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剧乍一看像烂剧画风,后面刷到一些视频片段和简介,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想看看这个剧究竟什么样。
如果真的看完整个剧以后,会发现这个包拯和以前诸多版本相比,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最大特色在于,编剧在不少地方已经是打碎重构甚至另起炉灶。
换言之,如果带着过去对旧有影视剧或者是演义甚至史实当中的包拯的印象,很可能会对此剧水土不服(悄悄剧透一下:包括但不限于以美名著称的八贤王和王延龄二人在这里边变得野心勃勃工于心计;历史上刘太后的前夫在这里边变成了和王延龄分庭抗礼的权臣张德林,甚至将铡美案和铡包勉合二为一等等),如果接受不了这些改变,可以尝试着将它当做同人文去看,或许有新发现新感受。
如果说还是接受不了,那就建议不用浪费时间啦。
意外发现这个剧的剧情走向很多都让人出乎意料,总之比较反套路,也容易让观众有打脸的感觉,这是本剧的一大优点。
同样台词也是很直接,没有水字数也没有多少乱七八糟的废话,缺点就是有的台词不太严谨,甚至有的台词有种不顾他人死活的随性和放荡,从而贡献了很多笑点。
说到笑点,本剧最大笑点供应商就是枢密使张德林一家,堪称北宋版搞笑一家人。
具体一句两句说不清,经典名场面包括但不限于张德林三大疑问等,具体看剧就能感受到,这里不细说(太多了也说不过来了)甚至整部剧里最大的看点和戏剧冲突大多集中在他们这一大家子里。
还有就是开封府相声二人组王朝马汉(两个演员一个是50外传的淑淑淑芬芬芬,另一个是巩汉林儿子)(中间历经八王爷谋反+狸猫换太子案、刘国舅案、宫廷纵火案以及考场舞弊案)但对我最震撼的也是铡美案这里……今晚看到47集的铡美案结束,才明白编剧废了那么大功夫写这个单元,最后只为说明一个道理:迟到的正义之所以迟到是因为利益角逐。
尤其是包拯面临着自己的同事和亲人纷纷离去的场景,最后那句话“我的心也是肉长的!
”到底有多让人心痛,这不再是以前影视剧里见到的那种魔挡杀魔的包公,而是一个被现实毒打还在不断和现实抗争的包拯。
他再厉害也会无能为力。
这部剧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看到了不一样的包拯。
整体而言也在说明一件事:包拯是百姓希望的寄托,但包拯≠爽剧,拯救了那么多百姓,到头来拯救不了自家人,更拯救不了整个大宋的纲常法纪,最该拯救的人,不仅是布衣百姓,最该惩戒的人,也不仅是王公贵胄,而是戴王冠者。
最后清君侧这个单元看着有些简单与仓促了。
可惜了,不懂编剧写到最后是不是累麻了。。。
不然真的值五星另外说一句:可以有权力表达对这个剧的批评,但别只看一点半点就横加谩骂(确实包拯瞪眼的设定比较难以接受,如果结合后续包拯眼神变化的情节来看,前面的“瞪眼”其实不难理解)。
这个剧评分从一开始从3.几到如今6.5,后面大概率还会涨。
私心认为这个剧水平最低7.5+,甚至8+都是应得的。
我只想说,如果情节人设甚至台词风格都不变,换到国外的剧里,恐怕评分绝不止这些。
这部剧说是破案,编剧的重点在借古讽今,可惜为了讨好市场还是加入了狗血的成份。
一个看似又傻又聪明的角色,他的到来一次一次的打破了政治平衡。
在谎言的世界,谎言的缔造者居然也需要公平真相,绝对的讽刺。
这部剧还有讨论到改革和法律问题,中国古代的改革基本都已失败告终,本剧也一再的说明任何的改革都需要法律的配套,也算是为当前中国的改革提出了一点自己的思考,可惜没有深刻的去讨论这一点。
从主线进程来说,前面节奏流畅,后面就有点拖沓了。
花了五天时间,看完了,这部电视剧给我的感触十分的,深刻,看到我我不知道,什么,是电视剧了,记得一点就是前半部分张德林和,刘娥,磨磨唧唧磨磨唧唧磨磨唧唧,后半部分就是包拯断案调查调查,然后这个电视就快没有了,总体来说,两分1分给的是演员,另一分给了场景推荐大家可以看一些比较老的影片,比如周杰的少年包青天 或者,可以看看原著三侠五义
《开封府》一剧确实有如许多评论历史考证不严谨,但是我认为此剧重点不在这些,剧情本来就可以演绎,拿电视剧当教科书看那是十足的傻子。
《开封府》剧虽然在我看来在阶级眼光的处理上有些欠妥(实际就是美学概念的把握不够),但此剧重点在于描绘现实入木三分,单这点就属良心好剧。
从端午、包勉属于小农、小市民的格局虽然善良好心但是遇到正事只有添乱的份;嫂子属于传统之母,默默担当与传承;王延龄属保守派,张德林属私利派;张子荣属官二代具改革之心却无实质之建构,总想以权势利用他人谋求出路而不伤自我,此等终究谋之私利,改革是个中性词;张子雍属富二代格局,这个人物是全剧处理最鲜活的,到后半部分如没他我就看不下去了(我有许多剧是没看完的,更多只看几分钟);周儿是全剧最难把握的角色,说难是就当下年青人的教育水平而言难以把握,剧情描述逻辑也最不充分。
雨柔是近来神剧里狐狸精的角色,忠诚守一(如《玄门大师》里的小狐狸),这是真正中国式男人的梦想。
呆板版包拯,由于我认识编剧,知道此角色至少有3分沙枫 的形态在里面。
该盘点的都盘点了吧!
