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铎王朝,回忆凯瑟琳霍华德《都铎王朝》让我认识英国,认识一个伟大的君主和他的帝国。
亨利八世,伟大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父亲。
他一生拥立六位皇后,交媾无数情妇,诞下无数私生子,一生盼望皇后为他诞下儿子,继临帝位,却只有简·西摩(第三位皇后)产下一子,而皇后因产褥热而死。
这个男人,这一生拥有无数传奇,却在婚姻上有太多伤痛。
先后以通奸罪处死两位皇后,任第一任皇后在孤苦无助中离世,唯有第三位皇后因病而亡,铭刻了他一生所有的爱。
他这样忏悔道:请求上帝,不要将我的皇后带走,不要将我儿子的母亲带走。
说罢,手触额头,啜泣无声。
帝位,也会在生死抉择中无所适从,或许他可以掌握所有人的命运,唯独他自己和他爱的人。
简,西摩是贤良的爱人。
他用爱和宽容,接受亨利的情妇,临终前嘱托她:我走后,请带我照顾国王。
有人说,女人或许什么都可以和别人分享,唯独自己的爱人。
亨利梦想着怀抱期盼已久的儿子,却迟迟不能在手术前做下“保住皇后还是保住儿子”的抉择。
但是,在我脑海里凝固的背影不是她,而是凯瑟琳·霍华德,亨利八世的第五位皇后。
美丽的17岁的女人。
或许,不该称她做女人,但她确实温婉动人。
她的死是因为她太年轻了,太容易爱上别人。
亨利毕竟老了,他大腿上由于年轻时打猎受伤,而留下的脓包时常会崩裂。
这严重影响了他正常的生活。
尽管他试图去满足,但他终不能满足一个17岁少女,只能赏赐给她所有让她高兴的东西。
她渐渐疏远了他,和国王的男仆卡尔佩博夜夜偷欢。
如果说,当初卡尔只是觊觎她的美色,而冒着生命危险和她在一起的话,她对卡尔萌生了强烈的、少女般的渴望。
她用拙劣的笔迹给卡尔书信,每一句话都积满了相思般的焦灼和热望。
她渴望和他在一起,每时每刻地在一起。
事实上,他们真的每晚都在一起。
或许命运只会眷顾一个人一次,她婚前的男友德勒姆来到宫中求她谋一个职位,成为了她的门童,这却引来了匿名人的来信,亨利知道了她以前荒淫的历史,命重臣彻查到底。
凯瑟琳的年轻终究害了她。
德勒姆被酷刑折磨吐露了一切,甚至卡尔也暴露了。
卡尔被处以斩首、德勒姆被绞刑后,五马分尸。
这便是一个君王报复的手段。
凯瑟琳被没收了所有的财产,孤零零地蜷缩在阴暗的城堡里。
她的容颜不再是往昔那可人的娇美,她苍白的面容、黑陷的双眸、憔悴的面庞和弱小的身躯,映出一片晚景的凄凉。
亨利没有念在旧日的鱼水之欢、云雨之情,处决了这位年仅18岁的皇后。
在最后的日子里,在她交代了所有的事情后,她似乎不再那样地悲伤了。
窗外照进来的阳光暖暖的,一地灰尘在阳光中舞蹈,往日华美的宫殿、舒美的温床已一去不复返。
她轻盈地跳起舞,依旧穿着她那件纯白的长裙,她轻盈地跳着,好像是昨天那样。
她想起,没进宫之前,德勒姆和她曾以夫妻相称,他外出,去集市上为她买来鲜花,她为他织衣服;她想起,卡尔曾深情凝望她的眼神,她愿意为卡尔付出一切的热盼。
这一切,恰如往昔,在她的轻歌曼舞中,散落。
让人心碎,像揉碎的花瓣,飘零满地。
她终究被送进了伦敦塔,那里滋生着几世纪前的阴魂、徒增悲伤。
她看见卡尔和德勒姆的头颅摆放在显眼的位置,再也忍不住了。
她往昔的爱情,早已化作虚无,似乎什么也都没发生过。
临刑前的夜晚,牧师问她:你有什么最后的忏悔吗。
她说:我很少和上帝交流,或许,他甚至记不起我的名字。
转念,她说:牧师,你能把刑具借给我么,我想看看头是怎样放的。
她裸露着身体,把细弱的脖颈轻轻放在刑堆上,闭上了眼睛。
她就要追随爱人走了,抑或,她还有对人间的留念。
终于,她梳起了长发,临了断头台。
她最后的话,便是对爱和自由的追求,Today, I die a queen, but I die the wife of Colepepper(卡尔). Life, is very beautiful.她终究死于年轻,死于她稍纵即逝、却又美丽的爱情。
她和她的爱情让我心碎。
她终于成了帝王和封建统治的牺牲者。
忆凯瑟琳,霍华德
看到这一季我已经被这个问题困扰好久了。
第二季开始他进行宗教改革,英国人民被迫改信新教,那他自己也应该是新教徒吧。
第四季开始又在宗教的问题上纠缠,如果他信新教,那王后宣传新教他为什么要允许主教指控王后,还允许那个Gardiner主教逮捕那么多新教徒咧?
