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捉弄的高木同学》第二季完结了,我感到一阵惆怅,以后周日晚上没有狗粮吃了。
第一季是在去年1月开播的,当时我没有追番,因为觉得从片名来看像个沙雕番,类似于《上课小动作》那样的。
后来无聊就去追了一下,竟然一发不可收拾,狗粮甜得上瘾。
这哪里是捉弄,分明就是在调情嘛!
追完第一季动画又去追漫画,第二季开播更是第一时间就追了。
每次看都保持24分钟的傻笑,扭来扭去的,像中毒一样。
同年龄的女孩子总是比男孩子要成熟,无数的恋爱悲剧都源自于这个客观的生理规律。
高木同学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她喜欢西片同学,所以才会想方设法地捉弄他,希望他跟她说话,跟她一起回家,明确她的心意。
一次又一次的博弈,其实就是漫长的猜疑链的一环又一环。
而西片一次又一次地败北,是因为他始终不敢承认对高木同学的感情。
可是高木同学即使把西片抓得死死的,在西片亲口说出“我喜欢你”之前,她始终都是不安的。
其实在外人眼里看来这也太明显了。
要是你不喜欢一个女孩子,怎么会接受她一次又一次地捉弄啊!
我在追这部动画的时候,仔细地回忆小学时经常欺负我的那个女孩子,猜测她是不是喜欢我。
算了没有必要,凶巴巴的,一点都不可爱,我是不可能喜欢她的。
所以高木同学和西片同学之间就叫做捉弄,叫做打情骂俏,而我小学的那个女孩子欺负我就叫做校园霸凌,我当时真应该告诉老师的,不过我要是真的还手一定打得过她。
在漫画里很早就出现了高木同学成年后的剧情,作者一开始还卖了个关子,让读者以为高木同学最后没有和西片同学在一起(要真的是这样作者怕是要收到好几吨刀片)。
当然在一起了,连孩子都有了,作者甚至还开了个新连载,专门讲高木同学和西片同学的婚后故事。
这就更让人疑惑了,西片这么迟钝,到底是怎么表白的,难道还要让高木同学倒追吗?
不过在第二季动画里,我的傻儿子西片同学终于开窍了!
他终于学会关心人了!
他终于发现一天不被高木同学捉弄就浑身难受了!
最后一集里他们去了夏日祭,西片同学和高木同学终于牵手了,我觉得我这辈子都值了。
毕竟这样甜甜的恋爱,我已经没机会了,所以就祝福高木同学和西片同学吧。
青春果然很好呢,我的青春,我会觉得美好吗?
哈哈,没有呢…但是能看到我同龄的别人经历的青春,笨拙,逃避…根本没有高木同学跟西片同学这样,有那么多的时间两个人相处。
也不会两个人相处久了,同学的起哄…感觉到全片的温暖和爱意。
很多时候,我们笨拙的捉弄人的时候,常常因为周围人而把握不住分寸,弄巧成拙。
因此,很多的人也更偏向于偷偷藏起自己的喜欢。
我很羡慕那些温柔的人。
我以前一直不知道自己很伤人,有一次大学毕业之后,看到一个同学尝试写小说,他把我写成一个非常恶毒的人。
我才知道,原来我在别人眼里是那么的恶毒与讨厌。
我仍不是个温柔的人,基本还是跟以前一样,就稍稍收敛了自己的毒舌。
中学时代,没有人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恋爱。
高木和西片用捉弄与反捉弄表达着自己对对方的爱慕。
高木宠溺着小孩子心理的西片,西片也不会因为高木的捉弄而恼火。
渐渐地,两人间的关系不再止步于普通的同学关系。
中学时代心动,是很难彻底忘记的。
与那个人的嬉笑打闹,与喜欢的人牵手的害羞,与她一起走在放学路上的心猿意马,收到喜欢的人消息的欣喜雀跃……但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那个她是否还陪伴在我们身旁呢?
