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天才绝不是生来就像个大人,而是一辈子都像个小孩。
把天才理解成这样只能体现成人世界的懦弱和悲哀。
冉冉说看假电影更让人想哭因为我们活得太真实。
嘛叫活得真实?
我真的觉得咱都活得挺假的——这算不算真实?
可能冉冉的意思是现实生活有太多憋屈和残忍,所以美好的东西哪怕很虚幻也值得感动吧。
我承认这片子让我有想哭的冲动,也承认里面宣扬的大多数观点都是对的——至少是有益的——但这种感觉就像被挠胳肢窝时发笑一样让人觉得不舒服。
我相信身边大多数人早已陷入犬儒主义的酱缸并对传统的中国式抒情倍感恶心,而我则开始对这种美国式的煽情与滥情反胃了。
其实我并不难以打动,陈培勋的《我的祖国》、郭文景的《御风万里》跟威廉姆斯的《召唤英雄》和埃尔加的《威风凛凛》一样,都让我头皮发麻激动不已。
音乐是我来看这部颓片的唯一原因。
关键在于,我不偏爱哪种煽情方法,也不偏恨哪种抒情方式,我只是觉得感动不能做成胶囊随水吞服而已。
片头:Listen......Can you hear it?the musicin the wind in the airin the light......it's all aroud usall you have to do it's to open yourself up all you have to doit's listen......片尾:the music is all aroud of usall you have to do is listen.1.Sometimes the world tries to knock it out of you, but I believe in music (Englih) the way that some people believe in fairy tales .世人不时的践踏你的梦想,但我相信那旋律是真的,就像有些人相信童话是真的。
2.you gotta have music (English)more than you love food , more than life , more than yourself .你爱音乐(英语)胜过爱食物,胜过生活,甚至胜过你自己。
3.Nothing bad is gonna (going to) happen, you gotta (got to) have a little faith .没有不幸会发生,你要有信念。
4.You never quit on your music (English) . No matter what happens . Because anytime smething bad happens to you , its the one place you can escape to and just let it go . I learned that the hard way .音乐(英语)是你唯一的避难所,让你安然度过。
5.I like to imagine that what I hear came from my mother and father . Maybe the notes that I hear are the same notes they heard the night they met .Maybe that's how they found each other . Maybe that's how they'll found me .6.Music is God's little reminder there's something else believes us in this universe .Harmonic between all human beings everywhere ,even the stars .其实还有很多,但是我还是最最喜欢片尾的最后两句:the music is all aroud of usall you have to do is listen.简单却孕育深意,惟把两个小时片长的剧情中产生出的传奇、感动和回味等等元素一同留给沉浸剧中的观众!
我一直都认为在恋人之间总会有一种微妙的联系纽带存在着。
在中国,月老牵起了红线;在外国,丘比特射了一只箭;在这部电影,他和她奏起了音乐。
原来,我们的之间的纽带不仅仅是一根线那般细,也不仅仅是一只箭那么硬,还可以是音乐这样无形的不可言状的灵物。
身边的朋友要结婚,问她:“你为何如此匆匆?
”她笑笑说:“第一眼看到他便知道他即是那个对的人,其他的寻找和等待变的毫无意义。
”我笑着说:“傻孩子,你怎么被人吃得死死啊?
”她说:“不知道,仿佛有样什么东西在我们之间。
”我还是笑:“这么浪漫?
真的还是假的啊?
”她定定的看着我说:“是真的。
”她认真的表情让我不得不相信,眼中的光彩是我见过最美的星星。
当他和她一起奏起音乐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纽带打开了,以预约的不可阻止顺其自然的方式来到了一个共同的地方,这一切看起来如此巧合。
时间刚刚好,音乐很美妙,月亮很明亮,他和她已经准备好,连彼此搭讪的方式都像是浑然天成。
-It's a great sound,isn't it?-What are you doing?-Listening.What are you doing?-I just came up here to...-get away?三言两语,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个小小的鼓励,一场似乎等待了很久的对话倾洪而出。
像是很老很老的故事,认识了很久很久的朋友,彼此心有灵犀,轻轻的说了一句:“我也在这里。
”,此刻颇有点“月不醉人人自醉”的味道。
你相信一见钟情么?
