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从头笑到尾!
看到小岳岳,听到《五环之歌》的时候我更是笑得牙床都松动了。
作为本片吸引观众的最大看点,它的笑果非常出色,是《屌丝男士》的升级版。
纯粹的搞笑并不难,难的是控制好度,否则搞笑沦为挠痒痒,观众会觉得膈应。
而本片的度就控制的很好。
作为导演处女作,大鹏体现出处女座才有的精准,害得我差点从柳岩的球迷变成他的粉丝。
从网络剧到大电影,不是将一个个段子简单的组接起来就行了,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故事框架把它们规整到一起。
《煎饼侠》的统一故事框架就是大鹏想要拍一部超级英雄电影。
所有的段子和参与的明星,都是这个故事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通过这个故事,体现一种比金钱更让人兴奋、更让人有成就感的东西——梦想。
所以说,这部影片在大的架构上保证了完整性,并且有软性的价值——梦想,和情怀。
细节上,大鹏对客串明星的特点挖掘得很到位,比如美丽的柳岩小姐继续在酒店餐厅等高级场所展现她的一颦一笑,并在暗中关心大鹏(多少球迷梦寐以求的事情),比如东北F4的戏份安排在澡堂子里(要是再把乔衫安排进来就更完美了),我看的时候感觉四位仿佛回到了家里一般活络自在;古惑仔四人组安排在终极大战打完之后出现(顺便圆了超市老头的演戏梦。
PS老头真像曾江),并指出大鹏的超级英雄电影本身拍的很烂,但将拍摄过程制作成电影会很精彩。
这句台词看似随意,其实是大鹏通过古惑仔之口给自己“圆场”——我虽然已经脱离了屌丝的身份,但我也尚未达到大导演的境界,我拍这电影很简单,就是“拯救不开心”,情怀,是用来装点的,你能感动就感动,不能就图一乐。
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了,观众才有可能买你的账;一开始就把自己摆得很高,很容易会引发观众的一片嘘声。
现在资讯发达,大家好片烂片都看得多了,故弄玄虚的电影糊弄不了人。
总而言之,我觉得《煎饼侠》是一部拿捏得当的喜剧片,没有用无趣的恶搞拖延时间,而是以恰到好处的笑料让人开怀大笑,并且在笑过之后还有所回味,所以,值得一看。
————欢迎关注我的订阅号“野评人”,V信扫描头像即可自动添加。
说实话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评分那么低 我是后来才看的只知道当时这部电影很火身边好多人也都去看等好长时间过去了余热也消退了我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算是一个励志电影吧小人物的大梦想我觉得大鹏在里面演的挺好啊他和柳岩在天台上聊天那一段有打动我 电影可圈可点并没有那么烂反而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那个曾经的自己
看《煎饼侠》这部喜剧,很容易就想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段话,大鹏最早被人熟知是主持人的身份,而且还是网络主持人,几年前看搜狐网的各种明星采访,大鹏基本就是当家主持人,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积累了在娱乐圈的广泛人脉,认识了很多明星。
《煎饼侠》之前,大鹏没有电一影代表作,这部他的导演处一女作面市之后,他就一跃成为商业片当红导演和演员了。
《煎饼侠》已经上映,今天(7月17日)上映首日票房累积已经超过1亿元,这样的成绩在国产片里算是惊人的了,而且还是一位新导演的作品。
《煎饼侠》好在哪儿?
