来。
这个家庭一直以来表面的和平被凯文药物成瘾导致最后精神奔溃后的失控(带着侄女酒驾)而打破。
他被迫接受心理治疗。
第二季最精彩同时也是最伤痛的转折点来了。
所有人原本为了支持凯文的心理治疗和康复而聚集到一起,却猝不及防地历经了一场“刀光剑影”的家庭治疗。
凯文在治疗师的鼓励下,述说了自己从小到大在家庭里一直体验到的情感忽略。
紧接其后他直言了一个让所有人错愕心痛的事实。
这个突破口直接撕裂了所有人希望在记忆里保存的父亲的理想化形象,这就是,那个细腻温暖刚毅勇敢充满力量的全能的父亲,那个带逃课的女儿去参加她偶像签售会的父亲,那个亲自跟儿子挑选西装并且教他打领带的父亲,那个鼓励儿子去约会并嘱咐他应该举止绅士的父亲,那个看似从来没有被任何困难打倒的全身发光的男人,竟然也有如此无助的时刻,竟然也会用酗酒来度过他的中年瓶颈。
然后在某一个毫无任何预兆的父亲最爱的超级杯的夜晚,因为一场意外火灾,父亲为了回去救女儿最爱的狗吸入过多浓烟而促发心脏病猝死。
在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在身边。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难以承受。
接下来三个孩子此后的二十年分别背负着这个无法承受之重,寻找着和父亲的各种“连接”,这些连接便是Kevin在家庭治疗里道出的各种“成瘾”。
成瘾,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解释是我们暂时用来逃避痛苦的方式。
我们躲在某一种重复的无法自控的渴望和恶性循环里,来避免产生某些更深层次的无法面对和处理的情感情绪。
剧中Kate一直无法控制自己的体重,食物是她缓解自己各种情绪问题的一剂良药,为什么呢?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亲是曾经唯一一个全然接受女儿原本的样子,不介意她的体重,甚至偶尔纵容她对食物的偏爱在她异常失落的时候偷偷带她去冰淇淋店的人。
幼年关于食物的美好记忆象征着父亲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值得一提的是她后来遇到了人生伴侣Toby,和她的父亲一样,毫无保留毫无条件地爱她支持她从来不放弃。
这个像父亲一般足够好的客体,用Kate自己的话说:“You changed my life,you saved my life”。
Randall在父亲过世后戴上他生前手表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延续着父亲的完美,想成为父亲,这同样对某个人的高度认同和内化。
这种认同也体现在他后来坚持想要收养一个孩子,因为他自己就是被Jack在40年前收养的。
他延续着这种人性的善良和慈悲,作为报答和纪念父亲的一种方式。
他成为一个如此卓越和优秀的人,其实也承接了父亲的某种“完美主义”。
我们看到在第一季中他找到自己的生父然后用尽全力想治疗他的不治之症,作为工作狂他几次丢下工作耐心地陪伴Willian渡过他所剩无几的时光,现在看来似乎也是在对Jake的逝去作某种补偿。
因为在父亲最后冲进火场的那个瞬间他没有来得及阻拦,他也没有来得及守护在父亲身边陪他走完最后一刻。
Kevin在这部剧里看起来貌似是问题最严重的那一个,一直在自我救赎和自我毁灭的循环里无法突破,无论是事业还是亲密关系,最后被药物成瘾折磨得几近崩溃。
如果说Randall延续了父亲完美的无懈可击的那一面,毫无疑问Kevin无意识认同了父亲的阴影部分,父亲的压抑脆弱的那一面以及应对无助的方式。
但与此同时我又强烈地感受到他是最勇敢真实的那个人。
不可否认他那场如狂风骤雨般的家庭治疗击中了每个人内心的痛点但同时也激活了整个家庭重新哀伤和治愈的力量。
无论是哪一种认同,都是各自在漫长的没有父亲的日子里用力“靠近”父亲的途经。
甚至randall后来辞职开辟了新的事业,买下生父生前住过的一栋贫民楼,仿佛也和Jack未完成的事业有关。
这个平凡的父亲为家庭奉献了大半辈子,却一直有个开创属于自己的建筑公司的梦想。
只可惜止步于火灾的那一夜。
而这个未完成的梦想,Randall和Kevin想为他去实现。
有人说,第二季完全可以改名为“父亲是怎么死掉的”,我觉得这恰恰是本剧编排得最精彩的地方。
父亲作为三个孩子前十七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格榜样和精神支柱给于他们每个人恰当的教育,引导和陪伴,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程度地作为独特的个体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
可父亲恰恰在孩子们17岁这一年走了。
17岁对于大多数孩子是什么样的年龄呢?
