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始终跳不出洗脑的套路 浪费了两个多小时 所谓的笑点和泪点 都是牵强硬造 事实上一旦命题作文交给你 答案也告诉你 你还能写什么 编导演 也是目前的顶级流量了 或者可以称这是一部风光片 但真实的乡村你们看到吗?
你们去过吗?
为了艺术加工改造是正常的 但过头了就是假大空
按顺序来说说1.北京好人,这部的笑点是隐藏在剧情里的,没有特意抖包袱的感觉。
抽血那一段全电影院都在笑,缺点是故事情节略套路,而且出现什么状况都有人拿手机拍照,不太真实(可能我不刷短视频所以觉得这点奇怪?
)剧情4笑点4演技4.52.UFO,这部分可以说是几个故事里最不好看的,剧情悬浮,几个主演演技略浮夸,角色形象有点脸谱化。
而且结局阿花突然出现,简直为了大团圆而大团圆。
这个故事最大的惊喜可能就是手工耿的破釜沉舟跑步机和伴着时光一去永不回BGM出场的秦风和唐仁。
剧情2.5笑点3演技33.最后一课,这个故事拍的最好,起承转合都很棒,也是整部电影最好哭的一点,范伟老师的演技值得再拿一个影帝,回忆和现实交叉的那一段闪回镜头拍的极佳。
笑点可能不太够,但是几个人人工降雨那一段很棒。
剧情4.5笑点3.5演技54.回乡之路,这部剧情略反转,但还是摆脱不掉套路感。
邓超那个角色总给人意料之外的感觉。
闫妮的口音演这个故事真的梦回武林外传。
王子文第一次给我大美女的感觉,整部电影里最好看的角色就是她了。
几个人演技都挺贴角色了,不特别出彩但也绝对不拉胯。
剧情3.5笑点3演技3.55.神笔马亮,沈腾的观众缘真是没的说,他一出现,即使什么也没干,大家就开始笑。
这个故事完成度不错,笑点也蛮多的,两个主演角色完成度也很高,最后观景台那一段略尴尬,适时出现的笑点拯救了一些。
剧情4笑点4演技3.5总之,每个故事都是大团圆结局,没有特别尴尬的情节,UFO的故事虽然不太好,但也没有说很烂。
值得大家一看。
这是我们一起在电影院看的最后一部电影
电影中五个故事的发生地点挺有代表性的,东(浙江千岛湖)、南(贵州黔南苗寨)、西(陕北毛乌素沙漠)、北(东北乡村)、中(北京),一个地方一个代表性人物,热心市民、农村发明家、支教老师、治沙英雄、基层村干部,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呈现回得去的家乡变化,也展现平凡人的不平凡之处。
最直观的感受是笑中带泪,开头笑到捂嘴,后面慢慢出现泪点(最好哭的是范伟那段)。
我最爱的还是葛大爷,感觉他只需要往旁边一站,脸上带着笑,用地道的北京话吹吹牛,聊聊天,就有那味儿了。
这一次的张北京,也是个兜着小聪明,揣着热心肠的北京大爷。
他攒够了钱想买辆车,工作之余开专车赚钱(这算不算跟《北京你好》里的的哥联动了啊),不过,河北衡水老家那边的表舅想借钱做手术。
张北京不是那么想借,又不想看着表舅一直病下去,就想了个“歪招”。
搞笑的部分集中在医院里,抽血时候的双簧,逃离医院前的“疯狂”,我都快笑疯了。
葛大爷穿着病号服在医院楼道里奔跑,后面跟着看戏似的医护人员,那场面才是“解放天性”。
作为观众,我明知那俩人做得不对,可特别理解。
表舅到北京讨生活,做外卖员,攒不下几个钱,张北京在酒店停车场工作,好不容易有了点存款,都难,都掏不出那七八万的手术费。
等到峰回路转,最终有了着落,张北京担心的事也得到了解决。
这是我觉得人物丰满、厚实的地方,藏着自己的小心思又不乏普通人的恻隐之心。
《北京好人》的好是利人利己,不是杀身成仁,完全地牺牲自己。
除了宁浩和葛大爷的再次联手,剩下的部分也很好看。
毕竟是堪称来了“一壁江山”的中国喜剧梦之队,个个都挺厉害。
惊喜开场之后,紧接着就是黄渤主演的《天上掉下个UFO》。