这部电一影其实源自大鹏在网站上自导自演的网络剧《屌丝男士》,片中的人物基本都是在演自己,面对自己所熟悉的娱乐圈,大鹏很勇敢地开始了自我剖析。
片中不光大鹏自嘲,柳岩、袁珊珊等演员也展现相对真实的一面,道出的就是个人演艺生涯的辛酸。
诉苦当然不是这部喜剧的目的,大鹏只是借助影片喜剧桥段的空隙来见缝插针,时不时表达自己不想做屌丝男士的心情。
一套《屌丝男士》网络剧一拍就是四季,容易腻;作为一名演员一直没有太多机会登上大银幕,容易烦;拍这部《煎饼侠》的目的显而易见,一方面是告别屌丝男士的标签,另一方面是实现大鹏自己的电一影梦。
《煎饼侠》的影片故事就是说大鹏在筹备拍摄一部电影,是个戏中戏的故事,有欢笑,也有辛酸。
《煎饼侠》的笑点非常密集,大鹏是个年轻人,所以他也懂得年轻人的笑点在哪里。
同时凭借《屌丝男士》多年的喜剧功底积累,《煎饼侠》在故事和表演上都显得比较成熟,大鹏在《屌丝男士》时期就做了导演,所以执导《煎饼侠》并不生涩。
因为这部《煎饼侠》融入了很多大鹏的真心话和真心事,所以这部电一影容易能打动观众,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那种剧情,大鹏毫不掩饰自己作为名人的苦恼,以及没有好作品的烦闷。
柳岩在片中就是演自己,角色就叫柳岩,勇气可嘉,更大胆的是,直言不讳地说:“别人说我就会借胸上一位。
”袁珊珊也不避讳别人说她不会演戏的评价,她在片中的角色叫杜潇潇,是一个略显浮夸但本性不坏的女演员。
片中的角色有真有假,但都很真诚,让观众看到了演员较为真实的一面。
大鹏这部《煎饼侠》真实感很强,同时又不忘融入很多戏中戏的夸张场景,各种一槍一战动作场面在片中也是层出不穷,不断出现的客串明星也让人目不暇接。
《煎饼侠》这部戏很好看,因为内容很丰富,故事主线把握的好,始终贯穿了大鹏的一个电一影梦,为拍好一部电一影而不断付出努力,最终让观众看到一个屌丝男士如何成为一个超级英雄。
自打《煎饼侠》的各种大阵容大搞笑的预告放出之后,就一直在关注这部电影,总的感受来说还行。
说到故事本身就真的很有意思,因为在电影宣传的前期阶段我根本猜不到它的套路,看似与其他一看名字就能把剧情猜的十有八九的喜剧电影有着天壤之别,到了之后故事的大概主题倒是已经能知道了,可是看完之后也是依然惊喜。
这部电影本身就是讲述《煎饼侠》这部电影是如何拍摄的,以及围绕着这部电影的故事,戏中有戏让这部电影看似中二的片名起到了很大的误导性,不过个人认为反而在看过之后起到了正效果。
《煎饼侠》在对于笑点的把握比网络剧更聪明的同时也维持了荒诞搞怪的路线,而且通过大鹏去表现了一种对于梦想的致敬。
也许从巅峰坠入深谷只是戏剧化的需要,但从中透露着许多对于小人物的致敬,毕竟即使通过一番努力之后,又有多少人能够获得所谓的“成功”,一般人如此,演员背后更是如此,但是是什么支撑着梦一个人走下去,无论是北漂族,还是群众演员,抑或是坠落的明星,只要在面对困境时回想一下自己最初的梦想,所经历的一切都会被赋予不一样的意义。
影片到了结尾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朝自己的梦想迈进了或多或少的距离,尽管转折的部分会有一些生硬,有些泪点稍显做作,但是我能够感受到从中的情怀,那种对梦想的坚定,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暖。
这电影是搞笑的。
虽然最后男主为了梦想而努力,最后终于梦想实现,好像变成了励志热血剧。
其实这强行的励志,我倒不怎么喜欢。
因为最后梦想实现得太高逼格了,已经算是强加的。
中间是挺好的,故事的过程中,每一小段,有点小感动,小搞笑,个别的地方,还有点煽情,比如说到屌丝,说到胸大什么的。
每一段真实明星的笑点,也挺好笑,比如邓超,吴君吴,都挺喜欢。
如果不强行梦想, 我觉得会更好。
最后的部分,当彩蛋看吧。
《小时代4》上映的时候,据说把不少人都看哭了。
而且那种哭,还不是“可TM结束”的喜极而泣,而是真的为时代姐妹花的故事感动落泪的哭。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看《小时代》咋还能哭呢?