还有他女儿玛丽,一直虔诚的信封罗马天主教,他也不管不问嘛……他到底信仰神马!!!!
最近在读金瓶梅。
读着读着,不禁联想到之前看的连续剧都铎王朝。
亨利八世前前后后讨了六个老婆,中间情人无数;西门庆大小老婆若干兼主要情人几枚,外加收用的丫头,嫖过的妓女,也属情人无数。
都铎王朝发生在16世纪的英国,金瓶梅作于明末,讲的虽是宋朝的事情,实则表现的是明末的市井生活,也大约是16世纪之时的中国,两者时代也相距不远。
亨利八世贵为一国之王,西门庆虽是小小一个清河县的买卖人,却也算是富甲一方的地头蛇了。
当然,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中国允许一夫多妻的存在,所以西门庆艳福齐天,众妻妾共同生活,和平共处即使表面上如此,互相尽最大努力容忍对方的存在。
英国早在那时就实行一夫一妻的制度,地下情人?
可以,想要名分,那可不能!
那时的英国女人即使贵为皇后,也必须要时刻和小三做斗争,保着自己的位子。
前者虽然使每个女性都能在家庭中保有自己的地位,却免不了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争宠吃醋;后者中的大奶,一旦被弃,或赶或杀,毫不留情。
同样的时代,男孩却无一例外的更受重视。
亨利八世想儿子想疯了,两次废后的背后都有“没生儿子”的深深怨恨;西门庆倒是没发什么愁就有了儿子,而母凭子贵,生了儿子的李瓶儿自然也更受宠些。
只是在英国,即使没有儿子,女儿照样有继承的权利,只是在亨利八世心中,女儿不如儿子罢了;在中国恐怕这就不行了吧,女儿终究还是嫁出去的主。
伊丽莎白终身未嫁,女王照样当的好好的,要在中国,这样的女人早被打倒了,结局很凄惨。
闲话少说,亨利八世一干老婆和西门庆一众女人中,还颇能发现些对应之处,比较一下也挺有趣的:吴月娘vs. Catherine of Aragon:明媒正娶的大老婆,都是出身好的,却也受了不少冷落。
都在宗教中寻求解脱,她们两心地都不坏,吴月娘属于老实人,Catherine也仁厚,人们挺爱她的。
只是吴月娘始终是最有地位的老大,家中的事情她还是有权威的,而Catherine一旦失宠失势,沦为了下堂妇,就比较凄惨了。
潘金莲vs. Anne Boleyn把这两位放在一起估计很有争议,我只是觉得她们个性相似,都属于聪明伶俐而又锋芒毕露之人。
只是Anne Boleyn还是要幸运很多,出身教养比潘金莲高了很多等级,父兄也都是有权有势的人。
潘金莲身世可怜许多,没有一个强大的娘家做后台,凡事都只能自己争取。
她们俩人都属于口齿伶俐,善于煽风点火,寸步不让,面对男人的变心,妒恨的感情也都会表露出来,不会隐忍不言的。
李瓶儿vs. Jane Seymour同样,这两人的性格也颇有相似之处。
她们都属于温柔婉约会做人的女人,如果说和潘金莲这样的女人在一起,男人更有激情,那和李瓶儿这样的在一起恐怕就是柔情多一些。
不过,虽然温柔婉约,Jane在嫁给亨利八世之前也是做的小三,她当时还是Anne的女侍;李瓶儿未嫁成西门庆之前,还和蒋竹山结婚,后又把他赶走,可见虽然温柔婉约,也是不安分的人。
孟玉楼vs. Anne of Cleves西门庆娶孟玉楼是因为她有钱,为他带来不少财富,对她本人却未必见得有什么热情,也没见他和孟玉楼有什么亲热地时候;亨利八世和Anne of Cleves联姻也更多是政治考虑吧。
