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th Cannes#Competition 当然是一流的作品无疑,和24年柏林奇遇那部<The Great Yawn>有同工之妙,但在声音和调度显然更加极致:绝不长久痴迷于对某个核心议题或终极目标的追逐,随着两次叙事重心的偏移,影像真正做到了使观众的视线持续附着在人物而非事件之上。既有的观影期待被反复形塑、超越和打破,现实关切和政治议题成为搭建这个异托邦空间的骨架。他们在rave中祭奠狂欢,受洗的灵魂大张着嘴准备迎接长久的虚无,而电影又何尝不是献给这虚无的供物?
想知道高分评论真的看懂了吗......看的时候反复想起Albert Serra说人们会开始选择去电影院体验不适,那我觉得本片让人高潮的点在于物理炸裂带来的体感上的炸裂,然而这种高潮是很感官的、很空洞的。“blow it up”那一场,荒漠和音响、绝望的人和电子乐,两组对照非常有实验性(割裂感),在开车都无法获得掌控感的时候,锐舞变成一种从肢体到精神的自我掌控的确认。随之而来的第二个高潮点太过魔幻,反复想起《烟囱里的麻雀》《望向太阳》,我承认在这种令人不适的炸裂里体验到了某种快感......只是残疾、意外死亡和爆炸都变成很直接的符号,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太过隐晦。前30分钟则是沉闷的不适。很意外地从本片体会到了电子乐和锐舞的魅力,配乐是全片最出彩的部分。
年度神片。极致视听体验与极致世界体验,声景与风景都做到了新高度。想不起还有谁能把开车拍得这么好看,车进沙漠如鱼游入海,绝对自由也绝对脆弱。“非主流”的西游记,迷幻一呼虚弱一吸。
戛纳No.07|(有剧透)正如片中摇动地板的鼓点一样,拉克谢展现出了惊人的节奏把控能力。开片便以电子乐轰鸣和“麦克斯”式的沙漠朋克团体确立全片风格。而当观众自认为已经明晰电影走向,整个故事似乎又将落入“一群可爱边缘人的公路之旅”这样的俗套之时,又用一声巨响直接完成电影基调的转换。而随后出人意料的巨响再次出现,影片节奏出现第三次变换,“天堂到地狱”之路的概念自此构建完成,影片也随即出现象征无尽延续的火车,影片在此结束而旅途无法结束。放在去年可以直接颁奖了
78Cannes#7 前半段是寻女版madmax,后半段是大逃杀,最后是唯心主义地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音乐节最好开在有火车有公路的地方。
极端的地理环境和视听氛围几乎只是为最后的重头戏构建的,最终贡献了两种形态的奇观——拉长的审判和瞬间的湮灭。 05.22 Cannes2025 Arcades
最后半个钟头实在太煎熬了,生理性不适
#78th Cannes#Competition 当然是一流的作品无疑,和24年柏林奇遇那部<The Great Yawn>有同工之妙,但在声音和调度显然更加极致:绝不长久痴迷于对某个核心议题或终极目标的追逐,随着两次叙事重心的偏移,影像真正做到了使观众的视线持续附着在人物而非事件之上。既有的观影期待被反复形塑、超越和打破,现实关切和政治议题成为搭建这个异托邦空间的骨架。他们在rave中祭奠狂欢,受洗的灵魂大张着嘴准备迎接长久的虚无,而电影又何尝不是献给这虚无的供物?
前面节奏好慢啊
【4.5】沉浸在Techno之中的地形学电影,无垠的沙漠足以容纳异样的符号,更为地狱找到了切身的形象,在如影随形的毁灭中前行,然后遁入虚无,我对Rave的理解好像也是这种感觉。 w/c
死也不能停止锐舞。停一下✋,死完了😅 成为被挑战舒适区的那一批观众,沙漠本身美。7/10
失落,寻找。前一小时蹦着迪,后一小时吊着胆,感受到了卢米埃尔厅的音响效果。
要跟着一起爆炸了!其实最后一幕“死神来了”看得我有点一脸问号,但是还是太震撼了,尤其喜欢悬崖盘山路那段,那几个行车镜头直接要把我吓哭!我还是更希望能在雷区蹦迪那戛然而止,不过无法点题,大概和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也有出入。最后一整车垂着头,生来就只能接受这样命运的本土居民之间突兀地夹杂着三个白人,这真的不是在讽刺白人这种没苦硬吃来的生活方式吗……
好看
感觉其实也没有什么特色特点吸引的地方还是挺一般的还能在好一点的
本来电影已经够炸裂了,结果回来的路上状况不断,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夜晚。
跟上帝掷骰子。《现代启示录》之后,第一次终于再一次见到有人深入荒原,遍地鳞伤,在闭上眼睛后方才绝处逢生,又神秘莫测地无功而返。无法用任何类型语汇描绘,也绝非已知作者电影的惯用通路,拉克谢的绝妙之处在于从现实到超验的转变轻巧迅捷只是如灯泡开关的一瞬,或许未来某些姿态还可以更加自信和坚决。而沙漠,是毁灭,也是重生的隐喻。大象之作,三年来最好的主竞赛。
8.2 在柏林锐舞是惰性的反抗,在这里则是虚无的,甚至是后殖民主义的自我放逐,逃离了社会的(白)人们渴望找到他们的终点,但茫茫的沙漠里除了死亡什么也没有;拉克谢站在了太多巨人的肩膀上,他精湛的技艺引领观众一步步驶入恐惧的地狱,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彻底颠覆类型的原爆点(虽然我并不喜欢《千惊万险》但也许本片就缺少这样一个结尾),当音乐的魔力逐渐失效,自然的呼啸并没有那么让人胆战心惊。
在嬉皮、丑陋、理想中逼近崇高,却又现实荒谬得如此不尽人情。爱会毁灭,绝望也不是终点,伴随着一种无可预期的全新的观影经验。因为创制新的影像,就是创造天地。赫尔佐格的当代显灵,但又荒诞到剥除了一切人的价值,最后我们都只是一塌有限的肉。@Cannes2025_GTL
想知道高分评论真的看懂了吗......看的时候反复想起Albert Serra说人们会开始选择去电影院体验不适,那我觉得本片让人高潮的点在于物理炸裂带来的体感上的炸裂,然而这种高潮是很感官的、很空洞的。“blow it up”那一场,荒漠和音响、绝望的人和电子乐,两组对照非常有实验性(割裂感),在开车都无法获得掌控感的时候,锐舞变成一种从肢体到精神的自我掌控的确认。随之而来的第二个高潮点太过魔幻,反复想起《烟囱里的麻雀》《望向太阳》,我承认在这种令人不适的炸裂里体验到了某种快感......只是残疾、意外死亡和爆炸都变成很直接的符号,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太过隐晦。前30分钟则是沉闷的不适。很意外地从本片体会到了电子乐和锐舞的魅力,配乐是全片最出彩的部分。
很难说好或者不好 只能说挺有意思的……
好久没看公路片了....等等?!