是打破父母理想化寻求独立的年龄,是渴望建立自己内心规则的年龄,是一边认同一边怀疑一边叛逆甚至想要超越父母的年龄,是身体和心灵极速成长的年龄,也是他们企图从心理层面脱离父母的年龄。
Kate已不再相信父亲从小到大眼里“完美的自己”;Kevin直接显示出了所有青少年男孩对父亲的挑衅和攻击;Randall也非常明确地拒绝了父亲眼里更适合他的哈佛大学。
这三个孩子同时在完成与父母的分离。
而分离很多时候意味着反抗和抛弃。
可那场意外让他们最终没有顺利地完成这种分离,反而固着在十七岁,各自怀着对父亲的内疚,无法释怀的爱恨,走完了20年。
有的无法控制,有的无法超越,有的不能放下。
所有人都遮掩着回避着否认着父亲意外死亡的这个事实。
所有人都用自己的防御机制制构建了一个“父亲依然活着”(活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的世界,直到这个世界突然崩塌。
如此说来,第一季是果,第二季是因。
进一步说,这个家庭背后巨大的创伤一直等待被真正地揭开,看见,接受,和解和跨越。
这个过程充满了不可言说的苦楚和挣扎,这是一个重新直面伤口,完成哀伤的过程。
溃烂的伤疤终于在阳光被摊开和照耀。
完成了真正的哀悼,才能允许自己继续前行,重新启程。
才有了20年后Kevin在父亲最爱的那棵树下和已故的父亲谈心,和自己的和解。
才有了20年后Kate终于能坦然面对自己心中积压的悲伤真实表达自己的爱和恐惧拥有了弥足珍贵的爱人和朋友。
才有了20年后Randall勇敢地放弃了令人羡慕的职位重新开始另一种更辛苦但更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的这一生,其实是一个不断接受各种丧失的一生。
从出生开始,妈妈温暖的子宫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丧失。
接下来可能是妈妈的乳房,安抚奶嘴,某个过渡性客体。
然后失去的是父母全然的关注和照顾,童年的某个玩具或者心爱的宠物。
慢慢地我们发现那些走近我们的人后来也陆陆续续走出了我们的人生。
也许是某个喜欢的老师,学生时代的挚友,疯狂爱着的恋人。
最后甚至是我们的父母和子女。
所有的关系连同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有机生物一样,不断地开始,存活和泯灭。
而往往当我们和某个很重要的客体建立了非常亲密或者深刻的关系,当我们把某个人当成自己的榜样,支撑,不可或缺的拐杖。
当我们把自己深爱的人当做自己的一个部分。
失去他们,等于连同失去了我们自己。
而这个失去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不是死亡,而是关系的中断和结束。
然而,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丧失,让我们对当下的拥有倍感珍惜。
丧失,意味着曾经拥有过。
有时我们真的要走很久才能明白,人活着也许不是为了快乐。
快乐和自由一样,需要有边界才能有意义。
是丧失和痛苦赋予了这个意义,因为丧失过,我们才知道,曾经那些吵吵闹闹哭哭笑笑平淡而琐碎的拥挤的不完美的日子都很快乐啊。。
絮絮叨叨了这么久,用本剧的一句话作为结束,“爱过又失去,总比不爱好。
”
我觉得最励志、最感人的是Kate。
因为很多人都可以从Kate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当然不一定是过度肥胖啦。
但是可能是,相貌普通/丑陋、学习成绩吊车尾/毕业于三流大学、大龄单身/被渣前任伤害、工作数年无房/无车/庸庸碌碌。
所有那些能让我们自卑的、不敢大方站在众人面前的、自暴自弃后又自虐的,都让Kate能代表我们。
她很讨厌自己。
讨厌肥胖的、和妈妈不一样的、被玩伴不喜欢的自己。
甚至是害死爸爸的自己。
她常做的是在角落,策划逃脱。
Kate她经常做一些让大家有些失望的事。
她面对Toby这样好的男朋友,一而再再而三地退缩。
不和Toby一起看球赛、不想分享爸爸去世的事,拒绝和Toby敞开心扉。
她嫉妒自己的妈妈,尽管知道美丽纤瘦不是妈妈的错。
她总是担心:这样真的会有用吗?
