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2,饥饿游戏:自由幻梦最终章(台),饥饿游戏终极篇:自由幻梦2(港),饥饿游戏3:自由幻梦(下),饥饿游戏:自由梦幻(下),饥饿游戏

主演:詹妮弗·劳伦斯,乔什·哈切森,利亚姆·海姆斯沃斯,伍迪·哈里森,伊丽莎白·班克斯,朱丽安·摩尔,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杰弗里·怀特,斯坦利·图齐,唐纳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剧照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1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2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3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4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5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6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13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14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15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16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17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18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19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20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剧情介绍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施惠国爆发了全面战争,凯特尼斯(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饰)将在最后关头对峙斯诺总统(唐纳德·萨瑟兰 Donald Sutherland 饰)。在盖尔(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Liam Hemsworth 饰)、芬尼克(山姆·克拉弗林 Sam Claflin 饰)和皮塔(乔什·哈切森 Josh Hutcherson 饰)等好友的陪伴下,凯特尼斯和十三区的小队一起为了解放施惠国的人民而冒险抗争,并且策划暗杀越来越执迷于杀死她的斯诺总统。凯特尼斯将面对致命陷阱、劲敌和道义上的选择,而这些挑战都不曾出现在饥饿游戏的竞技场中。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斯嘉丽小姐探案集第五季助浴龙纹身的女孩阿迪普鲁什古泷兄弟与四苦八苦两好三坏爱情有点蓝之爱的交响乐黑白战场1/89的凶手血色侦程:1980在我的房间凤囚凰离开你的过程侦探马龙突破弟之夫终有一天送终人白粉飞第六季制胜人生太极小城季风卧底女郎温泉屋的小老板娘狙击精英:战纪永远的第一名这是蛋糕吗?第一季死亡约定2地海传说奇缘灰姑娘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长篇影评

 1 ) 还是精彩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这个系列终于就此完结了,我也见证了从第一部到最后一部的全程,每个场景都历历在目。

这部依旧同前三部一样,既有动作戏也有文戏和惊悚戏,动作戏紧张刺激,惊悚戏真的吓一跳,还是那么的精彩。

配音,没想到老张因事换廖菁,阵容也稍有变动,不过也挺不错的。

总之,值得一看。

 2 ) 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游戏

文/梦里诗书 《饥饿游戏》在经历了三部曲的洗礼后,终于迎来了它的终章《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昔日绝对女主的凯特尼斯在所谓的终极之战里却仅只是变成了一个吉祥物般的存在,如此演绎使其只是一个为人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狗尾续貂的游戏结局。

当《嘲笑鸟》被分为上下两段来与之呈现的时候,便已经注定了这部电影的烂尾,上段冗长无味的拖沓以令人视觉疲软,在这部所谓的结局,更未尝有呈现一部好莱坞大片应有的震撼,所谓的反抗终极一战,仅只是成为了电影博人眼球的嘘头,这依旧仅只是一场在国会区所谓的“饥饿游戏”,这种方式既破坏了开篇所设定出色的世界观,更令这部电影在结局上变成了一个笑谈,绝对女主的嘲笑鸟凯特尼斯,她作为电影的关键性灵魂人物,结尾上却变成可有可无的吉祥物式人物,更是清理之外的。

电影在四部作品中塑造的重要人物便是嘲笑鸟凯特尼斯,她既是反叛军的精神领袖,更是电影绝对的核心,但不知是否是碍于成本所限,还是这样的人物,始终同占领国会区的终极一战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她既未能力挽狂澜,也没有能在电影中起到任何关键性的作用,电影更没有在反抗军与国会军的决战上呈现多么震撼的决战,一场类似饥饿游戏式不成功的总统刺杀后,战争就胜利了,而在所谓的胜利之后,反叛军的女总统当众又被女主凯特尼斯当众射杀,居然就这样安然无恙,全身而退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如此所谓的终章,剧情的数次重大转折,皆若同游戏般随意。

反乌托邦的世界观与政治的讽刺隐喻是《饥饿游戏》所寄予的内在纵深,但这种体现在《嘲笑鸟(下)》确并不竟如人意,虽然非主流化被操纵人为宣传的英雄,是嘲笑鸟凯特尼斯有别于它作英雄电影的新形象,但导演对氛围和节奏的把控除开一段惊悚的地下水道大战异形外是失控,偏暗的氛围并无法真正契合人物心灵的塑造,刻意避开的战争画面使电影缺失了世界观,至于那没有高潮的决战更使四部曲的奠基付之东流,舒缓暖阳如童话的结局又回到了那万变不离其宗的老梗话,终只是一部渴望突破却最终沦回到平庸的好莱坞流水线作品。

意料之中的结局,却并未有料想到那情理之外如游戏般的终极一战,草草收场的《嘲笑鸟》早已缺失了《饥饿游戏》的灵魂,不过是一场刻板生硬的背书。

 3 ) 【简评】饥饿游戏终结篇——一场自由幻梦

文/可多DarkLord,原创评论下午和发小撸完了《饥饿游戏》系列的终结篇……先简要总结一下:大表姐带着刺瞎狗眼的主角光环坑死无数炮灰队友然后和自己的霍比特男友过上了结婚生子xing福快乐的森活……OK Never Mind。

其实我和妹纸想说的是,其实这部电影感觉并没有网上被黑的那么烂,和迷宫的第二部一样,这部电影属于优点和缺点都太明显的那一类,然后抱着过高期望值憧憬终极大战的观众几乎全部被其缺点拖进梦乡,所以就不太注意到其优点……<图片1>首先还是吐槽好了,①其实终结篇的打斗是足够多的,只是其比重被各场打斗之间狗血的铺垫大大削弱,各种睡点尿点严重拉低了观影乐趣【我和妹子一直在小声聊天确保不会睡着= =】,感觉就有点像第二部,是一场前戏太长,高潮太短的ooxx = = ②在冗长混乱的前戏中,最让人恼火向往屏幕上扔东西的就是毫无逻辑的感情戏————锤弟弟前两部那么nice,怎么就秒变战争狂魔了卧槽;我知道小矮子被国会区折磨过,但我特么就觉得他是个绿茶婊,凯特尼斯瞎了眼了!

<图片2>【原创图片。。。

设计对白】OK,whatever,让我冷静下……除此之外,其实这部电影的几个亮点还是不错哒——第一,国会区的各种陷阱还是很炫酷的,重机枪是我的爱好么,沥青狂潮还是够震撼好么!

刺杀小队群殴异种那一段还是把惊悚与火爆做得很到位的好么!!!

——为嘛从迷宫2到饥饿4大家都是翻脸比翻书还快分分钟秒变丧尸片卧槽——不过冲出地铁站地面崩碎+天降死亡光柱的那一段确实有种游戏+跑男的既视感= = 第二,作为终结篇,这部电影把系列的反乌托邦主题推到了最高潮。

影片的最后三分之一充斥着最无耻最残酷的政治阴谋,而当凯特尼斯一箭洞穿绿茶女总统的胸膛,斯诺含血的狂笑让人战栗不已——如果革命只是由一个独裁者取代另一个独裁者,那么一切自由,皆为幻梦!

