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

江湖,新虎兄豹弟,Blood Brothers,Triad Underworld

主演:刘德华,张学友,陈冠希,余文乐,林苑,吴倩莲,林家栋,徐少强,曾志伟,苗侨伟,杜汶泽,林雪,惠英红,何华超,王青,夏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04

《江湖》剧照

江湖 剧照 NO.1江湖 剧照 NO.2江湖 剧照 NO.3江湖 剧照 NO.4江湖 剧照 NO.5江湖 剧照 NO.6江湖 剧照 NO.13江湖 剧照 NO.14江湖 剧照 NO.15江湖 剧照 NO.16江湖 剧照 NO.17江湖 剧照 NO.18江湖 剧照 NO.19江湖 剧照 NO.20

《江湖》剧情介绍

江湖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江湖大佬洪仁就(刘德华 饰)功成名就,无奈高处不胜寒,手下高佬(曾志伟 饰)等人心怀鬼胎,似乎唯有多年来为其出生入死、情愿肝脑涂地的好兄弟左手(张学友 饰)值得信赖。洪喜得贵子之际,得悉有人买凶取他性命。饱经风雨的洪冷静对待,坐看风起。曾几何时,混在江湖底层的翼仔(余文乐 饰)目睹大哥死状,遂决心以死复仇。好兄弟铁臂(陈冠希 饰)虽患其安危,却仍寸步不离,紧随其后。命中注定的终点,每前进一步都是那样艰难。 夜深人静,洪仁就与左手对坐用餐,觥筹交错,美食盛宴,哪管外面草菅人命,血流成河。凶险肃杀之夜,兄弟情义承受着最大的考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腐败代号47突然变异绝密战境寻人档案粘豆包1980灼热恶种约她去看崩世光景雄狮2终极特警第四季齐天大圣之大闹龙宫不好千年敬祈梦想演说家突如其来的假期再次十八岁废墟守卫者痴人之爱脑神探神秘村杂技狂人最后一轮谈判爱上海军蓝蒙克先生的最后一案:神探阿蒙大电影阿班与裘迪尸杀泰拳维京小海盗八角笼中

《江湖》长篇影评

 1 ) 这些对我味的电影配乐

数数一直以来中意的、会开起来当背景音乐的几部老电影,《刀》,《战狼传说》,还有这部,《江湖》。

其实要去考究电影里传达出来的思想内涵、导演及编剧的初衷,略看一遍就明了。

成千上万的电影,要传达出来的意思,无非就那些。

都是差不多的故事。

而调调就区别大了,我喜欢这部《江湖》,张学友的飞扬跋扈,刘德华的深沉。

学友哥的那部《喋血街头》也是超级经典啊。

 2 ) 新造的仁

《江湖》,今天还能挖出二十年前的黑帮文艺大赏,必须先说一句:感谢尊者!

情与义,值千金,刀山去,地狱去,有何憾,为知心,这是港式江湖永远的魔音。

能借人生之轮回制造时空错位,以荒谬式嚣张反刺波诡云谲,导演偷师昆汀,却又味觉新质,爽辣之间糅藏清冽,再邀得一朝元老悉数登场,如佐醇酿,如享饕餮。

可惜时长恨短,但为歌神演技以及电影配乐,补足五星。

除了阿肥,还要特别点名棠夫人,只出镜一秒,足以弥散一个江湖世家的底蕴。

然而不得不承认,最后的杀手究竟受何人指派,的确是导演有意埋下的一颗江湖冤种。

二十年间众说纷纭,又分粤语国语两个版本,但也无妨再来重新梳理一些镜头细节:其一,左手最后打电话的粤语台词是,“阿胜,帮手揾靓仔啊”,这句话貌似少了一个“返”字,表面上是找到小混混杀手而非找回的意思,好像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其实也不必如此绝对,你仍然可以理解为小混混杀手已经派出,现在要阿胜帮忙找找看,能挽回就挽回一下。

凭什么笃定小混混杀手是左手派出的呢?

在最后二人倒下的时候,有一个飞奔跳跃的小混混拍马赶到,成了新一代的迟来大师,虽然也无妨视为二人弥留之际的回想,但从时机和镜头来看更偏向写实。

我觉得有一个误区在于,好像左手派出小混混杀手就一定意味着他要跟就哥反目,这个观点并不准确,以就哥的战力而论,一群小混混都未必是他的对手,更别说一个迟来大师的货色了,更何况有左手贴身护送,打虎亲兄弟,小混混杀手根本不在话下。

所以摆明了只想吓唬吓唬,点到为止,同时为自己除掉另外三个废柴找点儿由头,这应该是左手的本意。

其二,按镜头明确的停格显示,最后的杀手可以分成四拨人。

第一拨在阶梯上下夹击,但被打得落花流水,随后又有一个明显的跑来几个杀手的低位镜头,至此就哥跟左手开始挨刀,同时伴随背景配乐进入新的高潮,可以判断这是第二拨。

后面则更明显了,陆陆续续又来了第三拨和第四拨。

比较简单的直觉是,这四拨杀手来自四个人的分头指派,费哥、高佬、巨肺应该没跑,从影片伊始三人打电话商议到后面费哥死前的台词都是明证,三人在大战之夜的松弛也不难理解,一是故作伪装,二是把握十足,同时也刻画了三人的蠢钝如猪。

但第四个人是谁呢?