几年前,我也遇见了那个属于自己的“高木同学” 本作的美好就在于此。
看番时,我们享受的是高木与西片甜甜的日常,感慨着懵懂爱慕的美好。
在完结的那一瞬间,我明白了,看番时的姨母笑、痴汉笑、单身狗惨笑……这些笑都其实都是对善良美好青春追忆与艳羡的微笑。
“如果真的有世界末日,一定不会在夏天来临,因为夏天是最好的季节”,同时也很容易回忆起当时那段青涩懵懂的时光,这个时候,《擅长捉弄的高木同学》也就在这时出现在我们眼前。
《擅长捉弄的高木同学》改编自山本崇一郎创作的漫画,动漫在去年一月首次开播,就给观众带来了一波甜而不腻的狗粮。
如今续集再开,清爽纯粹的故事也就再度开启。
虽然动漫没有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24分钟里包含了三到四个小故事,带给观众一种新的体验和清爽的感觉,因为我们纯粹的初中生活的欢乐日常便是由那一件件单纯的小事组成的。
就连百度百科里的简介也这样介绍:““今天一定要捉弄高木同学,让她害羞!
”某所初中里,邻座女生高木同学总是捉弄男生西片。
西片为了反过来戏弄高木同学,每天都在奋斗着……高木同学和西片的全力“捉弄”青春之战就此开始。
故事里有两个主角,西片同学(男主)与高木同学从这个豪华的动漫标题不难开出,高木是一位擅长捉弄人的同学,而事实上,她只擅长(只喜欢)捉弄西片同学的。
最初的相遇只因一块手帕,而在班级里两人也是邻座关系。
也正是因为这块手帕,两人的关系迈出了第一步。
见到高木同学手帕的西片第一次和高木同学搭上话,也正是这一次搭话让他从此过上了被高木同学捉弄的日子。
而我们的西片和高木同学的经历正像是我们回忆中那个青涩的自己在我们生活中的第一次都是在学生时期,第一次与女生讲话,第一次与女生发生简单的肢体接触,青涩的我们还不懂什么是恋爱,不明白当时那样的悸动有什么意义。
但,当我们经历过后,回过头再看这样的青葱时光,定会有深切的共鸣与怀念 西片便是当时的我们记忆中那个初中的我们还不懂什么是恋爱,不明白为什么第一次与女生讲话,第一次与女生发生简单的肢体接触时那份悸动有什么意义。
初中阶段是个奇怪的时期,(高木)女生表现早熟端庄,(西片)男生表现青涩单纯,回想起当时懵懂的自己,对待女生表达出来那份羞涩的好感而无动于衷,有好笑,也有惋惜。
心里是多么希望当时有个女孩能引导自己走出那份懵懂的岁月,开始第一段青涩的恋爱。
高木同学便是现在的我们希望当时懵懂的自己所遇到的女孩,而这份简单的梦想便交由西片帮我们实现。
当高木表现对西片的好感时,不是西片feel不到,只是初中阶段的男生通常带有些许自卑或不自信,不明白那份奇怪的心动有什么意义,便用“高木同学又捉弄我”这个理由来掩饰那份青涩的悸动。
西片也说“一对高木同学心动,就肯定没好事” 曾经的你我回到作品中,尽管说是捉弄,其实是高木同学看穿了单纯的西片内心所想罢了,而之所以想要捉弄西片,因为喜欢西片害羞的样子,当然也喜欢西片。
于是,整天想着报复和带着谜之自信的西片同学便显得又傻又可爱,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高木同学总能以压倒式的实力碾压西片同学取得胜利,而西片总时无法反击成功,只能整天脸红。