提起贵州的交通不便阻碍当地发展,让我想起之前一个采访对象,四川人,在上海工作了十多年,他有次跟朋友去贵州大山里旅游,发现当地的物产特别丰富,山上有走地猪,山腰是板栗林,山下是放养的羊群,吃起来的滋味特别香,跟平时在市场里买到的不一样。
可这么好的东西,偏偏带不出去。
他跟几个朋友一合计,留在当地办农场,还创立了一个销售副食品的品牌。
他的想法跟电影里黄大宝等人挺像,就是想把贵州山村里的好东西推出去,让更多人吃到,也让当地因此发展起来。
这个单元应该是最热闹荒诞的一个,很接地气,土土的发明,浓浓的乡音,哪有什么UFO,只有一群想要家乡更好的人。
然后就是最好哭的《最后一课》,主要还是范伟表演的太好了,角色的时间跨度很长,但老年的衰败,壮年的神采都很具神韵。
可能最好哭的片段,还是他在望溪村的“最后一课”上讲述他为什么觉得自己留下的那十年值得的时候,从“该去读书,全去喂猪”的过去,到有希望考上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跟他说,以后去学校食堂能吃到其它好吃的,不用天天吃萝卜干了。
那种朴素的追求,往往最动人也最伟大。
曾经受惠的学生们都已经长大,用自己的方式建设着家乡,养蜜蜂的,做民宿的,也有成为小学教师的,他们同样希望帮助老师,为他凑出记忆里的拼图,愿他余生幸福安康。
同样搞笑的《回乡之路》和《神笔马亮》,前者反转强烈,后者笑果频繁。
邓超饰演的乔树林看起来太像“坏人”了,先是飞机偶遇借校友身份搭讪,接着打肿脸充胖子表现身价,可前面越轻视后面就越敬重,就是这样一个人,带着家乡的人在沙漠里种苹果,想让风沙扑面的沙里沟变个样。
而经典的沈马组合再联手,看完会让人想起欧亨利的小说,不得已瞒着妻子的善良丈夫,满心为丈夫骄傲的怀孕妻子,笑料百出,暖心治愈,画毛衣和葫芦套娃那里,全场爆笑。
另外,我也挺喜欢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转场,每个人都聊自己的家乡,让这五个故事像是随机展现的其中一个,最后出来的中国地图,也寓意着这是大家的故事,是我们普通人正在经历的事。
每个人都有割舍不掉的家乡,也有与之相关的回忆。
我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说自己看完电影后,必须要吃一顿锅包肉解馋,也有人聊起自己的最难忘的老师。
其实,家乡就在那里,只要我们想回,总有亲人和朋友等着自己,也有可尝试的工作和生活,遇到问题,也可以像范老师对大钟说得那样,想办法找方法。
这一点在于自身选择,而不是只要我们离开家乡,面前就竖起了一道壁垒。
《我和我的家乡》挺像一首拍出来的抒情诗,北京的热情,贵州的多彩,千岛湖的秀丽,西北的坚韧,东北的勤恳,我们不曾遗忘它的富饶,也不吝惜心中的赞美。
所以,不管是去往大城市打拼,还是留在家乡搞建设,只要认认真真对待自己和生活,都是平凡世界里不甘于平凡的人。
有了前作成功尝试在先,在诠释“小人物大时代”这种主题时,《我和我的家乡》显得更加游刃有余了,而相比于前作稍微严肃而正式的呈现,“家乡”这个话题在处理上也显得更轻松自如了,即便不去考虑那些宏大的概念,这部几乎云集了当下中国最顶尖喜剧演员的拼盘电影,也绝对可以被视作是一部合格的喜剧。
更有趣的一点是,五个章节看似只是分别代表了“东南西北中”的风土人情,其实是有着一条内在的逻辑线在贯穿始终的,那就是“善意的欺骗”。