独眼铁哥的嫌疑最大。

铁哥人狠话不多,但唯独把忠心二字表现得过于直白了,跟大嫂面前一番信誓旦旦不必多说,救高佬的时候第一句话是“就哥叫我来救你”,而高佬本能地接了一句“谢谢铁哥”,一则可见铁哥的威势不容小觑,二则人人知道铁哥是就哥的家臣,还用得着刻意标注嘛。

铁哥处处以忠心的面目示人,皆可为日后安抚帮众旧将所用,不致反噬,这也是左手一直不听、不懂又不服的道理。

而且能镇住帮派其它手下的也只有铁哥了,阿胜的分量不够。

无妨想一想,为什么前后四拨杀手竟能为了一个目标卖命?

除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职业精神,似乎也在暗示杀手们都被临时整合,同为新一代老大递上投名状。

特别注意最后连刺就哥数刀的杀手并非一个西装暴徒,他的扮相表明这也是一个雇来的小混混,而此时左手派出的那个小混混仓促入镜,讽刺感直接爆表。

不过这里多少存在一个变数,高佬在影片伊始提过一批货云云,所以既然是江湖恩怨,未必限于门墙之内,是帮派的对头趁机买凶也未可知。

但要说大嫂是幕后主使似乎脑洞过大,综合影片的各个片断来看,大嫂是就哥最坚定的支持者,包括引左手老妈去医院,应该视为保护而非要挟。

不过我也觉得大嫂未必没有动作,所以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大嫂下定决心除掉左手,交待铁哥伺机而行,不料反被铁哥利用,引狼入室。

若果真如此,剧本精彩依然。

就哥为了左手的兄弟情义不惜孤身犯险,但他运筹帷幄,始终气定神闲,如果连他都算不到自己遭遇十面埋伏,那只能说明,他是被一个最意想不到的内鬼给出卖了。。。。。。。

然而生命这样的旅程,或许永远需要慷慨轩昂的情义来完整!

 3 ) 谁找了杀手?

我最初写这段分析时,把它当作回复发了。

后来收到了一些好评。

我想把它影评发出来,希望可以为更多人解疑。

杀刘德华和张学友的幕后人应该是刘德华手下的独眼(铁哥)。

我们先来排除掉其余的人选。

      一、张学友:张学友的确派人去杀刘德华。

他最后试图制止杀手,可是没有成功。

但是,张学友只找了一个人,而不是一群人。

张学友和刘德华谈判的时候说的两句话可以证明这一点。

“你连一个小混混都吓不到,还下棋?

”“叫那小混混回来。

”后来刘德华和张学友被那群人砍倒很久后,又有一个人拿刀从高处跑下来。

那个人就是张学友找的人。

可是那时刘德华和张学友都被砍死了。

总之,那一大群人不是张学友找的。

      二、林家栋:有个理论说林家栋(张学友的手下)想杀掉所有的老大,然后自己做老大。

这个理论有悖于电影的三个细节。

   第一,林家栋杀苗侨伟的时候打了个电话给张学友,问他要不要杀苗侨伟的两个孩子。

张学友骂他这种事还要问。

然后林家栋不忍心地把那两个孩子杀了。

如果林家栋决心当晚杀掉张学友和刘德华,他为什么还要去请示张学友?

如果他认为不该杀孩子,那他大可放了孩子然后坐等张学友被砍死。

如果他害怕张学友没有死然后再来追究他没有杀孩子,那他直接杀孩子就可以。

如果这种小事他都拿不定主意,那他也不会有野心去杀张学友。

   第二,林家栋杀了苗乔伟之后去抢他的场。

苗乔伟的手下看到林家栋,瞟了他一眼,然后对另一个手下说“是左手的人”。

他们连林家栋的名字都不提。

可见林家栋在江湖上没有自己的名号。

再说三巨头的手下连张学友都不服,谁会服林家栋呢?

可见,即便五个老大都死了,论资历也排不到林家栋做老大。

那他何必花这个心思呢?

   第三,这是一个非常小的细节。

在片尾,陈冠希杀让他干狗的那个人时,问他家住哪里,然后说“死你一个不够”。

意思是他要杀他全家。

之前,刘德华总是说张学友做事太狠,“杀人全家,连孩子也不放过”。

可见左手自从出道来一向是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那么为什么林家栋还要请示要不要杀苗侨伟的孩子?

他不知道他老大一向不留活口吗?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跟张学友没有很久,所以还不太了解他的风格。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林家栋没有自己的名号。

这更一步说明林家栋没有上位的基础。

那么他也没有动机去杀那些老大。

   总之,林家栋看似是个很尽本分的跟班的。

他有一定的道德观,但是又百分之百地忠诚于张学友。

他不像是能策划那么大阴谋的人。

三、三巨头:其实要知道三巨头有没有派那群人,看看他们当时在做什么就可一目了然。

苗侨伟在陪家人打麻将。

曾志伟在看戏。

徐少强在按摩院。

他们哪个像是如临大敌?

如果他们当晚要杀刘德华和张学友,那么至少应该找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

这样,万一失手了,他们不会马上遭到报复。

   如果一定要说三巨头派人杀刘德华和张学友,那么只可能是苗侨伟做的。

首先,三巨头在片头那个舞会打电话的时候,苗侨伟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说要杀张学友就要把刘德华一起杀了。

后来,刘德华宣布他孩子出生之前,他特意看了三巨头一眼。

那时候曾志伟和徐少强都是一脸严肃,只有苗侨伟是一脸不服的样子。

刘德华宣布孩子出生后,他又看了三巨头一眼。

徐少强的表情没有变,曾志伟则是若有所思,苗侨伟却是一脸轻松的样子。

为什么这三个人的表情那么重要呢?

