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后才把第三部补完,可以说没想到那么震撼。
关于类型。
对于从小就看金田一,到后面的侦探学院Q,还有老不死的柯南的我,其实关注的已经不是案件编得多精妙,反正只要是有抄的都是不如原创。
其实少包就不只是悬疑剧,少包1出来就是悬疑,武打,偶像(尔康当时也很偶像),言情,搞笑,惊悚,。。。
所以少包就是少包,不应纠着案件手法的优劣而评论,还有很多元素可看,我们毕竟只是来看热闹的,猜的人比不上编的人,因为我们是感受,而作者是创造。
关于主线。
比起第一部的狸猫换太子的主线,第二部不说了,第三部其实更有看头:千年的神物,无间道,左右政变,审案审到皇帝,抢女人抢到皇帝头上。。。
以天芒为主线,多少争斗,多少生命,终究是非成败转头空。
关于结构。
少包2后沉寂几年后才出品的第三部,故事结构完整丰满,环环相扣,形散神聚,可以说编剧开了大脑洞,也是蛮拼的。
1.以男主变傻开场展开故事交代背景,挖了几个大坑。
(关键是开篇就把策策给腐了,不能直视啊。
)2.接着神器的出现,延伸寻宝的线索,点出“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不仅是每一个凶手的映照,到后来知道无间道真相的包拯,还是包围太庙、知道辽军来犯、面对太师到来的庞统,还有苍白无力的赵祯,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念之间。
3.刘夫人的面谱即是女主的面谱,其实早有呼应。
两人都是被安排出去的卧底,却都爱上了要监视的人,面谱摘不下来了。
不同的是刘夫人选择不摘,最后死在旧爱的眼泪和刀下;女主摘下了,面谱下的脸却已变成面谱一样。
还有的是,每个凶手被揭穿之前不都是带着面谱么。
4.金大夫其实对男主女主带来了正能量,只要有爱,还有什么隔阂呢。
师徒关系、巨大年龄差的爱情即使是现在年代看来也是不能被广泛接受,何况那时的宋朝,存天理灭人欲的时代,这种伦理爱情的冲击估计只有同时代的神雕侠侣才可比。
一个老头都能有勇气(虽然结局好惨),何况男主女主,管他什么皇帝老子。
5.到了土城时,故事就成了标准的寻宝死同伴的剧情,直接把发散的收回来,甚至来个群英会,大宋的(开场就死。。
),东瀛的(萝莉虐哭),大辽(重要情敌),棒子的(虽然是个逗逼),西夏的(丰富一下来源,呼应第一个故事),还有设定比较吊的守护者(寻宝故事里的守护者通常杀人),就是这样把剧情推向主线高潮。
6.最后,大案命案要案在身,审案审到巅峰,不审皇帝王爷不过瘾。
当太祖黄袍出来时,故事主因就出来了:庞统也要来个黄袍加身。
天芒最后也出来了,空,历史就是这么沧桑。
关于叙述。
叙述被批评最多就是拖沓,前面说了,这是多元素类型的剧,不能只是发展剧情啊,有空也要让展少侠打打架,3个男主3对CP也要谈情,甚至男主们也要腐一下(如包策、庞策、包展,包庞,策策木兰,等等。。。
),也要留点时间言情一下,搞笑一下。
穿插故事里头,其实做得够好了。
关于造型。
比起第2部还是差点。
而且偏爱辫子,风月楼的那群造型不忍直视,两个女主也毁了。
展少侠的离子烫充满杀马特的感觉,庞统真心帅。
关于男主。
我不是邓超黑,也不是粉。
觉得比起尔康差,表情张力不足,台词整天“不知道”这是闹哪样。
反而刚开始傻了的时候演技更好。
关于女主。
脸有点宽,其实还算好看,演技也不错,被给位挑剔的看官批的一败涂地。
如果看惯了现在的锥子脸大美瞳,才会发现当年的女主美得自然,其实挺可爱,只是设定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关于策策。
太腐了,都不好意思说下去。
一把软声俨然小受。。。
不过确实搞笑,对于这部剧演技已经到位了。
如果是任泉的反而难以搞笑起来。
关于插曲。
神曲作为插曲,十分好用。
boss战士可以播,感情戏告白了可以播,凶手自杀后躺在包拯面前讲遗言时也可以播。。。。。
只是邓超翻唱弱爆了。
只能说这部剧让人有太多感触了,最后两集已经哭晕。
除了僵尸2、天龙八部外,这确实是让我不舍得结局的电视剧。
会想要真有这么一个包拯公孙策该多好。
所有的所有他都知道,所有的所有他都理解,所有的所有他都包容。
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像她那么天性淡泊,无欲无求的女孩子,也悲伤地说,“包大哥,其实好讨厌你的。
因为在认识你之前,死,对于我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可是现在,我现在好舍不得你啊。
你会想我吗?