除了日常校园生活,高木同学也是个性格活泼可爱的普通女孩子,她会在狂风中大喊中二的台词,会在夏天带着西片去黑暗的隧道里探险,会占卜西片和自己的事情,也和西片毫无目的地聊天,然后撩动西片的心弦。
不仅如此,高木也有属于自己的小心思:会故意不骑自行车,只为看到西片烦恼时的表情;会故意与西片相遇,为了能在西片生日时送给他礼物;会“利用”西片一次次的心动,赢得游戏;也会在受到西片会心一击后,小鹿乱跳的脸红。
而这,都是为了能够捉弄(陪伴)西片。
像这样校园里的青涩关系,互相不说破,关系却又恰到好处、甜而不腻,也正是说明那句话,“天在将黑未黑时最美,爱在将爱未爱时最迷人”而在动漫第88话时,在箱子游戏后,高木同学自己也说“这个游戏的结果,就像我们两个人之间的感觉呢,西片放的东西很好猜,马上就能猜到。
我放的东西特别好懂,一眼便能看出来,但西片却完全看不见。
”
夏祭中的你我西片邀请高木同学一起去夏祭(约会),虽嘴上不承认,还拿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但依旧在游戏后,送给了高木同学一份礼物。
当高木同学和西片走散后,两人都互相寻找着对方,想着把这份一起看漫天烟火的情景成为彼此的回忆。
最后看到西片找到高木同学,烟花表演便停止,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失落感,因为西片已经帮我们实现了当年的愿望。
最感动的便是,在漫天璀璨时,自己努力奔向那个自己喜欢的女生,而她也奔向自己。
此时,世界的花火已不再重要,看到你的那一刻,就连光芒也没你闪耀,这一刻我的眼中只有你一个人。
所有的一切都只为了说上那一句“不管你在哪里,我都一定会去找到你” 即便烟花停止也不重要,人流涌动也不用害怕,我会寻找到那一个看似愚蠢的理由,用不娴熟的手法牵起你的手,满脸通红着带你走下银河。
真希望他们彼此会这样说西片:“即便输了千万次又如何,一次便赢到了你”高木:“当我喜欢上你的时候,你就从来没输过”在看完这部作品后,会高兴西片帮自己实现了愿望,也会为自己那已经失去的那段青涩懵懂的时光而感到惋惜不过,即便回忆很美好,但未来依然值得期待。
祝福大家最后都能找到那个迎着全世界的火花奔向你的人。
看到了好多儿时的影子那是一个初中时坐在我背后的女孩子,很爱笑,笑起来很好看。
我对她有好感,但是在我们那时候早恋可是红线,平时多说几句话都怕人说闲话。
唯一的相处方式,就是捉弄和欺负了吧。
问题是那时候的我,哪有西片太太那么多的套路。
和她的互动,基本上都是我欺负她。
在她跑的时候勾个脚,趁她不注意拔个头发什么的。
和她吵架,把她惹哭,心理病态一般的觉得这样就能和她多说些话了。
感觉那时候的自己宛如智障啊。
初二的时候,有一次她要去她的外婆家,刚好在我家附近。
估计可能是想省个车钱吧,就说要蹭我的自行车。
于是下课后我就载着她,大概也就十分钟的路程,我们聊了挺多。
那十分钟应该是我初中生涯最美好的回忆了。
结果被很多同学看到了,她脸皮薄,再也没敢坐我的自行车了。
再然后就毕业了,没有读一个学校了。
我们这个城市很小,偶尔有见过几次,我只敢远远的看着她傻笑。
有次她和我打招呼,我还会故意装的想不起她的名字。
当时都在想些什么呢?