其实就和诈骗电话“我是你东北的蛾子”的原理差不多,它用前三部筛出了那些忍受不了《小时代》的人,剩下的观众是完全与电影契合的,任导演宰割。
《屌丝男士》第一部是2012年播出的,《煎饼侠》是2015年上映的,中间3年的时间,大鹏早就已经有了固定的观众群,把这一批观众送进电影院,然后口碑拉动后面的观众再买票,才是《煎饼侠》的宣传策略。
所以我和身边的朋友推荐的时候都要说,你要是看《屌丝男士》无感,你就别看这个片子了,肯定不好笑。
其实这部电影,完全就是一部行走在捷径上的捡漏王。
第一是观众群选得好,电影基本就是加水泡浮肿的《屌丝男士》,3年都摸清了你的笑点,整部电影密集攻击痒痒肉,是不可能不搞笑的。
当然这部电影稀稀拉拉的讲了半天,笑完以后,出电影院可能啥也想不起来了,不过这部电影的slogan打得好——拯救不开心,又不是拯救中国电影,让你笑就完了,要什么自行车啊。
第二就是题材选得好,最起码那个“梦想婊”说的就是自己,比那个什么花开,靠着情怀说梦想真实多了。
大鹏和本片一众的客串明星,基本演的都是自己,所以也不需要什么演技,观众也不会觉得别扭。
大鹏在电影里展示自己“就是个屌丝”,还是契合了演员本身的状态,扮演别人不容易,做自己很简单,所以大鹏作为主演并没有啥违和感。
第三也就是最关键的一点,档期选得好啊!
前有《大圣归来》,后有《捉妖记》,国产电影的口碑在这个夏天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大家愿意花钱去看个国产片,喜剧这一块又没什么强劲的对手,捡漏捡的恰到好处。
再比对之前上映的《小时代4》和《栀子花开》,这一波国产电影都是合格的,本身就已经很值得鼓励了。
我是看《屌丝男士》的,所以觉得《煎饼侠》符合预期。
在影院里看,很多观众大概和我差不多,大家的笑点很近似,电影结束后,还保留了要看片尾花絮的习惯,很多人都是看到最后才离开的。
有很多人在说这部电影是对梦想的滥用,真是高看这片子了,我觉得充其量就是对明星的滥用,五分钟冒三大熟脸,走个过场就没了。
情怀啥的就算了,情怀是人家的,我看了也无感,所以给了三星。
非要揪着这个点不放,那就真的不开心了。
最后:不喜欢《屌丝男士》的千万别看。
不喜欢《屌丝男士》的千万别看。
不喜欢《屌丝男士》的千万别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省钱。
真的是找不到笑点,找不到励志在哪里,就像一个小学生在讲故事,剧情烂透了,融入不进去,如果在手机上看 一定会快进的片子,之所以还来评论一下,是因为姐掏钱去看了。
看完之后感觉钱白花了,感觉被骗了,特别想打315消费者权益投诉。
投诉不了,只能讪讪的来豆瓣打一颗星了。
非常不愉快的观影体验。
我觉得要掏钱看的片子,不是这种网络剧。
或许是因为过于屌丝化的名字,再加上暑期档这样一个令人沮丧的档期,对《煎饼侠》一直没有太多期待。
那张浮夸的海报太过狗血,不知道会让多少人误会了这部电影的质量,也不知道是不是反而能拉拢到更多的小城观众。
但无论怎样,以当下中国院线电影的水准来说,《煎饼侠》目前的评分被严重低估了。
在这个近乎恬不知耻的对IP进行透支的电影时代,《煎饼侠》值得被审慎地歌颂。
它是暑期档中的最大惊喜,某种程度上超过《大圣归来》,因为毕竟后者的口碑一直不俗,更因为它是动画,技术的隆重能让人们忽略剧情的稚嫩。
但《煎饼侠》不同,它是喜剧,甚至掺杂了部分闹剧的成分,是中国院线观众最热爱的类型,也是最容易被挑剔的类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院线喜剧开始主打一句宣传语,叫“笑中带泪”。
这都是那群出身于八线小城,在《知音》和《读者》浸淫中长大的公关团队的杰作。
他们热爱这种既用喜剧招徕客人,又用眼泪表示深刻的假模假式的矛盾短语。
其实,笑中带泪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能用电影推动人们达到这种情绪,很难。
之前几乎所有有这个企图的电影都让这句宣传语沦为了笑话。
《煎饼侠》算是努力蹦跶着碰到了这句“笑中带泪”的边缘。
《煎饼侠》老老实实地做了一部结实的喜剧——至少在那场柳岩对大鹏进行“点化”的戏之前都是如此。
网剧出身的大鹏,有一种特别本分的喜剧观——逗笑观众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他用最合适于一个演员的表演方式逗笑观众,而不是考虑传达背后的“意义”。
在他的价值观当中,笑料就是笑料,没有高低贵贱,笑是普世的,把人逗笑是喜剧的道德。
这个最基本的道理,中国喜剧界竟然还存在争议。
网络视频是残忍的,其实比大电影要残忍得多。
《屌丝男士》那一类东西,如果在三分钟之内没有抓住观众,人们早就关掉了事。
这样的残酷训练,至少让大鹏懂得了对包袱的敬重。
他把这一切都平行移植到了大电影当中。
他的小聪明在于,懂得扬长避短。
他让所有演员以真实身份出演,明星就是明星,首先,可以使光环最大化,有利于电影宣传;然后,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直接利用那些明星本身的特长。
他让岳云鹏唱唱《五环之歌》,让宋小宝说一句“你这个损色!