刘德华生孩子后,很多人都知道他可能会退隐江湖。

这意味着张学友和三巨头的矛盾会升级。

徐少强是三巨头里脑子最慢的,所以他没有马上体会到问题的严重。

曾志伟若有所思,就是在想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而苗侨伟为什么会突然轻松下来呢?

一种可能是他早打算杀掉刘和张。

此刻他意识到刘德华可能马上就退位了,所以他因为少了一个大敌而暗喜。

   那场宴会的戏我看了很多遍才有些领悟。

我认为这场戏按照正叙的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1 刘德华的马跑赢了,然后邀请朋友去宴会。

2 三巨头碰头前就开始打电话。

他们背着刘德华做了坏事,计划怎么脱身。

其间,苗侨伟说要把刘德华和张学友一起杀了。

3 刘德华的耳目知道了三巨头的对话,然后打电话告诉他。

电影的剪接让你觉得当时刘德华是在接医院的电话。

但是刘德华那时候表情紧张,哪里像是刚得知自己孩子出生的表情?

4 然后,为了试探三巨头谁最不老实,刘德华公布孩子出生的消息。

同时观察三巨头的反应。

5 宴会后,刘德华和三巨头会面。

他们告诉他有人要杀他。

但是只有曾志伟和徐少强表示要把人找出来。

所以刘德华认定苗侨伟最不服他。

因此后来只有苗侨伟死了。

   由此可见,苗侨伟最有可能派杀手。

有人说,苗侨伟死前打电话说“砍人的事情怎么能在孩子面前讲”,足以证明就是他派的。

假设苗侨伟真的准备去杀刘德华。

那么他那通电话就是为了商量怎么行动。

但是通过对话内容,我们可以推断苗侨伟还没有完全敲定计划。

然后他就被杀了。

所以最后那群人应该不是他的人。

   曾志伟和徐少强之间,徐少强的嫌疑比较大,主要是因为那场借电话的戏。

我最初也以为徐少强派了杀手,然后因为没有电话而收不回来。

但是推敲几次后,我觉得这个可能性是零。

因为对于徐少强而言,没有把人收回来就等于自杀:曾志伟和徐少强被救后,被带上了独眼的车。

独眼对徐少强说他的老婆被请去喝茶,并且他们马上就可以见面。

刘德华离开餐厅的时候也对张学友说他约了曾志伟和徐少强喝茶。

由此可以推断,曾志伟和徐少强后来都被独眼带到了喝茶的地方。

他们两个人,以及他们的家人,都被刘德华的人控制了。

如果这时候刘德华和张学友一起被人砍死,那他们两个,作为嫌疑最大的人,肯定会死在独眼的手上。

所以,如果徐少强真的派了杀手,他一定会竭尽全力去把他们叫回来。

如果他叫不回来,自己也必死无疑。

因此,徐少强想打却没打的电话应该是另一件事。

可能他正在做另一件对不起刘德华的事。

但是他没有找杀手。

否则,他无论如何也会把他们叫回来。

同理,曾志伟也没有找杀手。

看到这里,独眼很明显是最终获利者。

刘德华和张学友被砍死后,大概的情节是:独眼杀了曾志伟和徐少强为老大报仇。

江湖上只剩他和林家栋。

之前说过,林家栋羽翼未全。

三巨头的手下两边都不会帮;如果一定要帮,也会帮刘德华的人。

独眼很明显是最终赢家。

   那么,独眼为什么想提早上位?

如果刘德华退位,论资历应该是张学友或者三巨头上位。

但是刘德华的人马归谁管理?

他们是被下一个老大收并还是自成一派?

如果自成一派,谁是他们的老大?

首先,没有人敢收并刘德华的人马。

第一,别的老大不会同意。

第二,刘德华不可能裸退。

所以,刘的人马会自成一派,然后受他遥控。

这个势力的老大自然就是独眼。

其实,从曾志伟和徐少强被救后对独眼的尊敬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独眼的江湖地位不输于三巨头。

因此,虽然电影里没有人把独眼当成竞争对手,刘德华一旦退位,独眼迟早会和张学友和三巨头有一番较量。

刘德华在谈判的时候常常拿下棋来比喻当老大。

下棋的技巧是什么?

那就是比对手多想几步棋。

独眼如果想到他和诸位老大迟早会有一战,那为什么不借机把他们一网打尽呢?

   独眼和吴倩莲有段对话很耐人寻味。

他说他之前被老大出卖很多次,是靠了吴倩莲才活下来。

这话可能是在说独眼对老大没有忠心。

至少,独眼对刘德华的忠心是值得推敲的。

一种可能是,吴倩莲知道独眼过去的苦事,她告诉刘德华独眼对之前的老大都很忠诚,所以刘德华把独眼留在身边。

但是被老大出卖多次的独眼已经变得自私自利了。

他只想利用刘德华的地位往上爬。

当然,这都是猜测。

 其实,《江湖》整部电影都在讲不同的人为将来的利益冲突而做准备。

刘德华想退隐。

但是他知道日后张学友会和三巨头翻脸,所以他想在退隐前稳定他们的关系。

张学友想上位、想杀三巨头。

他不想杀刘德华。

但是他知道刘德华会阻碍他杀三巨头,所以他要先杀刘德华。

三巨头不想杀刘德华。

但是他们不杀刘德华就不能动张学友,所以他们考虑过要把刘德华一起杀了。

这些老大的死活,一方面是由私人恩怨决定。

更大一方面是由利益关系决定。

独眼如果考虑到日后的利益冲突,他肯定想先杀了三巨头和张学友。

但是刘德华活着,他就不能杀这些人。

而这时候刚好有人买凶要杀刘德华。

而独眼又知道刘和张秘密见面的地方。

他为什么不把两个人都杀了,然后嫁祸给别人,然后再把别人一起铲除呢?