没盘点就是不该盘点的了,你懂得。
此剧值4颗星,由于我认识编剧给5颗也是合情合理,但是剧评却是我真正想说的话,绝无参假。
从最开始觉得有点新意可以看下去到开始有点莫名其妙再到后面越来越离奇狗血毁三观,现在看完大结局,终于忍不住吼一声:真·良心制作·神剧。
这哪是什么“打破传统”,根本就是私设如山的AU同人,还是OOC的那种。
虽说三侠五义包公案也都是小说,但一来某些人物还是有原型可考,二来就算是小说里的角色你既然拿来用了是不是也得多少尊重下人家原有的人设?
包拯我都不说了,八贤王、王丞相、展昭,这演的都是谁??
就只是同名同姓吧?
一个谋反一个争权一个莫名其妙相帮西夏奸细不说还冷不丁就滚下马打起了野战,真是见了鬼了。
嫂娘为了传宗接代说变就变的嘴脸简直惊人,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讨厌了这个人物,这部剧居然做到了。
秦香莲一出场就教唆年幼子女诈骗善心人士,你穷你有理?
难怪秋哥这么小偷东西就偷得这么顺手了。
李妃蓄谋下药毁了公主清白羞辱人家痴心妄想之后又口口声声对人家亏欠太多,精分呢?
眼没瞎心瞎了是吧?
不过公主也是叫人无语,苦守三年的清白被设计下药失去了,结果发现怀了孩子就又死活为陈世美求情,追着他砍的那个气势呢?
合着只要怀上了、一句“孩子不能没有爹”以往过错罪行就都可以既往不咎了是吧?
这都宣扬的什么糟粕思想?
最后锦毛鼠的设定事先就料中了一点也不意外,前面暗示痕迹太重,但武力值跟展昭差那么多也是醉。
如果不是最后强行掰成锦毛鼠,其实看到后面对这个角色还是挺有好感的,但这么一掰就未免扯了。
然后四鼠竟然还整死一个?
怎么不把包拯一起写死那多厉害。
而且这不就等于三鼠跟锦毛鼠成仇家了?
最后三鼠闹东京是搞笑呢???
兵临皇城的结局也是傻眼【此处需要一个黑人问号脸,PS:黑人不是指包拯】傻眼到都不想说了。
这部剧你说它没用心吧还真冤枉了,很多地方的设计都可以看出用了心思,演员演技也在线,可依然无法改变槽点满满的事实。
要说还真是标新立异达到了让人印象深刻的目的,看了这么多年包拯展昭相关的剧,一部就毁了这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角色也算是独一份儿了。
这么煞费苦心的制作写个原创角色的故事不好吗?
PS:再多说两句,打低分还真不是因为包拯瞪眼,加这个设定的初衷多少还是可以理解,但首先这个人是包拯,加了这样一个设定是不容易让人联想到阿斯伯格症的,而这个症的特点也不那么为大众所熟知,所以在剧中的呈现并不能让所有观众可以轻易的看懂,需要科普才能明白的设定能怪观众?