是不是最后我还是那个肥胖的我?Kate就是那种有点玻璃心,因为过往的伤痛和自卑竖起刺,却总是扎到爱自己的人的那种人。
但是她就是我们啊。
我真的很能理解她。
有的时候我们的父母那么好,而我们真的很爱他们,但是总是感觉,因为他们这样的眼神,好像我们在他们眼里是没有优点的。
有时候我们画地为牢,一步也不敢迈出去,不敢也不相信爱,因为自以为早已失去了被爱的资本。
但是。
第一季的时候我截到这样一张图。
在复活节远行的时候,Kate不开心,独自走出来坐到了一个大木桩子上,Kevin出来找她。
但是Kate没有整个坐在木桩子上。
她留了一小块空地,在内心深处,她希望别人能发现离开队伍的她——也许是Kevin,Toby——能来哄哄她,和她说说话。
这可真的很形象。
我们不就是这样,受到来自其他人的恶意用自己的想象无限扩大,向亲爱的人宣泄自己的不安和不甘,待在舒适的、自怨自艾的圈里,对于成功和荣光无比向往,当有人想把你从黑暗里牵出来,你却又说:不不不,我再想想。
即使周围有很多爱我们的人。
即使每次我们哪怕退缩了他们也说:好好好,不去就不去,不演就不演。
所以我们永远窝在那里。
这常构成让人更沮丧的恶性循环。
好在Kate在一点点地改变(当然大多数应该归功于Toby)。
她离开Toby会和他道歉;发完脾气会回来找他;她真的不敢和一群瘦子一起唱歌,但是她还是勇敢地说
她最终还是勇敢地面对了自己。
承认了自己的窘境不只是因为肥胖。
她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努力做一些改变——而不只是担心自己什么都不会变。
知道错了会弥补,错过了机会会争取。
对那些拒绝她的人大声说:不!
我就是要试试!
天呐,我真希望我能有她那么勇敢。
如果满分人生是100分,而身材满分是20,也许Kate在这方面只得了个位数。
但是她承认了其他80分努努力可以和这20分脱节,并且她可以靠其他方面这辈子也能得个良好。
她真的是我们很棒的Kate。
我忽然想起别人评价丹泽尔华盛顿的话——他不是一个伟大的黑人,他是一个有黑皮肤的、伟大的人。
那我们现在也可以说,Kate她不是一个勇敢的big girl,她是一个big and brave girl。
比起上一季,这一季戳中我哭点的地方更多了,甚至到了最后六集,我每集都在哭。
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很难说清楚到底是什么缘故引起的那些泪水,也不知道到底哪些点触动了什么地方。
有这样激烈情绪的共感,必然是由于某些经历的相似性,但这相似性我还是无法言说。
这也可能是我为什么拖了那么久才写这篇剧评的缘故。
本质上来说,这一季讲述的是Pearson一家从对Jack死的无法释怀到最终的接受与放下。
如果说第一季里讲的是三兄妹对Jack的念念不忘与自责,那么第二季在讲的就是他们终于接受了父亲的死,最终放下的过程。
就我个人而言,全季的高潮在最后一集里,对父亲的死最无法释怀的Kate,在婚礼那天将父亲的骨灰撒在了“父亲最喜爱的那棵树”下,并对它说:“对不起,爸爸,我的心里要腾出一块地方给另一个人了(因为我不能再一直念念不忘,沉浸在与你过 往之中了)”
说来很巧,再次想要下笔写这个影评,是因为某天在飞机上突然想起剧中Jack的死。
看过S1或S2的人应该都知道,三兄妹的父亲Jack的逝世一直难以释怀,对Jack的怀念如此地不可言说,甚至成为了“Pearson一家的小秘密”,另他们的爱人感到“格格不入”。
虽然第二季里编剧终于揭晓了Jack的死因,可我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感到unacceptable——这不可能,为什么那么的突然?