五个导演不约而同(当然更可能是统一安排)都是从一个善意的谎言开始,讲述了五个风格各异但又都笑中带泪的故事:宁浩的《北京好人》中,葛优为了表舅去骗医生;徐峥的《最后一课》中,一群人为了老人的心愿去骗父亲;邓超的《回乡之路》中,为了孩子们去骗师姐;开心麻花的《神笔马亮》中,沈腾为了扶贫去骗妻子……在这四段各有优点,但“欺骗”的对象都是具体的人,展示的也都是眼见的现实,唯独陈思成的《天上掉下的UFO》独辟蹊径,呈现的是一个略带奇幻色彩的故事,同时“欺骗”的对象或者所谓的“受益人”也并非一个具体的人,比起另外几部的“刻意欺骗”,它看起来更像是一次无心插柳和顺水推舟,特别是又加入了现代科技和民族风俗这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元素,无疑都让处理的难度成倍增加。
但陈思成选择了“直播”和“网红”这两个当下的流行作为切入点,让观众从一个猎奇的视角来进入故事当中,使大家始终处于一种探险的状态当中,聪明而巧妙地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可以说这几年“唐探”系列不断做下来,他对于自己开创的这种“ 冒险喜剧”的拿捏,已经是手到擒来越发游刃有余了。
虽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唐探3”要到明年才能显出庐山真面目,但当“秦唐”组合一出现并配上熟悉的“唐探”BGM时,让人倍感亲切甚至以为走错片场,如果再细心一点你还会发现,后来旅游小镇里大妈们六芒星造型,也和“唐探3”活动主演是同款的!
以及还用了《外星人爱情故事》这个梗来恶搞导演前作《北京爱情故事》……想必看到这些后,所有人除了会心一笑外,还要感叹一下陈导的“带货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他大概是怕大家等得太辛苦,才会做出这些可爱的安排吧。
这对组合出现真是自带笑点除了致敬自己的唐探系列之外,这一段还致敬了宁浩和黄渤的《疯狂的外星人》,不但有外星人和UFO这些元素本身,而且开场小镇广场上放映的也正是这部电影,以及后来“村长”王砚辉那句“我是说电影里的演员不好看”,显然也是在故意埋汰主演黄渤,如果没有留意到开场那个小细节,恐怕是无法get到这个笑点的,从这里也能看出陈思成在抖包袱和细节设置上的用心。
除了将“冒险喜剧”继续发扬光大之外,陈思成这次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当黄渤饰演的这个乡村网红一出现,似乎就奠定了全片浓浓的“快手风”底色,非常符合当下各个年龄层的潮流,再加上他那些稀奇古怪的发明,就让这个“土味科幻”的概念呼之欲出。
而当开篇那一系列“乡镇特色旅游”项目,比如“天眼酸汤鱼”里天眼做锅和外星人上菜等出现时,凡是被这些夸张的特色旅游坑过的人想必都会笑掉大牙,除了奇幻之外也颇有些写实元素,陈思成这些揶揄、恶搞和致敬确实是在五个故事里独树一帜。
再说回开篇“爱与欺骗”的主题,原本以为黄渤只是因为心中的“科技梦”,而意外被村长和富豪利用成了“发财梦”,但随着“秦唐”组合逐渐接近真相的过程中,我们才发现黄渤心底藏着另一个梦——那就是对年轻时初恋的爱,以及对家乡的爱。
而他一直在捣鼓这些小发明,原本也只是为了离爱的人更近一点,能让爱的家乡交通更便利一些,正如他说的那句话:“我们大贵州,山美水美就是路不好走”,同时我们也记住了那句梗:直线距离一公里,可一天也走不到,村和村之间就像是异地恋。
最好笑的一段之一最后,UFO没能带他去了外太空,“滚蛋”也没能让他更快地到达邻村,当外星人的谎言被揭穿,“外星特色旅游”也必定办不下去了,但他这份坚定不移的爱——包括对爱人的爱和对家乡的爱,都已经让别人感受到了,他也通过做直播当网红让小镇变得更加有名,这些软资产也并不会因为人们知道真相而消失。
所以你看,科技还是能改变生活和命运的不是吗?