有时候是我们太在意小心翼翼事事推测,于是忽略了本来的顺其自然的结果吧?
我们把一见钟情归结于天气,归结于周围的环境,归结于眼花缭乱的眼睛,用一百个理由一千个借口说服自己:那只是意乱情迷的一时错觉,就是不肯承认你动心了。
如果是那样,怎么心会痛,想起来会阵阵的后悔,怎么会让他和她念念不忘,痴痴等待了近12年。
若是这样结束,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年少无知的笑话,找一个不相关的人生活,平静如湖的生活。
可是他们之间的纽带却越来越牢固了,他们有个天才孩子。
亲人之间的纽带是什么?
不仅仅是孩子出世的那根脐带。
我的父母经常问我,今天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危险的事情啊?
我说,有的,差点被车撞到。
父母便会说,难怪我觉得心神不宁。
你觉得刻意吗?
我觉得不是。
血溶于水这件事情真的很奇妙,如此真实的存在着。
当三人合奏的时候,当那曲狂想曲响起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空间打开了,不约而同地遇见。
他们在一起,然后分开,拼命的寻找,有几次的偶然遇见,有几次的恰巧离开,但是他们终究是要在一起的,因为他们是天生的一家人。
这个故事很巧合,这种感觉恰恰好。
有人说这是文艺前,有人说这是音乐片。。。
错,这是部科幻片。
人类的浅能究竟有多大?
看看片中的小男孩就知道了,任何声音都能让他YY成一首曲子,复杂的乐理对他而言和吃饭睡觉做爱一样简单,做曲算什么,贝多分算什么,练习算什么,神需要练习吗?
一切都不需要付出努力的,只要靠直觉就可以了。
很多人评论这部电影很做作,其实是因为没有看出它本质是部科幻片。
看《超人》的时候你会觉得主人公会飞,力大如牛很做作吗?
影片的前一段我觉得比较出色,深动地刻画了小男孩在孤儿院里有多么地被些男生所厌恶和遭他们反感。
这很真实的表现出了我在观看时和观看后的心理感受(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也会这么觉得)。。。
作为一个拥有神之音乐天赋的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怎么不会嫉妒的想扁他?!
谁不希望自己像神一样强大?
悲哀的是,影片中很快就给了我们答案,当我看见小男孩第一次听见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同的声音,而那些噪音在他的耳朵里变成美妙的音乐后情不自禁的在大庭广众之下陶醉在交响乐团指挥家的世界里。。。
这一刻我意识到:要当神必须要抛开一切世俗,神是很难当的。。。
看着傲骨四特那张销魂的脸,我不禁羞愧的低下了我的头。。。
偷換的午飯時間完成此次音樂之旅,內心反饋錯綜複雜。
少言寡語或許是August衕學天賦秉異的標記,但我始終難以將瞳孔清澈卻滿口玄機的他和音樂天才聯想到一起。
從開頭獨白的“听”句式開始,就有一種故弄玄虛的嫌疑,至少在我看來是做作了些,不夠真誠,不夠大氣。
老威廉串場倒算是驚喜一個。
Anyway, 看到小毛孩最後手持指揮棒瀟灑揮舞的那一刻,我還是感動的,衹是諸如此類批量生產再統一包裝打價銷售的感動,不知道還能作用多久罷了。
Themusicisallaroundus.Allyouhavetodois listen音乐无处不在,而你只需去聆听。
——《August rush》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个电影是一部音乐剧情片。
影片讲述了一个被抛弃在福利院的音乐天才,通过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终于于人海中与自己的亲生父母相聚的故事。