其实我觉得《自由幻梦》这个译名比《嘲笑鸟》要切合得多!

<图片4><图片3>综上,觉得这部电影一般吧,基础分7,打丧尸和结尾幻梦破灭那一段很赞+1,8分,非粉不荐。

 4 ) 这么就对了

【前方剧透】6点多下班,啃了个汉堡,看7点场次的《饥饿游戏3(下)》,网评几乎一面倒差评,但作为熬过了1、2、3又二分一部的非脑残粉来说,虽不能与国足粉相提并论,但还是强迫症地坚持把3剩下的二分一看完。

作为单一的“大片”来说,不好看,完全不能冠名大片,虽然大伙都责备片商圈钱,但拍成这样,片商确定自己是在圈钱么!?

但作为《饥饿游戏》整体,我觉得最后这二分之一还是可圈可点的,就冲着坚持极度按照原著来折腾这一点,就可以亮五颗星,正如《移动迷宫2》被猛拍砖一样,如果《行尸走肉》和《权力游戏》也拍成电影三部曲,我觉得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观众用《哈比特人2》来安慰自己一样,小说改编电影需要强大的内心,我都不敢提《三体》电影版了。

电影长达2小时16分,看到1小时30分时就有不少观众走人,接下来越走越多,然后离场时不少人吐槽烂片,有甚刚看完《移动迷宫2》的感叹一星期看了两场烂片,可怜的孩纸。

但正如刚开始看《饥饿游戏1》,圈粉的step1,如果真心从1坚持到3坚持到3下,我觉得这至少是个圆满的结束,结尾并不比开头逊色,而往往真实的结尾正是这样,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结束,就这么归于平淡,抛开那些扯淡的细节,主线条多么残(wan)缺(mei),将【讽刺】进行到底。

其实我也不知道用【讽刺】来形容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觉对不对。

《饥饿》一开始吸引人的正是FC,离现实那么远又那么近,美与丑的颠倒、无语的真人秀、夸张的访谈、宣传、政治,这个架空的世代咋看起来和我们所处的环境辣么相似,FC+1。

Katniss这个nobody一开始纯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妹妹才挺身而出,走过了1、2、3部,被强行植入了这么多“正义”,到始终坚持自我意志走自己的路,要保护爱的人,到头来,妹妹挂掉了。。。

这打击带来的心理阴影和戏剧冲突,FC+1。

大家伙折腾了3部那些年那么多个小时挂掉了一批又一批流泪又流血干掉万恶的President Snow结果捧出来的President Alma,只不过是Snow s plus,上来再整一轮饥饿游戏,FC+1。

Katniss 死了心好好玩个游戏结果告诉她这是政治,Katniss死了心投身政治结果告诉她这也是游戏,随意宣传随意手段随意牺牲,但都不是偶然哦,你晓得政治的游戏规则不?

FC+1。

Katniss因为善良自我真诚被迫抗着天使的光环拯救世人,又因为善良自我真诚干掉了President Alma背负反叛者恶名被遗弃,FC+1。

Katniss一路念叨着要干掉President Snow,带着观众朋友们上刀山下火海翻山越岭,从13区杀到capital杀到Snow家门口,然后倒下,没她啥事了,FC+1。

Katniss作为主角风风光光地出场,火烧、中毒、雷击、中枪、爆炸、爆炸、爆炸都死不掉的超级女一号,带领人民群众推翻n座大山翻身做主,最后,回老家结婚生儿育女,FC+1。

不难联想到人森(狗血),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一路拼杀,利用或被利用,然后到达终点,或者中点,会不会暮然回首,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这是政治或是游戏?

你是在玩或是被玩?

获得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你的宏图大志最后草草收场了么?

故事最后Katniss、Peeta、Haymitch选择了归隐(小说是被迫留在十二区),而其他人Gale包括Katniss mom选择的capital,果然真正经历过“血腥史”的人总是有点独特,这里又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么。

好久没写东东,几百个字都组织得零零碎碎,都不知道说了些啥果然没有立场吐槽导演。

困了,滚去碎了。

 5 ) 这是最好的结局

凯尼斯抱着第二个孩子看着远方草丛里皮塔跟大儿子嬉戏,她对着怀里的孩子倾诉了她所经历的一切,色彩温和,凯尼斯很美,皮塔很帅,以及孩子很萌,结局完满。

我所接触的饥饿游戏只是四部电影而已,没有去看小说。

我自己的评价是这样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下>第三部上。

第三部就不该分为上下,精炼为一部会更精彩。

这一部主要就是反攻了,看起来凯尼斯依旧被当做宣传的点进行拍摄视频,宣传当政者的罪恶,“煽动”民众。

但实际上凯尼斯的能耐当然不止这些,她也不甘被当做旗子使用,于是想出逃单干去杀斯诺。

于是刺杀斯诺小分队组队开始出发,一路上各种危险,当然也死了一些配角,留下真正的刺杀小队。

芬尼克死的时候我好伤心啊,因为是帅哥!

看到那些变种扑上去的时候,我心都碎了。。。

何况家里还有个刚结婚的妻子呢。

战争的最后,凯尼斯面对斯诺,斯诺说我没有滥杀无辜。

那些炸弹不是我发的。

我思量了下所有13区领导说的话,我相信斯诺。

从战略上来说,她的棋走得好。

但是真的太不人道了。

凯尼斯应该也是相信了的。

所以最后她同意了再次进行饥饿游戏来处罚斯诺,当镜头拉开,我看到13区领导站在斯诺正后上方时,我知道这次凯尼斯的箭会射向她!

果然,当她说完,把你的箭射向你心所指吧!

凯尼斯对准斯诺的箭往上抬了一下,一箭穿心,正中新任总统的心。

 6 ) 电影《饥饿游戏》系列与希腊神话漫谈:贪婪之心永远饥饿。

希腊神话中说:一日,墨丘利给普罗米修斯一密匣,潘多拉好奇,趁丈夫不在,打开,结果飞出:忧愁、疾病、灾难、悲伤、嫉妒等等,散步人间。

潘多拉赶紧关闭密匣,只剩希望在内。

后来墨丘利为补不幸,将希望郑重送给人类。

《饥饿游戏》系列故事中,在符号化的乌托邦世界里,总统斯诺控制暴民的方式正是:散步恐惧、控制希望。

影片第一部,在白玫瑰园中,斯诺问设计师:“为什么每年只能有一个胜出者?