为什么上一秒还在对你说I'm ok的那个人,在一个转身去买巧克力的当口突然就阴阳两隔?
我甚至怀疑过是不是编剧编不下去了拿这种牵强附会的剧情来敷衍了事(毕竟受过《迷雾》的伤),可那天在飞机上回忆剧情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种“离去的突然”可能正是编剧的目的所在。
正是因为太过突然,所以Pearson一家才耗费了那么长时间从这种“突然”所带来的种种情绪中走出来。
这种“突然”或许就是生活吧,毕竟,日常是被一堆偶然搭建成的理所应当。
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反正已经开始掉头发了),现在越来越能体会到世事的无常。
这种无常可能是从马尔克斯逝世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之后杨绛先生,余光中,霍金,LP主唱,小红莓主唱的逝世让我不得不意识到,那些我曾经熟悉的陌生人都会离我远去,那些曾经暗下决心要“未来相见”的偶像会在某个漫不经心的时刻变成了“余生不见”。
或许,互联网加剧了这种无常,因为在网上,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是如此脆弱。
某些时候,曾经一直关注的博主说消失就消失(是的我在说某脱口秀主持人);一位连载小说的作者几年前突然停更,之后便再也没出现过;甚至前天你还看到一个朋友发微博,今天你却被告知她已在凌晨抢救无效;当某个朋友和我说她认识的一位大学同学在去考场的路上突然昏倒,当场不治的时候,我从未感觉自己离死亡如此的近。
曾和一位网友通信四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度过了各自枯燥无味的高三生活,可某一天找她聊天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人已经“消失”了,我能掌握的所有的信息都无法重新找到她了。
Jack的死,虽然非常突然,非常难以接受,但这就是生活吧,这些猝不及防的事实交织而成的生活。
有多少人会在生命的最后做足了准备呢?
有多少人会有好好告别过呢?
日语里有类“再见”叫「さよなら」(sa yo na ra),某些时刻可以翻译成“永别”,这句沉重的话语说出口的时候,双方真的接受了这句「さよなら」吗?
Toby说的很对,如果Kate无法和别人谈论起Jack,无法将这段过去述说给他人(甚至是自己的爱人),那么这只能说明她依旧无法释怀。
也一如Kate对Kevin所言:“(拒绝谈论父亲)就好比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十几年里就一直憋着这口气不能呼吸。
”(it would be like taking in a deep breath and holding that breath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回首这两季,可以看得出来这是关乎“成长”的片子。
真正打动我的不是这个片子有多么的正能量,有多么积极向上心灵鸡汤,这部剧在我看来足够真,and that is all the reason why I love it.导演可能最“不真”的地方在于塑造了一个如此完美的父亲Jack,可在第二季里我们知道他酗酒,一如他从未给过任何关爱的父亲,他曾有想过去偷窃,有过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综合而言他还是足够优秀。
但其他人,Kevin,Kate,Randall以及其他各种配角,都有着他们大大小小的问题,Kevin一直在过度自信和过度自弃中摇摆,浑浑噩噩地过着自己的生活,最后还对止痛片上瘾,颓废到不可救药;Kate一直对自己的肥胖问题束手无策,37年一直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下,抑郁又自卑;Randall作为三兄妹里可能是混的最好的那个,却有着他自己的偏执和完美主义倾向,没有什么幽默感也常常陷入情绪崩溃的边缘。
可能我们都会在这三兄妹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三兄妹也从未掩饰过自己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terrible life”,看到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尤其以Kevin的消沉与自暴自弃为代表(那几集真的想透过屏幕扇他两巴掌),但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拯救。
剧名叫做ThisIsUs,us可以指三兄妹,也可以指屏幕面前的我们,我们遭遇的痛苦和悲伤可能不会比剧里的兄妹要小,或者更甚(毕竟他们有着接近完美的父母),我们的挣扎可能不会比Kevin要轻,我们所遭遇的无常可能不会比三兄妹要少。
另一个真实的地方在于剧情的“慢”与反复。
生活就是如此,不是吗?