虽然十几年后我们可能还有在一起的机会,约会了好几次,相处了大半年。
一起去游泳,看歌友会,旅游,蹲她单位楼下接她下班,还默默的匿名的给她交了一年的话费。
每个月的同一天,交满一年的那天刚好是她生日。
她也有间接的表达出我不是她喜欢的类型但是会稍微考虑一下什么的,但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也一直没捅破那层窗户纸。
因为大家也不是当年的自己了。
我喜欢的,可能只是那时候的她,又或者是当年那个默默喜欢她的自己吧。
最后她嫁去了别的城市,偶尔在朋友圈互动一下。
哪怕知道她已经不在这个城市了,但每次路过她家小区,总会习惯性的看一下。
可能是看了那么多年,习惯了吧。
前几年,有个电影叫《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看完后她发消息给我说:我看着男主角,满脑子都是当年你的影子。
这就足够了吧。。。
初中毕业都过去快二十年了,回头看看,青春真好啊。
对不起,那时候不懂事,老是会让你哭呢
动画组太太太太强了,巧妙的用原作剧情串连进了一些原创的内容,把原本稍显空白的高木同学的内心描写在不经意之间塑造的更加完整了。
原作夏日祭的约定只集中在了短短16页,动画组巧妙的让高木同学在第八集就引出夏日祭的约定,在第九集更是为了还没有确定的约定和家人调整了旅行计划,寥寥几笔让整个夏日祭贯穿了故事,同时一个聪明深情又比原作更加害羞的高木同学跃然荧幕。
第11集把原作高木同学的夏日祭第二次暗示和西片的最终答复之间的时间稍稍拉长,并且在两人聊到夏日祭约定时加入了很多高木同学的试探和期待,巧妙的营造出了高木同学希望西片能主动迈出最后一步的心情。
过程中更多西片犹豫不定的情节,以及高木同学对此一点点失望的描写,都让两个人的心理活动更加丰满,更好的渲染了西片说出邀请时整个情绪感染力,也让高木同学最后的塞饮料行为可爱到极致。
实在是动画改编的范本了,高木和西片的性格和内心都得到了更好的加强,还给故事加上了一条主线。
夏日祭的一集就更是神笔了,人物动机,甜度完全在线,没啥好说的,太好磕了。
可曾听说过有哲学家讨论过青春吗?
很少,青春,从来都是文学家的战场。
对于哲学家来说,“爱”才刚刚够一个概念的起点。
但对于青春而言,“爱”已然是这段路的尽头。
刚开始看《高木太太》的时候,被弹幕节奏一带,“哎呀,这个西片就是逊啊”,一幅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怎奈几集下肚,齁甜过后,望着漆黑的手机屏幕,细细忖来,事情可没这么简单——敢问,十二三五岁的时候,谁又不是一个小西片呢?
明明QQ头像闪烁时开心得要死,可回复一经由手指敲出去就老贤者似的云淡风轻。
明明已经知心知己交如莫逆,可现实里还是躲躲闪闪,生怕被逮到一点蛛丝马迹。
那时的我,既读不懂女生的心思,也闹不明白自己的行为逻辑。
反正就是被一些莫名巧妙的“羞耻”圈住,在保持原状的现实和面红耳赤的幻想中,就这样一天天地,伴随着小小的甜蜜和懊悔过了去。
“这就是青春吧。
”没错,我此刻正曲肘攥着拳,嘴巴张开,眼泪在眼镜两边汩汩地流。
要是我再有文化一点,想必也能锤炼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初闻不识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这样的佳句了。
“我当时怎么那么傻呢?
”——没办法,在孟婆汤没有掺水的情况下,傻才是我们的宿命。
回头一想,人类就是这样一种一次性的生命嘛。
每个人都是第一次过他的十岁、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
对个体来说,没有读档、没有经验、没有重来,每一个年龄阶段的生命历程都是新的。
所以要一个十岁出头的小伙子拥有一个三十岁老男人的视野,实在是强人所难——要不然怎么大家都想成为穿越者呢?
不过,人生的新也是分层的。
要说这其中最特别者,肯定非“青春”莫属了:蜕皮一般快速成长的身体、前所未有的心灵结构和情感体验。
可以说,青春是之后一切“新”的起点,它不仅塑形了我们身体的基础,也为各式各样崭新的情感提供了最初的形状。
这些情感中当然包括“爱情”。
所以我们常常听到的所谓“初恋情节”以及与此相伴的“中年危机”,也不无道理——或许社会已经让那些人蹉跎油腻了,但他们对情感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或者说还没走出一开始的“青春”范畴。
“我真的喜欢高木吗?
