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庆剧的第二部,也是去年大热之作的续集。
今年是TVB的大热剧集续集年,也是本年度最后一部续集剧了。
年初以狙击系列的《法网狙击》为年度开首剧,而年末则以《On call2》来作为收尾剧,真是彻头彻尾了。
这部新剧,继续延续上一辑的故事,虽然一些演员已经因为离开TVB,而未能再出现在本剧,但骨干成员还在,马国明和杨怡两大主角,再有新加入的吴启华,这个阵容,亦同样有信心保证。
尤其是吴启华,豁别TVB多年,这次重返老东家,再以医生形象出演新剧,相信会勾起许多人的“回忆”。
说起吴启华,真的像是吃了防腐剂一样,和十多年前的《妙手仁心》一样,依旧风度翩翩。
让他来演医生,简直就是入型入格。
该角色的外形,因演员之故,所以有“程至美”的影子,但其实整个角色的性格和设定等,都是全新,所以观众没必要对号入座。
除吴启华外,还有去年的港姐亚军朱千雪加入,与吴启华搭档。
还有几年没演电视剧的“舞台剧女王”苏玉华复出,以及一帮新的实习医生。
除了上一部的神经外经等部门之外,今次带出新的医疗部门“病理科”,这是以往许多医疗剧集,都很少出现的一个科,算是让大家去猎奇一下这个特殊的部门吧。
这次的续集,主创方称,得到医院的配合,除了有真实的医疗器具借给他们拍摄外,还给他们实景拍摄的场地,这样拍出来便很有真实感。
而且许多医疗场面,都有医生现场指导和监督,务求做到最逼真。
当然,戏剧始终是戏剧,有些地方还是需要戏剧化处理,所以纵有不合理的地方,我觉得还是可以体谅的。
既然是一部医疗剧,那么就回避不了“生老病死”、“医患关系”等情况,TVB编剧肯定还会一如既往地,以正面的手法去处理。
许多观众都说TVB的剧集表达过于“正面”的东西。
但是我们在人世上追求的,不正是这些“正面的”、“阳光的”的东西,TVB剧只是希望让大家正视这方面,希望大家能够保持正面的态度。
由于香港的电视条例,又顾及合家欢观看,因此本剧的手术场面,都采用动画技术来处理,这样避免了过于血腥的镜头,别具另一番的特色。
在温情之后,接下来便是虐心的剧情,各位主角都身怀不同的病症,真正应了“能医不自医”这句俗语了。
大三时就喜欢这部剧,第二季竟是我毕业后四个月。
相比较六六《心术》的现实残酷冷血无奈灰色,医患纠纷医闹看不起病等弊端,因香港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使得该电视剧脱离世俗上升到了精神道德灵魂人生生命爱情等层面。
(这是我对1的评价,2另当别论!
)新型的病和简单的图文手术解析是一大亮点!
可惜屈指可数!
我都感觉跟on call 越来越背道而驰,变成了“医生们的那些事”。
开头第一集的车祸H7N9感染等就节奏紧凑,以及鱼头的心有灵犀让我对这部剧集超级期待。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鱼头只能做鱼头了,鱼肚都被一些演技差的新人(向芊儿、车车、啊婷)占据了。
雪饼,还有小益80后天座等都沦为了酱油,只是为了鱼吃起来更好吃!
尤其是lokman、David、向芊儿、Moon、车车、啊婷抢走了大部分剧情。
lokman的一颦一笑都演得极其出色,又cool又萌!
Moon的个性我也喜欢,除了向芊儿的漂亮、车车的可爱、David的搞笑、我都不知道这些人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拜托我又不是看选美、看喜剧,我是看“治愈系”的医疗剧on call!!!
抓狂!!
而且,基本每一个人都是病人,每出来一个人,就是肿瘤!
我都吓怕了好么!
人物关系都极其复杂,社长啊、校长同事啊、邻居啊、小姨子啊……为了理清关系都占据我好多时间了好么!
又街舞、又写作、又寻找情人歌手……确定这真的是on call么?!
尤其是最后的几集,基本就是偶像剧好么?!
一直无面人!!!
快乐王子!
一直守护!!!
够了!!
本人喜欢鱼头、雪饼、lokman,80后天座,没了!
真心希望有能人把鱼头的片段整合起来成为“鱼头恋”!
记得要剔除那些该死的鱼骨哦!