童话里只告诉你王子与公主永远幸福生活在一起,但没有告诉你之后他们生活中会面临的琐碎和烦恼。
思维的固定势必会造成行为的反复性,就好比减肥一样,一个个Flag一个个计划并不都代表了最终的结果。
Kevin可能鼓起勇气重新找回了旧爱Sophie,但到最后还是抛弃了她;Kate和Toby反复纠结最后终于结婚,但还是要面对病床前的分离;Randall可能最后获得了Deja的信任和爱,但他还是无法改变Deja的命运,Big House Nice car对Deja还是一个海市蜃楼。
某一刻我们可能会看到乐观的瞬间,感觉未来可期,可生活是反复无常的,明天的你,下一秒的你,是不可知的。
所以我也很喜欢最后一集里编剧的结尾预告,看似幸福又充满希望的婚礼现场,却仿佛预示着某些糟糕透顶的未来,没有永恒不变的“幸福”结局,但我们可以和三兄妹一起去面对和解决。
关于面对与解决,这一季里的重点在于对Jack的死的“反思”与接受。
Jack是所有人心里的一个疤痕,他们大可找些东西掩饰遮盖这疤痕,但它还是会溃烂,还是会让他们感到痛。
Kate的挣扎终于以Toby的出现而完结,当她再次打开骨灰盒的时候,我相信她是真的下定了决心。
其次就是长子Kevin终于开始思考父亲的死,以及父亲对他的意义所在。
在回母校领奖那时候他终于明白了,他自己一直在期待着父亲的认可,作为家里的No.1,他其实是一直被忽略的那一个,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受到限制的,他是家里的代表,责任最大的榜样。
正如学走路的时候,他是第一个迈开步子的那个,可父母的目光只在他身上停留片刻,就转到两位弟妹身上了。
他也是第一个反思父亲是否“完美”的人,察觉到自己止痛片上瘾和父亲酗酒有着相似性时,他开始回顾并逐渐接受自己的问题——最后决定和母亲住一段时间,也是一个很好的回顾自己过往的决定。
还有Randall,在经历了两个父亲的相继逝世后终于决定要收养一个孩子:这个举动非常特殊,甚至我觉得这是一个仪式。
如果说对生父的愤怒与念念不忘在第一季里终于随着他的离去而完成了自我消解,那么第二季里Randall是想找一个方法来纪念父亲,Jack当初做出了收养Randall的决定,其后遇到的问题,和他的挣扎也正是Randall想要去理解的部分。
不过最后,ThisIsUs S2E18 最触动我的不是Kate的婚礼现场,也不是Kate在小树林里和父亲告别的那一片段,而是她从树林里出来时,看到已经等候多时的两位Brothers。
Kate突然不告而别之后,Kevin和Randall开车去寻找她,他们想到的地方就是Kate奔赴的地方:那家Kate和Jack常去的冰淇淋店和那片树林。
可能我们这一代的独生子女真的很难能体会到什么叫做兄弟姐妹情谊了吧,所以我真的很难想象会有两个人,能如此地了解你的喜好,明白你的痛楚,知道你最脆弱的地方在哪里,并且永远会为你留一个拥抱,无条件地,默默地等待着你转向他们的时候。
我曾寄希望于某个未来的人,相信那个人会在非言语地交流间懂得我的情绪,理解我的挣扎。
可现在想来这真的是一个妄念,没有从小到大地相互陪伴,没有共同经历某些特别或重要的时刻,再怎样的接触都只能是两个陌生的人,彼此努力尝试着去理解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生命的一种执念罢了。
人与人之间能做到真正的相互理解是不可能的,甚至理解双方的某种情绪都是非常艰难的,但从心底里却又渴望着这种理解——这也可能是我为什么在Kevin和Randall出现在Kate面前时哭成一个傻逼的缘故吧。
完
我特别喜欢第一季。
第一季里Jack和William这两个父亲太出彩了。
整一季的故事,看起来这么完美却又能感觉到真实。
观众们流泪也是被里面的真情实感所打动了。
可是第二季,为了拖时间,为了赚眼泪,强行煽情,往整个剧情里塞了太多的东西,其实又什么都没有说明白。
它看起来是像真实的生活了:每个人都有缺点,不存在完美的人,生活中有很多烦恼...可一切都那么的不真实,都只是为了故意煽情而已。
Jack是个好爸爸,虽然观众看到了很多他不完美的地方,但他给孩子们留下的回忆更多的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帮助孩子们变得更好。
可是看到Kevin,一个专业演员和史泰龙对戏时,一回忆起父亲就是那些家庭生活中的变故。
如果爸爸在两周前离开,没能走出悲痛还能理解,可是爸爸离开已经二十年了,妹妹只是和爸爸最爱的演员提及了一下,编剧就把剧情引到了因此沉沦到自我救赎的烂套路里了。
不要这么折腾Kevin啊。