”和高木聊完天,躺在床上回甘的西片或许会这样想。
在《蒲公英的约定》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一起长大的约定,那样真心;与你聊不完的曾经,而我已经分不清;你是友情,还是错过的爱情。
”说实话,这问题也难为西片了,做自己情感的法官,去判断一种不同于友情,但又莫可名状的全新情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康德说,“直观无概念是盲的”。
其实西片不是没有概念,天天都看少女漫《100%单相思》的他,肯定知道“爱”“喜欢”大概是个什么,并且也能够在其他地方识别。
困难的地方在于,把“爱”和“自己”联系起来,给自己小鹿乱撞的心“命”一个“爱”之名。
这可不简单,聪明绝顶如俄狄浦斯也只能解开“人”之谜,而倒在了“自我”之谜下。
关于这个“确认自己情感”的难题,回顾我们自己的初中时代,不外有以下几种路径:1、勇就完事了,都听感性的,直接告白进入恋人状态,成为学校第一波吃螃蟹的人。
2、全程朦朦胧胧,似有若无,徘徊于告白之前,有时甚至连告白的念头都没有萌生,揣着青涩和甜蜜的哀怨走完了青春。
3、被周围裹挟着做了决定,把“自己”完全交付给了环境、舆论甚至是昨晚刚看的一本轻小说。
4、确立了“自我”从而确认了“喜欢”和“爱”之情感。
这一部分人拥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成熟,他们在一个普遍中二病的情况下竟实现了“自我”的稳态。
西片大约在第二条路径上,而高木则约莫在第四条,毕竟后者是拎得清“‘我’‘喜欢’西片君”的。
这里荡开一笔,说说“中二病”问题,不论哪一种中二病的定义都会涉及其中“不成熟”的“自我”因素,比如自我意志过剩、自我膨胀云云。
但正如前边所说的,在“青春”这一身体和心灵都在快速变化、成长的时期,不成熟、不稳定才是常态,成熟、稳定反而是变态。
从这个角度,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青春需要一种表征,那必然是中二病的。
“西片是个铁憨憨吗?
”经过前边的迂回,再回过头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便多了几分审慎和宽容。
首先,西片的身体很老实,他无比真切地在那些血脉贲张和面红耳赤中通过感性感受到了“什么”。
其次,少女漫爱好者西片也知道“爱”“喜欢”之类的概念大致是个什么样。
然后,关键的问题是,西片还没有形成一个坚实、稳定的自我,唯有在这个“自我”的审视之下,上边那些“什么”才能够被系到“爱”之上;唯有通过“自我”这个法官,那些“什么”才能被判断为“爱”,暧昧与朦胧才能被带到澄明的光亮中。
“我爱你”听上去很容易,但意识到是“我”在“爱”“你”却是一个复杂的历程。
在这一系统中,“你”相对简单,就是那个刺激得我脸红、让我心跳加速而又不敢直视的对象。
“爱”在这个娱乐、言情泛滥的年代,也司空见惯,不是难事。
关键就在于将前两者勾连、整合起来的“我”:一个自知的主体。
像诸如成熟、勇气等等特质,都可以说是从这个主体衍生出来的,是为该主体的表现和属性。
那么,更进一步,“自我”从哪里来?
有句名人名言说:“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进程。
”(-1)这便给我们提供了思考该问题的两个维度。
首先是“自我奋斗”,正如前边所说,在身体感性的层面上,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一方面,人的外在躯体在走向成年人类;另一方面,人的精神层面,不论感性力还是理性力,都在朝着成年状态深化和强化。
也就是说,让西片再成长一会儿,等他长大了,长醒了,成人了,相应的,那个稳态的“自我”便会到来。
然后是“历史进程”,上一段提到一个词“主体”,这便是“自我”的“现代”表达。
换言之,作为“主体”的“自我”是一个现代性“事件”。
谈及现代性不免有些西洋化,但这里也仅仅作为一个阐释路径,聊作一解。
在与现代相对的古典时期,“人”肯定是有的,可有主体吗?