会想我很久吗?
想我的时候会开心吗?
”我一边哭一边强烈无望地悲伤:遇到那么一个人,让你想活下去,活很久。
1.第一案结束第二案开始玩,包拯一行人也回了京城,包大娘也来了,包大娘说小蛮有贵气,包拯说明明是傻气。
2.第二案中伽叶寺带面纱的东瀛夫人原话说你不是个小丫头,还说要带小蛮回东瀛3.第三案开始,包拯一行人误入西陵族居住的森林,西陵族婆婆说小蛮带了面具(ps.请注意这个凶巴巴的西陵族婆婆的预言字字诛心,一语成谶。
她说展昭的晴天娃娃会找到它的娘亲,最后小狸因为火贺派死了师傅和师傅逼不得已回到东瀛振兴她们火贺派。
她说公孙策的心会被丢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最后小风筝因为公孙策的选择黯然神伤于是和耶律去了遥远的大辽,公孙策一个人受心的折磨。
她要小蛮脱下她的面具,小蛮身为郡主戴久了小蛮的面具便爱上了包拯。
她说包拯只会带来死亡,这点确实是真的。
)4.西陵王面具这案,包拯因为洗了香草做了梦看到小蛮胴体所以清醒以后一直躲避小蛮,小蛮为此吃醋,误以为包拯忘了她生日,然后跟踪庞统结果扭伤了脚。
小蛮对庞统说她要嫁第一中的第一,庞统问那你不会要嫁给皇上吧,小蛮说不知道。
5.西陵王面具这一案,“死去”的刘巡抚夫人(也就是庞统派去刘义身边的卧底名妓玲儿)对包拯说小蛮不简单,还说包拯不懂女人心。
—————————————分割线持续更新中其实我已经看过很多遍了,但是还是想整理一下有关小蛮身份的伏笔。
这对好虐,每次看每次都会哭死。
___________________2022.3留,后来我不更新的原因是又看到最后两个案子了,越到后面越悲伤,小蛮也越来越不开心了,我不敢看了。
等我什么时候又想刷完后面的,我再更吧。
泪停了,想到下笔写点什么。
当我还沉浸在“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这句话时,忽然之间看到了一直不想那么快看到的结局。
然后,泪如雨落。
心像被什么击中了一样,发出钝响,疼痛不已。
]为什么会哭,是为了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还是早知悲剧的宿命却仍然抑制不住的相爱。
大概都包括了。
看《少年包青天1,2》时,没有流过一滴泪,因为除了离奇的案件,并没有值得我哭泣的爱情。
而《少年包青天3》中,有了真正的爱情,不再青涩,不再暧昧,只是爱,用尽生命去爱。
包拯与小蛮的爱,公孙策与小风筝的爱,展昭与小狸的爱。
三种境界,却都是感人至深。
大包,这是小蛮独有的称呼,那种爱,蔓延散落在每一个角落,温暖人心,纠缠入骨。
却没想过,命运早已为小蛮安排了她特定的道路。
当可爱刁蛮的小蛮变回即将成为皇后的柴郡主时,情,何以堪?
