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E1:第一集很亮啊!
睡了自己的兄弟!
字面意义的!
这还不够话题性?!
而且最后的open marriage也算是happy ending吧。
而且那个雨中见面的雨中之吻,no feelings,对于男性而言,性和爱真的是可以分的很清楚。
又或者对于每个男性而言,会不会在夜深时,最深处的心底,也都幻想过和自己的兄弟有些什么故事呢?
我应该是有过的。
不过如果要是雨中一吻有feeling呢,是不是故事会变得更加有趣哈哈,毕竟再逼真的虚拟,也不及现实的万分之一啊。
ps.媳妇一笑也是真没啊。
S5E2:切中我心中所想,抖音快手一切的短视频都是在摧残生命,一天人均2小时的时间,omg,还能有更恐怖的存在么?
碎片化的短视频没有任何价值甚至都不会在脑海中停留,游戏好歹还会得到较长的快乐以至于实现一些策略性或反应性的优势,短视频有什么?
从朋友角度,因为太习惯短视频,已经无法阅读长文字的人比比皆是。
而从信息密度而言,短视频更是毫无价值,哪怕是3倍语速,信息量的密度也远远弱于文字,所以这一切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那些电影电视剧,再烂也是有庞大的团队支持并精心制作,而短视频可能就1个人几个人完成的剪辑,渴望能有什么真正的精品么?
更不要说把一部100分钟的电影剪成5分钟的快餐,暴殄天物的同时也是让我极度厌恶的行为。
从我做起,没有抖音,不看短视频。
S5E3:故事和S6E1有相似之处,明星可以被虚拟取代么?
我认为是可以的。
这样会失去灵魂么?
不这样你也未曾拥有。
但针对到个体,结论可能是一个icon完全不同,一个人,不能被取代。
不过多少还是有点杞人忧天了,明星的生活岂能是我们屁民所能想象的。
锦衣玉食的寂寞,和现实铺面而来的压力,应该同情哪个,不言而喻。
ps.姐姐真是又酷又飒啊,太爱了。
闷骚男沉迷体感游戏携手老友勇攀全垒打闺中妇折中开放关系愿者上钩久旱逢甘露「生死搏击」讲述的是在出轨边缘试探的故事,个人觉得,讲的还不错。
上面的横批是「他好我也好」。
故事不难理解,男主Danny婚后生活平静如水,生日时曾经的老友送了一个曾经两人一度沉迷的游戏「生死搏击」作为礼物,而后男主在游戏中意外体会到了生活中不曾体验的激情与刺激,也曾几度断舍离,却总是剪不断理还乱,最终终向妻子坦白,却协商出双赢的open relationship plan。
游戏开场明明是正常的KO。
几经磨练......
就变成了无法描述的剧情。
首先,Danny是否仍旧爱着他的妻子Theo?
试图给男主Danny找寻各寻求刺激的理由,最后最能说服我的还是「他爱,却不再想要她了」,婚后生活的平淡,工作的乏味,磨灭了他和妻子Theo的「爱意」,剩下维系这段关系的仅仅是「责任&关怀」。
「试探」的开始的确非男主本愿,是来自Karl的撩拨,但是也正因他自己无法割舍这段「禁忌愉悦」,才几经戒断,却愈是深陷其中。
不得不承认,投射到所爱的游戏角色,还可以享受鱼水之欢,怎会不流连忘返。
其次,Danny和Karl之间是否来电?