和另外四部一样,这个故事也是由一个谎言开始,最后却落脚到了对身边的人、对家乡的爱上,这样的“统一”设置非常有趣。
最后还要提一个好玩的梗,那就是彭昱畅又演了年轻时的黄渤,相信看到这里大家也都是会心一笑,看来彭昱畅长大后真要变成黄渤了(此处是笑着哭的表情)!
#我和我的家乡#,五个故事,都挺搞笑,推荐,适合国庆的欢喜。
其中一个故事叫最后一课,范伟演的老师,旅居国外,生活优渥,一次脑梗让他记忆错乱,只记着自己92年在中国落后的地区当乡村教师的情景。
为了帮他恢复记忆,儿子带他回到原来的农村,全村人感念老师当年为他们的付出,全力配合,在现代的生活中硬是制造出一个92年的场景。
范伟老师,就在这伪造的教室里给假扮的学生们上课。
这让我联想到了很久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再见列宁》,东德的一个母亲在柏林墙倒塌之前生了病,等醒来之后,东西德已经合并,但是儿子怕母亲受刺激发病,将周围人事都还依旧伪装成原来东德的样子。
再见列宁,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抹杀了东德,用反衬褒扬了西德所代表的价值。
而这个最后一课,在褒扬现代乡村欣欣向荣的同时,并没抹杀过去,正因为有乡村教师过去多年的努力和传承,才有今天的发展。
另外,还有一个小细节,可能是我自己过度解读了。
范伟老师在国外的家中,一直挂着学生的那幅黑白画,后来因为他脑梗,他的记忆留在了过去,一直没变过,就像那些固守旧有观念的人。
但是,中国已经变了,村民们套用张爱玲的话,“已经回不去了”,泛着喜滋滋的无奈。
看到第四个故事,我才发现,这除了是部搞笑片之外,还是一部主旋律片。
所有的故事都贯穿了一个主线,借家乡说扶贫的主题。
看来,只要有好的编剧,哪怕是主旋律命题作文,也能拍很有看头。
影片继承了《我和我的祖国》的主旋律基调,这次把视角瞄准了每个人的家乡,表达出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与思念。
我们国家已经通过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战略,让全体人民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并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
本片选取了我国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描述了不同地域家乡的变化、脱贫攻坚战之后的变化。
每个小故事都充满温馨,非常精彩。
很多喜剧演员们也都贡献了自己独特的笑点,值得深入回味。
我和我的家乡,与我和我的祖国同样是中国一线导演一众老戏骨搭配年轻演员,小故事各有剧情,主题是农村建设,人才产业回归,号召乌鸦反哺。
这个中心思想挺难表达的,太浅感觉画大饼,太深又容易过不了审,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我给满分。
现在大部分农村比以前好是事实,我也愿意相信中国农村会越来越好,当然问题还有很多,电影也反应出一些,但是编剧们都很智慧,问题点到为止,鼓励是这次的主要。
所以,啥都好一味吹已经难以让人们接受了,注意主次和节奏,讲好故事才是王道。
山村教师那段哭惨,范伟为自己的演技讨了说法,徐峥描画细腻感情的能力愈加高超……葛大爷继续靠超强实力撑起自己那个单元;黄渤那组最有电影味,悬疑类型片棒棒哒;最后沈腾的故事笑死,勉强哭得少点,还是普通人的感情能有共鸣,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
我们把自己本职做好,然后如果再有些利他的善意和关怀这个社会的信念就会好,英雄我们需要,但是不是靠制造,而是从广大对社会有信心对他人有爱的普通人组成的土壤中孕育出来的。
要保证绝大部分人能够老婆孩子热炕头,才能生长出一心为民的焦裕禄,当然总想着普通老百姓都自愿为党国牺牲生命,而不想为老百姓做实事,那只可能口号响,新闻棒,一到与美帝作斗争就比不过了。
全社会都过好生活,努力幸福起来,才能在危机面前更义无反顾的投身大叙事中。
就来说说《我和我的祖….》,哦不,家乡吧。
可以想到,这部片子基本就是上面给到几位导演的一次课后作业,作为扶贫丰收年,这大导们的思想觉悟行不行就得看这作业啦。
五部看下来,发现导演们虽说都能在不同层面上把相关组织和观众伺候得舒服,但是业务水平是有明显的差距。
同时,令我很疑惑的是,怎么这个讲扶贫和平民社会的片子里面,五个故事都是“欺骗”为故事核心,实在令人费解——感觉这是总导演还是总策划定下的调子,但是用心为何就不知道了。
1.宁浩篇没错,宁浩篇还是最棒的,无论是技法还是主题表达,都一气呵成,不令人生厌。
比起《祖国》里公路片的做戏方式,《家乡》里加入了宁浩熟悉的犯罪元素。
荒诞的,但是充满民间智慧的作案手法,依然能够激起观影期待和捧腹的情绪——在这么一个伟光正的项目里,居然还能看到犯罪元素,其实也是很难得了。
即便最后毫无疑问会转向歌颂层面,但是能看得出宁浩还是在歌颂平民社会的互相关注,而非向上层的媚俗——即便也有一部分,但是从张北京嘴里说出:“给谁看病不是看病?