 4 ) 好电影

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在一次长途汽车上,小电视在深夜的车里播着,听不清对白,看不清字幕。

忧伤的旋律“把悲伤留给自己”很轻很轻,情节在睡眠与清醒之间断断续续,而人物演得却深入人心。

其中,"翼仔"为赎得"yoyo"而去打劫的时候,被感动了。

后来上网查到了这部片子。

重新看了一遍。

心里满是忧伤。

江湖的诠释,江湖中的兄弟情,江湖中的爱情。

最后,并不如意的结局。

这是一部巧合被我接受的黑社会主题的电影,因为之前害怕暴力镜头一直排斥这类电影。

音乐陪得恰到好处,人物表现饱满(尤其是年轻时候的他们),镜头的切换让故事讲得津津有味。

最吸引我去找它来看的理由,其实还有,有些镜头很美,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余文乐看着他妈妈的背景那里。

光照着一半的脸,他在角落里。

比如他打劫完被yoyo牵着手走出去后,在他背后写下地址的时候。

 5 ) 我的江湖是站定在你身后

Andy Lau是很多人的偶像、很多人的情人、很多人的主人,但是《旺角卡门》和《江湖》两部电影让我明白,他是Jacky Cheung一个人的大哥,他最在意的也永远只有这一个细佬。

抛开两个主人公(算上edc和余文乐其实应该算四个)之间对看一眼就能让我想到天荒地老爱恨纠葛的强大吸引力,我想说《江湖》真是好有质感的电影,是《放逐》之后我看过最美的黑帮电影。

雨夜那场剪接和镜头都别出心裁的决斗戏,我脑子里一度浮出很多下意识的感触:“会拍电影真好”、“能拍出这种电影真好”、“原来好的东西真是可以好到如此难以解析,好就是好”。

前阵子和闺蜜谈心还聊到我觉得真正好的文艺作品就是有高于逻辑理性的不可言说,闺蜜问这样岂不是不可知论?

好的东西理应是可以被剖析借鉴的,这我其实也是认同的。

硬要分析黄精甫这部《江湖》凭什么好,我也可以长篇大论探讨他的镜头语言有多含蓄柔美,电影配乐有多悱恻动听,对颜色、光线、物体、质地等等自然元素的运用有多么灵动写意——可以说这些,可是真的在看《江湖》时,我又觉得不必说这些。

我会做的事情就是记住它是值得一看再看、一品再品的好作品。

就是欣然感念“存在超出我赏析能力之外的更高更美的东西。

”而回到根本,其实抛开四个主角——抛开刘德华张学友、edc余文乐去理解《江湖》的好,一开始就是根本不可能的。

很难说清是这两对演员成就了《江湖》,亦或是《江湖》太有眼光、能够如此切中如此精准地选中两对如此合适的演员,以致豆瓣网友都会严肃认真地总结陈述:“《江湖》是我看过最好的同性片。

”是不是把男人戏拍得好就等同于同性片,暂且按下不表——但我在想,行走江湖的所谓兄弟义气,和同性爱情肯定有至少一点相通:就是对抗全世界也要跟你站在一起,不用理由,不论利弊。

真的。

看《江湖》到将近结局我还没意识到四个主角之间的关系,但已经完全本能地感觉学友哥对Andy的感情同edc对余文乐的感情好像,甚至心里不断涌起自己两年多前给《使徒行者》蓝博文和邵志朗写的一段念白:在一切物是人非的记忆中,在一切不被允许的快乐里,原来我一直最喜欢你,喜欢到为你做什么都可以……和腐文化没关系和同人女的大病也没关系,《江湖》也好《旺角卡门》也好《使徒行者》也好,包括刘青云和吴镇宇一起演的《O记三合会档案》也好,黑帮男人片描述的真真切切就是这样的兄弟情义。

一个人无理由地为了另一个人付出一切根本就是不用道理的事情。

对比Andy和学友在《旺角卡门》和《江湖》两次搭档,前一部里也许因为女主角的存在,我内心深处还嫌这种胡搅蛮缠的男人义气太不理性、怎么头脑发热的华仔就是非要被烂泥扶不上墙的乌鸦拖累;放着芳龄正好珠泪满面的张曼玉不理,两个男人手牵手同归于尽。

等到了《江湖》里,我这次是真的对两位之间的浪漫五体投地;甚至一直想,乌鸦当年没死的话,今天想必也会如左手护着就哥一样,护着那个为他什么蠢事都做尽的阿华吧?

你下不了手的人我为你杀,你的老婆儿子我比你挂心,你籍籍无名时我是你的小弟,你名满江湖的时候我也从不妒忌。

刘德华在长桌对面问他:“真的有那么想做大佬吗?

”学友的表情让我在屏幕前也替他觉得委屈:“我没有啊。

我只是想跟在你背后威而已。

”从最一开始到如今,他都是卢巧音唱的《垃圾》,是许志安唱的《烂泥》;他是江湖上出了名坏事做绝心狠手辣的左手哥,但在他自己的大哥面前,他还是当年那只眼神闪烁望着自己大哥的小狗而已、讪讪着笑问 “你说我算不算半个好人啊”、说“我被揍都习惯了,等你替我报仇啊”。

为他要做什么都可以,正如在《江湖》里还上《旺角卡门》欠他的情。

而华仔呢?