至于这个病证的演绎是否全程合理就不做讨论了,见仁见智,无谓争论。
评分被黑惨了,又一部被评分拖累差点错过的智商剧。
看到一半,至少应该7.5分以上,剧情紧凑逻辑顺畅,全新演绎,脑洞大开。
评分太低主要是因为包拯的瞪鸡眼吧。
尽管槽点是有不少,有的小演员像是在念台词,通篇奴才奴婢的听着不顺耳,制作也不够精良,服化道塑料感,大晚上的戏硬生生被拍成了大白天,把我经济富足、文化昌盛的赵家王朝黑成了没有王法的时代,有权势就可以毫无忌惮的滥杀老百姓,等等等等,但优点同样也有很多,主配有血有肉、智商在线,特别是女性角色塑造饱满,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陪衬,见识了不再是只是一个符号的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展昭,情节跳出千年固有窠臼又能自圆其说,紧张悬疑,千回百转。
大多数主配角演技在线,包括瞪鸡眼的包拯。
展昭和包拯的关于江湖的对话更像是对现实的映射。
总之,故事性可看性不错,四星,一星黑粉太多补加一星,不要错过哦
(写这个的时候,豆瓣评分只有3.6分,打分的人只有三百多,现在已经6.6分,6800人了,这么涨的要是股票就好了)分享几个剧中的无厘头段子,笑死我了,让你们看看: 段子背景:国舅爷处决后包拯被驱离京城,几年后京城发生皇宫失火大案,包拯奉命进京查案,开封府衙役在城门下等候包拯进城,对话:—哥,来了几个骑马的—看见了—中间那个怎么那个黑呀—是啊,这么多年怎么就是不见褪色呢!!
段子背景:皇宫失火大案,包拯来到牢狱审问嫌疑人郭公公:—包拯,你可算回来了(公公仔细端详包拯)—郭公公,怎么了?
—包拯,这几年不见,你的脸好像白了不少啊!
段子背景:陈世美案,陈香莲带子女来开封寻找陈世美,流露街头,这时小摊贩在喊:—筒子鸡!
没成过亲的鸡啊,皮香肉嫩!
筒子鸡!
—娘,啥是没成过亲的鸡啊?
—就是公鸡不要的母鸡—好吃不?
—公鸡都不要她了,它能好吃吗?
—公鸡不要的鸡为啥就不好吃?
—你没事老看那鸡摊子干啥?
你爹又没挂上头!
段子背景:陈香莲因缘际会来到开封府衙,看到包拯,她的女儿说:—娘,那个做官的咋是黑的?
吓死我了 做官的都是黑的吗?
要都是,咱们找到我爹以后,别让他做官!
像个鬼,吓死个人!
段子背景:陈香莲被圈闭在开封府衙后院,她来到衙役面前闲聊:—奴家男人的三个同窗到底是什么人杀的呀?
—我们也不知道,这不正查着呢—要不您行个方便,放我们出去找找吧—你们到哪儿去找啊 你男人有可能是那个叫韩琦的,我们也在找,比你还着急呢!
—你们找他干什么呀—他有杀人嫌疑!!
不得不说,很多人对包拯的眼睛拿来说事,但是慢慢看就明白眼睛代表什么,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从开始的单纯一眼见底到后面慢慢也变得模糊,这不就是我们从青春到成熟的演变么。
这部剧绝对对得起四星,可是太多人给一星,我就要给五星,这部剧比起那些靠流量吃饭的剧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就那部鹿晗的剧,演的是什么玩意,都是给脑残看的,在说一下如今社会的风气越来越快餐化,很多人了解历史多数都是通过五分钟的短文来了解,可给你看的是别人的理解,那不是自己的东西,如今的人有几个会慢慢啃书。
有时候,我们换位思考,如果作为一个君主,你是希望你的臣民个个精明能干,还是个个愚蠢能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本意是褒义,可以自行百度,在这里我借用一下到贬义),细思极恐啊各位,你只有站到顶层才能明白很多事情由不得你我,由不得书本里的侠义,名正言顺才能杀掉一个人,侠义更多的存在民间,演义更多的在民间流传,可真正的历史不在演义里,演义里不会出现抹杀底层人民蟾蜍变真龙的希望。
我记得我爷爷常说一句话,好人不得好活,坏人不得好死。
越长大越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有句话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事实上,还是谈论今人事比较多。
影视戏剧大多夹带私货,因为观众是看戏的,编者是写戏的。
编剧不是搞还原历史的,要还原历史,要知道真实的历史,当然不如读历史书和一些学术教科书。
所以很多时候,在细节方面,编剧和导演们,一点也不考究,一点也不讲究。
服化道啊,细节称呼啊,布景啊,那都是可以忽略的,毕竟戏剧嘛,就是胡编乱造,搞出精彩的故事,然后夹带私货。
看清了这一点,对戏剧应该明白也就那么回事。