王六儿vs. Catherine Howard总觉得亨利和这个Catherine在一起,完全就是为了肉体的快乐,而Catherine所图的无非是亨利带给她的地位和财富,在感情上未必接受这个老男人。
同样西门庆和王六儿的关系,也充满了这种意味。
我最佩服王六儿老公韩道国,非常知趣的把老婆让出来,非常明白通过这种关系两人可以骗来不少钱,全然不顾头上这顶绿帽这也算少有的了。
我大概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看完《都铎王朝》,时间那么长,不代表不精彩,相反,我觉得好极了。
这是一个戏剧的时代,一个繁盛的时代,一个腐朽的时代。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我是为了乔纳森才看这部剧的,而这也是支持我看完整部剧的动力之一。
这很正常,作为一个外貌协会资深会员,让我单单欣赏剧集的内涵而忽略演员的形象,然后还要夸赞它,这不是痴人说梦就是在装逼。
我毫不掩饰地说,我就是在看亨利和他六个老婆的爱恨情仇,在看乔纳森和各种类型的女演员彪戏。
不过如果仅仅为了美人的颜,很难坚持把这样一部四季长的电视剧看完。
因为它是历史剧,并且是我不熟悉的一段历史。
我很难承认甚至证明这是一部值得看的好剧,也实在无法就它出色的地方推荐给别人。
因为它是历史剧,如果全部忠于事实,那它必定不会太有趣,但如果够精彩,那就是披着历史剧的外套,干着言情剧的事。
但幸运的是,《都铎王朝》就是这样一部剧,都铎王朝就是这样一个将狗血演绎得淋漓尽致的时代,拯救了编剧的多少脑细胞。
一个为了权力和儿子而奋斗终身的男人,先后娶了六个性格迥异的女人。
这样的故事还不够精彩和戏剧吗?
暂且不说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你也不能指望一部电视剧还原一段历史,能够寻到一些踪迹,了解大致的故事脉络就够了。
所以不必深究,只谈故事。
安妮·博林作为亨利的第二任妻子,是极有争议的。
但看了剧之后,相信有不少人成为她的拥趸,扮演者娜塔莉·默多尔的确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女人,吸引了亨利以及我们的目光。
初看时,并不觉得她有多美丽,甚至比不了妹妹玛丽,可就是这个女人,一颦一笑,魅惑逼人,越看越有味道。
虽然大多数人对安妮的评价并不高,但她有些细节却让我动容。
疫病大规模爆发时,整个王国都陷入了沉默与恐惧中。
安妮的侍女倒下的时候,没有人敢去扶她,安妮并没有,她走过去扶起她并且宽慰:“没事的。
”她生病了跟着父亲离开,坐在马车上慢慢慢慢就哭了,然后下车往前走……可以说,这一幕是整部剧最让我动容的地方,谁又能说她是一个多复杂的女孩呢?
可是即使是再好的女子又怎么样,亨利谁都不爱。
更何况,像安妮这样“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女人。
她走上断头台前想的是童年,而不是那个让她生命绚烂而又毁灭的男人。
她回头望去,至少这一刻,很纯净。
在安妮死后,有一度我不想再看这部剧,这很容易理解,像我这样矫情又单蠢的女生,我几乎是认定了安妮作为女主的存在,那我怎么能接受女主死了,可是男主又不断地和其他女人在一起呢?