”就把这种媚俗感消解了。
另外就是宁浩的叙事效率也是这里面最高的,下面的陈思诚篇有一段滚蛋的段落,毫无推动作用,挤压了叙事的空间。
而宁浩则利用好每一场戏了。
宁浩篇的开场就十分干净利落,张北京看到表舅是一场,接下来下一场张北京已经在摸表舅的喉咙了,然后就确认了割肿瘤这个麦格芬。
两场戏下来就确定了戏剧重点,功力可见一斑。
2.陈思诚篇毫无期待吧,看着也觉得还行,主要是我很喜欢屎尿屁,所以这段里面有些屎尿屁的段落我都喜欢。
当然,这部短片是全方位的灾难,乱糟糟的视听让我感觉在看春节档。
而歌颂部分也非常不走心,最后用了一个强行的爱情梗让故事走向宏大叙事,更别说背叛了妻子的陈导还在晒妻,实在令人分神。
看完之后,觉得唐探3质量成迷。
3.徐峥篇年初徐峥的囧妈“背叛”了院线,导致后者集体抵制。
才大半年,徐峥的片子又在大银幕上出现了,可见在钱途和上层压力面前,院线的骨气也是不值一提的。
这个短片质量算上乘,虽然逻辑不经推敲,主要依靠情感提供故事的驱动力。
执行层面也非常熟练,将整个过程拍成特工行动一般,最后落回老人家的心结。
可惜故事目标不清晰,最初是一最后一课的那张合照作为一个麦格芬。
但是到后来又出现小男孩的画,成为了后半段的题眼——中途换叙事目标就导致了前面的特工戏份失去了价值,同时空降一个这样的画作去点题也没有什么必要,除非是为了响应国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口号吧。
另外,据我观察,徐峥是一个快速响应保守价值观的人——无论是夺冠还是囧妈还是这部,他都是在打造一种怀念那个更加红色的年代的气氛——至于他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我保留意见。
4.邓&白篇我很喜欢《银河补习班》,我也知道它很粗糙,很直白,很幼稚,但是唯独不油腻。
我们看得出邓超那种努力的样子,以及真诚的心。
这部短片一如既往的糟糕,看的过程总是走神,希望其快点结束到下一个篇章。
而最后集体感恩邓超更是让人感受到邓超的自恋,也感受到他对平民社会一厢情愿的愿景。
他的片子就是太架空了,细节欠佳,比如邓超这个角色为何变得这么油腻,以及他为村庄做的一切也没有铺垫。
最后转折必然打折扣。
节奏的变奏也只能通过各种航拍,而非故事的推进,原因就是故事就是一路上重复各种邓超在耍油腻的嘴皮子。
邓超做明星太久了,忘记了平民的感觉——无论扮相多丑,题材多底层,整个世界观依然很架空。
空有热情,是不行的啦。
5.开心麻花篇还是那套重男轻女的,别看它一直在让沈腾的角色退让着马丽,实际上丑人都是马丽做,圣人都是沈腾。
这真的就是个圣人人设了,不要小资知识分子生活,要回农场建设家乡一穷二白——其实我觉得作为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应该会产生纠结的,更何况是贫穷地区长大的孩子。
后来吧,沈腾做了一把手之后,全村跟他一起防着老婆,实在虚假令我汗颜。
不过主创也知道这太假了,于是乎把这个村设置在西虹市——真的是平行时空的中国了。
我是普普通通的观众,昨晚花了39大洋去电影院看了看,简单说2句啊。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观众没什么比比叨叨的鬼道理,挺反感那些看2个小时电影那么多有感而发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低成本捞钱的电影,估计费用全花在了演员身上了。