”,让赵四抖会结巴,让邓超喊一句奔跑吧兄弟……更何况还有那么多俏皮的小聪明段子,挠着娱乐圈和公众心理的痒痒,当包贝尔躲大鹏的片约时,假装喊着,“把我的大麻拿来!
”这种小幽默,不但近乎于现挂,而且还都带着刺儿呢。
所有这些都是亲切的,大鹏极其聪明地利用了这些喜剧明星自己的标签、符号和金句,他们沉淀多年留存下来的经典段子,就被大鹏全部顺理成章地为己所用,而且你还不会觉得突兀。
能做到这一点,只有让他们自己演自己才可以,不然,为他们重新设置角色,反而会显得很做作。
这样利用明星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办法。
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网剧给大鹏带来的鸡贼。
对于那些隆重对待电影的学院派人士来讲,《煎饼侠》的剧情或许有些段子化,但如果以效果论英雄的话,大鹏至少让每一个段子都熠熠生辉。
里面几乎没有咯吱人的地方,却都能让你笑得舒展。
客观地讲,《煎饼侠》本质上仍然是一部IP电影,但混杂着喜剧类型片、闹剧和正剧等多种风格。
重要的是,这部IP电影,有一种毫不欺瞒的态度,它明目张胆的告诉人们,用的就是《屌丝男士》积累起的人气,再加上这个套层结构的故事、戏中戏、现实和虚构的穿插,所有人的真名出演,反而让人们觉得诚意十足。
它绝不像《栀子花开》,近乎诈骗地启用了何炅的一个歌名以及李易峰的粉嫩,就此了事。
如果你不故意苛求,那么即使说《煎饼侠》是段子集锦和碎片化的,那这部集锦也让人从未停止过笑声。
它足以对得起喜剧这两个字了。
更何况,这部电影真的没有那么碎片,他比很多故作精妙的电影的起承转合都要纯熟。
除了对于喜剧明星最精准地盘活,大鹏也熟谙观众的心理。
当他演绎被打回底层的小人物,他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身上每天面对的心酸,当他在开头张扬着意得志满,他也明白,戳破那些明星画皮的那些部位,观众才会买账。
后来,大鹏在酒桌上念叨,“我不想再演屌丝啦。
”在天台上,柳岩说,“这么多年,别人就会说,柳岩什么都不会,就只会借胸上位。
”这就是他们真实的心声。
看到这些,你会觉得你不但看了喜剧,甚至还贴近了大鹏和柳岩的身边,看了一次他们私下的吐槽。
从这个意义上讲,《煎饼侠》不但成功地植入了大量笑料,还在抒情的桥段中成功搬演了一幕明星的真人秀。
在这个网络时代,作践自己有时是唯一能成功的捷径,这真残酷,但他们作践的时间长了,观众就分不清角色和演员,他们就被角色附体。
人们只盯着大鹏贱兮兮的表情和柳岩深邃的乳沟,这个时候,他们能用自己的名字说出那些平时无人去听的感慨,人们也就能看的到那份背后的无奈和酸楚。
刚刚他们卖笑赚了一份掌声,这些桥段,他们卖泪又能赚到另外的感慨。
是的,你能从《煎饼侠》里看到周星驰电影的影子,超级英雄电影的影子,那些硬汉动作片的影子等等,这些致敬做得都不差,有时,近乎可爱。
《煎饼侠》有它的问题。
比如结尾,当在天台上被柳岩点醒之后,大鹏因为梦想而爆发。
他真的突然变得犹如英雄附体,同时,海哥角色的转变,尚格云顿的客串以及古惑仔的出场,等等这一切都有些转场得过于突兀。
大鹏仍然想在结尾营造一点与梦想相关的情怀。
但还好,他向经典电影致敬的桥段仍保持着一股故意的嬉闹范儿,这有效地冲散了那股阐述梦想时不可避免的矫情劲儿。
甚至,某种程度上讲,真的让人觉得有一点圆童年梦想的童趣。
喜剧其实是最难驾驭的题材。
在这个时代中,人们的口味越来越重,笑点越来越高,机灵的段子手都能随时吊打喜剧演员,你想逗笑久被历练的观众,得需要多少功夫?