但或许是想看看亨利最后老死的丑态,我默默地坚持下去了。
很不幸,亨利最后老死的时候一点也不丑,沧桑地让我心动。
他看到很多妻子向他走来,朝他诉说。
比如安妮,他说,看到伊丽莎白(他们的女儿)就会想到她。
我很喜欢都铎王朝的片头曲,有一种盛世中的悲凉感,雄伟而悲怆。
最后亨利一个人独自走过窗子投射下的夕阳下,有一种时代落幕的感觉。
可惜,片子中并没有这一幕。
亨利只是很安静地离开了,伴着那幅永远遗留下的画像。
都铎王朝也随之落幕。
终于看完了,这本是去年的计划,但再难看也终于看完了看到最后不觉得那么闷了,甚至还有些不舍,大约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在胡说什么啊!
)记得某人看到吐,硬撑着把下的Lost看完,大约也是这种感受吧1.戏的尺度越来越小了,从一开始的生猛到后来隐晦很多,导演你顾及观众的感受了啊(你知道我说的是Sex戏份吧)2.宫廷就是个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从沃尔西到安博林和她爹到克伦威尔,萨里到爱德华西摩(他能活着,我觉得一是国王真的爱他妹妹,所有王后里这位是真爱;二是他是唯一男性继承人王子的舅舅,三是国王快挂了。
假如国王活得再长一点,像他这样玩弄权术的人下场一样好不了),然后是加德纳主教,一个个人物随着国王的阴晴喜好轮番登场,然后各种死法,除了加德纳主教被驱逐出王宫(也归功于国王那时快挂了,同爱德华西摩)。
3.唯有查尔斯布兰顿从第一季坚持到了最后,这才是赤裸裸的真爱。
查尔斯死后,国王说:查尔斯布兰顿效忠于我以来,不曾背叛一个朋友,也不曾趁人之危,王宫中无人比他更配得上这番评价。
直让我眼眶湿润啊。
4.中国不提倡信教是有好处的。
看看英国,为了基督教血流成河,从安博林开始宗教改革到异教徒到血腥玛丽,单单是信仰不同就处死了无数人。
中国尽管有佛教道教等不同教派,却能包容,不至发生争斗。
顺便说一句,原谅我评论中人名全用了音译,我看的是风软的片源。
夸夸字幕组,这部片的翻译很到位,皇室语言的风格体现了出来。
看完了整个四季,都铎王朝,这名字感觉是偏历史正剧一点,看名你以为是这个帝王荡气回肠的一生传记。
当然了,也是传记,不过是亨利八世与六个王后的宫廷婚姻,皇权之下的婚姻是非常残酷的。
亨利与六个女人的婚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离婚、砍头、死、离婚、砍头、生。
第一任像梅花一样,在权利的重压之下,依然不妥协跟亨利打离婚官司,来捍卫属于自己与女儿的权利。
最后带着不甘与遗憾含恨而终,至死都说是亨利的妻子。
第二任就像张扬灿烂的夏日玫瑰,被家族为了权利接近亨利,唯一一位在与亨利的感情婚姻中🈶️着非常明显的张扬个性,也是极尽聪明。
与亨利长达十年的感情拉扯过后却只有短暂的两三年婚姻,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与无数的身后骂名,所有人都认为她是妖女诱惑了亨利,让亨利做了错误的决断。
第三任就是山茶花,在与亨利的相处中谨慎小心,对亨利的女儿们给予了温情的关怀,化解了亨利与女儿之间的冷漠关系。
对周围的人也是温和的态度,这在危机四伏的宫廷里是非常聪明的处世方式。
但命运也没善待她,死在了生产中,留下了亨利梦寐以求的儿子,成了亨利口中的挚爱,和亨利合葬了,也是死在了恰当的时候吧。
第四任是兰花吧,聪明智慧,知道亨利要强娶她,躲不了,投其所好改变自己。
在亨利非常讨厌她时也是不纠缠爽快答应离婚,获得了财富与房产成了富婆。