当然,不可否认,还是有历史正剧努力还原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努力还原细节布景,这是值得夸赞的,而本剧,我愿称它为历史同人剧。
不过说到细节,这剧有时候又很会做细节,比如科举考试,从考试到阅卷那几个镜头配上背景音乐,可以说非常有心了。
这剧一开篇介绍包拯的出生,包拯被遗弃,包大哥的抚养,包拯从小被叫“黑妖怪”,包大哥被贪官害死,小包拯抱着鸡目睹大哥的死亡,然后对着那墓碑说“我要读书,我要考功名”等等等,一连串下来的情节把包拯这个人物给立住了,尤其是那句“我要读书”说出来,竟然让我落泪,很明显一旦入戏,这个节奏太好了。
所以一直被诟病的瞪眼包拯,我倒是没觉得有哪里不好,因为一入戏,就能感受到这个人物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很明显关于瞪眼包拯,是导演和编剧还有演员一起在做的大胆尝试,有赌的成分,输赢在观众之间。
虽然豆瓣评分低,但b站评论还是很高的,而且据说收视率也很好,那么至少,还算是小赢一把了。
全剧第二次落泪是铡美案,从包大嫂叙述包拯小时候开始,弹幕有一条说编剧开始收线了。
确实,很早开始就放长线,到这一刻把人物都收住,立住了,把剧情和人物结合,渲染到了极致,整个铡美案非常催泪,升华了整部剧。
铡美案在我看来是全剧最无奈却富有艺术力的一个案子,各方势力角逐到最后陈世美的死,竟然只是因为他已经没用,不能用了,而不是因为公正。
为了杀一个陈世美,包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最后也不过是因为他被放弃,而不是公正……所以包拯很委屈很绝望,他要带包勉走的时候,没有人站在他那边,孤直,固执,他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臣子。
一直看着这剧在6.5和6.6撕扯,从没上过6.7,很忧桑。
这真的是一部好剧,包拯出现幻觉那里演技超好的啊,看哭了。
这剧里的包拯比宋慈更惨,所有人都离他而去,最后还是没有追求到自己的正义,所以甚至想上吊自杀。
这个包拯比其他包拯和清官更动人,想辞官的,变黑化的都很常见,但想自杀的很难得,这个点很打动我,他也不是那么坚强,像普通人一样。
很多人说铡美案里的人智商下滑,但我觉得还算是合情合理的,其实所有人都很冠冕堂皇,没有“错”。
陈世美也不是一开始就想杀妻杀子;秦香莲也不是一开始就能狠下心告状,包勉打死灾民又能怎么办,那个时候他又没有展昭;端午从小受到包家人的照顾,心地善良以为其他人也一样……所有人都合情合理没有错,恰恰造成这样悲剧的局面,这才是了不起的作品。
关于最后一个案子,其实也还可以,没有那么不堪,只是太仓促了,其实之前每一个案子都像大结局,都像全剧终,而真正全剧终的时候反倒有些意犹未尽,还挺有意思。
关于皇帝的演技,我看有人说的好,“也别吐槽皇帝的演技了,他小时候实在太压抑了,长大了还没实权。
荣儿又劝他在张王刘面前不要流露感情,这样不会被他们轻易看出来心思,才能和他们博弈。
所以在张王刘面前一直一个表情我认为也是比较合理,甚至荣儿也是张家人也适用。
这表情就像是一张面具让人无法揣测心理。
陈公公死的时候就一定要声情并茂让张王刘看穿自己的心思吗。
他这两年好不容易得到了张王都想要的笔(陈世美)去夺回皇权的,结果被包拯举报了......” 其实真的,他没有表情的时候,弹幕都在吐槽他面瘫,他有表情的时候,弹幕就吐槽他什么都写在脸上。
其实赵受益这个人物也有很值得探讨的地方,最后张子荣和周儿被放过,成为男耕女织的普通夫妇,很难说不是因为小皇帝的私心。
这个剧里的小皇帝,从小就在乡野长大,最适合他,他最想过的生活,就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
所以很大程度来说,他让张子荣去过他最想要的生活,算是一种对张子荣的补偿吧,而他自己,将成为赵祯,再也没有“益儿”了。
关于这剧的其他评价,“这就是部权力的游戏,顺带描述生活百态,人性复杂。
看到一半多觉得没什么好看,越看你越发觉个人的渺小罢了。
无论你是走正道邪路,站黑白两派,坚守公正还是走私枉法,这部剧告诉你,你选什么都是无谓的,世上没有好坏无需信仰。
然后你活着多半被有权有势的人决定着命运。
丧剧。
写实但丧。
丧剧没什么好看的,多余,丧本来就体现在日常生活,渲染个人无法改变的丧,就是部看见人家跳楼在底下喊快跳快跳的剧。
” 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不认为这样,现实应该让人看到,可是现实难道只有悲催吗?