”,其后他的自问自答,令人印象深刻。

“一小撮希望的火花是可以存在的,但不可控制的希望之火,是必须被熄灭的,因为希望是唯一可以战胜恐惧的力量。

”,可惜,斯诺最终未能躲过《星火燎原》之后的玩火自焚,这是他的命运。

在女主角:凯特尼斯·伊夫狄恩的身上,我们依然看到命运使然。

代替妹妹自愿参赛后,无限的轮回在游戏与他人的掌控之中,成为了革命军的标志“嘲笑鸟”。

看了资料得知,原来作者:苏珊·柯林斯,曾表明过故事是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忒休斯的故事衍生而来。

怪不得纵观三部曲,越发觉得,多处隐现希腊神话色彩。

英雄忒休斯的故事,同大部分的希腊神话一样,糊涂而美丽。

他有两件事尤为传奇:解开了建筑师:代达罗斯(Daedalus)建造的迷楼,战胜了牛头怪:米若陶洛斯(Minotaur)。

作者阐述,故事里的凯特尼斯就是忒休斯,牛头怪被升级成了政府和那种无形的体制与压力。

这里,不由得令人妄自揣摩,也许忒休斯解开的迷宫,就是女主角:凯特尼斯,面临的命运难题。

希腊神话里,命运是最高的力量,诸神之上皆有命运,故事里爱恨情仇混乱的一塌糊涂,诸神的故事亦带着人类的本性;半人半神的故事、乃至英雄的故事,又在高尚的人性探求中挣扎求存,其中没有教化刻板的善恶报复,却同样美丽又引人自省。

故事放到今日世界,迷楼更庞大,迷宫更复杂。

希腊神话中,诸神和众人都无法抵抗的命运,在《饥饿游戏》中,女主角:凯特尼斯却自主命运。

这也是影片一直以来,核心牵绊着观众和影迷的线索。

执政的总统规划社会阶层,设计游戏,掌控贫民的命运。

革命的领导科恩制造话题,煽动反击,同样主宰贫民的命运。

而凯特尼斯深陷其中,跳出一个迷宫,又走进另一个,所有人都想看她如何打破这一切,同神话中迷楼的设计师一样,造一双翅膀,飞出天际。

而作者就给了女主角:凯特尼斯一双这样的翅膀:嘲笑鸟的翅膀——本性。

故事的开篇,凯特尼斯是游走在森林里的猎手,她的本性源于自然,她无畏却也恐惧,恐惧的是社会中的人和体制。

这个设定和矛盾构建的极好,也预示着未来的发展中,社会人和体制,终将无法摆布她的命运。

《嘲笑鸟下》的结尾,两位总统之死,就是最好的印证。

谁主命运和改变命运这样的话题,从希腊神话里溯源,是探求不尽的,没有答案。

而在《饥饿游戏》系列中,作者给了我们想要的答案。

从女主角:凯特尼斯,自愿代替妹妹参赛开始,她就不再屈从于命运了。

而真正引导她最终改变命运的,是导师黑密斯的那句:“时刻记住,你真正的敌人是谁。

”假设命运不可抗,终将到来,那么认清自己的敌人是谁,将会是指路明灯。

而每一个人的敌人,殊途同归,往往恐惧的背后,是“贪婪”。

小说和电影的命名,均取自同名杀人游戏:“饥饿游戏。

”。

名义上是总统讽刺暴民太过贪婪,这个残杀的贡品游戏,是用来惩罚不知满足的下层人民的。

而故事本身,则是在讽刺乌托邦城市里的贵族和权力者们的贪婪。

在这里照进了现实社会,对金钱、权力的神往,让大部分人迷失在自己的饥饿游戏里:拼命赚钱、不断升职、寻求成功。

而女主角:凯特尼斯,在《嘲笑鸟下》中,对着怀里的婴儿说:“人生还有很多游戏值得去投入,将来再慢慢给你讲述。

”,到了这里,影片的架构完整了,并再次点题。

看似架空在罗马斗兽与体育盛会之间的形式,呈现了《大逃杀》和《心慌方》的刺激,揭露社会政体、起义运动的阴暗面。

所有的元素加起来,让《饥饿游戏》超越《分歧者》和《移动迷宫》等同类反乌托邦作品的,是故事里借着希腊神话的根源,把命运和真理的探讨放在其中,令故事大快人心之余,又经得起推敲。

命运令你起起伏伏,一时站在众人之上,一时又跌下万丈深渊。

命运的游戏,是每个人面前的“代达罗斯迷楼”。

这样的故事,怎么讲都经久不衰,从公元前1200年,到如今公元2015年,而《饥饿游戏》的精彩,还在于作者对社会效应有力的呈现。

女主角:凯特尼斯无论是主动反击,还是被动选择,她都是起义军的希望。

没有这团希望之火,众人就无法协同合作,毫无畏惧的牺牲自己,换取胜利。

这是对事实的映照,早前的革命起义如此、如今的总统选举亦是如此,而真正的领导人和形象大使是什么样的人,没有人了解。

这样的规律,政客们知道,这是民众的力量源泉,感染力强,但也蛊惑人心,是令人们变成乌合之众的方式,作者知道其中的两面性,展现过程给我们看。

而影片中利用娱乐节目的作秀、电视宣传片的拍摄,又呈现了光鲜假象背后的尴尬与丑陋。

有多少作秀的故事是假的,有多少宣传记录是摆拍的,每天被媒体包围的人们,沉浸在新媒体中玩的不亦乐乎。

内容与宣传之间的高墙,早已经被新媒体的形式拆除,我们已经无法从标题看出一篇文章的内容本质,它们利用我们的好奇的心,在HTML5和软性植入的障眼法里,我们甘愿为其会心一笑。

这里扯远了,但是影片中,现代革命活动的掀起和传播形式,就差不是人手一机的时代,利用网络社交群体来沟通了,着实令人玩味。

《饥饿游戏》系列透着些许希腊神话的内壳,外围是繁复瑰丽的社会迷宫和传媒图景,牵引人的是女主角:凯特尼斯突破命运摆布的主线。

而其中的并不新鲜的三角恋情里,最终捧得美人归的小个子皮塔,更像是神话中,爱上英雄忒休斯的善良公主:阿里安(Ariadne)。

神话里的阿里安公主怜惜忒休斯,赐他一刀、一线球,嘱咐其将线的一端缚于迷楼门柱,一路放线而进。

忒休斯用刀成功杀了牛头怪兽后,循线而出,终与公主成婚。

在第一部影片中,深夜皮塔对凯特尼斯说:“我一直在想,如何不被人改变,即便是死了,我希望我还是我自己。

”,皮塔就是这样,将走出命运迷宫的线,交给了凯特尼斯,让她在赛前的茫然中,找回了命运的牵引,直到最后都坚持了自己的本性。

从她心底射出的那一箭,不会偏离。

到此为止,《饥饿游戏》与希腊神话的借题发挥结束,仅为个人赏析角度,很喜欢早期无为而治的希腊神话,也很喜欢《饥饿游戏》系列电影。

影片中痴迷白玫瑰的斯诺令人印象深刻,也许你说他恶贯满盈,再纯洁的花香也掩盖不住他内心的肮脏。

其实他和《雪国列车》的首脑,做了同一个决定。

在无法让所有人都存活的情况下,他们做出了,让少部分人活的更好的决策。

《星际穿越》中的教授,同样冒着放弃地球上人类的风险,做了延续人类的决策。

《三体》里面提到,当你必须作出杀掉另一艘舰体上的人,以延续自己生命的决策时,我们已经不是之前的地球人了,而是另外一种环境里,资源决定论下的新物种,遵循新的生存法则: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生活的选择,总是这样的,共赢的机会不多,难在取舍。