在离婚之后没有了死亡的压力威胁之下变美了,和前夫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和前夫的女儿们也是和谐相处。
是亨利六个妻子之中寿命最长的。
第五任是春天美丽的百合吧,天真到不谙权利的残酷,在充满死亡风险的宫廷中过着放荡无畏的生活,挥霍着青春与美丽的。
蠢到四处树敌,以为情人爱他,却不知情人为了活命说她诱惑了他,她还至死说是要以他妻子的身份赴死。
第六任和第三任一样都是山茶花,聪明谨慎,也是知道强娶躲不过,在危机四伏的宫廷里伴君如伴虎一样陪着残酷薄情的君王,走刚丝一样化解着每一步的风险。
好在亨利死在了她之前,才获得了生。
不过一点是把亨利刻画的像个喜怒无常的种马,这夸张了,也可能是编剧厌恶这位帝王吧。
作为帝王他绝对是有手腕的,跟安妮波琳的婚姻觉得他以权利为筹码的爱情诱惑了她,以爱上她来作为离婚的借口,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达到集权的政治目的。
只是以权利为爱情的筹码冲昏了安妮波琳的脑袋,让她掉在了爱情的陷阱里身陷至死,在男性为主皇权至上的社会里,女性在政治权利的斗争里永远处于弱势。
都铎王朝的名字起的有点大了,叫亨八的六位妻子更合适。
人之将死,会对失去的妻子很有怀念,会特别在意自己的孩子,亨利不是一个暴君,很多时候都挺仁慈的。
查尔斯的结局挺好,有什么诀窍吗,似乎也谈不上,除了偷偷娶亨利的妹妹之外,其他时候查尔斯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顺着亨利,所以结局好,但这样也有风险,那就是如果亨利倒台了,他自己也就完了。
事实上亨利的位子其实没那么稳。
我们能学到什么呢,我想,在那种时代,那样的宫廷,凡事还是小心一些为妙,男的不要随便去勾搭女的,尤其是王后,掌了权也不要嚣张,尤其不要敛财,当了将军也是少杀戮为妙,我替查尔斯捏了把汗。
第一集凯瑟琳霍华德的旧闺蜜琼布尔默很麻烦。
那时候的欧洲还有皮影戏呐?
亨利是黑发,安妮是黑发,伊丽莎白公主是金发,怀亚特是金发。
感觉屋子都是又暗又灰尘。
第二集萨里伯爵是新教徒。
除玛丽之外,其他女人跟尤物凯瑟琳相处的都还不错。
亨利的小厮对尤物凯瑟琳垂涎欲滴。
托马斯西摩搞叔嫂。
血腥玛丽是很任性的,明知冲撞尤物凯瑟琳没有什么好结果。
亨利伤势严重。
首席侍女,尤物凯瑟琳,琼闺蜜,小厮卡帕,这四人实在是作死。
安妮的前车之鉴一点都不知道吗?
第三集伊丽莎白和安相处的很好。
萨里伯爵和爱德华西摩不对付。
萨里伯爵很嚣张。
首席侍女很作死。
玛丽想当英格兰女王。
第四集亨利巡游北方,叛乱的人服了。
查尔斯被死去的起义军深深困扰。
作死的前男友。
第五集作死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第六集亨利爱上了老女人凯瑟琳。
第一部看完后最近才拾起二三四,终于看完了。
亨利八世真的也算是一代伟人了吧,在各个方面。
第一任老婆是娶的嫂子阿拉贡的凯瑟琳,因为和凯瑟琳始终没有生出一个继承人(男孩)加上后来爱上了博林家的二女儿安,起了废后的心思,就以这段婚姻不合法为由,希望征得罗马教会的同意。
然而教皇反对,这也算是亨八开使宗教改革,脱离罗马教廷的导火索之一吧。
第一部结束,凯瑟琳在郊外的荒凉别庄里黯然离世。
第二位传奇王后是安·博林,亨八对她一见钟情,但安很懂得驭男术,总是对亨八若即若离,吊得亨八对她死心塌地,第二部开始成功上位,但由于她未能生出亨八的儿子,加上她会是不是插手亨八的政事,导致亨八慢慢地对她心生不满。
