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夏晚晴天ZMH35岁的乔伊.曼加诺是一位单亲妈妈,她从事过服务员、航空公司订票员等多项工作,只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包括3个孩子、父母、后妈、同父异母的姐姐。
家务工作两头忙活的她却始终只能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
1990年,从小擅长发明的乔伊发明了能自动拧干的拖把,并亲自登上了电视购物台进行推销,在20分钟之内成功卖出了18000只。
乔伊由此被称为“拖把女王”,也正是凭借着这把“魔术拖把”,乔伊由一个草根华丽蜕变成亿万富婆。
尽管如此,乔伊并没有停下发明的脚步。
目前,“魔术拖把”的总销量已经达到500万把,而乔伊也拥有了100多项发明专利。
2010年,乔伊.曼加诺被美国著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评为“世界上十位最具有创造性的女商人”之一。
大卫.O.拉塞尔执导的电影《奋斗的乔伊》,就是根据乔伊.曼加诺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影片于2015年上映,曾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第73届金球奖的双重提名。
许多人初看这部电影,都会认为影片主要讲述的就是女主乔伊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由一个草根成功逆袭的励志故事。
然而少有人注意到的是,乔伊是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家庭关系的,正是她在面对复杂离奇的家庭关系时所做出的正确选择,才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不幸的人生,始于一对糟糕的父母影片中,乔伊小时候就展示出了过人的制造天赋。
高中时她就发明了多功能的狗项圈。
原本期望母亲能帮自己申请专利,哪知母亲根本不当回事,还为自己找了个“我不知道怎么申请专利”的借口。
随后这项发明就被一家公司注册了,还由此大赚了一笔。
然而这并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乔伊的父母用自己的平庸、无知与自私,完全拖垮了乔伊的人生。
乔伊的父亲鲁迪经营着一家修车厂,而他本人则是一个花花公子。
与乔伊的母亲离婚后,他马不停蹄地投入下一段恋情中。
电影一开始,鲁迪就被情妇抛弃,前来投奔乔伊。
乔伊的母亲泰瑞是鲁迪的第二任妻子,自两人离婚后,泰瑞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地看着肥皂剧。
无论发生什么事,她都不去理会,整日沉迷在电视剧里。
哪怕房间里爆水管、酸奶撒了一地,甚至是想喝水,她都只会呼唤乔伊去做。
父母自己平庸,过着糟糕的人生也就算了。
偏偏他们还要把自己亲生女儿的人生也绑着一起拖垮。
二、被有毒的原生家庭所拖垮的幸福人生电影里,小时候的乔伊不仅拥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学习成绩还特别棒。
高中毕业时,她不仅成了最毕业生代表(学校里最聪明的学生),而且成功考上了波士顿大学。
原本的乔伊可以去上大学,拥有自己的人生。
但父母糟糕的婚姻迫使她不得不留下来帮其处理离婚事宜。
错过了读大学机会的乔伊,也由此开始了噩梦一般的悲剧人生。
她先是去父亲的修车厂当会计,却遭到同父异母姐姐的算计。
她去航空公司当订票员却惨遭裁员。
白天的乔伊需要工作赚钱养家,晚上回来还要承包一切家务活,解决家庭成员制造的各种麻烦事。
累到不行的乔伊只能躺在床上跟自己说,我就打个盹。
就算后来乔伊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明了能自动拧干的拖把。
事业渐渐有点起色,不靠谱的父亲却为她找了个不专业的律师,给出了错误的意见,使得乔伊的创业遭遇了致命的打击。
让人寒心的是,出了问题之后,父亲不是自我反省,而是旁敲侧击地指责乔伊,认为是自己让乔伊误以为能超越自我。
他还火速地叫来公证人,逼着乔伊申请破产好保护新女友投资的损失进一步扩大。
乔伊天赋秉异,又具有商业头脑,如果父母稍微多加关心培养,她完全有可能年少成名,过上自己的幸福人生。
然而她是不幸的,她身处一个不健全的原生家庭,糟糕的父母不仅不作为,还打击指责她,以自己的无知、短视和自私亲手毁了她原本美好的人生,使其终日忙碌却找不到自我认同感,陷入沉重的生活重担之下无法自拔。