革命领导人科恩选择杀死上层社会的人民,总之要死一半人,到底和斯诺也是同类,谁站在那个位置上,都会变为同类,这是战争的真相。

而科恩的不可原谅,在于她继续屠杀游戏的循环,生存之外,她还要复仇,这是贪婪,所以她终将被结果。

贪婪之心永远是令我们走上不归路的源头,当回到家乡,凯特尼斯看着皮特,听着屋外的落雨,她找回了平静生活的满足感,有时候喂饱自己的欲望之心比肚子更重要,如是而已。

2015年11月30日 小玄儿记————————————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7 ) 从独立战争到科幻政治:美式反乌托邦的又一次例行表演

反乌托邦类型已经好久没出新花样了。

厌倦了从俄国人与外星人手中拯救世界的老套剧情,美国人开始量产反乌托邦,与各类意识形态假想敌斗智斗勇。

这种题材与奥威尔等前辈的作品相比,其突出特点在于没有提出任何新的东西,一切只是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换皮重演。

这类反乌托邦剧的炮制仅需一个反派、一根导火索与一场最终的胜利。

而反派是最需要用心设计的因素。

美式反乌托邦的反派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独夫反派。

独夫反派的特点就是行事独裁且手段残忍,搞得民不聊生,正如当年大英帝国对殖民地的“欺压”。

独夫反派是反乌托邦类型中最弱的一种,只要干掉首恶,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一半。

而由于独夫通常有杀人放火等明显的道德污点,动机也非常自私,总是容易被集火。

本作中的反派,或V字仇杀队的首相都是这种类型。

第二种是哲学王反派。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与智者是最适合统治的人,而有一类反派则自认为是哲学王的化身。

哲学王反派往往有卓越的智慧、素质、领导力与一系列看上去极度适合领袖地位的特质,以精英形象出现,但往往包含着野心——就是将自己转化成第一种独夫反派。

哲学王反派的迷惑性在于他主张牺牲一部分人可以达成更大更长远的利益,往往能吸引一些拥护者,相比完全利己的独夫反派更难缠一些。

第三种则是真社会性生物反派。

这类反派是一个体制而非个人,如同蜜蜂、蚂蚁等真社会性生物往往牺牲个体自由,以实现全局利益的最优,这类体制也往往高度强调分工与服从,而忽视个体的天性自由。

与前两类反派不同,真社会性生物反派的强大之处在于对手不是个人,而有整个社会作为他的肢体与触手,其最常见意向就是虫族——威尔斯笔下的虫型月球人,星船伞兵种的虫人,以及安德系列、星际争霸与异形二中的虫人社会都是其形象衍生。

某种程度上,这三类反派对应了三种美国潜意识的敌人:独夫反派是以独立战争BOSS英王乔治三世为代表的暴君,哲学王是以新加坡李光耀为代表的精英主导之开明专制,第三种则是美国人的最大对手——被很大程度妖魔化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形态,即使在苏联解体,西方欢呼历史终结的二十多年后,仍然能西方人心有余悸。

但这类反乌托邦的苍白之处在于,解决方式通常只有一种:就是用万能的民主制度去覆盖它。

主角被逼上梁山,结识盟友,制造舆论,展开决战,把原来的反派暗杀或处刑,建立一个民主议会,这是颜色革命的标准流程,也是饥饿游戏这类反乌托邦套路的最终结局。

一般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就像王子与公主过上幸福生活可以作为标准结局一样,成立选举制度往往也被认为预示着问题的完满解决。

但实际上,现实世界远没有如此简单。

如果实施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就能实现社会振兴,世界上也不会有那么多陷入动荡混乱的发展中民主国家了。

如果将民主视为唯一真理,还会发现历史上的诸多疑点:比如推理出原始社会禅让制优于封建君主专制,罗马共和国优于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是比拿破仑帝国更优越的政体,因为前者的皇帝是轮选产生、后者则是一人终身执政,我们还会认为新加坡人民水深火热,而利比亚人生在天堂。

这就是美式反乌托邦的真正贫乏之处:它谢绝进一步思考表象下的真相,永远将假想敌作为反乌托邦,将自己一套普适价值作为拯救世界的万能钥匙。

它们非常害怕,乃至回避去思考一个问题:民主政治其优越性的本质为何?

西方国家的强大真的完全源于其制度优势,还是其背后的经济形态、工业化水平、高比例的受教育人群与发达生产力的衍生物?

所以可能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是繁荣的产物,而非成因,可能是社会诸多发展途径的一种,就像象鼻。

认知语言学家Steven Pinker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说明人类对自身禀赋的优越感:大象会觉得象鼻强大而好用,从而所有的高等生物都应该进化出象鼻,没有象鼻的生物必然堕落而野蛮。

但事实上,象鼻可能并不是普遍、一般性能力的化身:小象可以用鼻子喝水吃饭挠痒痒,固然很适合它自己,但没有进化出象鼻,并不代表就做不到这些事。

但西方社会无法接受自己的普适价值并不普世的观点,所以美式反乌托邦总是一昧重复着独立战争的辉煌,而拒绝探索新的东西——美国宪法、财产私有制与总统制都是不允许被挑战的产物。

所以现在的好莱坞反乌托邦和二十世纪科幻黄金时期的反乌托邦作品某种程度上是立场相反的:二十世纪的作者们恐惧于某种未来,而怀疑现实,挑战现实;现在的独立战争的复读者恐惧于受到怀疑与挑战,从而努力让大众放弃思辨,推销自己的正义与不可战胜。

从娱乐的角度,这类作品未必不好看,但看多了总会让人审美疲劳——西方民主大战三类假想敌的故事,再怎么排列组合也就只有几种可能。

我不觉得美国人热爱输出价值观是绝对的坏事,但搞不出新鲜有趣的东西却是原罪,一如这几部又臭又长的饥饿游戏。

但有没有以西方世界为反乌托邦的作品呢?

我暂时就想到一个——刘慈欣的三体3与流浪地球小说版,辛辣地讽刺了普适价值与民意绝非金科玉律。

但另一方面,大刘笔下也有中国2185这样在未来科技加持下,对高度民主平等中国社会的描述,展现了技术乐观主义的勃勃生机。

总而言之,科幻作品需要勇于反思现实、批评当下、寻找突破现实的窗口,而不能只是满足于对当前价值观的固守与歌功颂德。

所以我认为饥饿游戏始终只是一部披着科幻与反乌托邦外皮的青春政治片,展现的是极为正统的西方传统政治观。

缺乏科幻作品应有的锐气,这不仅是这部作品,甚至也是当前渐渐消沉的整个科幻界所面临的问题所在。

但回到这部影片而言,我认为它的弱点在于定位不清:想利用好科幻动作元素,要么走特效惊人的爆米花路线,要么走枯燥无聊的深度非主流,但不能拍枯燥无聊的爆米花。

饥饿游戏的弱点就在于贪多求全,集合了两类类型片的弱点:价值观念与科幻内核陈旧到几乎没有,动作场景与视觉元素又异常乏味,虽说不上失败,却也只能算同类大片中的中庸作品了。

 8 ) 大游戏,小棋子

饥饿游戏上映的时间点,很不幸地,非常妙:巴黎经历了黑色星期五大屠杀,法国决定和俄国联手打击ISIS之后。

饥饿游戏背后传达的信息,很不幸地,非常简单生动地影射了我们正在经历的政治博弈。

游戏?