睥睨众生的华仔,万人之上的华仔,人老精鬼老灵,在《赌圣》、《门徒》、《龙在边缘》、《新少林寺》里都是大哥、师傅、长官和王者的华仔,他在乌鸦、在左手面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那种松弛和信任,恰恰那是一种值得让人为之丧命的东西。

“如果真的有人能杀我,那就只有你啊,左手。

”这么无奈和坦然地笑着讲出这种话,心里很清楚别人听后只想为他去死而已。

最重要的是,这一切其实从来都找不到原因。

上面提到的全部电影、全部搭档、全部男人和男人之间近似荧屏情侣的兄弟戏,他们全部统统都没原因。

恰如《使徒行者》里古天乐那句:“做兄弟在心中,你唔明嘅,我讲一万句都喺废”,刘德华同样在《江湖》里把动魄惊心的剖白讲得好平静:“我会用我的命来让他明白什么叫兄弟”。

初看香港电影没多久的时候,可能还会嫌弃这些编剧把台词写得烂俗又白目。

其实看到最后你就懂,这些对白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香港人内心深处所理解的兄弟情,是这片刀剑无情的江湖里最真实、也是唯一能够信仰的事情。

而这可能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如今我爱看香港的黑社会电影甚至胜过爱看爱情戏。

在无奈如此庞大、不确定性使所有人如此衰竭的这个现实世界,在热情都被岁月偷走而付出都需要十足理由的这个年纪,“喜欢到为你做什么都可以”的这种笃信,成为如此理想、如此美好,在满是血腥污秽的凶杀镜头里依然闪着光的东西。

至少在一部香港黑帮电影的时间里,我们可以有充足的权利去做一件不正确、不聪明、不值得、不合理的事情。

——就仅仅是因为,我乐意。

 6 ) 江湖本无情

很久以前第一次看的国语版,不懂导演要讲什么,今天看了粤语版以后,觉得真是埋没了一部好片,不过在2004年的院线上,前有功夫,鬼马狂想曲,新警察故事三部商业片垄断,后有2046大佬文艺片倾轧,像黄精甫这种烂片王偶尔拍出一部好片来想要翻身当然是不可能了。

编剧杜致朗也是刚出道,这个剧本是她在上学期间写出来的作品,处女作能达到达到这个水平也是比较有才了,两年后她参与编剧了《霍元甲》,然后是《不能说的秘密》,基本上都还算优秀。

然鹅,07年之后,她就开始了一系列烂片的创作,可能跟她老公周显扬有关。

香港电影为什么青黄不接,就是年轻导演和编剧的才华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扯远了,回到这部电影,歌神和华仔的演技如何大家心明眼亮,不用我赘述,但我看完以后有仍然两个疑问:1.yoyo去哪了2.刘张二人是谁派人杀的?

提问区有人说yoyo就是后来华仔的老婆,我已经忘了国语版她们俩叫什么名字了,但是粤语版明显一个是yoyo,一个是安妮,很可能随着华仔入狱,两人断了联系,爱情无疾而终了。

所以yoyo的扮演者林苑在电影里唱的主题曲才叫把悲伤就给自己(开个玩笑)另外看到一个回答我比较认同,最后的一群杀手是独眼男派出来的,他跟华仔老婆的对话就有点暧昧,刘张死后,华仔老婆只能靠他主持大局,他又是其他两个废材的救命恩人,自然坐收渔翁之利,所以他要制造刘张二人火并而死的假象。

最后想说说yoyo的扮演者林苑,这个电影的配乐真是非常带感,她的嗓音,直接把陈升1991年创作的音乐带回了30年代的上海,而演唱此曲的时候她不过才22岁,真的是很有天赋(电影原声跟后来出的MV不一样,QQ音乐上都传的MV,感觉里面的唱腔搔首弄姿有故意卖弄技巧的嫌疑,不过我是歌手早八年出来的话,她说不定就是林莫愁了)。

可惜她遇到的大佬是曾志伟,当年曾志伟跟她传出绯闻,她被拍到同住酒店还出来买验孕棒。

但是对方只想把她当做禁脔,而她又没有饭冰冰长袖善舞的本事,后来跟侧田拍拖,惹得曾志伟大怒,只能在现实中跟剧中人物一样消失了。

 7 ) 江湖: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

江湖: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 前阵子刚开始补黑帮港片的时候,江湖是最早下下来的几部电影之一,但当时一看卡司觉得多半是个炒旺角卡门+无间道冷饭的流水线作品就没急着打开看,还是后来看到一个刘德华跟张学友长发造型的采访被嗲到,才去把江湖翻出来看。

结果非常惊喜,是那种我想把自己锤失忆然后再看一遍的作品,因为太喜欢了都不怎么敢搞同人,就写个影评纪念一下:3 与其他黑帮片相比,江湖是部反类型的类型片。

香港黑帮片在英文里有个专门的名词叫Triad Crime Film,再译回来是三合会犯罪片,像无间道、黑社会之类与洪门背景多少有关联,而江湖中的黑帮结构看起来更加零散孤独:以洪仁就为首,底下四个管理层,再向下的黑帮基层就像隐形了,只在需要人手时作为背景板出现。

Steve Neale在他的类型片理论中提出过,类型片是由一系列的期望和假设组成的,观众喜欢看类型片也是因为在他们得知一部电影归属于某一类型之后,他们带着具体的期望和假设来到银幕前,并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满足。

比如去看恐怖片的人就期待被鬼怪形象惊吓,看爱情喜剧的人就期待主角们在排除万难后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某一个类型的爱好者一般也是这些主要类型元素的爱好者。