三、直面有毒的原生家庭,勇于告别过往,拥抱新生活影片的最后,乔伊创业成功,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女企业家,这不仅得益于她的聪明才智,更在于她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拖累之后,勇于直面有毒的原生家庭。
乔伊的父母情感不合,父亲寄居在女友家中,只有被女友抛弃时,他才会回来。
而母亲因为婚姻失败便放纵自己整日沉迷在电视剧中。
他们名义上是乔伊的父母,实际上却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父母责任。
反倒是乔伊一直在照顾他们。
在《原生家庭》一书中,这种父母被归纳为“不称职的父母”,属于一种有毒的家庭模式。
有毒的家庭模式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成年后的生活。
面对这样不称职的父母对自己造成的性格缺陷,《原生家庭》指出,可以通过梳理与父母的纠缠关系、自我界定和发泄内心愤怒等方式减少父母对我们的影响,用行动与过往的自己告别,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模式。
事实上,乔伊正是通过这些方法拥抱自己崭新的人生。
首先,厘清与父母的纠缠关系,勇于对父母不合理的请求说不,不再永远把父母的需求放在首位。
乔伊跟父亲面谈,要求父亲搬离自己的家,不再让父母永无宁日的争吵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其次,表明立场。
乔伊创业之后,父亲总想插手乔伊的决策,此时的她当众向父亲表明自己的立场,明确告诉父亲自己的底线,避免父亲越界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
接着,适当表达愤怒,厘清他人负面情绪的影响。
前期的乔伊哪怕再不满,她都不会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一直在不停地忍耐。
后来第一次创业失败后,面对父亲的无端指责,她终于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以此终结父亲一直强加给自己的负面影响。
电影《奋斗的乔伊》是一部草根逆袭的励志片,但透过这部影片,我们看到的,远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励志故事。
它更像是导演借乔伊的励志人生故事,带我们探讨如何面对不健全的原生家庭。
每一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每一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活在不健全的原生家庭的阴影下,不敢直面父母带给自己的伤害和负面影响。
他们渴望新的生活,却没有勇气告别过往。
影片透过乔伊的奋斗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草根崛起的力量,也看到了勇于直面不健全的原生家庭,认真厘清与父母的纠缠关系之后,人生可以有怎样宽广的可能。
采取行动告别过往,主动拥抱崭新的生活,愿每一个生在不健全的原生家庭的人都能像乔伊一样勇敢,迎接属于自己的未来。
(完)
拖把不错,小时候就在电视购物里看过广告,印象很深。
但是电影拍得实在不咋地,就像拖把,用力不对,怎么拖都不会干净。
导演着力想要表现小人物演绎传奇的逆袭人生,结果还是想当然了。
矛盾冲突很刻意,关键节点太随意,人物关系很大意,结局反转太轻易。
三个那么好的主演不会用,除了劳伦斯用力过度,其他两个都没发挥出来,败笔。
P.S. 布拉德利衰老得太快,帅不回来了。
“一切皆有可能!
”这是我看完这部影片的最大感受。
片子讲的是一个发明家、创业者的故事,根据一名勇敢女子的真实故事改编。
前半部分看着挺琐碎的,但看到最后,真的是酷毙了,把一个人逼到忍无可忍的地步,她反而变得无所不能。
有几个细节蛮有意思的,一个是在她的梦里,童年时的她自己,不断叩击她的内心。
因为那个从小就很爱发明创造的小女孩,长大之后却完全迷失了自己,终于,在一次梦醒后,她决定要做回她自己,做她所热爱的事。
那就是,搞发明,做生意。
当然啦,创业路上,一切都没有那么顺利。
但她总是迎难而上,上电视购物做推销,推销人不行她就自己上,没有上台经验又如何,照样创造了销售奇迹。
设计专利被盗,财务状况陷入严重危机,家里人逼着她宣布破产,你以为她这就完了?