最后以安和哥哥乔治乱伦和与宫廷画师等男人淫乱后宫为由斩首示众。
关于安的淫乱是否属实,第四部最后一集她幻像说从没做过。
第三位王后是简·西摩。
她是一位端庄温婉的女性,很给人好感,给亨八生了后来的爱德华六世,但生完儿子后就因为产后褥死了,最后亨八和她合葬,可以看出她的地位。
第四位王后安妮是个炮灰,小国的小公主,但亨八嫌弃她长得不好看,所以碰都没碰她就找机会废了她。
也是因为这件事办得不好,导致托马斯·克伦威尔被亨八心生罅隙,最后处死。
但这位安妮最后被亨八以姐妹相称,她温婉的性格使得亨八慢慢的把她那儿当作是散心的好去处。
第五位王后凯瑟琳·霍华德完全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她的年轻肆意取悦了渐渐沧桑的亨八,但在嫁给亨八之前的丰富的情史和嫁给亨八后与国王近侍卡尔佩珀通奸使得亨八勃然大怒,最后也落得个斩首的下场。
最后一位王后也是凯瑟琳(欧洲人取名真是匮乏),是一位富有的寡妇,对前几位王后留下来的孩子也挺好。
但她与亨八信仰不同,所以时常有争吵,没被斩首真的是幸运。
亨八的竹马查尔斯,第一代萨福克公爵。
第一季不喜欢他,跟亨八的妹妹玛丽乱搞结婚被亨八贬到乡下,但最后还是毫发无伤地回到了宫廷,亨八身边的女人一个接一个在换,但查尔斯一直是亨八的左膀右臂,后面几季中的查尔斯真的是有血有肉,让人很有好感。
最后死之前,亨八说“我 亨利八世 英格兰苏格兰法国国王 命令你 不准生病”真的是戳。
他大概是陪伴亨八最久的人了吧。
亨利八世,一开始觉得他蛮傻的,狂妄任性,就是一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君王,但看到最后,看他对着自己的画像回忆一生,真的是很唏嘘。
他也是在位期间,为了英国的发展,做了很多事情了。
也是个枭雄。
这部戏真的,场景很真实,很有中世纪欧洲的感觉,不管是服饰还是建筑,很还原。
演员也演技超棒,一季一季看下去,代入感极强。
写在前面吧,事实上亨利八世死后,都铎王朝的好戏才刚刚开场,然而受限于时代背景、受众的文化程度以及剧组的追求和预期,将此系列的重点放在了亨利八世和他的女人们身上,就如同大陆层出不穷的套壳宫廷戏上。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开始,相信如果世界依旧和平,将来还是会有对那个轰轰烈烈的大时代解读更深刻的剧本出现。
这一季亨利一生最后的两个有名份的女人打包出场。
首先不知道什么原因,纵横亨利八世时代的重要人物,诺福克公爵在s2安妮博林被斩后就不见了,既然这样,你还不如改编成全家被斩不是更人尽其用?
诺福克公爵不仅活的好好的,更是在1533年从萨福克手里夺回了军务伯爵的职位。
凯瑟琳是安妮博林的表妹,诺福克公爵的侄女,她进宫就是诺福克的安排,时任克里维斯的安妮的侍女。
熟悉吧?
他显然是对亨利八世专吃窝边草,侍女终结者的尿性知根知底。
所以这个安排显然是为了家族振兴下的一步远棋,但他也没想到这收获来的如此之大之快。
估计原先最多也就是让青春貌美狐媚的凯瑟琳·霍华德作为情妇,用肉身在巩固家族在朝中的利益罢了。
而之前估计拍了太多亨利八世睡宫女点戏,剧组怕观众无聊,让s3那个cos特拉法尔加的莫名角色去妓院发掘了凯瑟琳·霍华德。
而这一季,这个独眼角色又莫名其妙的不见了,估计是关系户吧。
这一季算是对克里维斯的安妮拨乱反正了。
上一季我就说编剧居然把亨利八世对她的极端厌恶诉诸纸上昭告天下,是不打算见面了吗?