最让我感动的鱼头画面:第一集,鱼仔被隔绝,最后无声胜有声 “母子平安”的心有灵犀;一起按手模,面对孩子人工流产的痛苦;一件头得知鱼仔坐轮椅谜题的真相;回忆中在天桥上的婚礼紧紧相拥。
洋葱、Ben、一件头、小益的好基友兄弟情义!!
点个赞!
尤其是一件头娶新娘的部分,好搞笑!
好温馨!
两兄弟隔空接吻真是激情四射!
secret angele挺好玩的!
ps:车车的生命赞礼,还是戳中了我的泪点!!
虽然!!
整!!
整!!
两!!
集!!
尤其是背景音乐串烧、照片的轮放、以及蜡烛和人物的美感,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让我跌入了痛苦而的回忆中!
生离死别一直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真的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你只能骂一句:“艹!
又是这么狗血的剧情!
”然后痛不欲生地接受毫无希望的治疗!
最亲的人签放弃急救同意书,最后推进晚晴室,让他安详静谧地离去,这是怎么都无法下手的,只有电影才能拍得这么唯美治愈,现实是残酷的!
最爱的人还不知其魂断白床,错过其最后一面而开开心心地去却见到其遗容,这是多么悲痛欲绝!
(最后的照片串烧,我才知道为什么不关车车事的活动,她都要参加!
并且照相!
)ps:最后几集,我发觉有钱人,一旦心情不好,就可以很轻松地放年假去旅游,这在天朝大国是无法想象的!
刚在思考,林爷、Dr.钱、Lokman个个重量级的都走了,医院怎么办?
就看到一件头出车祸,找不到医生,只有鱼头轻装上阵!
总体感觉被《on call 36小时1》甩出了好几条街,终究逃不出续集就是狗尾续貂的诅咒!
就算是为台庆准备的也无法逃脱魔咒!
像《冲上云霄2》《金枝欲孽2》一样,劝解一部好的剧集,千万不要再拍第二部了!
不然,只会拉低这部剧的平均分!
谨记!
虽然容祖儿的《续集》很好听冷话说都要老牌明星来撑场,《仁心解码2》的方中信、《冲上云霄2》的吴镇宇和张智霖、《on call 36小时2》的吴启华……可我还是比较贱,还是无法放弃一部看了一半的剧集,尤其是我本来就是《on call 36小时1》、鱼头、主题曲《连续剧》的超级脑残粉。
况且我等了这部剧等了快一年!!
敝帚自珍!
ps:《on call 36小时》《冲上云霄》从侧面说明终究还是逃不出同行内部消化的婚姻命运!
Ps:一康为什么总要骚扰你哥,在他的梦中出现?!
你不是应该去骚扰晶晶么?
你走后,她就跟洋葱玩暧昧,现在又在澳大利亚有了新男友!
PS:因为追剧的时候,正值最亲的人身患重症在治疗,所以某些画面场景似曾相识,某些话语很温馨很治愈,莫名地戳中泪点,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后从2颗星,给多了1颗!
如果亲人也能遇到这样的一群医生们该有多好!
但是现实是,在天朝大国,没有money,没有红包,没有关系,没有低声下气求人的厚脸皮,只能看着至亲至爱的人活活等死!
难受……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
开心最重要!