博弈?

game也。

饥饿游戏四集当中第二集最有戏剧性拍的也最好,第三集空洞拖沓几乎忽略主旨为最次,第四集很合格的将原作传达的信息忠诚清晰的表达出来 – 可观性冲突性绝不是这一系列最优但却是最不可缺少的终篇。

虽然边边角角穿插了原著没有的三角恋剧情,然而在整个宏大的革命背景下,这些没有结构性的小恩小爱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不合时宜。

Katniss迷人之处就在于她的棱角和反叛,从头至尾没有遵守过任何规则,甚至蔑视规则:她站出来取代了被选为祭品的妹妹,她要Peeta一起吞下毒果迫使组织者修改规则,她向穹顶一箭破坏了整个饥饿游戏的设置,她对十三区总统的劝说置若罔闻,她对于事先写好的剧本毫无配合性……她太独立,太真实于自己的想法,不被虚妄的名利所动摇,不以任何派属的生命为筹码,不被堂而皇之的借口所蒙蔽 — 她就是任何想摆布民众的统治者的噩梦 — 然而,这样的一个Katniss却应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种下来。

2010年末北非中东一系列的独裁专政政权被推翻,抗议者涌上街头,这种饱胀蓬勃的向往民主自由的信念使得革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也许有人为了保卫同胞自我牺牲,也许有人为了拥护自己相信的领导奋战流血。

但是所有投入到这项运动的国家局势全部进一步恶化:本阿里流亡突尼斯临时政府权力交迭政局动荡,穆巴扎克下台新政府被军方政变推翻,卡扎菲逃亡被暗杀宗教势力和西方势力内部火拼,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不被西方世界承认由西方间接非意愿扶持的ISIS从中崛起…… 那些自愿走上街头的民众怀着的不过是“推翻了这个暴君我们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单纯的想法,和“如果我们有民主就可以获得自由”这样天真的愿景。

很不幸地是,百万千万这样的单纯和天真只是沦为下一个争权者可利用的工具,而这些野心家最终会落为在背后虎视眈眈用金钱和武器输送来捭阖纵横的超级大国联盟的傀儡。

Katniss不愿沦为谁的工具,Snow的不行,Alma Coin的也不行,任何人都不行。

她和Gale愈行愈远本质在于此。

Gale是甘心为革命牺牲,为革命而双手沾满鲜血的标准棋子。

他不懂得Katniss的坚持,他说“这是战争啊,Katniss”。

如果屠城可以减少敌人的反攻,为什么不呢?

如果杀掉首都的孩子做一场秀可以激起民愤让我们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什么不呢?

“这是战争啊,Katniss”。

是,如果在真实世界里,Katniss这种理想主义者,这种心怀仁义的领导人是不会最后胜利甚至存活的。

胜者多鄙陋,很不幸,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如此,而单纯天真的民众一次又一次心甘情愿的掉入陷阱。

所以我们要吧Katniss种在心里—这才是饥饿游戏系列最了不起的地方。

一个打着青少年读物旗号的小说,却有着想要让热血的青少年冷静三思的深意,对此我心怀感激。

当年轻的你走上街头准备为“理想”献身的时候,少年请三思;当年轻的你穿上炸弹背心为真主复仇的时候,少年请三思;当年轻的你将菜刀捅向你隔壁不同种族的邻居,少年请三思!

这世界有太多不必要的暴力,更加不缺利用暴力和混乱达到政治目的或者集权妥协的阴谋家。

而且你要相信,没有自由是绝对的自由,没有民主是不受控制的民主,没有暴力是不构成恶性循环的暴力。

任何打着“民主,自由,信仰”旗号的杀戮都应当被质疑。

饥饿游戏的结尾很模糊,很温柔,很理想化,很适合Katniss。

现实中,Katniss这个人民的斗士,射死新总统的凶手,就算最后能逃出生天,她不见得能逃得开政治的摆布 (而她也不适合于做一个稳定新政府的领导人),就算逃得开政局的摆布,她不见得能逃离乡愿的无可奈何,而世外桃源更加是骗人的。

我很理解作者,在这里是写不下去的。

而我终究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或者说生活在历史发生当下的民众总是惊人的健忘,亦或无知和情绪化。

惟愿Katniss能在无数青少年心上种下星星之火,用最浅显的故事情节启发对当前政治形势的关注和思考。

一个独裁暴君的倒台绝不是臆想中旧生活的结束,一个“民主政府”的上台也绝不能保证更好生活的开始。

这些,希望从饥饿游戏中,你们慢慢能懂。

 9 ) 明明分類就應該是女性政治科幻電影

終於,11月20日,我在西門町看完了the hunger game的最後一部,這裏像是一個使命,從第一部到最後一部,一直在這裡,感受著凱妮絲的變化,也感受著自己的變化——果然我還是最愛女性主義的。

很感謝自己大學時候修的兩個專業,因為主修文藝創作,老師及其鼓勵同學看小說,在大一下學期時《飢餓遊戲》成了我們期末「現代文學導讀」的考試範圍,20幾個人為了期末考試,在電影上映的第一天衝進西門的樂聲影院,霸佔千人觀影廳整整兩排。

之後的每一齣戲都在西門看,不得不感嘆這一系列很像《SPEC》,格局一部比一部大。

很多時候劇情的走向會讓我差異:這和原本的「飢餓遊戲」主體設定也差太遠了吧。

除了感謝「現導」這門課之外,也很慶幸自己修了「新聞傳播倫理」,第一次感受到群眾意識被控制的可操作性和他帶來的恐怖後果。

所以從第三部開始,漸漸的整個「飢餓遊戲」不再僅僅是施惠國想要鎮壓受惠國的一個電視節目,而是變成一個以政治叛亂為主題,有流血事件的「世界遊戲」。

很多人在看完第三部都吐槽「靠北這是什麼鬼」、「和前兩部也差太多了吧」,基於前兩部的成功還自我安慰道「好啦,這部拍這麼難看就是在給第四部做鋪墊啦,我原諒他了啦」。

但我卻覺得,第三部拍得出奇地好,其中蘊含對於政治壓迫和所謂的民主共和的嘲諷與批判,更是讓我誤以為part1會被廣電總局弊了中國無法上映。

看part2之前又和同學討論起第三部,13區人民的全灰色塑身軍衣像極了文革,柯茵作為13區的領導者,一講話台下便全場雷動,每個人都在歡呼,難道他們真的這麼相信柯茵能帶領他們戰勝司諾嗎?