想起一句话,爱,直至成伤。
包拯伤了,伤到为了一个女孩去死。
因为他爱了,刻骨铭心。
这也许是戏说,是夸张。
可却打动了我。
爱情,就是一种可以让人伤到体无完肤,鲜血淋漓却仍然食之若蜜,契而不舍。
而爱情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守望。
不去占有,不去争夺,致使希望她过的好。
包拯明白,小蛮是他永远得不到的,不能相守的人。
但是还是奋不顾身的爱了。
最后,选择了成全与守望。
飞入悬崖,只是为爱。
爱,有时候不用相守,也可以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为爱而生的包拯,不再严肃,伟大。
却更加感人。
也许他还火着。
结尾处,又是双喜镇,又是风月楼,又是无理取闹的小蛮和傻大包。
原来一切可以仍然这么美好。
原来爱从未离开。
心有多大,爱有多大,奇迹有多大。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编剧可以说是一部剧的灵魂。
导演是用自己的方式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了血肉。
其实写一部剧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去翻拍名著/小说,因为故事精彩啊,创作也是需要灵感的好吗。
三部少年包青天可以是童年的记忆,今天来写是一了心愿。
总体: 第三部其实和前两部都不太一样。
毕竟时隔多年而做,剧本也是经过4年打磨出来的。
其次比前2部多了搞笑的元素和感情交待,还有人文关怀。
而且唯一一部有这么多cp(庞策,包策,展策...)的,我竟无言以对配乐:《只要有你》《无愧于心》经过重新编曲,在不同的情景运用都恰到好处。
在几处感情戏还用了 独奏和哼唱('Nice to meet you Brian'-
我想大家一定是没看过拍的差的武打戏是什么情况《大唐代宗》里面,真是不忍直视。
1. 展昭*雁荡飞鱼: 那如鱼的功夫的确展现了,整个过程很流畅,绝不是嘴上说出来的“厉害功夫”2. 展昭*庞统: 有好几处,两位武打明星的戏看的很过瘾。
3. 小风筝*庞统:在展昭和庞统不相上下时,小风筝即使 发出暗器分散庞统精力,使得展昭得以降伏叛徒。
此处还有个有意思的特写。
服装/造型:真的除了公孙公子的服装撑得起台面(当然赵阳气质也功不可没)外,其他人的服装(包括主角包拯)都没有办法与之媲美。
包拯的衣服我基本上就忽略了,以前陆毅和周杰版的服装大概样子都有印象,但是这一版的确只能说无功无过。
女主角的服装更是不用说了,"风月楼部分"虽说是“艳俗风”但是发型(除了木兰的绒球球) 真是太奇怪了。
小蛮大部分时间的辫子头,造型师不觉得麻烦吗= =。
而且小蛮的衣服一直都是篇灰土杂色多。
小风筝的造型也还行,因为剧组整体造型就这样,不奢求她能惊艳全场,通过演技还是达到了效果。
最喜欢土城时白色的套装。
我一直觉得展昭的造型不错啊,为什么B站上的人老是吐槽T T。
首先他额头大需要些刘海,但是又不能完全贴在额前吧(村头洗剪吹- -),有些“空气刘海”的感觉还是不错。
最后点下庞统的造型,真心不错啊,当然演员颜值和演技必须是前提公孙策:可以说这部剧,编剧是偏爱公孙策的,甚至夹带私货。
虽然包拯是名义上的主角,免不了必要的主角光环,但是看下来就知道,编剧绝对厚爱公孙策。
1. 两段感人肺腑的感情戏都给了公孙策。
而是不得不说每段感情戏,编剧在台词方面都下了功夫的,真诚动人。
特别是在和小风筝的对手戏中,细节包括眼神、表情、语气都很到位。
2. 公孙策的翩翩公子的形象毁了吗?
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标准,但是从编剧和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没有。
首先,说公孙策毁公子形象,不外乎在剧中时不时插入的搞笑部分。
嗯,比如公孙策和包拯抢包子= =,小黄的美男计,对大包发脾气的策策,气得扔扇子的策策.... 这些都属于Bias,如果抛开这些歪画风的情节以外,正戏部分公孙策一点不含糊。
特别是开场那几个画面,一开始因为换了公孙策看不太习惯,但是多刷几次后,一定是被策策的眼神给迷倒了。
3. 个人而言,阳策长相比较大众,相比于泉策的俊朗风清,消瘦清高是略逊一筹。
但是整部剧下来,阳策翩翩佳君子形象一点不输给泉策。
这似乎又在给大众一个启示,相貌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
你的谈吐,举手投足,眼神,表情,幽默,品质都是远超出外貌给人的印象。
这些看似无形的东西会一点一滴渗入别人的心里。
这也就是为什么 这部公孙策没被毁反而受到追捧的原因吧。
4. 公孙策的推理输给包拯吗?