这个小孩名叫August rush——狂奔在夏去秋来的八月,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电影名,听起来就让人顿生暖意。
August也的确就是这样一个纯粹又温暖的孩子。
他的纯粹在于,他心中永远都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驾驭周遭感受到的一切声音转化成音乐,温暖在于,他永远相信父母一定在某个地方寻找着他,他也主动的,永不放弃的尝试着寻找父母。
他能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并且相信美好,同时也以美好回抱这个世界。
11岁的August从小生活在纽约的儿童福利院,接触不到任何乐器,甚至,那里的人们不让小孩听音乐,但是,他生来就是个天才,内心藏匿着音乐的种子,比起其他人,他能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声音;在风里,空气里,阳光里。
甚至,温柔的月亮会说话;风雪交加的夜晚,是父母在说,我们正在风雨兼程地过来找你;人头攒动的纽约闹市,混杂着从下水道中喷涌出的风声,地下铁声,喧闹的人声,零星的犬吠,汽车的鸣笛等等,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从四面八方传来,在August的驾驭下,成为了一场宏大的交响乐。
随后,他奇遇般的在华盛顿广场遇到了抱着吉他卖艺的小男孩亚瑟,那是August第一次见到吉他。
亚瑟与另外一群流浪的孩子以及掌控着他们的一个自称奇才的大叔藏身在一栋破旧废弃的危楼中,这是他们一群人的秘密基地,他们把这里当作家,按照奇才大叔的安排去各个地方卖艺。
对于August来说,这里也是他的天堂,这里有吉他,钢琴,而且奇才大叔把知道的一切免费教给August,并给了他一把吉他和华盛顿广场这块地盘。
一场意外让他被迫离开了这个秘密基地,幸运的是,他遇到了神父一家。
在很快掌握了简单的和弦之后,他就已经可以自己作曲,展现出来的天赋惊为天人,好心的神父带他进入了著名的茱莉亚学院学习音乐。
接着他创作出的狂想曲,被学校看中,搬上了大舞台演奏,也就是在这场演唱会上,他与他的亲生父母相聚。
所以,这样有着与生俱来音乐天赋的他到底拥有怎样的父母讷。
他的父亲是来自爱尔兰的乐队吉他手兼主唱,也是乐队的灵魂人物。
母亲是知名的大提琴手,他们在华盛顿广场大楼的天台上相遇,音乐让他们惺惺相惜,瞬间坠入爱河,这才有了August,但是却因为August的外公棒打鸳鸯和狠心丢弃而走上了流浪的道路。
兜兜转转,他们一家三口被迫分隔在不同的空间,却都最终在音乐中倾听并陪伴彼此,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整部电影交叉蒙太奇的剪辑,将August如何走上音乐舞台的,以及父母是如何相识相知又分离,如何颓废之后又重拾音乐并最终重聚的经过平行描述,最终汇聚成一个童话般的美好结局,让人仿佛看了一出王子和公主最终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的童话,感动又觉得圆满。
August难以置信的天赋和概率接近零的的奇遇,以及他父母一夜情之后十几年仍然惦记着彼此并得以重逢的神仙爱情就是难以置信的童话,让人不敢相信,但是我愿意相信的是音乐的力量,就像August的父亲说的,音乐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为你遮风避雨,让你忘了一切的东西。
而电影用这个童话般的故事将音乐的力量具象化,看完整个故事,你可能觉得有些匪夷所思,逻辑也并不是那么严谨,但是如果你不再相信童话,至少你可以相信音乐的力量。