大部分学者以为是没有的,那时“人”总是处在一种特定的依附关系中,不论这个关系表现为自然、上帝还是宗亲。
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变革,现代世界开始一步步成型,与此同时,现代人也作为一种觉醒和解放的类型开始出现。
在思想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笛卡尔的“我思”主体,因为他比较早地将人锚定在“自我”这一侧而不再是像过去一样系于别处。
由此观之,不光而今的民主与科学受惠于启蒙方案,连情侣间那句亲昵的“我爱你”,也和数百年前的那些变革脱不了干系。
谁叫我们如今还生活在现代世界,是个现代人呢?
文首随口说了句:对于青春而言,“爱”已然是这段路的尽头。
如果把人的成熟,主体的树立当作青春的告别的话,好像也确乎如此,哎。
1,2两季看完最感动的居然是这一幕
男主整整2季都在花式败北,最后只赢了一把却仿佛寂静夜空的一粟火花输了游戏,赢了人生直男恋爱指南。
好吧,首先,你要有一个,这么喜欢你得妹子。。。。。。。。。。。。。。。。。。。。。。。。。。。。。。。。。。。。。。。。。。。。。。。。。。。。。。。。。。。。。。。。。。。。。。。。。。。。。。。。。。。。。。。。。。。。。。。。。。。。。。。。。。。。。。。。。。。。。。。。。
我在高木的评论下面看到有个打一星的,我去私信了人家一下然后被各种喷,真的如果只是凭个人喜好而忽略这部作品的整体质量就胡乱打分真的好吗,高木作为日常番,就算有人不喜欢也绝对到不了一星的程度。
评分很容易,只需要动动手指,不过如果有看动漫的人先看评论的话,岂不是会误导了大家?
我就算不喜欢某部作品,我也会根据它的整体质量评分,因为怕误导了别人。
前几周重新看了一遍,这次观看感受真的和高中时很不一样。
主要是连贯看完更能摸清人物的心理。
前几集其实就埋伏笔了,林间学校、夏日祭典、暑假旅游,在前几集都或多或少有提到,在后面更是贯穿的“主线”。
两人在不断捉弄与被捉弄中感情升温,但西片毕竟是单纯的小孩子,也许心理有一些感受,但他不明白那是什么。
他不想承认他喜欢这个平时爱捉弄他的女孩,也不想承认这个女孩喜欢他,于是他用“反正这肯定是在捉弄我”在掩盖自己的感情。
高木当然明白她的感情,但她不愿意单方面开口。
随着剧情的发展,她捉弄的内容也越来越大胆,但她始终得不到对方的回应。
高木是十分自信的女孩,但接连得不到回应也会有所伤心和失望。
一个在逃避,一个在等待。
不断扩大的矛盾在林间学校那一集(第七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这也是为什么制作组没有让他们牵手。
在最后他们一起看星星,也有种十分寂寞的感觉。
压抑的气氛不会持续太久。
接下来的几集能明显看到太太的攻势加剧,她不想让关系不明不白下去,这样也许会最终拆散两人。
于是她更加大胆起来,给予西片充分的暗示。
太太的攻势和暗示是有效的。
西片终于站了起来,最终邀请太太一起去夏祭。
邀请心上人去夏祭,这时的西片已经觉察到什么了。
在经历了与太太走散后,西片决定牵起太太的手。
苦苦的等待终于走了回应,太太真的十分高兴,我在剧外都能感受到太太的欢呼与雀跃。
不得不说制作组太强了,能把握那种初中生单纯又细腻的感情。