不。
有句话叫做“如果你也掌握和我一样的信息,你也会这样的判断”,大包是有小蛮这个神助攻啊,几乎所有的关键答案都是包拯得到了公孙策没有得到的信息才破的案:1. 大将军家族足踝. 2. 被劫持/手帕梗 3. 活到九十九 4. 若水的四色彩砂。
但是在包拯和公孙策同时查案的时候,经常对视,然后同时行动。
在这一点上编剧的角度来看其实两人是旗鼓相当。
但是在观众看来确实包拯的主角光环。
5. 涉及释、儒、道。
可见编剧的“情怀”或者说一个价值观体系。
释:迦叶寺/拈花一笑; 儒:仁心/金匮; 道:陈传老人/日月宫/咸卦。
6. 此版的公孙策应是青年版, 入仕为官多了一份心怀天下的责任。
这也是编剧刻画公孙策和包拯不同的地方。
第一单元和最后一单元,他在面对抉择时,会有一种大局观,有谋略。
与包拯的只追求真理是不同的。
解释疑点:策筝上演的那段”分手戏“(个人猜测)公孙策在庭审之前就开始谋划了,也有可能是小风筝主动请缨去辽国找耶律文才。
她冰雪聪明当然知道公孙策想的什么,但是作为男生把自己心爱的人送到别人手里,实在是说不出口。
所以在公孙策亲自要小风筝出马时,她就主动要求去了。
本来是好的....但是庞统的诬陷是始料未及的,所以发生了分歧。
其实公孙策也是一脸蒙蔽的,他不清楚小风筝是真生气了,还是假戏忽悠。
当然小风筝肯定是要作弄他一把”我可是真的生气咯“, 落得公孙策心理没了底”也许她永远都不会回来了“-有时间再修改2016/3/30-2016/5/2
这部包拯前期浮夸后期装逼说案情简直废话连篇…公孙策全程智商掉线又呆又木,都诊脉了男女却分不清这是大宋第一才子?
女主小蛮又烦又蠢又聒噪,强行野蛮有趣,强行三分钟一个为什么?
不知道?
不明白?
推剧情,这可能是编剧的锅…但一个脸方眼肿全程浮粉的中上之姿硬要称自己漂亮真漂亮就想掀桌了……衬的女配都很良心了。
至于案情,什么男扮女潜伏杀人,和尚将军互掐,面具上身自杀逻辑简直是死的……以及,大包真是一个蠢到家的名字,跳崖敢不敢死透一点?
造型师是黑人辫狂热粉?
一直以来少包系列里,第三部的风评最差,原因无他,剧情太扯。
包拯失忆了,堂堂郡主未来皇后亲身卧底边关青楼,飞星将军庞统企图篡位,皇帝要找啥天芒,最后被包拯查出来让天下人都知道了,然后不了了之。。。
当然还有那个被编剧发挥到极限的“跳崖不死定律”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但,这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原因亦无他,只因“感情”二字。
演员大换血,只留下释小龙这个三朝元老。
但演员们对角色的塑造无疑是成功。
任泉的公孙策是才华外溢的,因此也是张狂的,和包拯一直在斗智,文人相轻亦相惜。
而赵阳的公孙策更加内敛温文尔雅,虽斗嘴不断,但已经是居于辅佐的位置上,是包拯的大助力。
演员的气质和表演符合了人物心态和位置的转变。
而小龙也长大了,我们的展昭不是小和尚啦,是少侠呢,更加帅气,打戏更加潇洒。
已经有了“南侠”的风骨和气度。
和小狸的一段感情也是虐哭我。
“爱一个人不是要把他留在身边,而是要他过的好,那就够了”“明天会是晴天”。
小狸不是矫揉造作的女孩,她背负着自己的使命,看的足够透彻。
两人分别的时候,夕阳下,执手相看泪眼。
这一对镜头不多,但刻画的足够出彩。
三个人三段爱的刻骨却终又不得的感情,令人唏嘘。
剧情三星,感情五星,综合四星。
首先这剧设定实在是太奇葩了,皇帝把自己的爱妃派出去,甚至不仅牺牲色相还得死一次,就为了找包拯,就为了找一种能让士兵变成赛亚人的神药。
天芒?
什么玩意儿啊?