影片中的音乐曾获得2008年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提名奖,影片中从头至尾的音乐都像电影诠释的那样能带你进入另一个世界,忘记其他的纷扰,从August的父母初遇又分离后父亲演唱的《This time》到多年后重拾音乐演奏的一曲《Something inside》再到父子第一次见面合奏的《Dueling guitar》以及最后舞台上令人振撼的狂想曲等等,这些或古典的或古典和流行完美结合的音乐,如果你也喜欢音乐,那你一定不要错过。
另外影片中还有一些其他加入的元素也让人觉得像是旗袍上的盘扣般存在,精致点缀也连接起了整部电影。
一个是奇才大叔这个角色,他给与收留的孩子们生存技能,给他们另一个家,像个家长一样管理着这群孩子(虽然他自己只是说做生意而已)。
他教大家的音乐让聚集在这里的小孩生活有了乐趣和希望。
就像亚瑟,他相信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super star。
但是或许是对August音乐天赋的珍惜和价值的利用,或许是对于自己认为的纯粹的音乐偏执追求,他强势的掌控着August,甚至不想要任何人找到August,最后august不顾一切的跑去参加了自己的音乐会,没有拦住August的他独自坐在地下隧道吹着口琴。
孤独的身影让人很心疼。
他是一个痴迷于音乐的疯子,他对音乐的喜爱快要从眼睛里面溢了出来;他将音符写在手指上;他说,音乐是上帝在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还有其他东西,包括地球之外的万事万物都有和谐的联系;他在孩子们睡着后的夜晚独自吹奏着口琴;他说,简单的乐理遵循着整个宇宙运转的法则。
或许他是另一个没有获得童话剧本的August。
但是你仍然能在他谈及音乐的时候以及发现天赋禀异的August之后发自内心的幸福。
导演想给我们看温暖的童话,但是也没忘了顺便提醒我们现实的无情。
另一个是华盛顿广场的拱门,这个拱门见证了August父母整个的爱情故事,也是August第一次公众表演的场所,更是父子第一次见面的地方。
这种重复在交叉结构在电影剧本中的应用,既理清了故事的脉络又产生了强烈的美感。
而且,导演选择这个华盛顿广场的拱门应该还有别的意义。
果然,查过资料之后我发现,1916年达达主义的创始人——杜象与史隆,率领一批艺术家登上华盛顿广场的拱门,宣称华盛顿广场取得自由、独立,成为新波希米亚的国度。
现在的华盛顿广场位于格林威治村与东村中间,被纽约市最波希米亚的自由与颓废环绕着,西边的格林威治村自广场建立后,即成为作家、艺术家的栖身之所。
东村的身段稍低,庞克族与实验剧场在此出没。
以华盛顿广场为中心的方圆一公里内,有好咖啡馆、酒馆、餐厅,还有彻夜不眠的爵士酒吧。
这个标志性场景历史悠久的艺术氛围赋予了这个童话故事以真实感。
更让人有一种电影生于艺术,长成艺术的延续感。
或许这里面包含了导演或者编剧自身的艺术修养,对艺术过去的传承以及对未来的希冀。
说了这么多,还有一点,August和他父亲蓝色深邃的眼睛实在太迷人,帅的一比,是我的菜。
即使是单纯的看看帅哥,你也不要错过这部电影哦。
如果你想看到更多电影分享和短篇小故事,欢迎关注我和朋友L一起打理的公主号Litsyd或者你想听到更多关于音乐还有书籍的分享 欢迎前往喜马拉雅或者荔枝搜索W的半亩花田(缘更)
你相信巧合吗?
张爱玲写《爱》,说一女子生得美,在十五六岁的春天穿着月白的衫子,立在桃花树下,看见对门住的年轻人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所以张写下了那样的名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 Lala拉下最后一个音符,Louis唱下最后一个句子,两人的时光开始晃晃悠悠地重叠到了一起。
在音乐的世界里,那一晚的夜色即使是错杂乱弹,也是温柔小夜曲。