黑帮片同理,一个黑帮片爱好者在观影前对黑帮片的期望一般是看到生猛血腥的动作场面/势力斗争/犯罪过程等等。

江湖在这些黑帮片代表性元素(尤其是血浆lol)的使用上非常克制,除了结尾处的雨中打斗外,几乎没有出现激烈的大幅动作场景,少有的杀伤场面也处理得很写意。

比如阿胜在左手授意下去把费歌全家灭门的那场戏,一楼的镜头焦点全程聚焦在杀手身上,被杀伤的对象在焦点外,和水晶灯一样是模糊光点,场景中只有乐声枪声,人声血色被略去,以水晶灯破碎的声音象征伤亡。

二楼镜头也停在费歌被枪指头,露出嘶吼表情,同样没有人声。

再说结尾处的雨中打斗,我本来觉得这一段里面捅人时白刀子进白刀子出是个bug,后来重看时才发现全片中都很少见血,唯一一处能见到实在血迹的地方是Turbo被打伤手。

在其他场景里,血色都被隐藏在背景设计中,这一点在电影开头刚抽出生死签的部分尤为明显。

Turbo帮翼仔抽中死签,翼仔在卡座里和杜汶泽演的老大交谈领兵器,卡座、背景帷幕和杜汶泽的服装都是红色,画面中只有翼仔穿了件浅色毛线衫。

切到下一场景,Yoyo和Turbo在旅馆走廊,画面里使用了和上一场景一样的颜色对比,红色背景、Yoyo的红外衣和穿浅橙黄色马甲的Turbo。

剧情中这一阶段的Turbo和翼仔的确和色板表现出来的一样,是尚未被血色沾染的浅黄色。

但象征血与死的红色一直离他们很近,翼仔家中的佛龛,从蛇仔明工厂里透出来的背景光还有Yoyo的头发都是殷红颜色。

Yoyo这里戴的是假发!

她头发真的是红的我不是色盲!

很有意思的是虽然Turbo的马甲外套是和翼仔同色系的,但他的内搭却是深红,暗示他之后的暴戾行为并非无迹可寻,血一直藏在这个角色内部。

观众最后一次看见穿浅色衣服的Turbo,是他第一次杀过人以后,看向翼仔离开的背影,镜头定在他沾血的伤手。

Turbo再一次出现时,就穿上了和左手一样的红衣服,像是原本隐藏于场景各处的血色终于汇聚到角色身上。

说回结尾的打斗,暴雨倾盆,远景中尸横遍野,但无处可见血迹,所有人都穿着相似的黑色套装,只有一个窨井透出红色。

某种意义上这个场景里血的作用被暴雨代替,故事与夜晚都临近尾声,期间死伤众多,这些血迹已经在雨中被冲刷入地下阴沟,以作终结。

江湖是双线叙事,结尾有比较意外的反转。

不知道其他人看的时候什么感觉,反正我是那种跟着导演指哪打哪的憨憨观众,就很自然地以为两条故事线在同一个夜晚发生,最后也将以杀伤的方式汇聚在一起。

一般情况下我是比较讨厌带反转的故事的,spectatorship研究中说观众对一个故事的解读一般有两种方式:情感的和理智的。

我以前觉得一部电影只有在电影语言上不够聪明,情感传达上不够敏感时才需要靠反转来攫取观众注意力,但江湖的转折算是聪明讨喜的,结尾时观众才发现自己被先前的电影语言骗了,但是它的电影语言足够巧妙,让人觉得被骗也被骗得心甘情愿。

就哥和左手的那条线里,也是各人一套衣服从头穿到尾,两人都穿丝绒西装,区别于花色穿法。

就哥从衬衫到领带到外套都是接近灰黑的墨绿,外套扣上一粒扣子,领带规规矩矩束在领口;左手衣襟敞开,红外套上有花鸟纹样,衬衫是紫色,不打领带,脖颈和手指上挂满夸张首饰。

看过他们两人造型,再回头看Turbo和翼仔,会发现在双线切换间发生了微妙的男子气概位置转移。

在少年组里面,Turbo是有挑战精神、在两性关系中倾向于主动出击,并且在遇到艰难抉择时较冷静(翼哥出事时)的那个,这些特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和男子气概挂钩。

翼仔反而是那种有心事憋着不说,依附于情感(反复对Yoyo说等我回来),比较情绪化/冲动(Turbo阻拦他去送死反而把Turbo怼墙上了)的一个具有传统意义上女性化性格特质的角色。

然而转到另一条线,和翼仔相对应的就哥反而变成有妻子孩子,性格沉稳掌握全局,符合社会对男子气概期望的一个角色。

和Turbo对应的左手则成了穿明艳花哨服饰,对无望的情感有执念,喜怒无常的偏女性化的那个。

叙事发展的一大要素是从开头到结尾,角色需要某种意义上的领悟和成长,从这一点来看,就哥由符合社会对一个普通男性期望的方式成熟了,是这个叙事意义上的‘英雄’,而左手,可能是落难时经历原因,从那种传统男性的成长轨道上偏离,变成一个反英雄式人物,这种分歧也是二人间冲突的契机。

就哥左手的线可以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餐厅内,一部分在室外,左手的手下在追杀另外三名元老,而就哥的手下则要保住他们性命。

虽然真正的死伤发生在餐厅外部,餐厅内就哥左手谈笑时肃杀气氛并不亚于室外。

兄弟情义是黑帮片中带来“热血”观感的一大要素,但是在江湖中情谊似乎只出现在少年组之间。

电影一开始已为紧张气氛奠基,高佬巨肺费歌三人密谋杀害左手和就哥,言下之意他们二人是好友,动了左手,就哥也不可能放过杀手,索性一起解决。

他们间情谊很快又透露出危险性,从左手对就哥的冠军马显示杀心,而就哥妻子说人心善变,左手又太狠毒,于是开场几分钟里,左手就哥的故事线里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都摇摇欲坠。