皇帝公然诬陷大臣,庞太师的儿子明着谋反这些都算了,最后还都特么活下来了……但是仔细推敲,在这个荒诞的设定之下,这剧的逻辑确实非常合理啊皇帝周围危机四伏,一个老而不衰的前朝皇帝(正史里柴宗训没活过赵匡胤),一个掌握所有军权、军功盖世而且显然要谋反的权臣,这是多么凶险的局面啊,这种情况不出奇招,能行吗?
找谁完成这个任务呢?
只能找包拯了……包拯摔下悬崖傻了怎么办?
只能让自己的亲信去找。
让什么样的人去找能掩过庞统的耳目,还能给包拯洗脑?
女人。
哪个女人又亲信又有足够能力完成这个任务?
小蛮。
后来再施一个见招拆招的计,陷害一波,能除掉庞统那就更好了包拯能不能不在最后戳穿皇帝的阴谋?
不能,因为他是包拯,他的设定就是不畏强权,揭开真相,他要想瞒,第一部狸猫换太子就可以瞒。
庞太师为什么变好了?
其实是庞太师聪明了。
首先,如果宋朝完蛋了,天下大乱,那还会有他庞太师什么位置?
篡位?
不是不能篡,但绝不是他儿子那种坑爹篡法。
你不说明前朝皇帝无德无能你怎么篡?
所以以前庞太师想篡位,都是暗暗布局,等待时机,结果出了这么个坑爹货……而且庞太师是没法和他儿子切割的,他儿子完了,他就得完。
当时的情况是,皇帝和庞统都已人心尽失,下方将领蠢蠢欲动,极有可能会天下大乱。
这个时候,辽兵入侵,正好他借坡下驴,表明态度,稳住局势,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要不要搞死包拯?
要。
怎么搞死?
庞统一句话“要是你当皇帝我绝对不谋反”,能让皇上听进去就够了。
所以包拯死了吗?
死了,变成大包了小风筝为什么生公孙策的气?
这个你为了别的原因把自己爱的人推到你的情敌那里去你是他爱人被当做工具心里会怎么想?
庞统为什么死不了?
直接原因,一是他爹脑子清醒,二是公孙策脑子清醒;根本原因,他和皇上打了平手,要么一起死,要么都不会死。
都不死很难,只能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才行,而这个平衡恰好被找到了。
小蛮为什么会这么做?
大家自己以小蛮的身份代入走一遍就知道了。
再加上主角演技基本还算过关(其实皇帝演的非常好,扮猪吃老虎,被包拯审从一开始假装镇定,到后面事情慢慢败露开始紧张,提高音量,最后所有秘密被拆穿,奔溃坐地),不过邓超的台词念得实在是(很想催他快点)总而言之,这剧的设定和破案手法可能有点侮辱智商,可是,绝对不侮辱情商,每个人的情绪反应都相当正常,如果不是套了包青天的壳,评价可以再高一些
暑假最后几天的时候,我把这部剧从头到尾重新看了一遍,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狠戳我的泪点。
我不是脑残粉,我很明白里面的案子有很多的细节经不起推敲,而且抄袭现象严重,但是放下那些成见,从感情戏来说,这剧拍的真的很细腻。
这部剧里,各位女演员的光芒掩盖了剧中的各种缺陷,我觉得不应该叫天芒传奇,而应该叫做奇女子传奇。
替爱人赴死的彩蝶,坠崖而顿悟的将军夫人,小蛮的缩影玲玲,拥有一颗仁心的如心,又真又自然的若水,善良如小狸,聪明如小风筝,活泼如小蛮。
这些女角们真的是大放光彩,撑起了整部剧。
其实,前两部里的包青天也塑造了很多成功的女性角色,比如刁蛮的飞燕,李冰冰饰演的凌楚楚,还有范冰冰饰演的小蜻蜓,都是很成功的角色,并且让人印象深刻。
小风筝的孤星逐日之命和心痛病,她与公孙策的分分合合,还有那张咸卦,是我的泪点之一。
你可以说,情节很虚假,但是感情,却很真挚。
这一对可以算是欢喜冤家,见面必争,诗句书画,每次都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但其实,彼此心里都早已留下深深的烙印。
所以后来在土城,那个和公孙很像的耶律公孙出现,并对小风筝无微不至的关怀,勇敢的坦诚的表达着对她的喜欢,甚至后来在大辽和耶律待了半年之后,小风筝的心还是不为所动,仍旧归心似箭的一刻也不停留的回到大宋,回到公孙的身边。
有人说,时间和距离是会淡化感情的,所以小风筝不敢在大辽待的太久,她怕自己会变心,所以马不停蹄的赶回中土。
但我觉得,他们连无心的感应都做到了,还有什么能把他们分开呢。
当初让我哭的最凶的,是若水的死,看第一遍时,我真的没有想到若水会是凶手。