不!
一个勇敢的人怎么会就这样认命?
结果怎样?
你们自己去看吧。
只想说,那个为自己讨回公道的她,真是太帅气了!
影片中讲到,那时的她,根本想不到未来她会成就一番事业,会如她小时候构想的那样,住在大房子里,创造那些为这世界带来美好的东西。
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像她那般勇敢、无畏,一路上会有很多的困难,一路走来不容易,这就看你是否愿意为此付出代价了,还是,像她的妈妈那样,试图用看电视和逃避现实来度过一生。
非常棒的一部影片!
算是冷门佳片吧,要认真看到最后,才会有收获,不然像我看前面差点都想弃剧了😂
抽空看了大表姐演的《JOY》(豆瓣了一下被提名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女演员)。
讲的大概是从小就很会发明和创造的小JOY,长大后父母离异自己也离婚,每天凌乱在一大堆琐事中,终于有一天内心的小JOY苏醒,开始挣脱掉生活的枷锁,在一堆怀疑的声音中不容易地走上白富美的道路。
JOY比较极端的家庭生活让人对未来的生活叹了声气,做不完的家务,和熊孩子斗智斗勇,上一辈的情绪要照顾,还要挣柴米油盐的钱。
似乎你再也没有自由自在喘口气的机会,也许去电影院看个电影都会担心熊孩子醒来看不到自己会不会哭闹。
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个一分钟的广告,很帅的@Mpaul傅孟柏演的(就是麦当劳30岁你娶我的那个广告的那对)。
男孩问女孩你的梦想是什么呀。
女孩还没说男的就说我希望一毕业就能去投资银行工作,3年后存钱跟你结婚,5年后当上经理blablabla……(背景画面是女主角为了家庭忙前忙后的画面)终于问了女主角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她笑着说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舞蹈家。
这时屏幕出现了一句:她牺牲了她的梦想,来成就你的梦想。
这个转折我想说什么鬼呀! 不是应该洒洒脱脱去练舞吗?
或许这样的广告更能触动到它的受众吧。
我觉得JOY最动人的地方就是能保有自己的兴趣,还有那倔起来一百头牛都拉不动的脾气!
有了家庭生活之后要怎么样才能不失去少女心,还是单身狗的我怎么知道?!
我觉得应该要有自己的兴趣吧,那种一钻进去觉得整个世界只剩下自己,孤独又宁静的片刻。
《乔伊的奋斗》讲的是一个从小擅长“创造”女孩,在住地下室的前夫、十余年未离开肥皂剧的母亲、事业受挫的父亲、嗷嗷待哺的儿女以及对于生活的深深绝望的围困中,从噩梦中找回17年前的自己,发明了魔术拖把,从拉投资、负债生产、推销、广告失败、亲自登上购物频道、专利纠纷等等波折中一次次死里逃生,在遭遇致命打击即将破产之际,只身潜入贼窟,又绞去长发,约谈幕后黑手,用一连串的铁证直接将其击倒,戴上墨镜,冷静地离开战场……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最后,她变身企业家,帮助更多人把创意变为产品。
这部电影中规中矩,讲了一个还不错的故事。
如果要说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它用梦幻的、幽默的、炽热的、狂野的镜头描绘了乔伊哭笑不得、五味杂陈的生活,把人物内心深处的绝望、局促、悲伤表现出来。
总有一个时刻,观众会觉得,自己就是乔伊。
而电影结尾,那个表情淡漠的女企业家置身“大房子”,给每个人寻求投资的人一个机会陈述自己的创意,她脸上没有任何成功的光芒,没有骄傲或者怜悯,只是一个艰难重生的人平静地做更有意义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乔伊的平静,让我知道,这部电影,无关“成功”,无关“励志”,它只祝福,祝福每一个陷于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中的人,能够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站起来,找到自己的生活。
但是这部电影还是欠缺惊喜的。
更多作者文章可关注微信公众号:老水的奇妙之旅
美国梦有各种各样的实现形式。
比如苦读进入名校,毕业进入名企,工作表现优异,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赢取白富美;比如从做小本生意,到大生意,商海打拼,成就一番事业;比如低微出身,靠抓住机遇,声名显赫,为万人尊。
无论哪种形式,其核心都是一个:主要你肯努力,必能成就一番事业,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机会是不会缺的。
这就美国梦的核心。
而《奋斗的乔伊》,大概可以算是家庭主妇版的美国梦。
影片开始,着力变现了主角乔伊的处境,颇有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的意味。
父母的状况可以说是一团糟,当然乔伊自己也没好到那里去。
在舞会里认识了个美男子,一个沉迷于音乐的美男子,在生了两个孩子之后离婚了,成了一个单亲妈妈。
更糟糕的是,乔伊的财务也奔溃了。
好了,现在困难全部来齐了。
靠父母是不可能的了,父母还指望能不能依靠你呢?
