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张维为教授的一个提法,他说中国的“选拔+选举”模式可以和西方“大众选举”相竞争,他认为基于能力选拔出来的行政官员要更有能力水平。
唐天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转业退伍的军人,在地方扶贫办工作,下乡走访、亲自调查,引进各种经济产业一步一步帮助村民们富起来。
这样的人当然应该重用!
所以当我听到他说“贫困县不摘帽,一把手要保持稳定”时,更加被一种赤诚之心所感动!
相信最近国际上的大事大家都有所了解,这里咱们拿剧中角色举个栗子:电视台指派工作组下乡扶贫,有没有错?
没有。
辛兰让丈夫清理屋子,有没有错?
没有。
但因为副台长的存在,所有好的东西都能被污蔑成坏的。
建立贫困户有没有错?
没有。
贫困户认证有问题举报,有没有错?
没有。
但是因为孔权在,这就成了一个全损的局面。
上面两个例子都说明一件事,一个制度或者规则的好坏,当然要根据执行的主体来进行判断,但也不能因为官僚主义的影响,而丧失了制定规则的初衷。
官僚主义是一切制度的天敌。
估计有人看到开头“被子叠得像豆腐块”会觉得夸张。
其实这里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军队对士兵们对内务要求严格到如此甚至有些极端的地步。
相信知道军队的作用和存在意义的都清楚,简单的说,就是“枕戈待旦”。
在士兵与世俗的“舒适生活”之间建立一道鸿沟,才能保证这把“利剑”的锋刃。
用航天院叶院士的话说:享受舒适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生命的质量,而且绝大多数人应该拥有这样的质量,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需要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生命质量可能还需要另外一个衡量标准.
看剧的过程中总是感觉有些与众不同,后来跟着爱人在视频平台上又看了几遍,终于发现这部剧跟其他剧“不一样”在什么地方了——爽感的营造方式不一样。
市面上近几年的爽剧,都是前面恶狠狠得让主角被欺负,后面再让主角狠狠地报复,生怕报复的不够爽收视率就下来了。
这部剧不一样,不管是老丈人虚假申请贫困户,还是那文斌原谅那栋梁,都是在一件新的事儿开头,把上一件事的结果讲清楚,上下衔接得特别舒服。
这就不一样啦,让人有一种高级的舒畅感。
看剧的时候一直在想5月底总理说我们国家还有6亿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
当时这个事儿在热搜上挂了很长时间。
刚听到的时候有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好像超出了自己的认知范围一样。
后来想想,我们生活在一个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或许每个人对于世界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一点:这个世界跟我们的认识永远是有出入的,真正的真理应该向山川大河、人民群众中去求,而不是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
有人说这部剧太“敢”了,什么都敢拍,拍完还敢播。
其实,从去年春晚的小品《走过场》开始,大家应该都能看到国家对于治理问题的重要决心。
有问题不怕,关键是要改,然而在自觉性、自律性和自省方面,我们的民族可以说是可以“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就连曾子都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刻在我们文化基因里的东西!
上河峪村支书这种人在生活中真的存在吗?
我要回答一个“是”。
起码在我的记忆力,爷爷奶奶那一辈很多人都是这个样子,为了不给集体添麻烦,宁愿自己过得苦一些,在他们嘴里,这个被他们叫做“自食其力”。
我想,无论是在秦岭中间开山打洞通火车,还是在新疆的戈壁上战风斗沙开荒漠,亦或者在舟山开渔场、在横断山建发电厂、在大山深处建“天眼”的,都有着这种精神吧!
辛兰在上任之前曾经问过唐天石,对于扶贫有没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她,当时唐天石说了一句话,私以为是管理学中非常高超的技巧,那就是“跟人打交道”。
如果说农民是跟土地和天气打交道,那乡镇一级的管理干部就是在“跟人打交道”;农民要弄清土地的肥沃程度酸碱程度,然后因地制宜种菜插秧,那乡镇一级的管理干部更应该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对于自己负责的部分弄个门儿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相信经过在村子里的磨炼,辛兰一定能对这句话有更好的理解吧!
从《灵魂摆渡》入了肖姐颜值的坑,把《红娘子》《打狗棍》《射雕英雄传》《娘道》都补了一遍,真是越看越喜欢,有颜值又有演技的女演员总是能把人带进剧情,让人跟着角色同呼吸、共命运。
乡村里,一开始以为肖哥是骗子,不负责任还放人鸽子,但是肖哥真正露面之后,剧情也跟着精彩了起来!
说肖哥是石全有的“贵人”恐怕也不过分!