她散下如泻的发,看着他着火般的眼神,月色那么好,时间刚刚好,她说她是Lala,他说他是Louis,然后他就吻下去。
深情如此,所爱之人近在眼前。
他们对了对眼神,仿佛说着我也在这里。
空间在月色下显得真实,沉静。
他们的之前,没有惊心动魄的爱情历险,没有惊喜迭出的浪漫故事,一切情绪的展开随着镜头中的温柔静静流淌。
一瞬间的认定彼此,这是巧合,这是命运,这是爱。
可是拱门下的相约变得那么困难重重。
父亲,演出,误会,错过,之后的车祸,失散的孩子……所有的一切酝酿出一场十年的等待。
拿被丢弃到孤儿院的爱情结晶,闪烁着接近透明的蓝色眸子,他秉承了父母天赋异禀的音乐情怀。
他用双耳记录着风声,车声,人声鼎沸,轻易谱写下旋律。
他不会吉他,不会钢琴,但当指尖触碰,马上得心应手。
他是天生的音乐家,带着锋芒毕露,安静地站在街头弹奏演唱。
后来的情节慢慢舒展,水到渠成,他进了茱莉亚音乐学院,有了自己的演奏会,在音乐中与自己的双亲相遇。
她看见他的时候,只是笑了笑。
他也只是牵动了下嘴角。
三个人的生活轨迹终于重叠,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开场,就注定了以下的人生。
这十年中,她的等待,他的回避,他的坚守,如同巴赫在妻子生日之际谱写的那首小步舞曲,悠扬动人,平抚一切浮躁不安。
父亲与孩子的相遇十分有趣。
在熙攘街头,互相交换吉他,然后,各自拨动琴弦,天人之和的演奏,动人的旋律就在眉眼的默契与心灵的相通中自然生成。
血脉相通的两人,在那瞬间,交换着相似的音乐心情。
这是类似童话的故事。
温暖和柔和得令人难以置信。
Lala,Louis以及August的坚守,那么固执,不受时间环境的影响。
当她看见他十年后的脸,他目睹她脸上光泽的变化,淡淡不多语。
可是爱就那样轻易流入身体。
没有形象,默不作声。
这是注定,这是巧合,这是我的相信。
如同前几日看见的句子,看到第一眼便狠狠记下:可我相信爱,就算一切像独白。
看这边评价这么高,看后很失望。
情节太假了。
看后一点感觉都没有。
我很讨厌男主角那张脸,长歪了,很丑。
小男孩很可爱。
整个片子以音乐为主题却充斥着对音乐的侮辱。
一个小毛孩,再有天赋,再有牛逼基因,也不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到影片里描绘的那种水平。
这完全脱离了实际,即便是莫扎特再世,他也需要温习功课,熟悉音乐基本原理,了解前人的基本成果才能有所成就。
如果成功如此简单,还需要什么努力?
聚餐时大家说要一起去看《声梦奇缘》(August Rush),谢晨曦问:"什么起源?
"我晕倒——事实上这片子的确很晕,充斥着一切美式大片可能拥有的价值观。
美国没有中宣部,但有时候效果真的差不太多……从开头说起:* 这世界总有人会莫名其妙欺负你,三更半夜毫无缘由把你打醒只为了说一句"You Are Freak"——要坚决抵抗这种恐怖主义行为。
* 政府和警察一样,一定一定是官僚的低效的科层的毫无同情心的,但也一定一定会有好人,而且好人一定一定会左右大局——千万要相信世界不是被白痴和贱人所统治的。
* 不能抛弃孩子——不管因为何种理由,会得到至少十一个年头"夜阑人静时""得不到快乐"(这可是原台词)的报应。
* 如果把自己的生活观强加在别人的生活上,临死也得不到原谅。
* 所有的黑人都是好人,当然其它人种也不坏,只是偶尔犯混。
* 人的一生至少要夹过一次BAND,但夹BAND不是一辈子的事;人的一生至少得从事过一次正经职业,但从事正经职业也不是一辈子的事。
* 全世界最正经的职业是投资银行,这是任何人放弃理想时的首选职业。
* 任何人都可以轻易成为投行一员——不管你荒废了多少时间夹BAND——所以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要是不疯几年这辈子算白过了。
* 尽管你是投行的,但一定会受到你所有亲朋好友的鄙视,并感到日程渐满但灵魂空虚,最后自己鄙视自己。