现实里有陈世美,就会有包拯,有黑暗的地方,一定是因为有光明,有光明的地方,也会有黑暗。
这部剧倒也没有如此不堪。
人心都是偏的,都喜欢按着自己的喜好和想法来。
评分这种事情,或者说评论一个剧,基本都是以自己的喜好为准,除非是写论文研究,不然怎么可能做到公正客观看待一个剧,理解全部角色和情节,然后给它中肯的评价评分,还不是你这个合我心意我就给你一个好,一个高分;你那个不合我意我就给你一个差,一个低分。
谁也别说谁,大家都一样,都是各为其好。
所以正如同有人因为自己的喜好而不喜欢这剧,我们这些打高分的,也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喜欢,萝卜白菜,其实都是一样的。
你要你的权力争斗,我守我的公平正义,我们其实都是以自己心中的认知来做事,本质都是一回事,却永远也不是同一种人,这就是群像,也是一副众生相。
顺便讨论区有人说张子雍把陈世美绑来后包拯又不杀了,有一个回答说得好“包拯是人,是人就会说气话,是人就会说话冲动,是人就会在最后时刻犹豫或者害怕,是人就免不了考虑现实”。
一样的,是人,就免不了偏好。
陪老妈看的,刚刚开始看的那些个演员和服化时我还以为又要忍受烂剧的折磨,但是剧情出乎意料的好啊个人认为陈世美案最好包拯第一次要杀陈世美,证据确凿,包拯之妻还死在了驸马府。
皇帝把他侄子拉进来要两人同生同死想要保下陈世美,包拯嫂子为了公道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带着包拯的孩子远走他乡然后皇帝说,陈世美还有用,有个名录需要他解开。
包拯带着名录回去,费尽心思解开了,皇帝终于答应包拯,杀陈世美。
第二天一早,包拯带着开封府的人到大理寺提人,等来的却是身着官服盛气凌人的陈世美。
公主怀孕了,皇帝决定不杀陈世美当然最后,皇帝还是杀了陈世美,他不是为了公义而杀,而是因为他觉得陈世美以后会被其他人利用所以杀了他。
注意,陈世美现在还在皇帝的阵营中,皇帝被害妄想症发觉得他以后会被别人利用所以借这个由头杀了陈世美陈世美虽然被杀了,但是包拯还是输了,皇帝杀陈世美不是为了大义与法律,而是单单为了一己私欲罢了这个案子很有大宋提刑官的味道,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我看这大宋,吃枣药丸!”ps:虽然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看到后面张德林兵变的时候好希望他杀了皇帝啊,赵氏可以黄袍加身张氏也可以啊!
这部开封府,每个案件其实都牵涉到朝廷上的权力斗争,包拯在各派势力的夹缝中坚持自己的原则,追求公正,尽管他也知道自己往往成为权力斗争的棋子,但是他还是尽量做到最好。他追求公正,但是对于皇权却也不得不屈服,他反对江湖侠客的替天行道,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仅凭官员,哪怕是像他这样的官员,也不可能实现彻底的正义。这是一个单纯的,有理想的,并且逐渐在现实中学会权变而又绝不放弃自己的原则的包拯,一个鲜活立体真实的人物。可惜导演给包拯设计的眼病,实在是教人受不了。
很久没看过有脑的古装剧了,果然还是要通过央视才能享受到这个题材。怎么说呢,包青天所有的系列我从小就看,港台的内地的,也通过不同版本喜欢很多演员,比如何家劲和李冰冰23333.这一版本的感觉还真的挺欣喜的,和之前的不同也算是现在古装剧中的一股清流了。同样的事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诠释但是又符合大众的认知,感觉编剧还是很用心的。演员的演技我觉得也没问题,就是这样的包拯和公孙策啊,毕竟狄仁杰的演员不一样感觉也不一样,看过邓超你就不想看李易峰演的,但是就看成是剧中人的话都没有毛病啊。虽然这是我妈带头看的,但是我也也入坑了,很久不看电视的我开始了每天电视机前的日子哈哈哈哈哈哈。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论情节还是不错的,就是男主女主都不太喜欢
噫……瞅了几眼,剧情很狗血,服化道瞎眼。有句台词“祝你名落孙山”,赶考的憨憨包拯还谢谢你!男主像个机器人,表情不带动的,全靠配音!