影视剧的剧情发展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实现的,为了拖时间,多拍几季,激化矛盾,编剧告诉我,之前那个想做自己不想拍肥皂剧的Kevin,那个鼓起勇气站在曾经爱人门前的Kevin都是假的,只是在扮演一个角色而已…把Kevin现在的困惑和对将来生活的迷茫变成了直接对Sophie说,“我觉得未来和你在一起是nightmare”...这都是些什么啊……还有Kate,知道观众们喜欢这个胖女孩,就让她先怀孕再莫名其妙的流产,先让Kate遭受痛苦让观众流泪,再给Kate家人的关怀和拥抱让观众感受到温暖。
我不是说影视剧里不能再用流产,绝症,车祸,失忆这类桥段。
只是在制造突发矛盾时,能不能让人物更自然,更真实一些。
而Randall和Beth,想“收养”一个孩子改变一个陌生孩子的人生,却莫名其妙当了“寄养”父母,和那个黑人女孩的故事线都是崩掉的,来来回回划水划了十集的时间。
第二季到了第十集,似乎都没有什么发展,人物没有更立体更形象,反而更脸谱化了起来。
我多么希望能好好讲清楚Jack的离去;在William和Jack的影响下Randall有了怎样真实的改变;Kevin和Kate对自己人生的态度以及与伴侣之间的相处...我们都太喜欢这里面的角色了,这儿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好了。
不过Jack的弟弟,结尾的黑人小孩,挖的坑越来越大,能说的肯定越来越多,不确定要不要继续看下去了。
当然,这一季也有一些很好的地方,Jack和Rebecca的感情,Jack小时候的故事都讲得特别好,多条时间线的处理也做的很不错。
只是,一部豆瓣9.5分以上的剧集,还应该做得更好。
2018年2月6日中午12点,This is US 第二季终于在人人视频更新了,第14集,作为这部剧的忠实粉丝,看完14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震撼,都泪目。
跟以往的任何美剧都不同,这部剧没有太多勾心斗角,没有虚幻与高科技,它把他们的人生简简单单娓娓道来,通过他们的人生,你会发现,爱真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因为有爱,所以心无所畏。
第14集终于交代了Jack 死亡的原因,不得不佩服编剧,在观众都以为Jack 已经逢凶化吉的时候,猝不及防给所有人来了一个趔趄。
有时候生命真的很残酷,不管你多么努力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热爱周遭的一切,最终一切都还是抵不过命数。
Pearson 一家的生活其实也可以分成两部分,Jack 死亡之前和Jack 死亡之后。
Jack 逝去以后的震撼都来自于Rebecca,这个一直躲在丈夫的羽翼之下却又不可或缺的女人,坚强的撑起了一片天。
不得不说曼迪·摩尔的演技,当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时,她把妻子的那种震惊,悲伤,绝望,无助,演绎的淋漓尽致,看这一段的时候,眼泪一直掉,手一直在抖,我不敢想象失去挚爱的感受,因为太痛承受不了,就像Randell说的,就像一个雷电,冷不丁的劈开了一个人的心脏,那种撕裂的无法忍受想要立马死去的痛……Jack 的突然离世让活着的人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都无法释怀。
在这二十年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缅怀自己伟大的父亲。
最让我吃惊的莫过于Randell 家的大公主,本以为她会开始叛逆,没想到出落成了一个像自己爷爷,父亲那样伟大的人,也许这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的最好写照吧。
第一集就高下立现了。
第一季的第一集整个叙事完全不亚于一部电影。
可是第二季第一集几条人物线之间的承接和过渡就显得略微杂乱和生硬了。
还有人物设置。
第一季的jack让人十动想嫁。
第二季似乎爱老婆人设有点too much了,感觉开始变的不立体也不真实。
三句不离老婆,my wife is blah blah,doing this for my wife....包括toby也是,时时刻刻围绕着kate在转。
第一季包括减肥督促小组还有前妻什么的刻画了很多toby的心理和状态,第二季感觉完全没有了(?