她是那么真,那么纯的一个女孩子,我相信是很多人心目中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无忧无虑,思想简单而快乐。
然而为了祖宗留下的遗训,她杀了很多人,到最后甚至杀了自己。
她背负这使命也是逼不得已,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怨恨,更是日夜想念害她走上这条不归路的青莲姐。
就是这样一个清新脱俗的女孩子,却没有落得好下场。
有人说,她在临死前曾经让包拯吃那颗酸梅,是想杀了他,但我想,若水不会是这样的人。
虽然她和包拯认识不久,但她那简单而又纯粹的心却早已将包拯看透,她知道包拯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什么时候想要做什么。
所以她最后一次,并没有猜错包拯的意思,而是她早已知道包拯心里在想什么,她不想让包拯死,于是自己吃下了那酸梅。
在死前,能认识包拯,若水应该一生无憾了吧。
最后再来说主线感情戏,就是小蛮和大包。
最后得知小蛮就是柴郡主的时候,我是错愕的,我没有想到日夜陪伴大包为他排忧解难的人,竟然是个卧底。
小蛮和大包也是一直吵吵闹闹,欢声笑语的,也许小蛮身上的贵气让她的野蛮与众不同,她很讨人喜欢,包大娘喜欢听她讲包拯的糗事,庞统喜欢她的有趣真有趣。
但小蛮心中也有自己的一片土地,里面种着她对大包的感情的种子,在悄悄的生根发芽。
只是大包太笨太傻,不懂得表达,在小蛮生辰那天很晚才拿出礼物,小蛮是又气又喜,气的是傻大包反应这么迟钝,喜的是大包还记得他的承诺,每年一个铜钱。
在土城,小蛮知道自己就要离开,教若水有关大包的点点滴滴的习惯,这个傻傻瓜瓜的小蛮,为了不让大包孤单,教会另外一个女孩子如何陪伴大包一身,真是傻瓜。
可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衷与无奈,所以她最后杀了自己,做回了柴丝言。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希望天下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
如此良辰如此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是我比以前聪明了还是编剧太烂,这片子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案件发生后总会给作案者一个莫名其妙的特写,让我无奈的在知道凶手是谁的环境下忍着换台的冲动看他们到底怎么杀人为什么杀人案犯总是看上去单纯的要命而实际也是好人……邓超要不就装酷要不就傻笑(似乎所有的片子里他都只有这两种表情)女猪脚,最看不惯她的大舌头了,再配上矫情的配音,汗毛倒竖演庞统那位明明在第一部演了个谁谁然后死掉了忽然在这部改头换面又出来了皇帝竟然是贾一平演的,比佟大为木木的眼神更让我震撼明显拉了皮的邬倩倩竟然演包大娘!
她有表情吗?
她有表情吗?
她有表情吗?
她就一面瘫嘛!
释小龙扎起了马尾,脸部看起来就像嘴里鼓了气没放走,看电视评论竟然还有人说越来越帅?!
我审美有问题还是您有问题?
每次包拯分析案件总会不停回放回放回放,顺便再给邓超一个大特写,一个案件9集都讲不完,废话连篇,絮絮叨叨,当观众是傻子啊,编不出来也别老拿回放凑时间啊包拯在某集做梦和只穿肚兜的小蛮互摸,我喷了连主题曲似乎都有所改动无比怀念初中看的周杰版少年包青天,根本不知道谁是凶手,似乎谁都有可能,却又说不准;喜欢阴森森的庞太师和沉稳的八贤王以及不得志的公孙策……总之,此片为狗尾续貂之作。
我一看邓超就想吐,不用装痴呆,他就是痴呆本身。
大结局那会儿赶上开学一直没看成,导致这么多年忘不了,但是再打开看就不是之前追剧的感觉了。当时特别特别喜欢女主角小蛮。
赵阳和杨蓉拯救了这一部。女2和男2实在是太喜欢了。
你们敢不敢不换包拯。。。你们敢不敢换展昭。。。
我以前不懂,为什么我喜欢的电视剧父母不喜欢,现在大了,懂了,实在是信息量太小,把人看的急。这部废话是真的多,话就不好好说,灌水灌的厉害
天呀我是不是腐眼看人基是不是?!重新看居然觉得这部剧应该叫人人都爱公孙策!天呀耶律俊材还是啥的去撩他头发我的妈呀哈哈哈哈我想炸我站All策可是没粮吃!我其实最喜欢的反而是这部的公孙策虽然不够白哈哈哈哈
比较扯,演员我不喜欢邓超
这是智障版的包拯么..