答案是肯定的。
Karl自然不用多说,Danny在生日当晚依旧忍不住线上和Karl互动下,也是不言而喻,对于Danny更多的是不愿意戳破这层窗户纸,因为他认为这会对他本来的、不愿放弃的生活,产生崩坏式的影响。
同时有几个细节也可以证明。
Danny和Karl的几次对视都有种溢于友情的feeling。
生日晚宴三人对手戏,眼神的特写也十分出色,Danny对于Theo和Karl都是闪躲,而Karl则是掩盖不住的欲望。
Danny线上的喜悦和线下的「持续性tired」,对比明显。
Karl的线上体验,感觉已经Really HIGH。
最后两人在老地方YEAR亲测是否有感觉,Karl的那句NOPE中,感觉塞满了谎言。
而Danny在听到Karl回答后,那一个闪躲的眼神,是大写的「出乎意料」。
最后,三个人最后的「美丽新世界」。
此时脑海中响起的是“1, 2, 3,Peter, Paul & Mary......”,来自Britney Spears的热单「3」。
Theo在两人的结婚纪念日时,曾经说出Commitment的重要性,既然你已经做出承诺,那么就必须要舍弃一定的诱惑。
故事的最后,在每年的生日这一天,两人会交换礼物。
Theo将「体感游戏-生死搏击」交给Danny,去线上真正地去爽一把,而Danny会将自己的戒指和戒指盒交给Theo,Theo会将两人「承诺象征」的戒指,放好在戒指盒,然后画一个美美的妆,去大千世界,来一个干柴烈火的邂逅。
戒指装在戒指盒这个动作,感觉别有韵味。
像是暂时将「两个人的承诺」冰封起来,各自舒爽,然后解封之后,回到原来生活的模样。
但是,尝过了「合理化偷腥」之后的他们,会忍住做一只一年只能开一次荤的猫么?
1.Karl的手机是上下折叠的,非常cool。
2.两个人「断舍离」之后的倚栏独望,挺有意思。
初始界面X版取消了具有年代感的火焰动画改为水墨流动 渐变背景显得更加简约人物也从三维变成二维描边 并且数量从33个减少到12个(图标有遮挡)选项栏也改成了X
老版初始页面
X的初始页面FIGHT的标志要协调变成立体的 饱和度也降低了
FIGHT
X版
快拳
快拳
the leg
旋风腿
朋友吐槽打斗场面简直是网游一样的车祸现场我个人倒觉得这说到底还是个游戏可能是导演为了更加贴合那个年代的电玩故意做出来的机械化效果并且设定只是11年后 就当游戏还不够完善也也情有可原毕竟网飞不缺钱拍部武打戏
double
下面是游戏中的所有场景水晶沙滩
水晶沙滩
熊猫山
熊猫山
熊猫山全景街角
街角(个人最喜欢之一)
阁间?
天台
天台
全景最后祝天下所有好基友终成眷属吧
第二集我看到的是人们的注意力在社交网络面前的弱小无助。
剧中关于男主角的身份,警方大老远来回的调查最后得到的结果还不如一个COO在公司电脑前敲几下键盘得到的信息更多。
这展现了网络的强大,从警司尴尬的表情上我感受到了差距。
搜索信息和调查取证,在印象里这应该是警察的超能力,而在这些网络专家面前又变得不值一提。
我还记得那位COO在电话里对警司说的那句“你听得懂我在说什么吗?
”自信中还带一丝高傲。
后半部分公司创始人比利也称他们的能力堪比“上帝模式”。
这可以说明这些精英对社交网络的把控能力和影响力之强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然而这么强大的影响力还来自于一整个“多巴胺目标”科研团队。
这个点我认为是影片想表达的一方面,人们其实并不能完全控制自己对信息或事物的接受程度。
因为在这些社交网络背后有一整个专家团队,他们是人类行为专家。
所以面对这些被设计过的产品像我们生活中的微博、抖音之类的人工智能,我们的行为真的可以完全摆脱它们带来的影响吗?
我觉得真的很难,男主角便是长期行为受到“碎片”软件的影响,以至于事故发生前一秒,因为手机消息提示,他的眼睛下意识看了手机一眼,导致躲闪不及。
这便是它的“厉害”之处,下意识的偷走有时候无比重要注意力。
深知这一点的公司创始人比利鲍尔,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放假去到一个没有任何科技产品影响的山上修养身心,他把它称为“科技排毒”。
这又是一个强烈对比,一个创立、掌握这一切的人却对这一切避之不及。
他最清楚那些我们忽略的其实是最重要的。
所以最后他是抱着一种愧疚的心情希望给予男主补偿。
影片里他和男主有着共同点,他们厌恶下意识夺走他们注意力的高科技。
世界上一半人都在用的软件的公司给人们带去了无数的好处,而这“友好”的公司在性命攸关的时刻却想的是钱、形象风险评估。
另一边在丧女的悲痛母亲面前,公司看似保护用户隐私的不给予女儿账户密码,然而比利身为朋友的一个电话,调动用户隐私的信息又变得理所当然,这让人感到一丝讽刺的意味。
男主角的悲痛让他喘不过气。
他无比需要发泄但他完全没有办法。
一切源自于一张狗的照片,下意识的一眼。
这只是一个小动作,但是它真的“小”吗?