)这样的人设可以立但起码要有理有据吧。
并且感觉第二季的情节设置的太简单刻意了,所有的讨论、碰撞、争吵都是为了之后的深情鸡汤。
虽然说第一季也是这个路子,可是起承转合比第二季好很多。
但不忍弃,第一季带来的感动实在太多,希望后面能有惊喜。
妈妈: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但这不是我们的问题,是完美本身不存在,于我而言,他已经,接近完美了。
生活就是把柠檬榨成柠檬汁。
时光流淌,岁月无情,on and on,故事仍在续写,把美好藏在心里,有的人在记忆里得到永生。
虽然早就知道杰克死了,但看到那集还是哭到透不过气…想要一个杰克一样的爸爸,想嫁杰克一样的老公。
我爱皮尔森一家,我爱苦中有乐的我的这一天。
Things not said, advice not given, envelops unstamped , regrets enveloping me.Is it easier there? I wonder. I ponder. I guess.Will love come for you, as it did for me?Find you. Wreck you. Save you, Change you?The things you will do, I'll never know. And if life breaks for you the way it would not break for me, if love hunts you, finds you, captures you, will you hold it tight, nurture it, protect it?I hope you will. I hope you can.This father's advace is not required,It has no call, so instead I'll share some from another.It's better to have loved and lostthan to never have loved at al.And now, an addendum to my earlier advice, if I'm so lucky as to still have your ear.I loved you I lost you.And I advise you, 'twas better than to never having loved at all. But now, with more time, with more years, more prospective. I see things in a slightly new way.So here ,my good son is a father's advice, updated and recalled.It's better to have loved and lost, surely. but try not to lose it at all.
This is us这个剧名,字幕组翻译成“我们这一天”或者“我们的生活”,总感觉翻不出这三个单词的简单和顺口。
翻译成“这就是我们”的话,又有点粗糙,还有点公益广告文案的感觉。
但,这就是我们,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平凡又特别。
没有绝对完美的人,也没有绝对不堪的人。
刚看第一季的时候,我把每个人物都套在一个框架里,甚至带点戾气。
我不能理解William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孩子,不理解Rebecca为什么不让William见Randall一面,不理解Kevin为什么如此依赖Kate,像长不大的小孩儿……大概最喜欢的就是Jack了,他是绝对的完美父亲、完美丈夫(而这个完美Jack却有严重的酒瘾)。
随着每一个人物自己的故事线展开,才发现他们不过是凡人,怎么可能轻易地迈过心里那道槛。
我最喜欢过去和现在无缝切换的镜头。
不只是因为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惊喜,还因为它巧妙地连结了过去和现在。
其实剧中每个人都困在过去无法自拔,第二季尤其如此。
Kate的自卑和自责、Randall对收养孩子的执念、Kevin无法释怀父亲的离去、Rebecca解不下脖子上那条项链……正如Kevin所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憋着一口气,没法轻轻松松呼出来。
这口气是过去,是Jack存在的过去,是美好又纠缠至今的过去。
第二季末了似乎大家都开始放下过去了,好像是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可是生活是什么?生活一直都是那颗酸涩的柠檬,即使榨成柠檬汁,它也是酸的。
第二季剧终几个预告片段,让我们无法轻松笑着为Kate的婚礼鼓掌。
(导演你太坏了,为什么要这样对待Kate!)新的生活从来不意味着阴霾退散万里无云,而是又迎来一个阴雨天。
这就是生活。
不知道观众里有没有像我一样是孩子的妈妈。
看完后,我深深的又确认了一次:千万别生二胎了。
再生一个娃,不只是降低自己生活质量。
Rebecca和Jack已经是非常优秀的父母了,正常人难以达到这个标准。
但面对三个孩子的成长,他们还是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到每个人。
每个孩子成长路上都有自己的问题,Kate的体重,Randall的归属感,两口子耗尽所能其实也没有解决问题。
对这两个孩子更多的关注,反而又给Kevin带来了童年的伤害,以致成人后的心理问题。
一个人的精力就这么多,没看Rebecca在超市因为没拿到一根蔬菜而发飙吗?
没看Jack胡子都从来没空刮吗?