《煎饼侠》真的意想不到的在这个让电影感到耻辱的档期,让人们看到了一部像样的喜剧。
文/梦见乌鸦《煎饼侠》是一部让人惊喜的电影,惊喜之处大多纯在于之前的偏见,或许是片名的缘故,或许国内烂片当道的“惯性”使然,总以为这部电影很山寨,也没什么搞头,但其实《煎饼侠》噱头非常多且成熟,《食神》故事模板,《喜剧之王》内核,《屌丝男士》的笑料,一气呵成的故事,有瑕疵但不影响观感,内容实则高能搞笑。
大鹏在这部戏中戏的《煎饼侠》中,用大量自黑方式 调侃自我,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
而电影中同样令人刮目相看的,还有袁姗姗。
袁姗姗,一个被黑出来的女星,从签约于正工作室到如今,并没有因为演戏红。
她的红,是以被网友谩骂并要求她“滚出娱乐圈”的方式红起来的。
内地娱乐圈发展至今,好像还没有哪一个明星,会以这样被网友大规模地嘲笑抨击甚至谩骂而妇孺皆知、被放在头条上一个月之久的——袁姗姗是第一个。
个人对袁姗姗没什么太大的印象,从未关注过于正那些影视作品,不粉不黑,只觉得这位没有特点,《煎饼侠》竟然是我看她的第一部作品。
从电影中的表现,能感觉出袁姗姗很拼,不是那种演技派或者偶像派用自己特点来招揽观众,而是用“自黑”的方式,一拼到底。
《煎饼侠》中,每个角色都在演自己,除了袁姗姗那个角色之外,每个角色都用了自己的本名,她饰演的那个角色叫做杜潇潇,而其实袁姗姗也是在演自己。
开场一出现,就顶着清宫穿越剧的龙套,一个三线小演员,梦想着去好莱坞演一个女六号,在煎饼摊前问小演员知不知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并用5种方式,在她身上体现的是一个“女演员的自我修养”,只不过是用浮夸的方式演绎出来,看到这里,就能感受大鹏在编排这出戏之时的讽刺意味,而袁姗姗在用了一个角色的名字,去演绎这种讽刺之色。
因为在“中枪”的女明星中,绝大多数观众对他们的印象是所谓的浮夸、做作和炒作等负面词汇,久而久之,成见成为了观众脑海中的“演技。
”袁姗姗是有演技的,起码在这部电影里就能看出来。
或许她对这个近似于本色演出的角色有着特殊的情结在其中,在电影里伴随着草台班子剧组,从卖煎饼的少女到被洗脑的女超人,再到杜潇潇自己, 完成了多个性格人物的演绎。
不仅仅是外形上的变化,更有将自己独特的情感注入其中,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奋斗的小演员形象,也是一个多变性格的人物形象,在火锅店那场戏中,她的发飙勾起了很多观众追求梦想后被随意践踏后的无奈情感,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的草根演员形象。
或许这样的角色才是袁姗姗最适合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名句让世人可知初识之大同美好,但却不要忘了其后面:“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的现实。
之前一直不太清楚袁姗姗为什么被黑,是演技和颜值?