它真的可以轻易避免吗?
消息提醒”那一刻在我脑子里突然放大了数倍,变得异常沉重。
看完第二集我觉得这一切并不荒诞,并不遥远。
相反,异常真实。
对我个人而言,这一季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第一集引发了我对未来婚恋关系的思考,这也是我有所思考的地方。
现代社会每个人真的能和一个人相爱终老吗?
或许一部分能终老,但不得不说很少一部分能够相爱终老。
毕竟很多人现在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者未来想要什么就在社会和家庭压力下草草结婚。
当自己后悔又不想破坏家庭时,一种开放的婚姻关系是不是一条新的出路?
或者就算是感情很好的夫妻,有时候是不是也需要一些适当新鲜感,让这段感情充满活力。
当然,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伦理问题,比如在游戏中的恋爱算不算出轨或者说这样会不会产生社会秩序混乱等等,黑镜只是引发大家的思考,并不是要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在维护家庭和婚姻的前提下开放,我觉得这个思考很有必要。
第二季引发了我对罪犯刻板印象的思考,虽然这集可能是说开车不要玩儿手机或者使用科技产品不要无法自拔等等,但我感受最深的是人们对待那场绑架案的态度。
公司里面的那个女人冷漠、骑自行车的青少年知道有生命危险还要凑热闹发动态接受采访、警察和谈判员都非常“熟练”地与莫娘交手。
真正能够理解罪犯的,反而是被绑架的受害者和千里之外的鲍尔。
他们看到了罪犯内心的柔弱点和善良,反过去想帮助这个罪犯。
如果说这个罪犯真的很坏,那他为什么在临死之前,想到的只是帮助一位One Night Stand的母亲解除内心的挣扎和自责呢?
人性很复杂,虽然不能说罪犯是好人,但他们由于被这个头衔恶化,被当作无恶不作的人。
但实际上,许多许多都是由于内心的创伤淤积下的心理问题的结果。
预防人民犯罪的一个很有效的方式是让大众了解这个罪犯的心理,为大众提供相关的比较好的心理疏导和有效的解决方法。
而不是让大家面对问题束手无策,头一热就走上了违法的道路。
第三集引发了我对自我的思考。
虽然说影片的具体内容是放在麦粒饰演的一名歌手身上,但其实这是不是大家每天的状态。
为了生活,为了吃饭,被囚禁在无形的牢笼之中,说别人想听的话,做别人喜欢的事。
我们是不是就像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让其他人从我们这儿得到想要的一切,但是忽略了自己得到了什么。
人生真的很多,应该活出自己的个性。
虽然确实现实的存在让我们有所保留,但能不保留的时候就应该活出自我。
不爽的时候,就要大声对生活说go fxxk yourself!!!
枪响的一刻,故事戛然而止。
绑匪与人质扭打在一起最终被警察射杀,所有人都会理所当然地把一切归罪于被射死的Kris。
因为绑匪就是绑匪,就像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醉驾的司机一定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没有人会想到,是Kris低头查看手机的一瞥,害死了醉酒的司机和他的未婚妻;也没有人知道,是想要阻止Kris自杀的Jaden间接害死了Kris。
即便我们掌握了无穷的信息,也未必就获得了真相。
negotiator太相信自己的专业知识,pam只相信数据分析和专家的talking points。
所有人都执着地相信着自己已知的信息,尽管这可能与真相背道而驰。
警察以为窃听到的信息就一定为真,Kris以为身穿西装、订下头等舱的Jaden就一定是公司高管,但真相就像克莉丝的personality密码,尽管近在眼前我们却无法看清。
关于最后Kris和Jaden究竟有没有死?