并且用几集原创,选择漫画里的许多剧情,把整个故事连成一串,让情感慢慢升温,甚至出现了“主线”。
最喜欢的恋爱番之一,不用想太多,去感受属于青春的恋爱氛围就行了
又拉扯了一季
バレバレ&ラブラブ
看了两集太尬了 男主智商情商都不在线 如此狗粮难以下咽 评分虚高
唯一一部吃不下去的大热狗粮番。(不管是漫画还是动画)
当搞笑番看的,现实当中真的很讨厌这种被动幼稚又胆小的男生,虽然本质很善良,谈恋爱哒咩。
调情高手西片太太本季依旧功力深厚刚好看完第一季接上这个看满满的狗粮在脸上胡乱的拍虽然我一点都不羡慕这是真的因为那位的调情手段丝毫不比高木少并且都很高级作为有情调的学霸总是会出人意料地各种骚操作西片真是太怂了高木都已经A到脸前还不敢接招卖零食的老爷爷都替你着急同学小胖子真是高情商这样也没女盆友果然只有钢铁直男才有女朋友嘛从来没见过比西片更容易娇羞的男生了恋爱漫画少看这么爱打游戏看漫画学习一般情商低的家伙只靠害羞就能抱得美人归也是天理不容高木捉弄西片但是真的从来没有说过谎话骗他这倒是真的体育仓库保健室神社什么的这些地方看名字就有各种既视感尤其体育仓库好容易像终将一样保健室也很暧昧帮忙擦药什么的想想就觉得刺激出去玩带回来的礼物千辛万苦找来只是为了看她吃酸的表情也是幼稚到家了一起看烟花夏日祭常规走丢
没有第一季好看
第二季的确比第一季好看,尤其是最后四集,终于不再是单纯无聊的捉弄。前面我都没看,直接看后面,太太的心意开始溢出来了,有几幕真的很动人,夏日祭直接升华,虽然没看前面但不影响我感动的眼泪。太太这一路也太不容易了,谁叫西片脸皮这么薄呢,哈哈哈。最后片尾高桥李依翻唱了不少名作,虽然唱的没啥感情就是了~依然是棒读棒唱的高桥李依。我沉浸在kaji的幼年音里无法自拔,太可爱了!
甜度超标了
看完这季,对木村同学的好感直线上升啊……
第七集,制作组傻逼,
纯爱番的天花板
西片太太继续骚撩,果然最强狗粮番,甜到如此纯度害我都去补漫画了~这个大额头的高木妹子实在太难得啦,对于西片的阅读理解满分,拥有特殊的读心术,心理学博士学位~话说当西片遇到高木,也真是过分美好了吧~高桥李依同学,放学后不要走,留下来把ED唱完再走~这个画风挺和谐啊,看着莫名觉得很治愈啊~纯爱番狗粮番啥的,可能我太久没看了吧,很容易就被感动到了嘛~周更的狗粮,新鲜出炉,ね西片君,あたしのことすきなの?来自高木同学灵魂的拷问嘛~
擅长白给的西片同学和擅长暴击的高木同学,难为情的西片同学和会撩人的西片太太,清新校园小甜饼,狗粮无限,让人嘴角疯狂上扬。这一季进展迅速啊,又是牵手又是送巧克力又是生日礼物又是约会又是一起去夏祭,最后西片终于A上去了!甜分超标!
谁让我评论前看到西片地咚小千示范少女漫情节这个情节了,立本♂漫画家果然核污水喝多了没有正常思维,或早或晚都会把臭味儿带到作品里。
最后的最后,西片终于A了上去,老父亲泪目。
勉强看了三集…弃之
看上去是甜到腻的狗粮日常,但在后半部分中高木在层层的试图递进关系的心态描写和细节描写非常细腻,算是日常番的优势吧,有充足的时间展示发展,也随时都在发展胖爷那句“西片!她在上面”,真太tm棒了,不比博人传燃!?
非单身人士并不觉得很甜吧,捉摸套路差不多,还是不太吃这种清新恋爱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