而这个20多岁的女演员,她没有很多女星那样咄咄逼人的架势,也没有一些人善于用卖萌、美艳来吸引目光,总是感觉袁姗姗很柔弱。
在她逆来顺受的温和表情之下,其实是孜孜不倦的奋斗之心。
于是在《煎饼侠》,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敢于自黑的本人。
尤其是当观众看到袁姗姗和大鹏几乎就是在演他们现实中的困境之时,他们经常被黑已经不是新闻,他们的演技不高几乎成为很多人说话的前提,他们如何认识自我、做出自我评价,并自黑下去、才是《煎饼侠》中的喜剧精髓。
袁姗姗是个相对沉默的女星,网友们说她香肠嘴,她承认,“我一直都是香肠嘴啊”,她给自己的长相打零分,还说‘有的网友还给我打负分呢’。
她这样对网友们放低姿态,客客气气,可不是真的像杨幂、范冰冰那样学自黑,她说自己还没有到达一个自黑的境界,实际上她也不愿意这样,在《煎饼侠》中这是她第一次自黑。
她可能更希望的回击方式是:收拾心情,继续拍戏,等到有一天,狠狠地给当初叫她滚出娱乐圈的人还以颜色。
行走江湖,你的背包里有没有一个侠客梦?
蝙蝠侠、猪猪侠、垃圾侠、再加个煎饼侠,不管你是什么侠,耐心点儿,要你横空出世的伟大时刻早晚会到来,只要你别违约、别从梦想里先醒来。
开始撒花唱婚礼进行曲,鸡蛋、葱花、番茄酱齐齐砸来,恭喜贺喜,用电影人自己演绎娱乐圈某一生态区的“真人秀”,这个大拼盘因为说了很多实话,讲了很多实在的现实,就算是丑媳妇,从情感上也已被公婆接纳了。
很多人揣着一颗星去看煎饼侠,做好了心理准备,大不了赔钱赔时间,再逼自己做个“键盘侠”(没有讽刺之意)与坏心情来个华山论剑。
结果,剧情逆转,慷慨地给出了三星、四星,万万没想到的意外惊喜就像煎饼侠甩出来的葱花蛋,让快乐的感觉有味道、有模样、完全具象了。
觉得国产喜剧片开始领悟了“笑中带泪”的深沉,年轻幼稚但没那么糟糕了,反正跟大鹏的“个人恩怨”也一笔勾销了。
这样的评价对制作团队来说就是先抑后扬,貌似让人家失落了,但也有坦率的可爱面目是让人开心的。
也有一些人,以前没留意过屌丝男士,也没太在意大鹏用明星来为电影刷脸的前期宣传,只是觉得闷热的周末,决定去蹭影院的空调。
早前可能有点小想法,知道《煎饼侠》已经火了,想探究这到底是个什么鬼,然后翻了《煎饼侠》的牌子,结果发现这次观影感受还不赖。
给五颗星,那的确是加了“感情分”的。
客观说来,看喜剧片的人最忌讳吃到炒冷饭,所以咱们当真初见,非‘若如初见’,这就是一见钟情的感情分。
总之,为了照顾一下吃到冷饭的同学(觉得《煎饼侠》就是屌丝男士的加长版),平复感动心情之后,打出三星四星则是给出的真实的感受分。
当然,这里的肯定是地域化了的,是因地制宜的。
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热爱电影,看电影写感受、分享心情、映射人生、汲取成长的养料,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与电影的火热程度、与所谓的影评人没有半毛钱关系的,被我说的充满了火药味,其实就是“我选择我的”。
对这些人来说,看电影仅仅是添加到日常生活里的一个项目,好不好看,火不火热,都无所谓。
他们只想跟着感觉走,因为电影与心情之间有个神秘的反射弧,社会环境与心情之间也有个神秘的反射弧,所以心情会用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映照出电影的好评差评。