靠老公也不是不行的,整天玩音乐却又不是什么音乐家歌手的,不要你救济救济就已经不错了,虽然乔伊的老公还算是个好人。
朋友也是有的,但朋友也是跟你一样的状况,当然愿意帮你,但要钱真没有。
但我有个好创意啊,就差大家来赞助我了。
好了,三姑六婆,亲戚朋友,能拉到的人都众筹了一把,可以开工了。
结果自然是一头闷棍打下来——你一个商业菜鸟,哪来的销售渠道?
还想摆摊卖出几万把拖把不成?
实际的情况应该是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就死翘翘了。
但美国梦娜当然是天无绝人之路,通过老公的前同事介绍,攀上了电视销售的负责人。
商业计划算是有点光明了,但太顺利那就不叫梦了。
解决专利问题是乔伊这个商业菜鸟需要跨过的另一道坎。
从家庭困境,负债累累,到创业成功,成为拖把女王,这就是影片表现出的家庭主妇版的美国梦。
而个中的艰辛,大概也只有当事人才真切的体会到。
在影片最后又一幕,已经成功创立公司的乔伊在接见一对拿着设计来找她投资的夫妇时,主动为他们提供了很多便利。
因为自己当年,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啊!
喧嚣一时的英国公投脱欧在几番戏剧性的反转后,终于出现一个明朗的结局。
卡梅伦在声明辞职后,特蕾莎·梅成为下一任的首相。
今天(7月13日)她就接过权力宝座,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
放眼世界,女性执掌一国最高权力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风潮。
德国有默克尔总理,巴西有罗塞夫总统(目前遭到弹劾停职),阿根廷有克里斯蒂娜总统,韩国有朴槿惠总统,当然还有台湾海峡对面不能提的那位。
加之今年美国大选极有可能选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未来世界大概不仅仅是“半边天”了,而极可能真的是女性在统治世界。
一位研究《易经》的朋友曾经笑谈,照这样下去,我们的大大将来参加国际会议,肯定会成为一众娘子军的“政委”啊。
但他有很严肃地说,这并不代表女权的胜利,而是说明世界在经过长期的和平之后,女性在竞争中越来越有优势,世界上阴性的力量越来越强,但强到一定时候,阳性的力量势必反弹,而那个时候就是动乱开始之时。
姑且不论这番言论是否正确。
女性在人类社会组织结构中本身就像一只蜂后或者蚁后,因为血缘传承,天然具备组织起人类群体的能力。
以往历史进程中,女性地位看似不高,但往往有女性以家族祖母、母亲的身份超越家族中男性,成为男主背后卓越的领导者,或者就是领导者。
譬如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以自己的血缘为纽带,成为整个欧洲的祖母,而她的去世也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可避免。
所以,人类的历史中女性以特有的能力与魅力取得女主地位,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2015年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和奥斯卡多项提名的电影《奋斗的乔伊》就再现了一位女性如何成为“蜂后”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就展现出乔伊面对的所有危机。