一个多礼拜的时间,终于把on call第二部看完,伴随着层层感动,更多的还是吐槽编剧太狗血,剧中人物不是自己有病,就是身边好友亲人莫名死亡。
原本就是冲着杨怡马国明去看这部剧的,谁料这部中马国明的扮演实在不讨喜,中半段过于关心着子妤反倒让人觉着压着喘不过气来。
幸好剧尾还算缓和的不错。
真真是太喜欢一件头和子妤耍着阿Ben去为他们筹办婚礼那集了,好想尝试里面的习俗去寻找something new, something old,再穿上裙褂然后接受朋友亲友们的祝福。
随着TVB各大花旦小生离巢,好剧真心越来越少,希望on call还能拍第三部吧,子妤的肿瘤千万别再复发啊。
熟悉港剧的观众都知道,“台庆剧”是香港无线电视台的特色之一,而制作成本高、宣传投放多、演员名气大、预计反响好则是“台庆剧”的主要特色。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TVB的“台庆剧”中不断涌现出佳作,《大时代》、《创世纪》、《珠光宝气》讲述过的人情故事,《烈火雄心》、《谈判专家》、《冲上云霄》展现过的精英风采,《天降奇缘》、《寻秦记》《阿旺新传》制造出的简单欢乐,令无数人与港剧数不完的回忆更清澈透亮。
然而,随着流水线制作模式弊端的凸显、台前幕后人才流失的加剧,以及经历过巅峰期走下坡路的在所难免,港剧的声势在各国各地区电视业的蓬勃发展中已大不如前,好在“情结”往往能打败很多不利因素,习惯性地关注,只为尚未冷却的某些念想。
本月,这家素有“香港梦工场”美誉的电视台将迎来生日,“时刻装备,TVB创造46年传奇”的口号也坚定有力,可惜接连播出的两部不约而同把镜头聚焦专业人士的台庆剧《法外风云》、《On Call 36小时Ⅱ》皆乏善可陈。
前者有两大视帝黎耀祥和陈豪并肩作战,风头和收视率却被仅有二线演员撑场的《巨轮》比了下去;后者是去年大热医疗剧《On Call 36小时》的续集篇,不仅有原班人马的再出发,更有如今港剧里不多见的两位身影——吴启华和苏玉华的倾情助阵,卡司方面早在剧集未开播时,便燃起了TVB死忠们的期待。
续集是一把双刃剑,它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也有思维定式的隐隐作祟。
其被要求创新,却不能是全新的,除了角色的延续以外,更应该有独特质感的传承。
去年收获好口碑的《On Call 36小时》并非完美无缺,可是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撇开过于戏剧化的情节来看,它有着港剧难得见到的感性和温情。
“鱼仔”的信和主要角色的台词,字字句句曾在心底泛起涟漪;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点点滴滴曾在心头开出花朵,喜好以正面处理矛盾,常让现实发出会不会太理想化的感叹和质疑,可那不正是每个人都渴望也都想努力追求的世界吗?
“温情”这一点,仍在续集中被延续下来,它和遗憾携手而行,交织于每个人成长过程的时时刻刻。
阳光与风雨,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情去感受和欣赏,就会看见什么样的风景,如同硬伤和失误在港剧中虽然屡见不鲜,可是如果能以善意去解读,同样能收获历久弥新的正能量。
吴启华在《On Call 36小时Ⅱ》的出场,忽给人时间静止的错觉,程至美似乎一点都没变,依然文质彬彬、风度翩翩,角色经历也与十五年前有着某种遥相呼应,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在现实中喜欢逃避的洛文笙,背后曲折的故事看点多多,续集也将心思放在挖掘医生作为普通人亦有不可控的一面,鱼仔旧病复发,一件头疑似染上情绪症,新角色向芊儿内心执着,新一批实习生各有烦恼,构成了《On Call Ⅱ》的群像图,而医生们各自的困惑、每位患者的小插曲,让医患之间的互动,在第二部里更加多样。
首集出现的湖北口音梅婆婆,起初让护士们头痛,稍稍被扭曲的形象也不受观众们待见,可是当她的经历被一点点剥开,许多感受则涌上心头。
人生短短几十年,总会经历许多得意和不得意,笑过哭过,有苦有甜,用什么描绘生活的图画,在乎个人的心态。
临终的梅婆婆只挂念巧克力,因巧克力象征着她心中最初的甜蜜和简单的幸福——开心地面对不开心,生活永远是甜的。
接着出现的陈家国,和女朋友吵吵闹闹,病重之际却挂念放手的舍不得,越是在艰难的时候,才越能感觉到身边陪伴者的重要。
被失意包围的“一件头”夫妇,在重重困难中更紧张彼此,家家那本难念的经,诉说着不分你我的苦痛和烦恼,但若以对生命永不磨灭的爱去迎接考验,美好的明天或许会在不经意的瞬间悄然来到。
《On Call 36小时Ⅱ》仍致力于传递这种对生命“努力爱”的信念,爱能化解重量,减轻负担,温暖心灵。
要说第二辑的遗憾,可以挑出一堆的毛病,但缺憾的存在,并不妨碍我们以更宽容、更平和的心态对待又一次积极的开始,或许未可重现经典,但亦有新感动上演。
(原文刊于北京青年报2013年11月21日C3版)
2010年之后就很少关注tvb的剧,因为比起之前,10年之后很多电视剧都表现平平。
最近因为剧荒才开始去看看口碑不错的on call 36小时。
第一部真的不错,人物性格鲜明,即使煽情部分观众也觉得在接受范围内。
你能见到角色成长蜕变,人物起码是饱满的。
第二部就完全不一样,感觉重点偏向各种感情戏,很多时候突然间来个鸡汤就令角色豁然开朗。
就算剧情需要你也不要那么突然好吗?