甭管社会如何发展,也甭管它发展到如何牛掰的地步,多数人讨生活的氛围若是被压力与不快乐郁结成疾,置身那种环境的人是想看到可以快递到心里的快乐礼包的,也希望感受到“希望”,也愿意了解到自己并不是孤独的。
这或许可以草率地给出近些年某些电影风行的理由,电影人疯狂地拍梦想、拍情怀、拍青春、拍回忆,拍明媚的未来等等,观众买账,因为人们需要这样集体“取暖”。
而认可《煎饼侠》的人,或许就是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并不浮夸的努力人生。
对我来说,以上的看片前奏在我脑海中都有演奏过,对《煎饼侠》的观感也是肯定的分数。
事实上《煎饼侠》让我想起当年的《中国合伙人》,虽说故事迥异,风格不同,拍摄水准也不宜比较,但有让我感动的共通点。
两部电影在表现喜剧的喜感上,都在极力靠近现实,享受着自讽、自嘲、自黑的乐趣,亦真亦幻,半真半假,但都在把握一个度,不致夸张过猛、表演太过、自嗨忘我,至少努力规避着哗众取宠的廉价笑点。
整体而言,《煎饼侠》的笑料都算收放自如,采集了网络段子,但看得出是在寻找改头换面的方式。
郑凯的“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不是个新梗,让凯少爷一本正经地双语表达还挺逗的。
“宠物吞宝演变出的狗屎运”也在其他的电影里盖过章,没什么新鲜的,但大鹏用狗狗为“钻石不见了”铺了个伏笔,而且不留痕迹,这种设计是比较成熟耐看的。
但就个体演员的表演而言,还是留下了欠火候的印象。
群戏相当考验演技,也相当考验编剧的实力。
先说客串的大腕,这一环节的硬伤出在编剧身上。
客串的明星各种技能本领,貌似都有杀手锏,但并没有完美利用,不是戏份太少就是戏份蹩脚,表现好了,也像广告明星,举着打酱油的广告牌一溜烟就没了。
说说我觉得好看的,尚格云顿很出彩,大鹏的敬老精神值得肯定,导演显然没用他的中式导戏法困住国际巨星的自由式演技(还记得金陵十三钗如何改造出中国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吧),硬汉的打戏打得很认真,一句话的文戏也像那么回事。
张朝阳与韩寒很新鲜,点缀的作用刚刚好。
东北F4到哪儿都是刘老根的味道,这确实不能怪他们,这也是人家的风格。
所以在编排“四人转”舞台时,尽量呈现“本色”,用他们本真的面目表现自己,段子没让人觉得太冷,这样的编排基本合格。
另外,用T台靓照红遍微博的道馆馆长王德顺老爷子,他那段戏也算不错,听说很多人为“成龙劈匾”的桥段折磨得心痛,看来笑点不同,泪点也不同,但不管怎么说大鹏助理潘斌龙是个可爱的人。
再说让人不满意的,让我热血沸腾的《古惑仔》。
这一节真是痛并快乐着,就是那种无语的遗憾。
编导简直浪费了一次可以让观众激情万丈的机会,四人亮相时太好看了,可是为嘛高潮只有1秒钟啊,只有1秒。
后面好尬尴,是来探班的吗?
四个人用客套的普通话象征性地点评一下煎饼侠,就只剩下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了,我怎么觉得自己都是别扭的,但愿他们不是自掏腰包领盒饭的。
好吧,就当那会编剧打瞌睡了。
另外,闪回至童年的《煎饼侠》煽情版前传其实就是个鸡肋,那一段对我来说是煎熬。
蜻蜓点水就好,算是交代,搞出主旋律的范儿,不是说好“笑中带泪”的吗?