导演刻意用镜头隐去了答案,也许只需要一条推送,所有人都能共享所有已知的信息,但却没有人能知道未被讲述的真相。
无论是拥有无穷数据流的smithereens公司还是时不时能开启一下god mode的Bill,以及始终拥有全知视角的我们,只要看不见那一秒的子弹,就永远无法得知真相。
另:1.隐晦的叙述和细节的铺垫都非常黑镜2.Andrew Scott对Kris的演绎拿捏地恰到好处,一面是末路绑匪的失控,一面是普通人的善良,以及中间得知Jaden只是一个实习生而爆发的一幕非常Andrew😂
很多人说第二集就那么一件破事演那么久浪费时间,其实这集的主题就是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件互联网事件当中,你通过互联网信息流去理解事件当事人的行为。
还记得网约车司机杀害空姐这件事吗,过去也才1年时间,这件事对各位网友的生活产生了任何影响吗?
你看完第二集后关掉播放器,打开豆瓣或知乎或朋友圈,评价了几句“第二集就演了这么个破事浪费那么久时间,黑镜已经不是第一季的黑镜了”,然后你再被新的信息流覆盖,整个流程甚至不需要1分钟。
其实这就已经相当黑镜了。
回到剧集,第二集前面铺垫了那么多,Andrew神演技,把观众拉进了一个失败者的共情怪圈里。
这集点睛之笔就在最后的几个镜头,枪声结束后,最后几个镜头如下——COO悬着的心放下来了,她一直在担心劫匪要赎金(会对运营KPI造成压力,我猜的)。
CEO沉默。
(互联网公司的大佬们一致热爱灵修真是全球共识啊)
路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赶路。
年轻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打球。
小姐姐看了一眼消息,继续自己的生活。
司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开车。
CEO继续他的灵修。
男主折腾出那么大的动静,最后就像一粒米跌进大海,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你想想,上面这些,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交网络吗。
昨天志玲姐姐公布结婚,新浪服务器如约而至地瘫了,是的现在连服务器瘫痪都能上新闻了,而且服务器瘫了才能说明你够红。
不觉得很奇怪吗?
明星出轨吸毒都不用担心负面,因为马上就会被新的事件盖过去;而更多需要被人们记住的英雄,却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流埋没了。
很多人在嘲笑男主,自己有问题偏要把责任推给互联网产品,实际上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为什么就不能放下手机多关注一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呢。
本集最佳,吹爆Andrew神演技!
(说真的我们国家其实也应该拍一点这种题材的影视作品(另外我对志玲姐姐没恶意,我也很喜欢她,祝她幸福
我说实话吧,也许是因为经历了权游的打击和X凤凰的打击,导致其实我认为这一季的黑镜并没有那么差{除了最后一集},可能前面的黑镜更多的给我们是一种“惊艳”,但是这一季的前两集最多算的上精彩吧,可能编剧江郎才尽?
或者不够大胆?
毕竟前面几季总有几集是超出常理的讽刺和深入骨髓的惊悚,但是这季就很少了。
先说第一集,其实个人来讲这一集的科幻感反而最有黑镜的感觉,但是它太近了,近到又没有黑镜的感觉。
如果说从前的黑镜给人的感觉是“我曹以后的科技还能这样”,那这一集就是“哦,好了我懂了。
”其实第一集所讲的东西多少还是有点让人去思考的,比如说实话要是之后科技能发展到进入游戏和穿越一样的时候,你会忍不住上了你的小伙伴吗。
另外第一集的结尾部分个人认为也不够。。。
emmm,就是没有那种“挖槽挖槽!