盲目的信任執著的好笑,就像那個時代的中國,將個人崇拜發揮到了極致。

包括柯茵需要拉攏其他區的人民一起叛變都會,領導人要凱妮絲合作拍戰爭宣傳片。

首先,宣傳片是給誰看的?

無一不是大眾。

而「大眾」的「眾」指的是誰?

所謂「大眾」並不是菁英教育,而是一個事件需要用最淺顯直白的方式被「所有人」了解,這個「所有人」就是「眾」——烏合之眾。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part1當中,凱妮絲最早拍攝宣傳片,她的對白和動作,都是那麼的直接與淺白。

這其實是第三部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東西——每一個人,接收到經過媒體撰寫、編寫的東西,並非都是事情的真正面貌與原因,戰爭也是。

撥開華麗的包裝與強大的集體主義外衣,戰爭就會顯露出他原本骯髒不堪腐朽發臭的實質——一個集權想要推翻現有掌權者而發起屠殺百姓的暴亂。

而暴動——姑且就用你們說的「戰爭」,戰爭之後,政權的改變並不會對人民的生活造成任何影響,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本片最後凱妮絲明明是為了處決司諾而去(雖然我認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利決定一個人的生與死),卻眼睛一斜,射向剛誕生的新霸權領導者——柯茵。

而凱妮絲身後被洗腦的烏合之眾不幹了,明明應該死的是司諾這個如同希特勒般的獨裁者,群起而攻之,五馬分屍並不夠,撕成碎片才解恨。

作為新獨裁者的柯茵估計是一個過了頭的女權主義者,為了權力可以用盡任何辦法,在處處是陷阱的都會區竟然還派出一支專門拍宣傳片的隊伍,為了鼓舞士氣真是費盡了心思。

(她讓我一直想到自己國中的數學老師,只要走廊上傳來她「咔咔咔」的腳步聲,全班都已經正襟危坐得等著她了。

)司諾最後的笑聲意味深長,「燃燒的女孩」是他賜予凱妮絲的名號,也正是他一手打造出與自己對抗的「變種」,其實他應該也已經猜到了凱妮絲不會殺自己,而會把整件事情推向另一個高潮,也許,司諾也累了,一個咳血的老人也想要休息,培養出凱妮絲來對抗自己正是他的計劃吧。

對於過程中打鬥情節無感,只能一直感嘆作者/編劇鬧洞好大啊什麼鬼都能想出來,一直被嚇來嚇去好可怕啊啊啊。

這一橋段像極了《移動迷宮》(剛還看到有人說《移動迷宮》2比這部好,是瞎了嗎?

我真後悔為了看殭屍花了300台幣)。

來講一講電影的結局吧,戰爭對於百姓意味著什麼?

柯茵故意模仿成都會發出的炸彈將自己的居民炸得屍橫遍野,急忙跑進去救人的軍醫裡還有小櫻。

凱妮絲非常愛自己的妹妹,這從第一集替妹參賽就能看出。

而在妹妹回頭看她還沒來得及說一句話,柯茵的炸彈再次點燃,炸死了自己13區的軍醫。

其實戰爭帶給百姓的,除了被集體主義或個人主義洗腦之外,痛失家人、食不果腹,這才是最大的痛苦。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凱妮絲最後願意回到自己的家,和皮特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也許對於她來說,愛的人在身邊就是最大的勝利。

其實作為一個女性主義擁護者對於這個結局還是蠻不喜歡的,但真正想想,凱妮絲如果真的代替柯茵成為新的統治者,也許她過得更加不開心吧——也許這就是她噩夢的來源。

哦忘了皮特,從第三部開始,這個矮子就一直被大家遺忘,像是一個累贅回到凱妮絲身邊,在這種女性電影中男性往往並沒有那麼重要,即使重要也是為了要襯托凱妮絲。

像她的那個前男友(總是忘記他的名字),在本片中和皮特說了這樣一句話:「等到時候我們三個都活著,那就是要看她會選擇誰了。

」哇靠我也想有幾個男人給我選啊!

還有打鬥過程皮特因為被洗腦而分不清現實與虛幻一直不停得問凱妮絲「真的假的」,還一直處於崩潰邊緣,卻因為凱妮絲的一個吻艾瑪立馬就好了!

還能對相聲了!

「stay with me.」「forever.」導演⋯⋯要不要這樣給兩人愛情強加戲份啦!

這麼早就想相愛交往分手交配結婚生子嗎。

 10 ) 《饥饿游戏》系列:居然不是大逃杀

《饥饿游戏》系列:居然不是大逃杀文:火神纪第一部《饥饿游戏》出来,应该是2012年吧,距今十年了,之后每年推出一部,连续四年,成了一个系列。

当年这个系列推出来的时候,只是勿勿看了一眼简介,看了几张海报和剧照,看了宣发的几段小文,感觉,这是不是就是美版的《大逃杀》呢,于是一直提不起兴趣去看,一点想看的欲望都没有。

可能因为我是《大逃杀》的死忠粉,在我看来,大逃杀类的电影,已经无出其右了,所以除了《大逃杀》本杀,同类型的片子感觉都不怎么好看,久而久之,大逃杀系的电影我就基本不看了。

近期片慌,于是一口气,把这个系列的三部曲,共四部片子都给看完了。

饥饿游戏 (2012)7.12012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盖瑞·罗斯 / 詹妮弗·劳伦斯 乔什·哈切森《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开山之作,讲的是一个架空背景下的世界,十二个行政区加一个都会区形成的一个大世界,都会区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也是这个世界的统治阶级,其它十二个行政区各行其事,有的挖矿,有的砍树,有的畜牧,有的种植,以供养整个世界的运行。

每一年,十二个行政区都要抽签选取一对男女,送去都会区参加一个叫做饥饿游戏的真人秀,每年送去参加真人秀的所有选手,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那个冠军可以超脱出自己原来的阶层跟统治阶级一起享受全民的供养。

在这个背景下,这一届的选拔开始了,女主的妹妹补抽签抽到,女主为了保护妹妹,自愿替妹妹去参加饥饿游戏。

而因为女主是第一个自愿替所爱之人参加游戏《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开山之作,讲的是一个架空背景下的世界,十二个行政区加一个都会区形成的一个大世界,都会区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也是这个世界的统治阶级,其它十二个行政区各行其事,有的挖矿,有的砍树,有的畜牧,有的种植,以供养整个世界的运行。

每一年,十二个行政区都要抽签选取一对男女,送去都会区参加一个叫做饥饿游戏的真人秀,每年送去参加真人秀的所有选手,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那个冠军可以超脱出自己原来的阶层跟统治阶级一起享受全民的供养。