直接催泪,似乎文不对题了。
再有一个就是,我真心觉得吴君如、袁珊珊、柳岩、郭采洁四位小主不是花瓶似花瓶,不用在乎演技了,呈现自己就行了,你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吧。
当然有令人感动的,比如柳岩亦真亦假地道出口水,那当然是心声,还是希望世界是美好的,少伤害多热爱。
像柳岩那样很真诚地“自揭伤疤”其实就是《煎饼侠》的叙事风格,语气是无奈的,心情是低落的,表达出来的是淡淡的苦涩与不容易,但我们能感受到里面还有最淳朴的性情,气愤、失望、困惑、彷徨。
别说你是明星,就是总统、国王,天庭的玉帝,大家都是一样一样的,都有七情六欲,都抱有希望亦都会绝望。
经历的越多越能感受到真诚的分量,感受到魅力人格的价值,感受到诚实坦率的意义。
利益最大化的途径只有一条,利人利己,人品就是人脉。
电影故事开始正视真相了,那不是正能量,的确只是事实。
显然,用人物与事件塑造影人心里的蓝图与希望,《煎饼侠》就是在遵循他能够达到的“真诚”。
而不是以往那种摆出吊儿郎当满不在乎的神情,一副我是屌丝我怕谁的匪气,一半捧着地气一半踩着地气。
总之,那种为了避免被黑不如自黑的过度“自黑”,似乎被玩残了,真诚度直线下降,为了取悦低级可能真做低级的事儿。
标榜自我的虚情假意表露无遗,想来大家都看出来了。
现在已经打开了“该透明的就要透明”的真假参半模式了。
最后数来宝,简单说说令我印象极其深刻的。
没错,配乐,《五环之歌》不用说了。
最带感最让人陶醉的便是《动物世界》的片头曲“Just Blue”,完全烘托出了大鹏杀出记者团时的动物凶猛的势头,而且这音乐打的怀旧牌超正点。
古惑仔的配乐也是另一大亮点。
除此,对于主要人物,我个人最喜欢烂狗仔(崔志佳)的表演的,除了第一场戏略显生,后面完全逆袭,台词动作都是优质的,只要给他一个镜头,整个画面就是他的。
停车场油漆隐藏那段,他在背景墙里跑来跑去,把3拼得准确无误,那真是让我笑得前仰后合了。
PS:剧中,大鹏甩出鸡蛋、葱花时,我一直纠结于摊煎饼的动作,饼铛在哪儿?饼皮呢?
还得裹上啊·······这个问题我一直放不下!
吃屎吧
一般吧,这电影让我想起一部叫《黄片儿》的电影,内容就是讲述一个人为筹集奖金拍黄片。感觉没去电影院看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遗憾~
3.5/首映礼,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烂,除了偷拍这招有创意以及片子本身挺接地气之外70%都在抄袭电影《包芬格计划》和周星驰→屌丝演员(喜剧之王)的超级英雄梦(功夫),也把所有参演演员都解剖(黑)了一遍,原来惊喜都在预告片里,作为喜剧比上不足,动作也如过家家一般,很喜欢宋小宝,因为他是小品侠。
三星给吴君如跑步抽雪茄那个画面。
看预告片就够了
所以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JB Man吗?
老天
大咖云集,笑点密集,古惑仔最帅啦~7.17with 江南宋宋隆龙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superhero,光鲜亮丽的背后谁不是一个poorman
点映场满满都是感动,《古惑仔》、红玫瑰、尚格·云顿……抛开电影里的笑点和泪点,单是这些致敬的细节,足以让80后的我唤起回忆共鸣好一阵子了,感谢《煎饼侠》带来的惊喜。
袁姗姗的演技大赏吗?哈哈哈,难道张朝阳和袁姗姗有一腿?不过,也算洗白了,她演技确实挺好的。里面几个跟班,也算相当厉害的跟班了。当然,最喜欢,还是他们去唱歌“其实不想走”
东北F4,岳云鹏,古惑仔值回票价
只有切身玩过喜剧的人,才能体会大鹏是有很想法的,拍成这样也是很不容易的。这显然不是一部深刻的电影,也不是一部容易燃起肾上腺素的电影,随处可闻及鸡蛋和葱花的味道,或许只有这种味道,才能把我们带入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世界,在最难搞的日子笑出声来。用充足的笑料和全明星的阵容满足了市场,把“超级英雄”的梦用一块银幕分发给了万千观众,戴着一副情趣眼罩,披着一件屎黄的山寨战袍,背着一个烂片的壳,煎饼侠就这么出发了,激情而纯粹。
至少敢承认自己是部烂片了,更何况比中国大部分烂片还强那么点呢,★★★☆
看不懂
很无聊,笑点生硬
只能说,我的笑点越来越高了
就是冲着大鹏去看的这部电影,看之前期待蛮高的。但是还是离自己的期望值有一定的距离,总之不是非常满意。但是比一般的垃圾电影还是要好看很多
三星半,《食神》故事模板,《喜剧之王》内核,《屌丝男士》的笑料,大鹏个人的全方位营销。电影有很多问题,包括情节散碎、叙事脱节等等,但不妨碍观感,节奏很快,笑料密集,东北F4和岳云鹏那段真心搞笑,尤其适合北方观众,《恐高的鸟》真的被煽到了,结尾再燃,电影很会抓观众心理,梦想永不过时
【补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