其实就是把某个小品综艺节目拍成了电影,然后搞点大家都喜欢的什么我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什么什么的,很通俗,很简单,笑点也有,但不多,反正沈腾还是笑点多,特别是那妹子推火车的地方笑点高,其他的就笑笑过去了。
按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喜剧就喜剧,大家为了开心,结局当然美好点,但不要非搞点感动,搞得不伦不类,硬要装个碧显得很有情操。
电影总结:简单、易懂,但不值得去电影院看。
祖國獻禮意圖太明顯,導致故事包裝的不夠自然,到了第二部張藝謀監製,寧浩坐鎮總導演的家鄉便改正了祖國的問題,以一種更加自然且接地氣的方式去創作家鄉這個命題,5個故事質量都很高,同時喜劇節奏都抓的極好,每個都很喜歡。
第一個單元「北京好人」延續了祖國的奧運單元,寧浩以更有喜感的方式,在共用醫保卡的過程中帶到家鄉命題,雖是短片但笑點設計跟長片一樣高級,寧浩使用葛優的方式就跟馮小剛使用葛優的方式一樣,既有梗又有喜感,期待接下來為張北京這個角色拍成長片的《北京進行時》。
第二個單元為陳思誠負責的「天上掉下來個UFO」,寧浩大氣授權了《瘋狂的外星人》元素讓陳思誠得以用自身的《唐探》風格與外星人做混搭,以家鄉有外星人的傳言去包裝鄉鎮在旅遊產業的所面臨的轉型創意與困境突破,既有寧浩風格又有陳思誠德風格,收尾的一鏡到底凸顯家鄉在地特色收的極好。
第三個為徐崢執導的「最後一堂課」,像《困在時間裡的父親》與《一屍到底》做結合,鄉鎮的老學生們為失智的老師還原他記憶中的最後一堂課,跟祖國一樣到了短片才真正看到徐崢不被囧系列綁架的導演才華,為了幫老師圓夢請家鄉們的學生還原舊時代的最後一堂課,做到了師生之情的動人刻畫,也藉此命題闡述了在古早年代,資訊不發達家鄉偏遠的地區,一個外派老師為偏鄉學子付出的偉大,徐崢在所有人動工還原老教室的段落將一鏡到底用的恰如其分,看完真心讚嘆徐崢是非常有才華的一位導演。
第四個單元「回鄉的路」為鄧超、俞白眉共同執導的單元,此單元主題為西北治沙,描述落魄還鄉的鄧超與事業成功的大學姐回鄉的爆笑歷程,鄧超將外表油嘴滑舌,實則為鄉村默默付出到一貧如洗的角色演繹的悲喜交加,前期在油膩又落魄的外皮下越裝逼,後期歌頌此人為家鄉治沙,克服家鄉土壤荒漠化的偉大功績就越感人,在真實人物為基底的創作前提下,身在台灣沒有荒漠的地域看到此單元,著實長了知識也收穫了滿滿的感動。
最後一個單元為開心麻花的主創閆非、彭大魔編導的「神筆馬亮」,作為收尾單元著實讓人看的滿心歡喜,開心麻花團隊再次發揮了他們那套無與倫比的喜感,讓沈騰馬麗再演CP,以扶貧為主題幫助家鄉,夫妻倆的遠端互動以欺騙與隱瞞作為笑點包裝,丈夫瞞著妻子假裝自己出國深造,實則回家鄉幫助百姓脫貧,每一次的欺騙笑點包裝都足夠爆笑,快要穿幫的拉鋸過程更是如此。