昨晚看了CCTV1《最美的乡村》最后两集,尤其是最后一集是完整看完。
好久没这样在电视上看首播的连续剧了,况且题材还是跟我如此贴近的农村。
上一次看农村题材的经典连续剧,是一两年前看的《平凡的世界》。
石全有阔别十年,旋风还乡,被两小无猜的冀瑞丰认为是最大的危机——石头不仅是要回来跟自己抢村委主任,而且还要跟旧情人,也就是自己的前妻重归于好。
于是瑞丰用尽一切办法,想在比拼事业的擂台上把石头K倒。
石头几乎演绎了什么叫做标准榜样,他不仅把直播产业带进了村里,给村里带来了商机,使得不少农民因此脱贫,而且还间接使对手瑞丰获益。
要说最精彩的莫过于在最后的比拼环节,石头把瑞丰的如意算盘——酒店规划借壳上市,就锅下面,创造性地提出月子中心的概念,提供的就业岗位是瑞丰的两倍,还常年不断,不会随着旅游淡季而减少。
此时,在台上,瑞丰也演绎了什么叫做惺惺相惜、君子之争,公开地表达对石头的敬佩,同时退出村主任选举。
瑞丰在台下的前妻梁依依若有所思,眼睛里湿润,势头在台下的好友肖哥粉白的脸上泛起了两圈红眼。
石头和瑞丰的演技有点浪漫主义色彩。
这两集有两点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把新兴产业形式带进农村。
长期以来,农村给人的印象就是靠天靠地过日子,剧中却以直播、小视频为切入点,引发了旅游业的发展,然后带动与之相关的饮食业、住宿业、演艺业等,在意识到这种靠外来过活的经济难有稳定保证的时候,石头又提出了月子中心,不仅满足了本地人的就业和消费,而且还把劳动力向外输送。
我自然想到了我生活的地方。
最直观的感受是,十年前,上初中的时候,校门口的那条文化路没多少店铺,顶多是两件靠卖文具过活的“书店”、电脑铺和大门紧闭的工厂,大概就没了,上学前放学后,除了学生大概也见不到几个其他人。
而现在,这条文化路大概可以改名为“快递路”了,各家快递在此设点,菜鸟驿站也落户此地。
以前的文化路只在上下学的时候拥挤、人多,现在几乎天亮到天黑后都车来车往,熙熙攘攘,晚上更有霓虹灯光。
除此之外,还有果汁店、奶茶店、茶点、数码产品店等等,各路人马齐聚一路,共同赚钱。
我又顺着文化路走到小学门口的那条路,短短十几米就有好几家午膳站,十年前我还没听过午膳站这个词。
从这两条主干道看,产业还远远达不到剧中的地方特色产业的水平,此类繁荣的服务业能解决的就业人数也十分有限。
但毕竟,剧中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
一集就四十分钟,要啥自行车。
第二,年轻的高材生返乡贡献。
这里的高材生是广义的,不仅包括学历高的,而且还包括出外见过世面、觉悟较高的人。
剧中最典型的就是石头和瑞丰,俩小无猜,长大后先后回村,一争高低。
他们这么年轻,却不仅仅是当普通村官文员的料,而且还大有用武之地,他们的方向是村主任。
瑞丰是官三代,爷爷爸爸都有好口碑,本以为他也可以顺水推舟,当上主任,可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他的酒店计划黯然失色。
我们以前偶尔或者常常听到的,甚至就在学校里听到的,就是一个人从农村千辛万苦,通过考试等途径出去的目的,就是要摆脱落后的农村,或者不说农村,就是相对落后的地域吧。
可正所谓“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城市的不利因素与家乡的向好趋势,两股风合力,使得落后地域的人外出后返乡,渐渐不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了,他们返乡后的生活、工作,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相反,如老李那样的人还更早实现了经济独立——当然,这里的重要的前提是家乡并非是身无长物。
最美的乡村,不是说乡村里样样都是美的——只有一面的世界是不符合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
最美的乡村,是目的,是愿望,是奋斗方向,是攻坚任务,是康庄大道,同时也应该是一面镜子,一把准尺。
理想中最美的乡村,应该照见现实里的丑陋;理想中最美的人,应该唤醒阴沟里万劫复还的人。
当李大师阔别五十六年,旋风返乡的时候,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衣锦;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
现在返乡的人,他们在想什么呢?
很不错
这编剧和导演,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夹带私活暗搓搓宣扬封建糟粕男尊女卑,一星送你们。
有温度的扶贫题材电视剧,无鲜肉,接地气,有温度,好电视剧!
就石全有那个单元看了几集,又有肖茵,惊喜的是有戴向宇,还有何雨虹,好像那一波人从灵魂摆渡出来,绑定了一样
剧情是一点都不拖拉
看了十集,有些个演员还真的没老演员比如说张子健好,尤其是唐天石和卢支书。6.12更新,第二单元里边的人莫非都是脑子不正常?
啊啊啊我的眼睛🤏🏼们别把你们恶心的价值观当作私货夹带进去,别拍出这样的烂东西恶心我好吗
唐天石的故事看完了,感觉还可以,特别是他放弃提升留在镇上我比较欣赏。
第一个单元的节奏挺好的
居然在里面看到了灵魂摆渡的班底!剧情也还不错的乡村发现剧,我看我妈看的,看了一会儿才发现有好多熟悉的面孔!
最喜欢第三个故事。
三星半。虎头,让我通宵看到早上九点。中间的故事真的是缺乏点什么,真的不会做父母就不要结婚生子,家庭影响人的一生。
还不错诶,节奏很快,能看得进去
杨志刚出的剧,必看
我居然get到了志刚欧巴的苏点,当火蓝刀锋续集磕毫无违和感!
什么垃圾乡村片
正能量国产电视剧 哈哈 消遣时间看这个挺好的 也能学点工作方式 办公室处理技巧
竟然不虚。立住了。难得。
蒋小鱼转业去当镇干部喽😄
看了一三,都是最美的青春、灵魂摆渡、火蓝刀锋的老熟人了,加点友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