在累卵般基础上,就哥和左手在餐厅的会面颇有些鸿门宴意味,两人用解雇厨子的事指代解决有逆反心的手下,你来我往间氛围从轻松到严肃,开始态度柔和的就哥也显露出锋芒,像一根弦逐渐绷紧,似乎只能以崩断见血做收尾。

意外的是两人间感情在此处发挥其作用,这里的兄弟情谊并无古惑仔里陈浩南有事,山鸡带了一班兄弟来帮忙的热血感,反而是一种极细腻、未开口的柔情,使张力放松,达成和解。

从Turbo落难手受伤,然后看着翼仔离开去完成死签那一幕开始,少年与中年两对人之间的对照关系就越来越明显。

与其说最后的结局是江湖作为一部犯罪片里迟来的罪咎,倒更像是种杀人者人恒杀之的轮回悲剧。

我一直认为中庸和出色的黑帮电影之间的一大区别,是中庸的电影会有英雄,而出色的电影里往往没有英雄,生者死者都是宿命的输家。

在这一部分影片中,结尾有“无间”意味的更加是其中佼佼者,就是无间道结尾的那条字幕“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比如无间道里的刘建明,门徒里的阿力,黑社会2的Jimmy都是有强烈无间意味的角色,他们是存活下来的胜者,处境却不比死者更好,而江湖的结局则将无间感带到了另一种更复杂的层面。

如果全程思路跟着导演指引的方向走,多半会以为就哥左手是翼仔和Turbo的目标,就哥左手受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报应身死,翼仔Turbo完成死签,在江湖上成名立威,殊不知此时兄弟两人互相扶持一时风光,将来可能会像就哥左手一样心生猜忌矛盾,最后结局说不定比他们更糟。

影片结尾的转折否定了这一猜测,甚至令人产生就哥左手未死,后者的命运并不一定走向悲剧结局。

尽管如此,在被前面的剧情一路骗下来以后,无尽轮回的阴影已经罩在了所有人头上,结尾转折带来的一点模糊错觉也只是无间地狱中一丝透进来却捉不住的微弱曙光。

最后我要骂一下结尾的结尾俩主角一起装修餐厅那段,你妈的,谁想出来的40米大刀,一分钟的小MV把悲欢离合都剪完了,给同人一点活路好伐。

 8 ) 江湖覆舟:宿命的悲歌

电影《江湖》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在香港黑帮电影的发展谱系中树立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导演杜琪峰没有简单地重复"兄弟情义"和"黑帮仇杀"的老生常谈,而是以锐利的眼光剖析了隐藏在光鲜外表下的罪恶和无奈。

黑色幽默与人性悲剧交织,暴力美学与宿命论哲思碰撞,铸就了这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江湖》以跌宕起伏的故事、立体鲜明的人物、精妙绝伦的叙事结构、炉火纯青的影像表现,全方位展现了香港黑帮生态的方方面面。

导演在娴熟运用类型片程式的同时,又巧妙地突破了类型的束缚,将主题引向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表面上的兄弟情义和黑道恩怨,实则隐喻了人生宿命的无奈与困境。

每个人都逃脱不了权力和利益的牢笼,江湖如覆舟,个人如浮萍。

杜琪峰对人物心理的把握可谓入木三分。

就哥与左手虽为生死兄弟,性格却南辕北辙。

就哥隐忍务实,左手张扬跋扈;就哥明察秋毫,左手一意孤行。

冲突在所难免,悲剧也就在所难免。

导演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判黑帮, 而是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们的处境和选择。

每一个人物,从就哥、左手到翼仔、Turbo,无不被刻画得丰满而真实,即便是戏份不多的龙四和洪仁就,也各有血肉。

观众难以简单地去评判他们,只能感受宿命的无奈。

影片在叙事方面亦颇具匠心。

全片采用倒叙、插叙等手法, 将几条看似独立的线索巧妙串联,情节反转不断,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同时,影片又在细节处暗藏伏笔,费歌被杀、巨肺遇袭等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等到兄弟二人双双倒在雨夜的街头,这出悲剧才终于落下帷幕。

杜琪峰对影像语言的驾驭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夜雨中两具尸体的特写,蒙太奇式的剪辑,爵士乐版《把悲伤留给自己》的衬托,无不彰显出导演娴熟的功力与细腻的诗意。

《 江湖》可谓集黑帮动作片的刺激、犯罪悬疑片的悬念、人性悲剧的沉重于一身,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俱佳,堪称香港黑帮电影的巅峰之作。

它以冷峻而悲悯的笔触,刻画了一幅幅江湖儿女的群像,让观者在惊心动魄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宿命的无常。

杜琪峰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人文情怀,在类型片的疆域内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正如影片所言,"江湖如大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个人宿命难违,时代洪流难抗,这就是《江湖》这部电影给我们留下的最震撼人心的思考。

 9 ) 江湖

电影其他方面也还不错,台词很屌,港片台词一向都屌!