”那种感觉吧。。。
因此对于我来说这第一集在所有黑镜中还是能放的上中等或是中下一些的。
第二集是整个第五季最没什么好黑的地方呢,如果你真心觉得第二集不好看,那我说实话,你一定不是从头开始追黑镜的。
或者说黑镜的绝大多数剧集你可能都觉得soso。
虽然第二集的科技感很薄弱,但是描述的人性和讽刺,包括结尾的开放都很有黑镜的感觉。
个人认为这集在所有黑镜里能排中上。
然后第三集,是整个第五季。
哦不,整个黑镜系列里的耻辱。
没内核就算了,故事都讲的不太清楚。
除了三个美人养眼以外....一无是处。
给四星是我认为这一季的黑镜虽有不足的地方,但是真的还是能够打一打的,就当这季就2集嘛
第一集:Striking Vipers 生死搏击男同题材。
以虚拟现实中的人物为载体,通过意念来进行现实生活中想做的性爱之事。
只不过载体是一男一女,现实中是两个男人。
其中一个男人有妻儿。
第二集:Smithereens 生活碎片社交网络题材。
男主因为沉迷于社交软件Smithereens,在开车的时候出了车祸,妻子(还是女儿)及车上的另外一个人死了。
他愧疚。
便拿Smithereens的员工作人质,要挟来和那个软件的CEO通话。
第三集:Rachel, Jack and Ashley Too 瑞秋,杰克和艾什莉替身明星背后的运营黑暗面题材。
Ashley是著名歌星,活得并不快乐和真实,都是她的经济人姑妈操纵的,为了获益,只把Ashley当作赚钱的工具。
说实话,黑镜第五季更新确实很惊喜,因为去年的潘达斯达基过后,以为要几年才能再看到更新。
昨天把三集看完,总的来不是很满意。
其实从第三季之后,黑镜就不再精彩。
· 生死搏击 ★★★☆☆一对好兄弟在玩增强现实的搏击游戏“生死搏击”时,在游戏中滚起了床单,需要提到的是,在游戏中,玩者可以有正常的感受,所以大可叫作“神交”。
(没错上图女性就是男主兄弟选的游戏角色)这一集的槽点真的很多,看看我的心路历程:1.直接过渡到11年后?
真“意外”2.男主和好兄弟转着转着就抱在一起了????????
只能在虚拟的环境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3.他们肯定会在游戏中做爱,然后“生死局”。
4.果然!
25min,哈哈哈哈哈,他俩在虚拟游戏中做爱了!
5.“男性喜欢打架,是为了发泄对同性之间的情感。
”6.然后他们就开始每夜在虚拟游戏中做爱!
探寻,发掘。
也都对自己爱人渐渐提不起了兴趣。
连结婚纪念日都忘了???
7.虚拟系统中是亚裔角色?
用意?
刚开始就莫名其妙的11年跨度,但11之前并没有什么信息量,多半是给来发展科技的,毕竟是可以线上啪啪啪的VR系统,要研发一段时间。
到了他俩再见面的时候,男主就莫名其妙的不自在了起来,试问,你们11之前并没有什么尴尬的相处呀,不是很愉快吗?
怎么再见面就不自在了?
强行加尴尬?
接着他们游戏里面打着打着就亲起来,那这种情感伏笔在哪?
这一集通过虚拟的游戏,去表现男主和男主兄弟的真实取向,以及男主兄弟的跨性别真实内心,说到底内核就是老生常谈的性别认同和性取向认同问题。
同时,在剧情上也真的很模式化,你看了前面就能想到后面(当然我指的是11年之后的内容)。
虚拟现实的套路在之前的黑镜剧集中也有出现过,所以没什么惊喜。
自从《黑镜》成为美剧之后,剧集的科幻未来脑洞就弱了。
相比之前脑洞出来的反乌托邦的精致世界,用“反智”议题去表现现实问题,现在的剧集更接近现实,缺少那种剧集世界观上的震撼。
最后导演似乎给了一个愉悦结局,但是这能够长久吗?
男主和他兄弟之间,最后还是带上游戏设备,进入虚拟游戏中互相满足,但是这种存在于虚拟世界的情感表达,是否会异化,最终决裂?