这一季就当没发生过,而且温柔以待,而且还安排了场没必要的床戏。
凯瑟琳封后之后的剧情基本遵循历史,无功无过。
最后一任王后凯瑟琳·帕尔,据说是在亨利女儿家认识的。
照剧情来说显然不可能,这两位信仰不同,是不太可能有什么私交的。
然而凯瑟琳·帕尔的母亲做过亨利八世第一任阿拉贡的凯瑟琳的侍女。
缘分呐,亨利。
亨利死后,凯瑟琳·帕尔如愿的嫁给了托马斯西摩,剧中有所体现。
之后生下一女,几天后死于产褥热。
和珍西摩一样。
亨利八世的6位皇后的结局:1个抑郁而终,1个和平分手,2个被斩,2个死于产褥热。
亨利八世既不是高产也不算低产的国王,3个子女,其中一个嫡子,算是过的去了,然而三个子女按照继承法先后继承王位,而不是靠什么血腥的宫廷政变,这个“奇迹”算的上空前绝后了。
亨利八世的一生教科书般的展示了一个集权者如何为了一己之私,在一群下好者的协助下,永远的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基因和走向。
但这既不是他的初衷,结果也不是他能想象。
伊丽莎白奠定了大英称霸全球三百年基业的起点,而被称为“童贞女王”的她,心里恐怕永远笼罩着她父亲对她母亲所作所为不可磨灭的阴影。
在莎士比亚作品中,codpiece这个词把爱神丘比特称为"king of codpieces",乃是说他风流成性的意思。
再比如《李尔王》中傻子有一段著名的台词:He that has a house to put's head in has a good head-piece.The cod-piece that will houseBefore the head has any,The head and he shall louse;So beggars marry many.而亨八则是这衣服的最佳代言人,还有铁制的
为毛老年时候的妆那么憋屈可是超人大哥死得好安详TAT
追了四年,終於掛了,世界清靜了~~~~最後幾集人人字幕的翻譯很牛逼。
传说的最终章,坑爹的Henry VIII终于挂了,斯图亚特王朝即将到来
亨利已暮年,这美剧也一样啊。。
结局内牛满面~
都老了,henry、charles、chapuys。有些情节还是多铺垫一下,Parr的出场还有和Thomas Seymour的关系有点突兀。想念Cromwell。第八集有点感动,chapuys算是mary的半个父亲吧,听到mary说如果自己是男的母亲就不会被抛弃,哭了。第四集Charles念Henry Howard翻译的诗,以及Henry Howard在法庭上的对答也很好。最后一集henry好像很久没喊他charles了(好一阵都是your grace)"当年的父子之情、夫妻之爱、兄弟之道、君臣之义,全数都是消没在陛下自己无端的猜忌之中"
第四季有些虎头蛇尾,安博林最后的出现又让俺惊艳了一把,其他都很无感。没有后续有些可惜,玛丽和伊丽莎白的时代也有趣的很,只是跟爹比少了些八卦而已。
就完结了~ 失落~
“我清楚记得陛下妹妹的音容,和马刺战役的号角。” 亨利与查尔斯。
亨利与王后们的鬼魂对话,挺让人唏嘘的。外交内政什么的都拍得无聊。
用这么大的名字,主线基本上是亨8换老婆的故事。四季下来一个喜欢的角色也没有,特别讨厌亨8吃果子的样子,但对历史剧的偏爱还是让我看完了。很奇怪的是这么多OOXX露点的片子没被禁,反而禁了天真无邪的big bang,哎~摊手
尘归尘,土归土。繁华终落幕,一切皆虚无。
都铎王朝艳情史终于落幕~~~~~~~
想想当初刚开始看的时候 第一季 毛毛还陪我熬夜。。。后来碟子都买不到了 没得人看的嘛。。造孽 下了半个月终于下完所有看完了。。跟我在学的东西 确实有一定联系 虽然是改过的电视。。而且恶评不断。。但是依然很高兴这3年来。。如果你对中世纪英格兰历史感兴趣 或者你喜欢JRM 一定要看
他曾不可一世驰骋沙场,他曾温柔缱绻交心美人,他在权利的游戏里步步为赢,又在命运的捉弄中蓦然老去。最后一集看得人潸然泪下,原来死亡是这样一件缓慢而又伤感的事情。
简直不知道在干吗了这一季…………
第四季出奇的好,就仿佛观众,剧组和亨利八世一起走过了这些岁月。
[Amazon Prime Video/Hulu/Paramount+/YouTube Primetime/爱壹帆]我可以继续看下去。(后续:古装剧的兴趣被勾起,遂心念一动,补了若干年前看了两季可能都不到就弃了的《风中的女王》——Oh No!)
补标,又砍了一个,老年的第六任到死前的走马灯,这部把玛丽一世塑造得太引人同情了,伊丽莎白就没什么着墨
四年了,最后一集看的人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