第二部一件头焦虑、车祸;鱼仔旧病复发;洛文笙和女儿都有重病;车车病重不治;男姑娘胸腺瘤……角色们个个自己惨到不行,让我怀疑编剧是不是在死亡笔记上写剧本。
有些剧情无聊到让人全程快进,请来吴启华但是给他角色的故事线干巴巴的完全没有吸引力(和主角的互动还是有意思的,但角色本身的故事真的很无聊)岑丽香刚出场的时候我觉得她的演技有点出戏,后来觉得也还能接受。
我必须要吐槽演向芊儿、钟紫婷、沈韵琴和amber的几位演员的演技,完全没有代入感。
看到她们的喜怒哀乐时我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想打开弹幕吐槽orz
期待已久的on call 36小时2终于开播了,每天来记录一下对剧集的理解和感受。
Ep01.这一集里讲的病人是喜欢吃巧克力的梅婆婆,她因为要做手术,被要求禁食,但是她觉得能够吃到巧克力就没有遗憾了。
因为她的人生经过很多苦难,而她觉得吃巧克力很甜。
可是梅婆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厄运的手掌,抢救失败了。
一件头在梅婆婆过世之后说的那些话也值得反思,他说:原来人的情绪就像细菌一样,一个人不开心,很快就会感染身边其他人,大家想一想,梅婆婆几十岁了,经历过无数风浪,当中一定会有开心,有不开心,有苦,有甜,但是到最后她最记挂的是吃巧克力。
为什么我们不学学她,做人简单一点,只记住开心的时间,幸福的事情,或者身边一些爱护自己的人,这样不就够了。
p.s. 梅婆婆的湖北方言吐槽无力,虽然听着很难受,不过不影响剧集。
--鱼仔抢救在旅途中发生意外的黄太太叶美,叶美与她的老公黄先生内地来港,而黄先生被确诊感染了H5N1,叶美有被感染的最大嫌疑,鱼仔在为叶美做手术的过程中被告知叶美也许感染了H5N1,可还是责无旁贷的为叶美迎接了新生命。
医院决定要对接触过叶美的人进行隔离,甚至于她的主诊医生。
鱼仔不幸遭到了隔离。
这里有两段比较感动到我的。
第一段是一件头第二次来看被隔离的鱼仔,他隔着玻璃用手写板跟鱼仔无声地交流,先是告诉鱼仔最新情况,再问鱼仔过的怎么样。
——“张学友”——“是什么”——“BB名”——“张无忌”——“张无忌?
”鱼仔做出了才不要的表情。
——“张飞”——鱼仔更用力挥手说不要不要,“如果是女孩呢”——一件头的表情说这个也有,“张曼玉”——“我喜欢啊,好啊好啊”鱼仔作出拍手的表情笑着说。
——“……”——“没有了吗”——“我走了……等你回来”第二段是片尾一件头再去看鱼仔,为她准备了蛋糕,蛋糕上写着“庆祝鱼仔怀孕60天”。
并点上了蜡烛,让她许愿。
她马上许愿说,希望大小平安。
张开眼看到贴在玻璃上一件头的手心里写着“大小平安”。
正是因为被隔离开的距离,才让这种心有灵犀显得更加温暖可贵吧。
看了以往的《妙手仁心》系列,感觉不错。
再次看由吴启华饰演医生,总觉得当年的感觉又回来了。
但与前面不同的是,没了以前的“味”没了脑科权威“程至美”留下的只有一个病理科的“洛文笙”。
两个角色的共同点是“天煞孤星”在他身边的朋友也好,亲人也好,都是有病的。
看完整个片子,“唐老伯”变成了慈祥的“外公””向众仁“变成了”钱医生“”程至美“变成了”洛文笙“。
你们觉得吗?