男性方面,阳性的力量在家庭中严重缺失。
乔伊的父亲卢迪生性风流,是一位到处播种的“雄蜂”。
乔伊是他与第二个妻子的孩子,但第二个妻子并不是他最后一个妻子。
卢迪经营着一家破旧的修理厂,赚一点钱都花在约会上。
前夫托尼自诩一位音乐家。
作为拉美裔的托尼能歌善舞,两年前就是用一首歌把乔伊“拿下”,然后为他生了一女一男两个孩子。
只是这位音乐才子一旦有了家庭的负担,就颓废无能。
不仅写不出歌,也挣不来孩子的奶粉钱,还大言不惭说乔伊的唠叨阻碍了他的天赋——似乎有“天赋”的男人失败都是这么找借口。
于是他们离婚。
虽然离婚了,托尼却寄居在乔伊房子的地下室,而卢迪也被第N个女友赶出门,只好也来到地下室寄居。
两个无能的男人彼此看不顺眼,但都还要接受乔伊的救济。
女性方面,家族女性延续对男性的依附,显得无能为力。
乔伊的母亲因为和卢迪离婚而伤心,从此待在房间中看肥皂剧不肯出门,也不让男人进入她的房间——上面这句话代表了将近二十年时间。
乔伊的异母姐姐是卢迪工厂的主管,长期与工人打交道,连自己穿着打扮也像个男人,没有出嫁生子,嘴上说不想陷入乔伊泥潭一样的生活,心里却嫉妒乔伊有两个孩子,总给自己的侄子女们灌输一些自以为是的观点。
乔伊就这样拖儿带女挣扎着生活着,不是一家之主,却身负家族的重担。
她打着各种工,赚着各种微薄的收入,勉强支撑家族大厦不至于倾塌。
只有年老的外祖母支持理解着她。
这个家族曾经的“蜂后”坚信乔伊就是家族下一任的“蜂后”,一定会拯救整个家族。
乔伊除了有奇思妙想的脑袋和善于实践的双手,她自己实在看不到拯救家族的希望,甚至她都看不到拯救自己的希望。
好在她从不曾绝望过,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脑子与双手。
一次拿着拖把收拾,最后她不得不用手去拧干肮脏的墩布,夹在墩布里面的玻璃茬子将她的双手划得鲜血横流。
她想要一把不需要双手就能拧干的拖把。
然后,她做了一个梦,梦到小时候心灵手巧的自己对现在的乔伊说:“想想吧,我们已经隐藏了17年了。
17年了,我们都不在创造东西。
怎么了?
因为你隐藏起来了。
你隐藏起来了确实很安全,因为人们看不见你。
但藏起来的问题是,你在逃避你自己!
”是的,你在逃避你自己!
醒来的乔伊不再等待。
她画了草图,找到父亲的修理厂,告诉工人,用自己的草图创造一把“神奇拖把”。
然后去申请了专利,然后说服父亲有钱的新女友投资,然后生产出更多的“神奇拖把”,然后到处推销直到上了电视购物频道,然后卖出几万把,然后明智地拒绝了父亲和姐姐愚蠢的商业手段,然后打败了欺骗她、占有她专利的上游供货商,然后成为昔日合作伙伴的对手,成立起自己的购物公司,拥有上百件专利权,成为美国最优秀的女商人之一......每个人的失败都是不同原因导致的失败,但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相同原因造就的成功。
在乔伊成功的路上,阻碍她的不仅来自外部,更来自家族内部。
作为她的父亲,从来没有相信过她的能力,也从未真正支持过她。
反而在她遭遇困难之时,最先唱衰的就是父亲。
也许这是出于父亲对孩子的保护本能,但正是善于保护的父母,从来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儿女已经成为可以搏击长空的雄鹰。
作为乔伊的姐姐,也是阻碍她成功的重要力量。
正如一个在外面知名的人,在从小玩大的伙伴或者故乡的人眼里,他始终是个凡人。
为什么?