收尾在讓人感動萬分的過程中不時又塞一個梗讓人破涕為笑,在沈馬的靈活演繹下又再次被開心麻花那套笑點背後的真誠情感所打動,剛好《抓娃娃》今年上映了,現在在回頭看這支短片,馬麗人設在懷孕階段,片中也有不少俄羅斯娃娃的元素,以及《楚門的世界》梗一閃而過,完全可以視本短片為《夏洛特煩惱》的短篇續集,《抓娃娃》的超前導預告了吧...作為5個單元的收尾作,《神筆馬亮》私心可以視為5個單元中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又爆笑又讓人感動,期待《抓娃娃》早日網播。
相比前任,这任好接地气。宁浩这章我脑袋里老是流出一个词,“北野武”……过了这么几天,现在我算理清了,是因为来自《平原上的夏洛克》的演员张占义,人称衡水北野武。
4/10。喜剧的假定性上把控失败,过度夸张也充满乏味,五个单元都采用小品的隐瞒手法,例如[北京好人]里表舅顶替张北京的医保卡治病却巧遇熟人,两人只得换胳膊来抽血,[回乡之路]中乔树林从疯狂吹牛到带领村民退耕还林的形象反转,[神笔马亮]的马亮欺骗妻子去俄罗斯深造而自己画假毛衣,村民为帮助他制造骗局,集体戴金色假发、种田时群体木头人假装网络卡顿,不谈诸个笑点刻意与否,将个体的奉献和国家建设成效(全民医保、荒漠改造和5G基站)强行绑定,有生硬的道德灌输之嫌。落后山村和UFO、[唐探]式大型追逐场景(唐老师坐‘‘滚蛋’’滑下村路,后面追着众人),这些组合只有无厘头尴尬的桥段堆砌。稍微顺眼的[最后一课]动人在于老范从模拟漏雨的教室被小孩的手机铃惊醒,到走向繁华的街道寻找过往的印象,一瞬间体会了时代巨变给个体精神的冲击。
有些地方衔接得略生硬,最后一课最佳。
yue。烂电影能让好演员面目可憎,嘴脸荒唐。展示了电影最堕落会是什么模样。一星敬给“一条大河波浪宽”。
硬上正能量好尬。最喜欢UFO,至少在认真搞笑,没有灌鸡汤。
十一期间看的,一直没评论,不多说了。喜剧方面最喜欢《神笔马亮》,最触动我的居然是《回乡之路》?
每个故事都让人笑着哭,哭着笑,但也都欠点火候。总体来说还是觉得徐峥的《最后一课》最好看
《我和我的》这类家国情怀主旋律电影实在太有意义了,特别是今年的合拍片里没有陈凯歌这种早就脱离群众的导演就更舒服了。整体而言,除了陈思成那个外星人与唐探粗糙融合在一起的作品拉胯以外,其余三个都拍得挺好,特别贴合我和我的家乡这个主题,特别是夏洛马冬梅主演的《神笔马亮》,把熟练的开心麻花笑完美融合在温馨叙事剧情里头,又好哭又好笑,四个作品里最好的一个了。
国庆合家欢式的电影。人人都做命题作文,不比较都不知道陈思诚那么差,完全是小学作文的水平,恨不得把中心思想直接写三十遍,他真的对农村一无所知。《最后一课》为什么好,除了范伟贡献的影帝级的表演,还有徐峥对于农村的记忆,是放了很多细节的,很多东西不用直接喊出来,老师脑海里记忆碎片的碰撞就对比出了改变。个人喜好排名:最后一课>神笔马亮>北京好人>回乡之路>天上掉下个UFO。
继上次陈凯歌那部流星被骂得出血,这次各位大约是又往下降了一个标准。剧本大约都是中戏北电考前班那种水平了。强行煽情,强行拔高,强行搞笑,就是要公众号能来夸一个(一顿爆笑+一顿爆哭)乘以五。最好看的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前一个葛大爷还是你大爷,后一个还是常年做喜剧,在这个类型里驾轻就熟炒个冷饭还是没问题的。作为喜剧电影全篇最好笑的段子是中国移动5G塔,因为我看出来了,这和沈腾春晚那段子一样,乖里露的那是可坏可坏得哩~