oncall1是追完了的,鼓起好大的勇气点开2,因为听说鱼头在这部里有点小小矛盾,第一集就给我开幕雷击了,首先是梅婆婆,不管后续剧情这么设计,给人的第一眼感觉就是内地的老人不明事理,紧随其后的h5n1又讲旅行团黄先生,不是我敏感,一几年的tvb很多都有这种倾向,再比如说法证先锋3里mandy的爸爸接到诈骗电话,看了一眼号码说是内地打来的,还有台视的台湾灵异事件,里面的家暴男就操着河南口音,真的很难评。
虽然现在止看到第一集一件头救人那里,但后面没勇气看下去了,还得再缓缓
这一部和第一部很不一样,看第一部的时候,更多的是大家努力学习温书当个好医生,而这一部更多的是讲那些剧中人的生活。
其实很喜欢第一部的那种氛围,还有片头曲。
看第二部的时候,真的很感慨,尤其是向芊儿对子辉的执念,担心他离开她和别人在一起,但还是坚定地等着他,后来知道他已经死去后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哭,意识到自己永远失去了这个人。
没有任何征兆的,眼泪就流了下来,其实心里并没有多少感同身受的感觉,也并没有觉得特别感动,但是眼泪就这么流下来了。
可能,还是想到了当时的自己吧,那个时候,意识到你是真的离开我了,那种撕心裂肺的无力感,唯一不同的是,子辉到死都是爱着向芊儿的,而我甚至都不敢相信你喜欢过我。
其实我们更像阿婷对洋葱吧,明明洋葱不喜欢阿婷,阿婷的坚持只能被看作死缠烂打,当时我对你而言,也是这样吧。
后来睡着了,梦到我有一个很爱的人,很受伤地爱过,但是却想不起来你的名字,要很费力地想,才能想起你的名字,我在想,到底是我已经放下你了,还是因为这部电视剧勾起了往日的伤痛,只想把以前的事沉埋心底不再想起?
如果可以,想回到过去,逆转每一个带你离开我的瞬间。
“这一刻,我怀疑自己究竟专不专业,做医生每天要面对无数生死,很多人以为我们已习惯了,麻木了,但其实我们实在很害怕面对失败,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失败以后要承受最后的悲痛,承受失去亲人痛苦的是他们的家属,可是看到他们哭得死去活来,其实我们的心不会比他们好过,究竟医生的使命是什么?
” 此片还行,不过把老外和胸外搞得太简单了。
香港医生的确敬业,但这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
不能忍!!!实在难看得可以。模式化的演技来来回回这么几个人!杨怡这种老巫婆脸也可以翻身当一线。TVB扑街啊你。
其实还不错。吴启华的气质我喜欢。
基本上剧里每个人要不是有病就是会出事儿。。。真是不知道编剧是怎么想的!!!
TVB职业剧的人文情怀很浓郁,虽然套路多也有很多优点:一些专业知识,英文BGM功底深厚,最重要的拍出了职业自豪感。
2019.11 又重温了一遍,依旧哭到汹涌,为什么生命这么宝贵,我却又如此浪费呢。【2016.3真的看得我哭了好多好多次,就像里面说的,为什么我们不停的给孩子们讲快乐王子的故事,而作为大人的我们自己却根本不相信快乐王子的故事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每一天都当成倒数一天一天更加有意义的去过呢。这部是最初看港剧时所爱的那种感觉。
男女主别太好嗑洛医生好靓仔咯
吴启华啊!!!!
第一部给了5星印象中,如果第一部5星这部2星不能更多了
感覺好久沒看CCTVB黃金時段劇了,今晚看了一整集的on call2,依舊是果斷棄的節奏!
集狗血之大成,跟第一部完全是背道而驰。一根筋变得磨磨唧唧,焦虑症拍成了鬼片。TVB不给吴启华安排花朵黄昏恋会死啊?父女感不要太重!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歌不错听。
主要在看吴启华
第二部好无聊,身边每个人不是死就是得癌症的
虐
当时1看了2,3集就弃了,2纯粹是为了吴启华看的。倒不觉得有网上口碑那么糟糕,至少填补空白生活,这部剧还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过必须承认,TVB的群像戏真是越拍越水了,和当年妙手仁心不能比。
猜密碼遊戲、無臉人故事....都太過刻意和矯情。沒1好看。
杨怡的哭相不上镜,tvb最近都没有亮眼作品,失望。
看不下去~~~
尼玛 第二部简直是屎 每集都是一堆心灵鸡汤,而且主角戏份太少!!!黄智贤与袁伟豪 太有爱了
续集都不能看,讲啥都不知道!
真心明白什么叫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