而且对双方的“认同”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碎片8.5 ★★★★☆这一集倒是挺符合黑镜的价值观,重点:1.你已经没有隐私了,一个企业就能知道你所有的信息,在大数据面前,你赤裸裸。
2.开车别玩手机!
开车别玩手机!
开车别玩手机!
剧集讽刺现实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和对APP持续关注。
剧中的“碎片”,不就是现在的推特脸书微信抖音吗?
不得不说莫娘的演技真的太好了,我已经连着两天看暴躁莫娘在线怼人了,前天是看伦敦生活,他怼爱情。
这一次是在黑镜,他郁郁不得志,怼每一个低头族。
这一集应该算是黑镜所有季剧集里面最不未来科技的一集。
人们为了“便利”放弃隐私,手机和软件获取公民隐私信息,大数据分析你的每一次网络行为,得到关键词,推断和交叉印证你的个人信息,再给你贴上“高低收入”“高低智商”“高低地位”等标签,这样你就成为一个赤裸裸的网络透明人。
不光是政府,就连一个科技公司就能够获取你的信息,他们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自己。
你无法定位自己的性别特征,他们可以。
今年315晚会,不就是揭露了“探针盒子”如何定位周围的人,截取网民信息,并通过大数据给网民贴上不一样的标签吗?
剧集中男主的信息被“碎片”公司抓取出来,并形成完整画像。
虽然男主在几年之前就试图清理个人网络信息,但是,“碎片”公司还是抓取到了男主几年之前的信息。
一旦你的信息进入公共网络空间,那么要想彻底的删除就几乎不可能。
最后一段现实描写真的太好了。
所有人,具体来说是不相关人,都在刚看到“绑架”消息时,担心、讨论、参与舆论、影响舆论,最后看到一个结果之后,松了口气,到新的热点再担心、讨论、参与舆论、影响舆论。
想想看,无数人不就是为了得到参与感吗?
随处口炮,不计后果。
各种媒体更是抓住真实事件一个点,就各种主观臆想,加上自己的意淫撰写成精致故事,仅仅为了流量。
然而每一个人都不去关注死去的那个人,只因为他“绑架”,所以该死。
“碎片”老板轻松的笑了笑,依旧打坐,而那些公司也依旧拼命扩张,绑架事件只激起点点涟漪,无风浪。
· 瑞秋、洁柯和小艾希莉 ★★☆☆☆这一集真的很无趣,到底是机器人要代替人类?
还是人类的存在只是一副躯壳,只要有思想,就存在?
还是人类最终要抵抗的还是人类本身?
这一集的标题提到了小艾希莉,但没有提到艾希莉,其实小艾希莉在拔掉电源的时候,我倒是希望真实的艾希莉真的死亡了,这就盖到人类的存在只是一副躯壳,只要思维存在,就算躯壳死亡,个体依旧存在。
但问题就是艾希莉活了过来,然后洁柯还陪着她和瑞秋闯红灯被警察追,冲进体育馆,搞定艾希莉的小姨。
可怜洁柯她无法考取驾照了。
最后的艾希莉玩起了硬核摇滚,这不就是一个小女孩叛逆成长吗?