追着看来着,我看的电视剧不多,因为觉得现在好多电视剧太侮辱智商,而且为了集数而集数,这部的节奏很快,演员演技也都在线,每个角色很丰满,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镜头也讲究。网上好多人吐槽黄维德的演技,其实我倒觉得一个会演戏的演员敢用这种方式来颠覆演出也是很大胆的,最起码他 不怕被骂。再说人设,包拯高智商刚正不阿,像福尔摩斯谢耳朵名侦探柯南都是这一类的,明摆着这类人就是情商低会在肢体或者其它的地方有些异于常人的言行举止吧,中国的人设里面很少会有人注意到这种,特别是古装,所以我想包拯的人设就是故意要这样走,剑走偏锋是演员和导演的勇气,好好演戏谁不会啊,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要以物易物的去评价,还有人说八王爷怎么是坏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八王爷这个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编了,你们就信
换台不小心看了几个镜头,辣眼睛,这是乐高的阴谋吧,男主不是真人,是乐高玩具搭出来的模型吧,其他演员是进化失败的机器人配合乐高做广告吧,里面没真人吧...至于剧情,那么烂谁看得下去呀,不知道不知道!
有点好看的烂片哈哈哈,编剧的台词写的真的还不错
看着更像宫斗政斗剧,有些地方很别扭,但绝对算不上烂
虽然不喜欢几个主演,但是编剧什么的很赞啊~里面没有一个完完全全的坏人,也没有蠢到让人无语的人,每一个人基本都有自己的头脑和立场~最喜欢乱七八糟互相脑补~小皇帝太赞了,然后侍卫和奶娘,韩秦和秦香莲的Cp都好带感啊~
我觉得还是有看点的毕竟我妈昨晚看到凌晨四点,今早上八点又起来看,主题曲真的挺好听的我妈看了那么多国产神剧,但真的,审美绝对在饭圈女孩之上😪
不要被这个评分劝退了,剧情真的超级好啊,人物大都很丰满,包拯前期就那样,随着剧情推进一步步转变了(另,演技真正捉急的不是黄维德而是姜潮)
男主整容 脸不能动 只能翻白眼吗?
弱智包拯??其实都在演宫斗的剧,年轻演员无论男女一票假脸尬演技...黄维德行走的表情包
不要被前面几集忽悠了:1.本剧剧本很了不得,2.本剧不是轻喜剧,反而是近三年我看过最虐的内地剧没有之一,其实片头风格充分昭示了这一点,3.包拯确实从头到尾坚守了法治正义,可惜整部剧都是残酷的真实人间,4.黄维德前期类似呆痴的自闭症处理很有意思,其他所有角色都活在真实人间剧本里,他却凭情商方面的痴傻而坚守自己的道,同时对比后面的成长更增加了虐的效果。5.看了四集打1星然后弃剧的同学,你们错过了一部好剧,但也是幸运的。
剧情不错,挺搞笑的
啊啊啊啊啊男主这个蹩脚的演技,你瞪什么眼啊!让你演大智若愚,不是让你演木头鱼!
黄维德的演技好奇怪 整场都在瞪眼…
老爸爱看的,跟着听一听笑一笑
有点看上瘾了,很搞笑的一部剧啊,包大人太可爱了,编剧脑洞是真大,有意想不到的剧情发展,剧情也很紧凑
第一次看到包拯瞪眼确实挺难接受的。这剧就是整容脸忒多了,长大的荣儿开始特别不忍直视,还好演技挽救回来。张檬就彻底崩了。后来知道男主演是姜潮差点看不下去。另外,张家父子绝了!荣儿后几集人设略崩。打一星的估计没撑过第一集。总体来说,三星四星正常,钱花在编剧身上了。演益儿和荣儿小时候的小演员好可爱ớ ₃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