在这个背景下,这一届的选拔开始了,女主的妹妹补抽签抽到,女主为了保护妹妹,自愿替妹妹去参加饥饿游戏。

而因为女主是第一个自愿替所爱之人参加游戏的,所以在她参赛之时,便被这个真人秀的制作方大肆宣传成了热门人选。

女主的技能是射箭,所以参加比赛后,这种远距离的攻击在那个冷兵器的战斗里简直成了无敌的存在,本来说女主夺冠就好,但是女主与男主两个人互不舍弃,准备双双奔赴死亡以此反抗这个制度,结果大赛临时改了规则,让本来只能一个胜出变成了两个人同时胜了,于是破天荒第一次,苦命金鸳鸯双人夺冠,彼此成就了彼此。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2013)7.42013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弗朗西斯·劳伦斯 / 詹妮弗·劳伦斯 乔什·哈切森《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The 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里荣归故里的两小只并没有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因为女主在故乡还有一个等她回家并且帮着她照顾女主母亲和妹妹的男友,而女主男主苦命金鸳鸯的人设本来只是一个为了游戏而做的人设,所以荣归故里之后,一方面是男友尽心尽力地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方面是同生共死的袍泽以及全国人民与媒体都在争相关注的回访与甜蜜的爱情生活,因为你既然享受了人设带来的福利,那么享受完之后便需要继续经营该人设了。

新一届饥饿游戏按时来了,而主办方再次更改游戏规则,这一次的参赛者,不再从所有民众里去抽签,而是从历届的冠军中去抽签,美其名为纪念赛《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The 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里荣归故里的两小只并没有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因为女主在故乡还有一个等她回家并且帮着她照顾女主母亲和妹妹的男友,而女主男主苦命金鸳鸯的人设本来只是一个为了游戏而做的人设,所以荣归故里之后,一方面是男友尽心尽力地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方面是同生共死的袍泽以及全国人民与媒体都在争相关注的回访与甜蜜的爱情生活,因为你既然享受了人设带来的福利,那么享受完之后便需要继续经营该人设了。

新一届饥饿游戏按时来了,而主办方再次更改游戏规则,这一次的参赛者,不再从所有民众里去抽签,而是从历届的冠军中去抽签,美其名为纪念赛还是终极赛,冠军中的冠军。

而尴尬的是,女主所在的行政区,她是唯一获得过冠军的女性,而男性的冠军,只有她的搭档以及她的老师,所以她是一定会去参加的,而男性选手则非此即彼。

整个比赛的过程并没有太多的惊喜,电影最后的一个镜头,女主一箭射破了天幕把整个比赛终结,可能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一个暴点。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2014)6.32014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弗朗西斯·劳伦斯 / 詹妮弗·劳伦斯 乔什·哈切森《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1)则是这个系列开启的一个新纪元,从游戏里出来,不再有游戏,游戏里的杀戮,直接带到了现实世界中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所以,整个曾经被夷灭的第十三区成了革命的根据地,革命军的总统带领着革命军队随时准备覆灭旧政权的统治——而女主,因为其比赛中的优异表现以及由她最终射破了苍穹,所以她成了革命军最好的宣传工具。

整个第三部,感觉就是一个拯救大兵男友的故事,第三部的剧情至男主被救止。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1)则是这个系列开启的一个新纪元,从游戏里出来,不再有游戏,游戏里的杀戮,直接带到了现实世界中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所以,整个曾经被夷灭的第十三区成了革命的根据地,革命军的总统带领着革命军队随时准备覆灭旧政权的统治——而女主,因为其比赛中的优异表现以及由她最终射破了苍穹,所以她成了革命军最好的宣传工具。

整个第三部,感觉就是一个拯救大兵男友的故事,第三部的剧情至男主被救止。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2015)6.52015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弗朗西斯·劳伦斯 / 詹妮弗·劳伦斯 乔什·哈切森《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2)为革命小分队的进攻历程,小分队一路向都会区去进击,最终在他们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革命军战胜了政府军,新世代降临。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2)为革命小分队的进攻历程,小分队一路向都会区去进击,最终在他们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革命军战胜了政府军,新世代降临。

四部片子看完,我才发现,我果然是狭隘了,这个系列电影,其实可能都算不上大逃杀系的电影。

在我看来,它多少带有点政治隐喻,带有点权谋,带有点荒岛生存,带有点爱情,带有点反讽……它似乎啥啥都有那么一点点,但是它却又啥也不是。

好莱坞商业大片,可能真的如同一个大杂烩一样,啥啥都往里加一点,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各种喜好的观众都给照顾了,而这样做会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是——看似是面面俱到了,其实面面俱不到,可能所有人都被照顾到了,但是所有人可能都没有被照顾到很好——所以这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好像所有人都不怎么讨厌它,但是所有人可能也都不会怎么喜欢它。

比如我,我其实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说它有多好吧,没感觉;说它有多少硬伤吧,好像也没有。

总之看完后我依旧觉得,我好像不后悔这十年来,我曾经错过它;也就是说,如鸡肋矣,食之多少有点乏味,弃之亦不觉可惜。

对于这四部片子的评分,如果按五星评的话,第一二部我会给三星半吧,第三四部则两星半到三星,中规中矩。

这个系列有个很反差的东西,看名字和介绍我觉得它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系列,但是真的看下来之后它却让我的期待值很受伤,它不仅不快,它还很慢。

第一部,它恨不能用半集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去做铺垫,而真正在游戏的时间所占的篇幅其实并不多。

这个系列,虽然是在一个架空的背景里,但是它对于潮流的反讽,对于真人秀的嘲弄,对于权贵阶层与底层人民的冲突与刻画,倒是多少可见其野心的。

大量的包装,大量的铺垫,大量的访谈,最后把才把这些人都放进那个游戏的设定里,去进行那个疯狂的猎杀。

而所有种种的一切,最终只是权贵阶层的一场游戏,也是统治阶层对于底层反抗的一种疏导,这一点很有意思。

被选送的贡品,仅仅只是贡品,连人都不算是——他们是这场供给予全民狂欢的游戏里的棋子罢了,而他们的生与死,对于统治与权贵阶层仅仅只是游戏,仅仅只是对于下层统治的一个工具。

所以这个系列的电影虽然叫做《饥饿游戏》,但是这个游戏本身的意义并不是这个游戏,这就让这个游戏完全失去了意义,而电影的意义呢,又在哪里。

这可能是这个系列里最具反讽意义的设定了。

政治与权贵,主宰所有的一切,而底层阶级的生死场,仅仅只是他们眼里的一场游戏,甚至不过是娱乐的秀场,更甚至是用之来愚弄底层的工具而已。

所以,电影里所有的进击与努力,在另一个阶层里却成了一个玩笑与娱乐。

这个系列里,引导所有一切的,不是底层阶级如何努力如何摆脱阶层固化进击逆袭人生,而是上层阶级如何愚弄底层,如何利用底层的情绪去操弄底层人民。

  政府总统如此,革命军的总统亦如此。

政治权谋到了末端,一切人一切事似乎也就都殊途同归了。

《饥饿游戏》的意义是什么,是政治工具;《星火燎原》的意义是什么,同样是政治工具。

只是,《饥饿游戏》是政府的工具,《星火燎原》是革命政府的工具;所以,大主女的进击,最终只是看她成为了哪一边的工具,为哪一边去服务。

《嘲笑鸟》两部呢,女主以为自己觉醒了,但是其实没有,她的小分队一直没有停止下进击的步伐,可是她最终的目标却没有达成,就在她距离她的目标仅有一步之遥的时候,革命军伪装成政府军对民众和孩子进行了屠戮,而她也倒在了混乱之中……这可能是我所看过的电影里最具讽刺意义的一个设定了,女主三部曲四部电影跨时十个小时的努力与拼杀,最终却没有任何意义,电影里真正的发展线,从不以人物的意志为导向,而是政府军与革命军的争夺为基准。

最后,女主射出了最终的那一箭,正如她射破苍穹一样的那一箭,射杀了革命军的临时总统,而疯狂的民众冲向了政府军的总统,两个代表着权贵与统治的人,都死于底层人民的反抗。

可是,这有意义吗?