摆脱家人的各种安排和指挥。
所以返回来就盖到了“人类终其一生就是在抵抗人类本身”这个主题上。
可怜了一个小很牛逼的机器人成为了略显多余的东西。
其实在人格上,小艾希莉更接近后期摇滚化的艾希莉。
所以脑洞一下,其实最后是机器人的思维影响(也可以说控制)了艾希莉。
因为在小艾希莉拔掉艾希莉电源的时候,也不像是在开玩笑,试图是想替代真实世界的艾希莉。
接下来她们两个也一直都在争执,再加上本集标题写的是小艾希莉,所以也并没有不可能。
标题来源即友:@一号扫黄大队长
挺烂的
知道黑镜是想说些什么,可是,现在拍的,力度不够,创意不够,自己越来越麻木,没有共情能力了。
(7/10)第1集好主题拍坏了。 第2集及格线,也相当贴近现实生活,展现了网络对普通人恐怖的隐私掌控(老板娘是华裔,大概在影射脸书?),莫教授的演技给本集拉了不少分。 第3集纯属俗套到令人发指的美式主旋律,如果说第4季第1集只是大幅度好莱坞化,那么这一集则是直接拿滥大街的美式主旋律扔进《黑镜》系列里充数了,而且还自我感觉良好。
S05E01:道德沦丧!老公沉迷网络性爱无法自拔,出轨对象竟是同性儿时好友!(第一季看到现在最烂的一集。)
出轨挺傻的,打游戏虚拟出轨不是更傻吗? 开车刷手机出车祸挺傻的,绑架别人不是更傻吗?黑镜的最终主旨应该是人特么别自以为太聪明,随着科技的发展,你们的愚蠢只会越来越放大。
众星云集。E1飞鹰婚内出轨虚拟世界好基友,就这集还有看点。E2全靠莫娘娘演技撑像是漫长困倦的交通安全公益片。E3要不是麦莉出境毫无记忆点
其实都不错 但是跟之前的相比就小儿科了。01-直男这么喜欢被当成女的 这到底是想说心理性别还是沉迷游戏?02-男主演技不错 那个自杀女孩的支线比主线感人 03-不知道现在科技能不能真的复制大脑到玩具?这点貌似在之前的某集讲过
略失望……第一季第二季的经典已经无法超越。
2018-12-21 想看
第二集真好。讽刺辛辣,笑点诡异,结局又让我从大笑坠入难以抑制的悲情,想起了东木老爷子早年的旧作《完美的世界》。在这个“手机黏在手上”,人与人看似随时随地可以“互联”的时代,真相是,普遍的无法建立共情却成为常态。人人渴望着连结,却又形如孤岛。他人的痛苦,不过是网络上一截碎片、一点浮沫,大家抱着吃瓜心态蜂拥而至,消费完毕之后,便抹着嘴散去。互联网教主,兼具一重热衷于灵修和冥想的嬉皮青年身份,这可笑的人设,似乎也隐隐有所指,现实中不乏原型。而谈起自己创造的产物逐渐失控时,那种痛心疾首何其真诚。这无奈的异化,最终该向谁追责?每一片雪花,看起来都那么无辜。
非常平庸。
其实我觉得挺好看的,尤其第一集,简直了,什么变态的脑洞啊,太牛逼了,我边看边笑,太有意思了,好基友的意思原来是这样的。看完了,评分太低了,所以意料之外的好看,第三集也有意思。
好看,就是好看。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不要跟我讲什么前几季的 bullshit,你比比市面上一水垃圾电视剧,再看看这是什么水平。
第一集从立意、剧情发展、说教方式各角度都很失败,两颗星;第二集出发点好和结尾都很好,但逻辑上全是bug,剪辑的侧重点也很有问题,两颗星;第三集一下拉回黑镜的水准,麦粒真的十分圈粉!两个版本的Head Like A Hole对比也是很明显~翻唱真的不输NIN~
1、内心男同?不喜欢,低分。2、没看懂最后,而差到不想去了解。3、不科幻,就是现今——人性无论过去未来都没有变。
第一集是最接近黑镜原先气质的想象,第二集好懒,没想完结局,第三集则完全是一个主流故事,美国文化了。网飞莫非也在玩一种天下大同,黑镜,你还是要开发自己的周边,比如这一季始终可以叫灰镜
1>2>3。2.3真没什么新颖的,只是旧瓶装新酒,1唯一的一个有趣探讨就是vr虚拟体验下的性别与道德模糊性,这是让我高潮的看点。
比第四季强点
E02最后二十分钟完全止不住哭,真心佩服编剧导演还有Andrew Scott我无法形容的演技。相信这集会在我心里比其他这部剧给出的新鲜ideas留存更长的时间,它不是在想象未来,而是在充满共情地观察现在的世界,但同时给出的观感又那么合理地契合这部剧的主题,让我意识到自己其实有那么多甚至不曾知道的情感边界啊。
没有评论说的这么差劲吧 Andrew 满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