以上可以看出美国的电影从业人员和金融从业人员是死敌,纠结的原因极有可能是抢老婆,争论焦点应该是魅力和财力哪一个更重要——目前为止,在电影从业人员在电影里胜出,但在现实当中,结果未明。
* 小女孩听到不熟的男人称赞"你是天使",最好说"我要去上学了"然后马上跑掉。
* 男人最好有不羁的一面,否则只有连你都觉得无聊的女人愿意跟你一起,最可怕的是她还死活要去见你的家人。
* 如果不带女朋友去见你的家人,你会被蹬;如果带你女朋友去见你的变态家人,你会被蹬得更惨。
* 音乐和宗教是最好的救赎。
* 机会遍地都是,加入丐帮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 不管你是多了不起的天才,一定要上学,一定要上名校,如果找不到入学机会,就去教堂找上帝。
* 自由平等博爱无处不在,尤其是在学校和教堂里。
* 你随时可以参加董事局会议,在会上,他们会回答你一切问题。
* 邻居的话最不靠谱。
* 易拉罐没有准确地丢进垃圾桶,一定要去捡来重新扔一遍,最好还要扫荡一下垃圾桶四周有没有其它垃圾需要整理。
* 只要你NB,离开一个领域十多年,这个领域的每一个人每天都会记得你。
邀请函会像银行账单一样每个月寄到你邮箱。
* 听古典音乐和听摇滚的人是一样多的。
* 最后——当然是——要信上帝。
不太喜欢小主角,这个小男孩在Finding Neverland里面也饰演了一个个性相似的小孩——离群索居沉默寡言,但一旦发言则一鸣惊人,不是"我内心深处的乐音到底是从哪里来"就是"我不能欺骗我自己"。
OK,不能怪这小男孩,只能怪编剧的脑子和导演的诠释。
——我觉得,天才绝不是生来就像个大人,而是一辈子都像个小孩。
把天才理解成这样只能体现成人世界的懦弱和悲哀。
冉冉说看假电影更让人想哭因为我们活得太真实。
嘛叫活得真实?
我真的觉得咱都活得挺假的——这算不算真实?
可能冉冉的意思是现实生活有太多憋屈和残忍,所以美好的东西哪怕很虚幻也值得感动吧。
我承认这片子让我有想哭的冲动,也承认里面宣扬的大多数观点都是对的——至少是有益的——但这种感觉就像被挠胳肢窝时发笑一样让人觉得不舒服。
我相信身边大多数人早已陷入犬儒主义的酱缸并对传统的中国式抒情倍感恶心,而我则开始对这种美国式的煽情与滥情反胃了。
其实我并不难以打动,陈培勋的《我的祖国》、郭文景的《御风万里》跟威廉姆斯的《召唤英雄》和埃尔加的《威风凛凛》一样,都让我头皮发麻激动不已。
音乐是我来看这部颓片的唯一原因。
关键在于,我不偏爱哪种煽情方法,也不偏恨哪种抒情方式,我只是觉得感动不能做成胶囊随水吞服而已。
干净
太假了,一个超长版的MTV
大赞!!
剧本没有将highmore的气质发挥!有点太戏剧!!!
又哭了。
狗血矫情得让人无语。每次导演自认为的高潮情节出现时我都油然而生一种恶心的感觉。当镜头在他们一家三口演奏的画面之间来回切换的时候,无语到快吐了,这导演是不是中国片看多了?!
编剧 或 导演 至少有一个小时候很头痛的学某种乐器 一直有想成为 音学奇才的幻想
全tmd是武侠小说里的桥段……
得把这评分拉下来
其实质量是三颗星,多给一颗是源于拍摄手法,镜头感觉却是不错,还有音乐的场景,呵呵
凡大提琴就都是埃尔加
各种矫情做作,,老子贴想看贴了这么久,到头来就这么个玩意儿啊,,桑感鸟!
其实我觉得两星刚好,多的一星是为了里面的音乐啦。
laughing tears
音乐剧情片,为了下一代找老婆就找提琴手,街头演艺到交响乐团过于假
好假啊,真这样也太天才了
唇红齿白完全是我的爱~
尽管很狗血很套路很肥皂但是还是很喜欢
曲折缠绵的剧情真让人难受,最后要到美满的结局时,却悄然而止了。可以说这么做恰倒好处,免去了报头痛哭戏剧化相认,俗气了些,但这样的结尾却又让多情观众看不够,原来Alex也有客串啊!
超六星作品 动人心弦 魂牵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