当年没留意,可能因为它在鄙视链底端;现在看得入迷,大约确是我在鄙视链底端。看完搜演员信息,06年博客方兴未艾,稚拙而真诚地记录着,转眼已是如今,比电视剧更让人唏嘘呢。
我接受这版的包拯和公孙策,周杰和邓超三部的包拯均能胜任,周杰更胜一筹,陆毅则只能演第二部的。邓超演正常人演技是特别好的,但一演傻子(参考他所有的喜剧,包括本剧)和癫狂之人(参考影)就收不住了,不适合演喜剧。本剧的败笔在于爱情线太多,喜剧部分过多,案件抻得太长各种注水。杨蓉的角色还是挺可爱的,差一点就能赶上庞三小姐了。对比前两部,本剧的特点在于置景更真实了,第一部的景很简单更注重案件现场的表现,很多房子一看就是摄影棚里的。第三部背景变写实了,但案件却玄幻了,大漠的阴兵倒立的鬼影蓝色的龙这些案子很不真实。最后,配乐主题曲全变了,诡异的氛围完全没了,实在是一大败笔。
我不太喜欢这一个版本的,服装造型变化太大。不过剧情还不错。
还不错! http://movie.mtime.com/58455/
第一案拍的太劝退了,拿装傻当有趣尬死我了,查案过程拖拖拉拉磨磨唧唧,解谜时候还吵吵闹闹加注水对白。邓超总是一副装比表情,看着还不如陆毅顺眼。
女主烦炸 剧情拖沓 抄袭严重 邓超很装 公孙策很蠢 但是若水好美啊 大辽公孙策和无止大师好帅 最后几集简直太墨迹 拖着看还嫌烦 结局倒是挺扼腕的
这部戏最让我心痛的一点事,当周围世事人面全非其实都没关系,但当你发现你最爱的那个也是不得不改变的那部分,心底所一直依赖的什么,坍塌是会心碎的。从此在人世上也没有无奈的分离,我不用睁着眼睛看你远走的背影。谈何容易。
剧情拖沓牵强智障,抄都不要抄的这么玄幻好吗;服化审美有毒;男主人设变得无比恶心,邓超就是从这剧埋下发癫尬演的种子;对掉落悬崖真是有蜜汁热爱,还次次不死;此剧导致本人对包子生理性反胃。此剧只值1星,另外1星给公孙策和展昭,毕竟这俩不尴尬!
哪里来的那么多打五星的,这么拉胯的少包,还搞包拯失忆去勾栏场所打工编剧脑子有毛病,还有抄袭侦探学院Q、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又抄袭神通小侦探怎么没人说了?真的不如少包一就算一抄了也有自己的特色,这个完全剧情不行用感情戏来凑
这个编剧太强了,感觉TA把所有悬疑罪案经典作品都看遍了,而且熟记于心。正所谓天下武功皆出一家,但能博取各家所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招式,是需要脑子和天分的,是近期除了《李卫辞官》外让我特羡慕佩服的编剧。不仅能编出巧妙设计的故事(但正因为巧妙性导致有很多不能实际成立的BUG),更难得的是竟然在剧情里面有很多佛家度人的思想(让我想到了当年看《秦时明月》第一部的感觉)。可惜,人疯人魔人劣人恶简直是弹指一瞬间异常容易的事情,但人饶人恕人摒人彻,能有解脱之心却是世间最难的事情之一,放下谈何容易啊。所有人演的都很好,但最最最好的我认为是那个少将军。杨蓉这里造型好漂亮,最帅的是无止
没有变坏的青春!没有失落的爱情!
公孙公子确实不错,那小白脸,那眼睛.......“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