这种看似的成功,在我看来不过是复刻了革命军的最初的那个阶段,试想想,当革命军总统刚刚在十三区里求生存谋发展的时候,她的心中一定想的是如何存活下来,然后如何推翻暴秦;但是当她终于有了实力可以跟政府军一决胜负并且最终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之后,她想的是跟政府军一样的饥饿游戏,那个时候的她,跟原来都会区总统府里的前总统,有什么区别吗?

电影用了四部的篇幅告诉我们,这种抗争没有任何意义,当它以另一次革命完成了这一次的革命之后——我们是不是又一次面临再多一个四部的篇幅来验证,故事最终的走向是否又如出一辙呢。

  永远不要去考验人性,因为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

这并不是一次大逃杀,完全不是。

这更像是一个纸牌屋,女主看似风光无限,可是在牌桌上,她仅仅只是一张好牌,仅此而已。

所以,这是一个充满了政治隐喻的电影系列。

节奏很慢,因为它不是大逃杀,所以它可以舒缓地讲一个看似是大逃杀的故事,却在暗处玩弄着另一套的权谋。

  它居然不是大逃杀,而我居然,没有失望,虽说也没有很惊喜。

总体评价属于可看可不看系列,片荒,打发时间又有何不可;至于说它有多好,其实也大可不必。

有意思,并没有很有意思;好像还行,并没有很行;没有惊喜,不会失望。

2023年06月28日;农历五月十一。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短评

冲着大表姐去看的,还好终于结束了。

3分钟前
  • 龙皇
  • 还行

57/100

5分钟前
  • SELVEN
  • 较差

几个眼神,几场戏就感觉把这个烂小说演出了史诗巨作的节奏。正式成为银幕上王者之气,私下逗B的大表姐真爱粉。

9分钟前
  • FairyTail
  • 还行

支持完了全系列。(该剧的政治主张就是这么傻逼)(圈钱这么明显)(拍的也是烂到没谁了)但是我从第一集就开始爱死了pita啊!-you love me,real or not real?-real.一本满足了。

12分钟前
  • 加可加可几点钟
  • 力荐

整体满意度一般,比3上好那么一些。第三部小说本来就糟糕结果还是没有跳出小说的框架限制。距离1、2还差了一口气吧

13分钟前
  • 还行

感觉看不下去,没耐心看下去。删除。

18分钟前
  • 身体大师
  • 较差

跟上集一样的拖沓冗长,拆分为两集简直就是流水账,各种没必要的发展结局反而仓促的摸不着头脑,原本中间一些同伴的牺牲可以拍的更惊险更煽情奈何剧本和导演能耐都不够,虽说红颜薄命吧,但要这么一说芬尼克死的真是太冤了!

22分钟前
  • 逸宸
  • 较差

3.5/5,反高潮的设计好棒,真的没有什么是必须由主角来完成的,索性就一炸而过吧,太真实了。石油水倾倒,一瞬间进入黑色版闪灵的世界。以及变种人是书里本来就有吗?大表姐真就是变种人本人啊。

25分钟前
  • 李慕白
  • 还行

在文戏和武戏之间,导演很有勇气的选择了文戏。虽说没看到终极一战确实有些失望,但是故事脉络能这么清晰真是的很多青少年电影都做不到的地方,其实放低期待后我还挺感动于导演这么处理大结局的,讲真,我觉得这一部仅次于第二部。

28分钟前
  • 补上了一个车轮
  • 推荐

2≥1>>4>>>3

29分钟前
  • 不良生
  • 较差

非常不俗的完结篇,秉承着系列一以贯之的严谨与厚重,渲染悲壮的气氛,迎来惨烈的结局。

34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以为大表姐最后能逆天,不做棋子不再任人摆布,真正能够引导人民,然而前后并没有衔接起来。整个四部就是讲了当权者是戏精,把主角当戏子,给吃瓜群众带节奏的故事。朱利安摩尔演技挺浮夸。

38分钟前
  • 基努里维斯基
  • 还行

好口才能拯救世界

42分钟前
  • 持续降调淡出
  • 推荐

这个游戏注定对谁都是个悲剧,12年看得第一部到现在,很高兴它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后两部沉长乏味,真是不如直接拍成美剧来得痛快,政治斗争清洗,在中国看真是应景,结合现在台湾岛内局势更加真切,真正的民主谈何容易啊,也许只是追寻的一场美梦,嘲笑鸟终于可以休息了!

44分钟前
  • ★冰凌宫★
  • 较差

7/10.剧情有起色,最后一箭射的出人意料。女主本不想成为敌对双方利用的工具,回归家园也是应有之意。

49分钟前
  • 生活在别处
  • 推荐

当那个炸弹落下的时候,妹妹消失在视线里,这一切的开始又回到最初,比起大局嘲笑鸟自身的思路和决定是让人佩服让人理解让人支持和让人热血的。看2结束知道的另一端反抗的预见性,可以说明那种悲鸣人性与权力,而我们的渺小只能慢慢听见心底的声音。

54分钟前
  • Strelizeia
  • 推荐

完美结局,忠于原著,感谢饥饿游戏陪伴我们走过四年时光

57分钟前
  • 银瓶铁骑
  • 力荐

饥饿游戏系列多好看呀,重看才发现游戏内和游戏外的银幕比例变化,随着电梯缓慢上升而拉长的画幅,也就是那时候在IMAX影院看第一部时游戏开始忽然感觉视觉变宽广的原因。

60分钟前
  • ArS㍿
  • 推荐

一部一个小时可以讲完的戏硬是注水到了两个多小时,结束时有种解脱感,谋杀人宝贵时间的片只配得一星。

1小时前
  • 安德烈大叔
  • 很差

从高考完看第一部到现在,匆匆三年半过去,第一次在电影院完整看完一个系列,想起年初看完3上晚上脑子里单曲循环《hanging tree》激动地失眠的情形。三年半,我从高考体制走出来,然后走进了象牙塔;从看第一部看国语版看吐到对大表姐路人转粉,看的不是饥饿游戏,而是我逝去的青春…… 评分:7.0

1小时前
  • PenL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