是春晚小品无误,但是论好笑程度,开心麻花的确是赢了,不过仍然摆脱不了对女性刻板印象的框架,另外媳妇大着肚子自己还跑去追求所谓“更伟大的事业”,仔细想想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对家乡的歌颂到头来还是回到“家国同构”的一体性上,远不及隔壁《一点就到家》来的亲切自然。整体,神笔马亮>最后一课>北京好人>天上掉下个UFO>回乡之路。
花50块看了5个春晚小品。最烂的就是那个乡村外星人,陈思诚居然能把黄渤这样优秀的喜剧演员变成像王宝强一样大喊大叫的神经病。宁浩的第一个片子是好的,但是对农村人的刻板印象我不太喜欢。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徐峥的那一段,在瑞士都是正常人,一回到农村,角色就特别脸谱化,把范伟老师神级演技引我流的泪生生憋回去了。开心麻花喜剧水准在线。
看得出每一个人都用劲了力气,把自己看家本事全都往上招呼,短片的体量也让五个故事都极具爆发力。北京好人7分一看就是宁浩的荒诞感只是演员之间还是有些突兀。UFO5分陈思诚夹带私货,各种元素就像是强行安插的,我看他主要目的是炫妻。最后一课8分徐峥的剧作切入点太好了,从极小的脑梗缓缓切开整个故事,蒙太奇交替段落的处理把情绪推高,然后用一幅画直接到达顶峰,哪怕周围人物都是极为工具的存在。回乡之路7分,解释不通很多地方,刻意的营造反转就虽然能赢得眼泪也称不上好看。沈马的神笔马良真的是最好的一个,能看得出情绪细腻也能看得出宏观的情绪,几个小桥段处理简直了恨不得拍手叫绝!8.5整体都是用尽力气完成国家级别的导演行业检查考试,只是都是有些用力,这些导演对于家乡的观察有些流于表面,都有一种奇观化的凝视
沈腾一出来就好好笑
许三观一家人躺在床上,他用嘴给家人炒菜,给三个乐都做了红烧肉,给妻子做了清炖鲫鱼,给自己炒了猪肝。《我和我的家乡》就是一盘、两盘、三盘、四盘用嘴炒出来的菜。它不是没有优点,范伟段落我也忍不住哭了,但那眼泪就像一乐二乐三乐听出来的口水。最后一段简直可怕,马丽就差喊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和“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了。
除了《最后一课》以及勉强一算的《神笔马良》之外都挺糟糕的,为了呼应“扶贫”主题牺牲了太多东西,显得浮夸且浮躁。个人排名《最后一课》>>《神笔马良》>>>>其他。
如果说去年的我与国还有那么一点用心,今年的我与乡真的尬死我了,真的求求现在的导演不要一拍电影就拍喜剧,那些烂梗真的不好笑,让人尴尬起反作用。徐峥部分还不错,邓超那部分其实也挺好,开心麻花有点小浪漫,宁浩和陈思诚,真的尬,还放在第一第二部分,差点就想离场。
求求陈思成别再当导演了
我是为了张占义来看这部电影的,草根里的喜剧之王,太好笑了。葛优和范伟的两段最好,不过我比较喜欢葛优这段。最讨厌神笔马良,很多人喜欢这段,我知道你们只是喜欢沈腾和马丽(或者只是喜欢沈腾),刨掉两个演员来说这一段的故事真是烂到爆灯,我已经厌烦看“女人撒泼不懂事但最后被男人的大爱无私感化”的故事了,不懂事又妨碍男人的泼妇是开心麻花电影的标配吗?这一段的编剧和导演可以去拍最美逆行者电影版了。
我个人非常喜欢主旋律电影,但是这部片子实在过于谄媚,让人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