哈哈哈我奶奶98岁了,自己拉扯大五个孩子。
过年时回家,98岁的奶奶拉着我抱怨三姑:“你三姑,昨天又和我吵,又说她三岁时候,我有个包子没给她吃,给你爸吃了,说哭着拽着我衣服也没给她。
你说说,这能是真的吗?
她三岁能记着这些事吗?
”我默默的在心里说:奶奶,我相信的,她能记得。
不如第一季,人物动机有点生硬,表演也有点模式化,配乐太密了
完全失去耐心。
第一季我以为是治愈剧,第二季发现原来是讲任何家庭都是奇葩家庭。Mandy Moore演老太太的心得就是嘴角下撇 ☹️
鸡汤一集比一集浓郁……小小的挫折每集都像多大的事…
没有人拥有着完美的人生。Jack和Bec已经那么美好了,他俩都是上帝制造的奇迹,但他们在生活和教育中还是付出了全部的努力,即便如此美好的他们在竭尽全力教育好下一代的时候,下一代仍然有那么多的创痛和心理问题。上帝会给你最好的,只是这一切背后都有价格或者期限,所以要牢牢抓住眼前的幸福,认真地活着。字面意思的每一集都大哭,哭到鼻腔里有重感冒时才有的感觉,榨泪机每次一榨就是18集,需要在看的过程中拼命补水,看到Jack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他,哭得比Becca还惨烈。
第一季有多惊艳、第二季就有多无聊。有时候要学会见好就收,如果不再有新意,及时打住挺有必要。
不喜欢这种回忆插叙的叙事,一下小学时代,一下高中时代,给人感觉混乱,另兰道夫妻领养的黑人女孩明明有母亲,却还要坚持收养她,难道找个没父母的孤儿就不行吗,为了收养而收养……
打五星的人应该是在延续第一季的温情,jack的死拖了一季又一季不懂见好就收。双胞胎尤其kev的做作反复和戏精日常让我觉得够了,randall和beth又像架空着的另外的故事(毕竟设定就是收养)。看起来全都散了的人物关系,全靠穿插叙述的童年回忆来硬撑。
果然连续剧太长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二十五集算是我看连续剧的极限吧,其实第一季拍成18-20集就足够结束所有剧情了。第二季竟然想出领养孩子、约炮、哥哥演出罢演,编剧好可怜,为了凑剧情生编。
第一季是又哭又笑的暖 这一季有点矫情 什么丁点事都放到好大 比如流产了作为歌手工作的时候唱着歌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就崩溃到不唱走了等等 这些还只是矫情 但是看到他们爹的死后越来越讨厌肥婆了 哥哥嫂嫂吵架她跑过去骂嫂子 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婚礼上玩消失 她能找到男朋友都真是见了鬼了
我看剧时疯狂哭泣的泪水流出了一条澳大利亚的母亲河
太鸡汤了看不下去
有点腻了,一个悬念玩了2季,很多人之间的冲突感觉太矫情了
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感人,全程无泪。更喜欢《请回答1988》和《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轻微摇晃且带有纪实感的镜头下,种种生活琐事真实细腻就如同发生在身边。没有美剧惯有的英雄主义,没有一个火爆镜头,没有一个反派角色,没有性感撩人的桥段,吃惯了“鸡肉”的老美们,突然煲起了“鸡汤”。
终于知道爸爸是如何死的了,可能编剧也意识到pearson一家的trauma再不被疗愈就会很拖沓,把触角扩展到extend family members上这个发展有一些诡异,Deja这个人物的存在与悬念也印证了这一点
感觉套路有点重复了
要命,吃不下这鸡汤了。Jack这个爸爸看得我一开始感动,到最后已经是腻了。这么好的爸爸怎么会培养出Kate和Kevin两个这么讨人厌的小孩啊?!!
对不起,看完本季最后一集埋下的伏笔,真的不想看第三季了……非常非常讨厌领养deja这条剧情线,非常非常难过看一家人因为心理创伤,无力承受苦苦挣扎又时常是一种“爱战胜一切”的心理状态。第二季的水准远低于第一季,看这部剧是为了体会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和爱里的酸楚,不是为了看角色死去或仇恨。
第一季eww 看到第二季那么高分好奇看了一下 ewwwwwww。duh~
Deja有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