因为嫉妒。
人类是很难从自己日常见到的人中看到超越常人的能力,即便时间证明了这种“超能力”,因为嫉妒,也要自己去尝试证明这种“超能力”在自己身上也有。
乔伊的姐姐就是如此,她先是不肯相信乔伊能够成功,而在乔伊成功后,也到处以乔伊的名头创造自己的成功,却差点坑的乔伊破产。
所以,成功必须做到一件事情:六亲不认。
因为亲情是保护,也是束缚;安全是保险,也是逃避。
不仅不认可亲人,也要不认可自己消极的那一面——而这个总是显得委委屈屈的“我”才是最亲的人。
否定了平庸就是挣脱自我的束缚,乔伊凭着坚韧的力量,最终走向了成功。
这种成功即便得罪了亲人,但最终证明这种成功其实是庇护了所有的亲人。
乔伊成功实现了外祖母的预言,成为家族的“蜂后”,成为一位傲视众生的女主。
是的,如果只有六亲不认,只能算是一种狂妄,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是成为女主的决定因素。
同样在女权主义高扬的美剧《权力的游戏》中,最成功的女主丹妮莉丝·坦格利安一开始几乎等同于女奴隶,但她从来没有像自己哥哥韦赛里斯那样,自以为是龙族后人。
她认真接受自己的命运,坚韧不拔地生存于异族中,凭着毅力学会异族的语言,让异族的丈夫爱上自己,又在丈夫死后的众叛亲离中慢慢熬炼,最后成为整个东方大陆的征服者和女王。
这已经不仅仅是女权主义的传奇了,而是人类意志力的传奇。
当然,你会说这些都是影视剧,是编剧的理想主义在作怪,只是一碗浓稠的心灵鸡汤。
正因为如此,作者才没有从《权力的游戏》这类虚构影视作品讲述女性的传奇。
作为本篇影评主推的影片《奋斗的乔伊》是以美国著名女商人乔伊·曼加诺的真实传奇改编的,如此你就不能说这只是一种简单的理想。
是的,这个人的名字我是第一次听到,但这不妨碍对这个杰出女性的赞叹。
正如作者既赞叹“老干妈”辣椒酱的美味,也不忘对“老干妈”陶华碧这位著名女企业家的赞叹。
她们同其他女性一样,也有充满幻想的青春,也有充满幻灭的婚姻,也有一旦生了儿女就开始走下坡路的人生。
但这些不妨碍她们真正推开自己身边的阻碍——而这些阻碍比男人遇到的阻碍要大的多,尤其是对滥俗亲情的割舍——然后凭着超乎常人的毅力,最终成为企业的领导,乃至一个国家的领导。
最终以自己的女性魅力,成为一个家族、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敬仰的“蜂后”。
这才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而这也不仅是女权主义,因为这是人性的光芒,即便一个男性也会为之倾倒崇拜。
因为这个时候的女人不会再被“物化”,既不是无价的宝珠,也不是死鱼眼睛,而是一个散发人性光芒的人。
(完)阅读更多影评,敬请加公众号“观世影”(或者扫下面的二维码)有更精彩的图文界面阅读<图片1>
成功的关键:1、女主的前期的创造力、执着、坚强、坚持。
后期,缜密的心思、保持着提携帮助创业者的做法,虽然也是双赢,但比起其他黑心的商人,对于创业者来说却好百倍。
2、好姐妹的支持、关键的打破卡壳的电话。
到后期左右臂。
3、前夫的支持、介绍电视购物boss面谈的机会,后期提出关键建议(虽然被岳母否了)再到后来的各种支持。
离婚的原因也是梦还没醒,但离婚后的种种证明其实是真心对女主好的。
4、电视购物boss还算有眼光,给女主亲自上台的机会。
5、外婆的鼓励。
————————————————————各种阻碍:1、父亲请了非专利律师,给出了失误的决策。
(出了问题后父亲完全没反省,反而责怪奚落女儿不是干事业的料,说什么鼓励女儿的话都是安慰人用的,有点唐突,感觉像为了贯彻反派而刻意黑化的台词。
当然也有可能父亲就是这么厚颜无耻的人。
)2、同父义母的姐妹、女主成功前各种阻挠嘲讽打击不屑一顾,成功后理直气壮理所当然的想分一杯羹,没有谈判的能力擅自替女主做出了赔偿代理加工厂擅自生产的费用还答应涨价。
(和父亲一样真是恬不知耻啊!