造型很特别,很符合人物性格,又与以前的黑帮片不一样。

选的音乐超级赞,电影开头的黑屏加配上《把悲伤留给自己》一下子就让我有了情绪,电影里不是原唱的,但是却给这首歌注入了新的生命。

觉得那首歌和无间道里的《被遗忘的时光》一样有气质。

至于演技嘛,都不怎么样,一般般吧,稍微好一点的就是张学友和陈冠希了。

这也是这部电影层次上不去的重要原因。

说句题外话,陈老师真他妈帅,演技也还行,要不是因为艳照门,现在也应该红的不止一点点了。

 10 ) 江湖、兄弟

相比电视剧中让人忘怀的主题曲,电影这方面没有什么优势。

但片尾曲,在肃杀的餐桌上,转向街头雨夜的被杀,最终的相谈,尾声附上一曲《把悲伤留给自己》,俞伯牙遇上钟子期,对于影片感情的升华,让人内心澎湃半小时。

对于最后到底谁派来那么多杀手,不认真点思索,会真的浪费了一部好电影,大致是这么分析吧。

杀手是费歌、巨肺、高佬他们手下。

   伏笔一:影片开头费歌、巨肺、高佬电话交流,担心大佬就哥儿子出生后会全家移民,届时帮会将由和三人素有间隙的左手掌权,左手必定会铲除他们。

三人商量除掉左手,费歌提议左手是就哥的生死兄弟,不如把就哥也做了。

   伏笔二:费歌被杀前上二楼支开孩子讲电话,台词隐约透出杀人大计:我在和小孩子玩嘛,难道要在小孩面前说砍人?

以费歌在帮会的地位,电话那头只可能是巨肺或高佬。

   伏笔三:巨肺被就哥派手下及时救出,出于感激本想打电话叫停行动,无奈自己逃得狼狈没带手机,身旁的高佬也是。

就哥手下有电话,巨肺又不方便让他知道他们计划反叛,遂谎称打给老婆报平安,结果好心办坏事的就哥手下说巨肺老婆也由他派人护送出来了,巨肺只得任由事情发展。

镜头给到转过头去的高佬,也是一脸忧虑。

这段画面初看觉得只是二人对就哥的老谋深算感到恐惧,其实并非这么简单。

至于就哥、左手都挂了,也躺了一地杀手,怎么最后还跑来个菜鸟模样的小混混杀手?

因为他才是左手派来杀就哥的。

左手虽已打电话让阿胜喊小混混回去,然而时间太仓促。

另一角度也说明几十人做掉两个人有多快,二人的兄弟情有多悲怆。

小混混杀手虽说只给几秒镜头,台词全无,却不失为左手的写照——来错时间、心浮气躁、匹夫之勇、一错到底。

《江湖》不存在左手和就哥思想的争议性,悲剧完全源自左手难成大器的极端性格。

《江湖》简直没有任何多余剧情和画面。

比如阿胜每次训斥自己手下:人家话还没说完怎么就动手!

这个也是事出有因的——因为左手经常粗暴喝止阿胜,接踵而来一顿臭骂。

要说bug的话,仅仅在于翼仔做掉那个大佬之后,坐了几十年牢凭啥出来还能当老大。

通常小混混不是被大佬杀死,就是杀了大佬再被自己人灭口。

就哥发型太怂,脾性文艺了点,相比左手气场外露,巴不得横着走的张扬,确实左手给人更加有存在感。

另外,林雪你的枪竟然又……这么丢,杜琪峰他都知道吗?

“讲你又不听,听你又不懂,懂你又不做,做你又做错,错你又不认,认你又不改,改你又不服,不服你又不出声”。

这句话我一定要背熟,对女朋友吵架实在太对症下药了。

《江湖》短评

尽管没什么特色 还是喜欢

5分钟前
  • 空心人
  • 力荐

亮点就在于其叙事的欺骗性结构

9分钟前
  • 亦非
  • 还行

太矫情

14分钟前
  • 有寂
  • 还行

不知所云

17分钟前
  • tdsl
  • 很差

明星扎堆,却搞得装逼过分了

19分钟前
  • 支离疏
  • 较差

又是一个1+1小于2的片子,老套的剧情...

23分钟前
  • milan527
  • 还行

基情四射

24分钟前
  • 小鱼
  • 还行

以前看的

29分钟前
  • 不如的我的
  • 较差

04年的电影,明显还处于《无间道》的后遗症中:双生+老歌…大框架有点意思,刘德华(余文乐)和张学友(陈冠希)这条线挺赞,只可惜三个跑龙套的大佬戏份太少,作为黑帮片整体格局小了点,这江湖不够风起云涌啊!台词很犀利,但从头到尾都是劲儿劲儿的,使得节奏难以收缩自如,这跟格局不够大也有关

30分钟前
  • levitating
  • 还行

游游那段硬套入的情感戏,完全是多余。学友哥用力过猛,把老二把手演成了新当上小头目的小混混🤣华仔演得过于文质彬彬,像是做办公室的小职员😂唯有陈冠希是自己的本色出演,所以演得最自然。

33分钟前
  • 明成🌻
  • 较差

知道爲什麽字頭牛逼而你很傻逼么,就是因為即使你包裝了很新奇的外衣但是其實卻是最最傳統和霸權的東西,沒有任何新見解,卻還要以新銳搏出位

36分钟前
  • esp吃梦香菇
  • 较差

张学友好帅呀……

40分钟前
  • 反正要换随便啦
  • 还行

这个片子是不是还有港版的啊?

44分钟前
  • zmx1025
  • 很差

这电影都能禁

46分钟前
  • 无咎
  • 推荐

不怎好看。

50分钟前
  • kee
  • 较差

拽个屁啊 倒不如放下身段 来一场街头大火拼来的痛快

52分钟前
  • 半个柿子
  • 较差

诱受桃桃

57分钟前
  • 勇者3.rd
  • 还行

学王家卫,学到一代宗师前边了。剧情真难看。一部片光有想法和设计是多么的空洞。

60分钟前
  • 神偷马良
  • 较差

叙诡电影

1小时前
  • 蚂蚁没问题
  • 还行

大烂片~~~

1小时前
  • catch_up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