嫉妒才能想自己创业,女主创业成功后给她投资创业多次失败也证明她不是这块料。
)3、娘儿们电视购物的推销员,报复心理超强,一句话就让他记仇,明显恶意丑化产品,导致初次推销失败。
4、女主为申请专利的情况下就把产品委托加工厂生产,败笔!
明明已经知道专利的重要性却没彻底做好申请工作。
————————————————————酱油角色:1、女主母亲,哎,没啥可说的,戏份不多年轻时离婚原因什么的也不清楚。
沉迷电视剧,无交心的人、孤独的角色。
对女主成功没有帮助也没有阻碍。
2、父亲的第二春,提供了第一次的投资资金,除此之前就是索取,但本质上并没有阻碍到女主。
3、女儿,在女主破产时鼓励女主后,被训斥,姥姥说的鼓励无用之类的,明显是气话。
说到底孩子也做不了什么。
————————————————————看了这个电影告诉我们:1、做事要不留缝隙,关键决策一定亲自处理,事无巨细做好做全,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各种可能的拖后腿、拆台。
2、创业一定要有一个好的项目。
3、事业发展必须不断创新。
传记式的电影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故事背景交代的混乱拖沓,串场人物(这里是外婆)出现的生硬还想着煽情,故事转折太快让人很容易猜到剧情又看不懂影片的意义。
特别喜欢《本杰明巴顿》的串场和节奏,流畅到舒服。
Joy的故事想表达的东西太多,用力多了反而没有重点,变成了一个平平的励志故事。
可有可无的出场人物多篇幅又不允许,所以乱七八糟。
总体故事三星吧,其中包括大表姐的演技加了一星。
“她一直在忍耐,直到忍无可忍时”,电影的节奏和鸡血励志片不同,看上去温温吞吞,却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乔伊的性格。
乔伊一开始在家里时,就一直在父亲、丈夫、母亲间疲惫的平衡,即便这样乔伊也从未抱怨过。
乔伊自始至终都很克制,她讲话很少大小声,却每句话都很有分量,电影的基调也是如此,不紧不慢却充满能量!
这部电影需要静心体会,许多细节都很有感染力。
我给了五分。
第4518-看着电影里的电视购物,才发现电视购物跟现在直播带货很相似,都是实时直播卖东西。女主亲人没一个太靠谱的,幸好有个好闺蜜。电影前面设障压抑太多,女主翻身时却没怎么调动起来情绪。
情节转折太生硬
故事老掉牙
JLaw后20分钟的表演很有魅力啊~
拉塞尔忍不住吵了两句,魔术拖把不应该还有吸脏东西的技能嘛,后来的魔术胸罩是不是她发明的?
还可以吧只能说,大表姐的表演时最大闪光点。另外,据说她和导演还要再合作?天哪,我觉得到此为止就够了。。。
6,6分?你们这群傻逼!
超长美式流水账。
除了大表姐,其他基本无感了,故事感觉讲得挺别扭的。。
比较风格化的一部励志人物传记。虽然我很不喜欢大卫欧拉塞尔,但我真的很喜欢大表姐的表演和里面的配乐。故事比较老套而且主流,但我喜欢。
不知拉塞尔是走神了,还是江郎才尽了
最近能坚持从头看到尾的电影,很喜欢joy的人生经历,喜欢她面对家人的态度,她的聪明劲和她面对困境不服输的精神!
喜欢这样的素材。
看似主流励志美国梦,看似。
不知道为什么,影片一直处于一种前怕狼后怕虎的状态。蒙圈了的大卫圈儿拉塞尔就像片中的旁白一样不知所云——直到莫名其妙地迷失……不过,相较之下这种“美国骗局”般的奋斗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被嫌弃的乔伊的一生
带着一帮猪队友逆转美国梦,转变太突然,苦情没劲,年代感也不够
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最后一个镜头挺帅
破碎的原生家庭,一人能敌的主旋律流水励志片。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